爺爺的茅臺心情隨筆
參加工作後,第一年春節回家,我準備給爺爺帶瓶酒。
爺爺好酒,經常喝醉,然後拉著我講我的“身世”。我兩歲時母親去世,爺爺奶奶含辛茹苦把我養大。爺爺講完,總要痛哭一場。那年我考上大學,爺爺給我湊學費,不僅把牛賣了,還戒了酒。
我決定給爺爺買瓶茅臺,只是酒太貴了。老闆看出了我的猶豫,就推薦我買了兩瓶茅臺酒廠推出的“平民酒”,價格每瓶只有60多元錢。
回到家,我把酒拿出來,爺爺激動了。他反覆端祥著包裝,嘴裡不停地說:“哎呀,這茅臺一瓶得六七百塊吧。”我不好意思地糊弄:“沒那麼貴,您別管價格了,除夕晚上,可以跟老朋友們一起喝。”爺爺很堅決的搖頭:“這酒不能跟他們喝,咱爺倆喝。”
我不喝酒,爺爺卻說:“工作了,得學著喝酒。你看,開啟酒瓶了,桌上有領導,要先給領導倒;領導敬的酒,你再不會喝,也得閉著眼喝…”
他教我酒桌禮儀,我哭笑不得地聽著。那天下午,他喝了七兩多,奇怪的是,竟一點沒醉。過完年,我去上班,我說:“爺爺,明年回來,我給您帶‘正宗’的茅臺”我把“正宗”二字咬得很重。爺爺笑著說:“別亂花錢,還有一瓶呢,我一天一小杯,喝到你回來。”
六月份,爺爺去世了。我回到家,看到堂屋的桌上,擺著醒目的兩個茅臺酒瓶,亮晶晶的。姑姑哭著說,爺爺每天都擦它們,來人了,他就跟人家說:“這是我孫子給我買的茅臺,喝一杯,舒坦得很…”
我哭了,爺爺,天堂裡,您一定會收到我寄的真茅臺。
本文作者是劉祖光,我無意中看到此文,看完後感觸很深,想起了我爺爺,忍不住心酸,在我們老家,小孩一般都由爺爺奶奶帶大,而爸媽都在外地工作,自然而然跟爺爺奶奶的`感情都很深厚,有的甚至超過了跟自己爸媽的感情,我們家也不例外,從小我們就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總是寵著我們,貫著我們,不能說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也從未讓吃過苦,受過委屈。小時候甚至到現在我也會經常在想如果沒有爺爺奶奶,那我們又會是怎樣,大概也不會有那麼幸福,快樂的童年了吧。呵呵,所以我一直感到很幸運,幸運一直有他們的陪伴,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也一直銘記心底,小時候的願望就是長大後要賺很多錢,然後給他們買好多好多好吃的,再帶著他們到處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現在長大了,錢賺了,可以買好吃的了,想帶他們去玩了,可是爺爺卻走了,奶奶也不出門了,她唯一想要的就是兒孫能多陪陪她,可我們才發現似乎她這小小的願望我們都滿足不了,大家都在外面為所謂的生活打拼著,留著奶奶一個人在家,想把她接出來,又行不通,她不適應這裡的生活,大家出去上班,而那封閉的套房只會使她更寂寞,爺爺的情我們已無法還,而對於奶奶,我們又該怎麼辦,心裡剩的滿滿的全是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