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女德隨筆
常聽朋友老沈唸叨起他故妻在世時的那些好。我聽後就琢磨:那些好該歸屬哪些範疇?是賢惠、是良淑、是德厚?亦或兼而有之?如今是二十世紀,已不興拿傳統的那些女德標準來衡量當今女性,但老沈故妻的那些好又該怎樣評價?我想,不管時代怎樣進步,也無論當今女性家庭地位怎樣的提高,人類性別的根本屬性和分工,至今卻依然少變,亦即男須男品,女應女德,乃記之。
位處松花江中游北岸的通河縣東部,有一片綠波萬頃的溼地,在溼地之眾河來歸的地方有一個煙波浩渺的湖泊,當地人稱之為妖精泡。如今它已被改稱為二龍潭了,潭者深水也!草原平緩之澤,深處且不過兩三米何可謂之潭!當然,這是題外話。
有水就有魚,何況是這麼大的一個湖泊了,於是,就有了魚場,老沈當年就是從安徽老家流民到那裡作魚工的。那時,魚工們家家都興養豬,而老沈媳婦就是一個養豬能手。上世紀七十年代口糧是按標準供應的,人吃尚且不足,哪有多餘的來餵給豬?可老沈媳婦有辦法,這就是採豬食菜以飼。每當天麻麻的一亮,她就悄無聲息的爬起身來,輕輕地下地,輕輕地關門,頂著露水珠先去採趟豬食菜回來,接著就給老沈燒飯,之後再去採一趟。此時老沈在做什麼?不用說,打魚累了一天的他還在酣然睡夢之中!豬光吃菜顯然不行,老沈媳婦就去撿地,何謂撿地?就是到人家扒完苞米或拉走黃豆後的地裡去尋找遺失的玉米穗和豆莢。秋天一到她就揹著口袋去撿。久而,就積土成山集腋成裘般的,給她撿得足夠豬之一年所需了。
老沈媳婦還養了一大群雞。那個時候的雞,都是散養著的!天暖和的日子,一大早她就把雞從雞窩裡放出去自己撿食吃。可冬天怎麼辦?老沈媳婦也有招,這就是櫓草籽。秋來,妖精泡邊上大片的草籽都成了,什麼微菜籽、莧菜籽、稗草籽到處都是。於是,她就長在泡子邊上了,櫓啊櫓地,櫓多了咋盛?捨不得買麻袋之下,她就去泡子邊上割來柳條,求公公也就是老沈的父親編成簍,之後她就自己活泥,裡外抹嚴曬乾。於是,雞過冬的'口糧也有了。
說畢媳婦的持家勤勉,老沈又講起了媳婦的孝親敬老。每當燒好飯,擺好桌,好餓的兩個孩子忙不迭地操起筷子,兩眼放光,極想吃起來的時候,老沈媳婦就說:“等你爺爺!”於是,無論多晚也要等。當然的,爺爺要是先上桌了,那就把好菜放到爺爺的跟前,給爺爺盛好飯,爺爺動筷後,大家方能舉箸
老沈媳婦還是一個持家精到的人。每月老沈把工資交到她手上,她必會準出兩元到小買店去買瓶白酒存起來。這是為何?原來,是留著過年看老人走親戚用。在那個工資水平還很低的年月裡,用這種辦法,不就正好把節前那個月的經濟壓力,分解到了平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