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心情隨筆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心情隨筆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心情隨筆

  自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上映之後,近年來陸續播放了不少的青春校園劇。比如《我的青春誰做主》,比如《同桌的你》,比如《匆匆那年》等。它們中的大多數都寫出了80後、90後的心聲,也毫不保留的騙取了廣大影視觀眾的眼淚。我是在一個夏日的深夜,輕輕地開啟手機螢幕,第一次走進《匆匆那年》這部電影的。

  與《同桌的你》相同,《匆匆那年》的主題也是勵志的。但又與前者不同,《匆匆那年》看起來更加的令人虐心。準確地說,相比較於前者,匆匆那年更加地貼近現實,也更加的能喚起人們與男女主人公的共鳴。

  《匆匆那年》首先以朋友結婚為切入點,陳尋的哥們趙燁邀請昔日的死黨前來參加婚禮,以倒敘的手法,緩緩的拉開回憶的序幕。陳尋是高三(1)班的班長,而方茴則是新來的插班生。由於向來沉默安靜的方茴曾遭遇不幸,故而與同學們比較生疏。陳尋是個陽光活潑的男孩,對這位“冷清”方茴產生了好奇。

  隨著彼此的接觸,尤其是方茴一個人踮著腳尖在辦黑板報的時候,陽光從她的身上緩緩地照射過來,陳尋在那一刻喜歡上了這位沉靜溫婉的女子。可年少活潑的他,卻不知道怎麼呵護這份感情,也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反而惡作劇似的將“方茴喜歡陳尋”幾個字寫在黑板上,最終在全班同學的嬉鬧中落下帷幕。

  另一方面,由於陳尋的大膽“告白”與表現另類(反穿校服打籃球)等舉措也引起了方茴的關注,兩人的關係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最初的不說話,慢慢的變成了“心照不宣”。恰逢此時,方茴在升旗的時候因貧血而突然暈倒,後被陳尋送去了醫務室。在醫務室裡,陳尋趁著醫生跟喬燃都不在場的時候,直抒胸臆的向方茴吐露了愛意。最終,從她那清明的眸子裡得到了肯定的回覆。此時,陳尋感覺整個房間瞬時間都灑滿了陽光。

  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之後因為陳尋與方茴的一次通話被方茴的父親發現,並將兩人早戀的事情告訴了學校,兩人都受到了處分。方茴不再理會陳尋,而陳尋依舊反穿校服,只想告訴她,他依舊在那裡等她。

  時光如水,月色溫柔。在不知不覺間,他們迎來了高中。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陳尋知道了方茴痛苦的過去,並深深地疼惜著、呵護著她。終於,他們再次走到一起。只是彼此約定,一定要考入同一所大學,要永遠在一起。他們將彼此的名字刻在學校的大樹上,希望大樹可以見證著他們的愛情。可惜,方茴在高考時發揮不好,做錯了一道13分的大題。陳尋為了能跟她上同一所大學,主動地放棄了一道大題。

  兩人終於如約的在大學見面了,然而情敵也出現了。陳尋酷愛彈吉他,唱歌,並與另外一位愛好相同的女子打得火熱,兩人經常在一起練吉他、K歌。陳尋一瞬間找到了與自己興趣相投的“紅顏”,如同尋到了一位心靈相通的“知音”。伴隨著陳尋與那個女子感情的速度升溫,方茴迎來了最寒冷的冬日。

  兩人再次走向陌路,儘管陳尋多次想要挽回與方茴之間的這份感情,可固執的她,硬是沒有接受陳尋的道歉。最終,兩人的戀情隨著季節轉換,進入了冬季。此後不久,方茴的另一名暗戀者喬燃回國,五個昔日最好的死黨聚在了一起。本就是一場沉悶的聚會,最終在不快之中落下帷幕。另一個備胎趙燁與林嘉榮也放棄了彼此心裡的那個初戀,尤其是這裡的林嘉榮將自己辛辛苦苦攢了很久的“SK”的錢給了小攤老闆,自此正式標誌著兩對情侶戀情的結束。陳尋與方茴走上陌路,趙燁與林嘉榮分道揚鑣,喬燃依舊只剩一個人。五個人的寂寞,蕭瑟的背影,究竟是誰的錯?

  自此,這一場跨越了十五年的愛戀,終於落下了帷幕。究竟是誰的錯,誰也說不清楚。趙燁最終迎娶了別人,林嘉榮最終嫁給了別人,喬燃依舊在求學的路上踽踽獨行,而陳尋與方茴,飄零在各自的風雨路上。

  十五年的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他們這五個死黨之間,一起經歷了愛情、友情、青春、成長。相較於《半生緣》而言,他們或許還過短暫;但是,正如這部電影裡面的說的那樣,“我們的回憶,一定會永遠在一起”。因為,他們也要彼此虧欠;因為,他們也要藕斷絲連。匆匆那年,匆匆的是歲月,帶不走的是回憶。

  看完整部電影,我久久地對著手機發呆。然後按了重播鍵,直到眼角的淚痕風乾。我想,或許對於每一個80後,都有著那樣一段匆匆的歲月。高考,1999,世界盃、還珠格格、升國旗,2000年元旦晚會……那麼多的回憶串聯在一起,我們最終都只是時間的過客,最終走散在匆匆的時光裡。

  有人說,青春本就是一場註定散場的電影。總會有天黑,總會有一些永遠抹不去的回憶,定格在我們彼此心靈的深處。一如初戀,一如同桌的你,一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不管是哪一部電影,我想總有一些能動人心魄的魅力,才會吸引著我們去追尋,才會引領著我們去午夜夢迴。

  曾經,當我第一次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時,看到的是一個“小混混”蛻變成“高材生”的蛻變史,而看《同桌的你》,看到是的對昔日戀人的追憶;而現在,當我一遍遍地看著《匆匆那年》,想到的卻是那些泛黃的舊時光。我想,一部好的電影,不僅是將一個個人物塑造的鮮活生動,更多的是電影之外所表現出來的“張力”。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人生,總有很多的時光,令我們反覆追憶,總有很多的回憶令我們肝腸寸斷,總有很多的歲月太過匆匆,故而每每回首時,總會一聲長長的嘆息。

  匆匆那年,匆匆的歲月。

  關於這部電影,我想最成功的不是演員的選擇、環境的塑造、情節的跌宕、結局的懸念,更多的是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在人物塑造上,也體現出了多面性。不再《同桌的你》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那般,只有男女主人公,這裡多了死黨,多了友情,多了三角戀情,多了比時光更珍貴的`友情。

  它雖然沒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裡面結尾處的那一“世紀之吻”,卻用喬燃的那一個擁抱替代;雖然沒有成為同桌的你,卻有著喬燃的《那一朵丁香花》;雖然沒有過多的對白,卻有著趙燁那攢了一大沓厚厚的首字母為“SK”的人民幣……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我想,很多的回憶,很多的過往我們都不曾悔恨自己當時的選擇,只恨時光太過匆匆,讓我們憶不起當年的模樣,讓我們找不回那個泥巴捏的小城,讓我們迷失在紅塵的路上。而有些東西,註定只能成為回憶,註定只能緬懷。因為,那些牽了手的手,誰都曾想過天長地久,因為那些散落在風中的約定,在每一個有月亮的夜晚,也會悄然的升起……

  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我想,之所以自己很多的小說裡都以很多青春、校園、愛情等為題材,或許是因為在這個物質橫流的時代,我固執地認為,只有在校園裡,只有在那片未被汙染的淨土裡,才有塵世間最美的愛情。只是,我們再也找不到《山楂樹之戀》般的感覺,只是被現實壓榨的乾癟的筆尖,再也流淌不出那種清純唯美的文字。也不知道這是成長的幸運,還是成長的悲哀。

  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電影的片尾曲是由王菲所唱的那首《匆匆那年》,尤其是歌詞的結尾部分,“我們要彼此虧欠,我們要藕斷絲連……”當時看到這句話深深的不解,但是現在想起,卻發現這與瓊瑤阿姨在《鬼丈夫》那部小說裡的女主角心思不謀而合。是的,塵世間有那麼一個人對你虧欠的人,有那麼一個令你念念不忘的人,有那麼一個讓你可愛、可恨、可想的人,本身不也是一種幸福嗎?至少,他曾住進你的心裡;至少,他曾與你有過交集;至少,他在那匆匆的歲月裡,曾陪你一起走過……

  相對於《匆匆那年》,看完之後更多的是勾起的回憶。那是一種錯綜複雜的情感,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都只化做一句: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