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心情隨筆:閒話充電

心情隨筆:閒話充電

心情隨筆:閒話充電

  在這個世界上尋求熱鬧的人常會覺得孤單,精神貧乏的人常會覺得孤獨。讀書的人不會孤獨,一本本書,就是一個個心靈的朋友,在獨酌時,它會與你同飲;在孤寂時,它會靜坐在你對面;書是平淡的朋友不喧譁也不招搖,以自身的安詳引領著你的安詳,以自身的豐富影響著你的豐富,以自身的厚重充盈著你的厚重;書不說話卻無時無刻不與你的心靈對話;書不思索卻無時無刻不在催促著你的思索;書以自己的簡單成就著你的豐富,書以自己的開放與接納完善著你的精神世界。利用一些閒暇時間或加長的節日進行有準備有計劃的讀書充電的確的一件美好的人間樂事。古語有鼯鼠五技而窮之說。在讀書方面,總體而言,我自己就很像鼯鼠,雖然看過的書不少,卻厚而不實,寬而不細,博而不專,廣而不深,雜亂而不繫統,許多隻是淺嘗輒止,隨興而翻。自知此種讀法,終究難成大器。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此缺陷已無藥可救。若細究讀書雜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最初讀書,並沒有、也不可能有什麼功利目的,而只是把讀書當作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

  網路世界異彩紛呈,期刊雜誌如雨後春筍,家中藏書量也今非昔比。可惜工作後雖讀過一些書,但多屬急用才學、立竿見影之讀,既不繫統,也不廣泛,更少深刻。古人說做學問有三種境界,回想自己的讀書經歷,似乎也經歷過三種境界:先是憑興趣讀,想讀什麼讀什麼;接著是受條件限制讀,有什麼讀什麼;最後是根據需要讀,該讀什麼讀什麼。而今由工作性質決定,我卻由讀書變成了查書,看書變成了寫書,由汲取知識變成了向外擠知識,已經基本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經常感慨出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許多該讀、想讀的書還沒有讀。

  然而,近年來我對讀書產生了一種異樣的不祥感覺,有些書讀著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學習、在享受,而是在受懲罰。所謂開卷有益、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古訓,現在感想起來似乎有點茫然。2008年,這種感覺尤為強烈,也許到了2009年又會變得更加強烈。一本書被人害怕或厭惡,這該說是著書者最大的悲哀。但要我說,這更是讀者的悲哀。這種悲哀並不侷限於一本書,而是所有的書。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由於經常讀到一些使我厭惡或氣憤或害怕的書,現在我竟然變得對每一本新書都有一種莫名的、神經質的懼怕,只怕翻開一閱又是一冊壞我心緒的文化垃圾。

  其實,孔子對於讀書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張讀書要從興趣出發,不贊成為求知而求知的純學術態度。他還主張讀書是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種沽名釣譽的庸俗文人。他一再強調,一個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而無須在乎外在的名聲和遭遇,類似於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樣的話,《論語》中至少重複了四次。

  有一段時間,喜歡讀一本在舊書店發現的梁遇春的散文。他生活在白話文剛剛開始的時代,可能因為生活道路比較單純,他不像魯迅那麼激昂,也不像徐志摩那般浪漫到不食人間煙火,溫良敦厚的文風讓人覺得親切,又總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給人以啟示。一直就覺得他就是一本時代的孤品。

  有時候彷彿感覺不能閱讀就彷彿意味著世界末日。而書的難求與難得的結果是,在某一段時間裡,只能反覆閱讀某一本書或某幾本書。也正是這個原因,閱讀者對於所閱讀書本的營養吸收總能達到最大化。從改革開放以來,被禁絕了多年的文學作品開始解禁。1979年4月誕生的《讀書》雜誌創刊號中,一篇《讀書無禁區》的文章可謂石破天驚,成了閱讀界開始解凍的顯著標志和思想解放的先聲。無論是書店還是圖書館,每天都有大量排長隊的購書者和借書者。記得1979年底,為了購買張揚的長篇小說《第二次握手》,我曾冒著刺骨寒風到縣新華書店參與搶購,結果書沒有買到,反而被踩傷了雙腳。

  據悉,最近太原市圖書館日前啟動全民讀書月活動,透過多種方式吸引上萬讀者走進圖書館,享受讀書的樂趣。無獨有偶,為期一個月的農民讀書節活動、以讀書、明理、和諧、進步為主題、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等8家單位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推動農村更加深入持久地開展讀書活動,使愛讀書、讀好書成為農民群眾的內在需求和自覺行動。

  網路時代,傳統的閱讀方式正日益受到嚴峻挑戰:我們還讀書嗎?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閱讀是為了心靈的平靜?為了生存?為了功利?為了消遣?還是為了改造世界的抱負。我們為什麼讀書?在我看來,從來不問這個問題的人不是讀書的人。凡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追問這個問題,並陷入苦惱的人,也許才真正靠近了讀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