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母親的算盤人生隨筆

母親的算盤人生隨筆

母親的算盤人生隨筆

  我家裡珍藏著一把紅木算盤,十三檔,樑上兩顆珠、梁下五顆珠,算珠和算框都是棗紅色的,四角用銅片箍住。這個算盤是母親的心愛之物,也是我家的傳家之寶。

  早年,母親讀過幾年小學,寫得一手好字,又打得一手好算盤。從我記事起,母親就一直是生產隊會計,家裡經常放著一把算盤,一年到頭響個不停。我經常看到她在煤油燈下拿著本子,然後在算盤上敲敲打打“叭叭”作響。當時是計劃經濟,盛行吃大鍋飯、平均分配。按人頭分口糧、按實得工分計收入。比如秋季分稻穀,先算出生產隊年產總產量,除去公糧、種子,餘者按一個工分能分到多少斤糧食,一家人一年分得多少斤穀子。無論多複雜的賬目,母親都一筆筆地記賬、過賬,手中那把算盤,加減乘除儘可,手指上下舞動,噼裡啪啦地響著,數字毫釐不差,既沒有給別人少算,更沒有給自家多算。所以,她常常自豪地說:“我的算盤,打出的都是明白賬。”

  每到年底,就是母親最忙碌的時候,不只要算本隊的賬,還不時地有鄰近生產隊邀請她去幫忙核實賬目,更有甚者,親自拿著賬本找上門來的。在寒風呼嘯的冬夜,我們全家人蜷縮在被窩裡,而母親在煤油燈下聚精會神打算盤的情景,則是我一生中永遠抹不掉的懷念。

  那時,我還不懂什麼賬本,也不知道她在做什麼工作,只是對算盤很感興趣。我會把母親的算盤翻過來,當火車在桌子上滾動。在“嘩啦啦嘩啦啦”珠盤響動的節奏中,我把桌子上的碗筷、糖盒之類的東西,裝在算盤“火車”上,從桌子的這頭開到桌子的那一頭。同時,我也學著母親的模樣,用手指打響算盤。母親見我對算盤愛不釋手,於是就教我算算術、打算盤。“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下五去一……”邊念口訣邊敲打,從“三遍九”開始,學會後,又打“九遍九”……母親還教我猜過一則謎語:“弟兄七人同模樣,大哥二哥在外鄉。五弟心想合一處,中間隔著一堵牆。”我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母親輕輕撥弄了一下桌上的算盤,我頓時就明白了。

  小學四年級,學校開始學習珠算。我揹著母親的`算盤和小夥伴們上學,大家你追我趕,算盤發出的響聲非常悅耳。數學課時,老師用大算盤,我們用小算盤,滿教室裡全是打算盤的聲音。由於之前我學過簡單的加減運算,學起來一點都不費力,每次考試我都是滿分,那時候在我眼中,不論多麼複雜的題目,算盤都能算出來。學習珠算以後,我打算盤不僅速度快,結果也精準,母親還會讓我在放學後幫忙記賬,得到大人的肯定,我也從中找到了樂趣。

  “算盤一響,黃金萬兩。”每到家裡要算賬,也都是由母親來完成。兒時的記憶裡,那時候的物質生活雖然貧乏,可母親的這把算盤,總是能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其樂融融。每天晚上,父親和母親總會坐在一起,將那些小圓鼓似的算珠撥來撥去,嘴裡唸唸有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算珠在母親輕快的撥動中如跳動的音符,演繹出一曲曲動聽的樂曲,彈奏著人生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