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7天蛻變-生活隨筆

7天蛻變-生活隨筆

7天蛻變-生活隨筆

  從完全陌生到漸漸熟知,只有短短7天的時間。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繞著荻港古村的小道,從最初的驚歎荻港古村的平和淳樸到慢慢了解荻港的歷史文化家風家訓;從草草地走過到仔細研究著每一座特色建築。發現,你掌握越豐富的知識,看待事物會越全面、剖析事物的程度也會越深入。

  全身心浸入荻港中才知道就連我們走的石板路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在康熙年間,荻港都是泥路,陰天泥濘難通行。章氏六世祖霞桴公看到這些便自掏腰包白金兩千餘兩,歷時五年之久,共修路二十多里。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石板路並不是統一的。

  透過徐師傅我們才知道,這些石板路裡大有文章。有一些石板路是豎著鋪開而一些是橫著鋪開。豎的石板路是荻港章家開始鋪的石板路,他鋪的範圍比較大,周圍有20裡,吳家後來經商富裕了以後,看到章家為荻港人做善事,他也跟著做善事。值得一提的是,章吳兩家在修石板路時,並不是各修各的,很多石板路是由兩家人齊心協力完成的。這顯示著章家和吳家友善、親善,齊心協力建造和諧的荻港。見賢思齊,競相為善,章吳兩家共同修路的故事,在荻港古村家喻戶曉,代代相傳。讓荻港子孫更加生動地感受到了齊心向善的村風。

  雖然我們瞭解到的荻港只是冰山一角,甚至連一角都算不上,但我們學會了平心靜氣地去調查和採訪。7天不能讓我們徹底熟知荻港的方方面面,但是足以讓我們對荻港產生不一樣的情感。因為主動協助我們調研的倪小朋友,給我們充當導遊和翻譯官的吳先生,協助我們尋訪的`荻港村村委會,還有那些熱心的爺爺們。我希望荻港不要發展成4A景區,因為我怕景區帶來太多商業化和嘈雜的聲音會打擾到老人們的生活;但是我又希望透過景區的發展能讓更多地人瞭解荻港,感受荻港的人情味。

  我是矛盾的,但是不管怎樣,我希望荻港的發展都能越來越好。7天的蛻變,讓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不再浮躁,欣賞到荻港別具一格的魅力。實踐活動也漸漸接近尾聲,但是荻港這個水鄉古風會一直留在我們心中,我們也會將古村落文化調研保護活動繼續進行下去。2016年7月,團隊在荻港,未來,團隊也將繼續走進更多地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