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9篇

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一、《走進微觀世界》教材分析

  遵循課程標準提出的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質的基本理念,《走進微觀世界》培養他們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現象和美術作品能做出積極的?穴或許還應該是獨特的?雪反應,《走進微觀世界》發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燻提高綜合思維水平,形成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教材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設定了這一單元的課程,透過微觀世界的形式美感的啟迪,學習和運用藝術造型的基本知識。 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上:05課 走進微觀世界

  學習活動的設定分三個步驟展開:欣賞微觀圖片呈現的形式結構美感,透過語言描述和討論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像;觀察顯微鏡下的微生物或透過顯微攝影圖片,感受微觀世界的現象,並透過記錄、想像、設計基本形,組合形狀構圖等一系列的工作,進一步發現和探究圖形的奧秘;採用繪畫或計算機輔助繪畫以及製作立體模型等造型方法進行藝術表現,在不斷認識、想像的基礎上,運用構成方法創造出獨特的富有想像力的圖形。

  “評價建議”從對圖形的想像和創意、空間意識的形成以及繪製水平和動手能力幾個方面展開,便於學生自評或互評。

  “資料庫”摘錄了有關名詞術語的解釋。

  “學習大空間”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出發,列舉了自然形態和人工形態的圖片,講解了它們之間的區別和關係,幫助學生更廣泛地理解現實生活中豐富的視覺形象。

  本單元的教學旨在幫助學生開拓新的視角,啟發他們關注自然形態,開闊視野,發揮想像,探究和思考圖形結構的規律。透過學習活動,進一步認識自然,對豐富的視覺形象產生興趣。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力求幫助學生在物質結構的基本形式和藝術創造的造型要素之間找到某種聯絡,並歸納出方法,用以創造新的圖形。

  二、教學目標

  *發現和欣賞微觀世界呈現的形式結構美感,探究自然結構與圖形結構的共同規律;根據自然現象進行想像和表現,創造性地運用簡單元素構成圖形。

  三、教學思路

  1. 教學題材

  教材呈現的顯微攝影圖片注重體現和諧、秩序兩個特點。圖片中可以找到等距排列、對稱、重複以及空間結構、運動變化等形式,呈現了自然形態的基本特點。與藝術作品比較,說明人工形態的創造都是基於對自然形態生成和變化的認識、理解。

  基本形體的設計與變化組合的學習活動,引入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一般方法,透過繪圖和製作的技能學習,掌握分割、集聚、插接等造型技能,體會自然形不僅可以作為模仿的物件,而且還可以作為功能、構造和美的形式(對稱、比例、調和、平衡、對比)的範例。從而領悟研究自然形態的生成過程,即可瞭解形態的本質的道理。

  2. 教學組織

  課前準備多媒體演示課件,包括教學所需圖片文字、動畫示意,最好有影片資料,學生用繪畫或立體制作的工具材料等。欣賞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立體制作活動可以分小組進行。教學過程中發揮班幹部的作用,每組選定負責人。

  3. 教學策略

  按照學習活動的設計,這一單元的教學可以分兩個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從關於“形態”的話題開始,運用例項解釋“形態”的詞義,引起學生的注意。透過議論的形式展開師生之間的交流,逐步引導學生髮現微觀圖片中呈現的形式結構美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像。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透過形式和情感兩條線索進行思考。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廣州有花城美譽,說一說新年裡家裡和廣州的變化。

  2、能大膽撕紙,有意圖地用彩色紙進行添畫,表現出綜合運用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關注生活,能根據撕出的色紙的形狀和色彩,展開想象,並能將其進行再現。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進行花的造型想象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根據回憶,把春節家裡擺放的花用撕下紙的外形進行表現,並用同類色或對比色突出花朵。

  教學準備:

  學生方面:各種顏色彩卡紙、固體膠

  教學方法:

  開放式課堂教學,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教師引導為主。

  教學反思:

  本課是新學期第一課,剛過完年,問大家怎樣過春節的,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分享。廣州有花城美譽,我連忙引導學生說一說新年裡家裡和廣州的變化。很多學生對家長去買花布置家印象很很深。我也就抓住這一點開展節後的第一課。從學生作業情況看,老師能讓孩子關注身邊的事物他們在創作時會更有激情。最後一長作品的學生把心愛的玩意水晶寶寶也貼到畫裡了,他說想讓水晶寶寶也開出漂亮的花呢。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參與剪割、拼擺、貼上等活動,初步掌握形的分解與組合方法,提高動手能力。

  2.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3.感受和體驗拼擺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形的分解組合方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構成的愉悅。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匯入

  1.教師拿出拼圖玩具

  提問:

  a同學們,你們在幼兒園的時候玩過拼圖嗎?

  b誰來給大家拼一拼?

  c教師評價。

  2.師小結。

  三、學習活動一

  1.教師出示收集的拼圖圖片讓學生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2.小練筆:試一試你的眼力(書38頁圖)

  a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書中圖片以及被分割的圖片,並思考討論拆

  分圖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領有哪些?誰能快速的把已分割的圖片拼完整?

  b學生思考填寫,教師巡視以便掌握學生情況。

  C學生彙報,教師評議。

  3.展示臺展示書中兩幅圖片

  思考:上面兩幅圖,哪一張製作拼圖更容易拼接?為什麼?a學生交流

  b學生彙報

  c教師小結。

  4.學生實踐:請在卡紙上分別繪製一個簡單的形象和一幅較複雜的畫面,然後剪成幾塊拼圖,和同學一起玩玩。比一比誰拼得更快。

  教師要求:

  在造型過程中,不能有半點遺漏,即分與合的塊數相同。反覆拼擺後再進行貼上。

  個體或分組方式隨機進行,鼓勵大膽地想象創造。

  a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b小組遊戲。

  C欣賞評議:誰做得最好?誰拼得最快?

  d教師小結:

  三、教師總結。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學習活動二

  1.課件出示一些用廢舊物品擺拼的作品,指導學生欣賞。

  2.欣賞書中作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學生實踐:請你利用廢棄的畫報、掛曆或舊照片等,擺拼一個你心中最喜歡的形象。

  a分組,收集材料。

  b學生進行創作,教師相機指導。

  C欣賞評析:在組與組之間評價,比比那組拼擺的造型最有趣。d教師小結。

  三、課外實踐:

  請同學沒回家後和家長一起想一想:還能用那些廢舊材料進行創作?並試著做一做。

  四、教師總結。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欣賞《加萊義民》,瞭解雕塑家羅丹生平及其他雕塑作品認識羅丹對世界雕塑的發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2、過程與方法:透過課前預習,課上欣賞作品對羅丹及其作品《加萊義民》能深入的瞭解和分析。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總結與反思中,體驗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飛湧的。

  重點

  羅丹的精神,既要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

  難點

  作品透過怎樣的藝術語言,具體的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藝術的理解。

  教學準備

  《加萊義民》圖片

  教學方法

  引導、討論、分析等

  板書設計

  《加萊義民》

  羅丹

  背景

  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圖片展示《加萊義民》

  2、新教學內容。

  A、教師談話設疑:你知道這座群雕敘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嗎?藝術家是怎樣表現雕塑中人物形象的靈魂呢?學生討論併發言。教師根據學生髮言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並和同學一起分析作品(人物的造型、刻畫的心理及情感等)。

  B、媒體展示羅丹代表作品若干,教師設疑:羅丹的雕塑作品整體的風格和手法?學生欣賞並討論。教師根據學生髮言總結羅丹的風格和手法,並重點分析作品中作者所注入的濃厚的思想性。

  C、教師設疑:羅丹的作品是否表達了他的感情?藝術即感情嗎?學生討論、辯論。

  四、小結

  藝術即感情,要學藝先做人。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收穫了《加萊義民》人物造型都他們的有情感,能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其它作品,有點遺憾的是從中得到的啟示不多。

美術教案 篇5

  寫生教具: 靜物水果等 示範教具:不同的色調的色彩範畫派發資料:無學生準備: 水粉臨本、色彩工具等

  作業安排: 完成兩到三張水粉色彩

  練習授課時間:共 13

  第六週展示目標:1、認識什麼是色調的概念 2、認識色調在水粉畫中的作用

  匯入新課: 張貼幾張不同色調的水粉範畫,觀看幻燈片。

  講授新課

  在水粉靜物作品中,有很多因素如色調、明暗、造型、空間等等都很重要,其中色調最為突出,這是因為它直接關乎著作品檔次的高低。因而,在水粉畫教學的過程中,把握好色調教學對提高整個水粉專業教學有著關鍵性作用。

  一、認識色調的概念。在水粉畫中色調是指各物體之間所形成的整體色彩傾向,例如我們經常說的暖色調、冷色調、中性色調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還可以具體的有所指:紅色調、黃色調、藍色調、紫色調、綠色調……

  二、色調的形成。色彩調子的形成因素是非常多的,不僅光線對色調形成發揮的作用很大,就連物體本身固有色和物體受環境影響的條件色對色調的形成也能產生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見,我們發現在水粉靜物作品中它的形成既具有穩定性又具有不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得引導學生正確的區分和把握畫面色調的形成。這種基本色調通常體現在畫面主體物和主要襯布上。畫面中任何一塊色彩都要從屬於畫面的主色調,不能偏於這種整體的色彩傾向。探究一: 1、學會整體的觀察和歸類定位的方法,迅速抓往一組物體的基本色調。嘗試練習一:嘗試完成一張暖色調色彩練習探究二:2、進一步理解畫面色調的形成,是由於物體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產生的,因此,鼓勵學生多花時間去找物體間的色彩聯絡,去思考任何一種色彩的產生都是有其重要依據的,沒有依據的色彩是不可能出現在畫面上的,也不可能形成色調。 嘗試練習二:嘗試完成一張冷色調色彩練習

  探究三:3、學生對色調形成的認識既是一個感性的過程,又是一個理性的過程。在這個感性過程中,讓他們儘可能的多看色彩,多看不同的色彩,讓他們懂得畫色彩是畫不同的色彩,而不是畫單色;在這個理性過程中,讓他們儘可能多地自覺分析色彩的形成,分析色彩關係的產生,分析色調的統一性。嘗試練習三:嘗試完成一張中性色調色彩

  練習課堂小結:課後探究:

美術教案 篇6

  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讓幼兒感受作品的美。

  2、培養幼兒善於觀察的能力,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與評價,增強幼兒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能力。

  3、激發幼兒創作的願望,感受繪畫帶給自己的快樂。

  準備:

  1、PPT課件。畫有花瓶的背景畫一張。

  2、油畫棒每人一盒,繪畫紙一張,剪刀。

  過程:

  一、出示向日葵實物圖片。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向日葵)向日葵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因為向日葵的臉總是一直向著太陽,太陽到哪裡,它的臉就向哪裡。所以叫向日葵。

  二、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一幅美麗的向日葵繪畫,這是外國的一位畫家畫的,世界上許多人都喜歡他畫的向日葵,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幼兒欣賞作品。

  1、讓幼兒敘述對畫面的第一感受。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這幅畫有什麼感覺?

  鼓勵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進行表達,充分肯定每一個幼兒的感覺、感受,並讓所有的幼兒能夠分享到同伴的不同審美體驗。教師小結。

  2、色彩的感受。

  師:(1)小朋友,你們看看這幅畫什麼顏色?

  (2)你們最喜歡畫中的哪一種顏色?為什麼?

  (3)哪種最多?(黃色)

  (4)你們喜歡這種顏色嗎?

  (5)你們看到黃色有什麼感覺?(高興,激動、熱情…….)

  幼兒分別回答。透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為主、其他色為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例。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3、構圖的感受。

  師:(1)小朋友,我們再來看看,這幅畫除了向日葵,還有什麼?(花瓶)

  (2)那麼有幾朵向日葵,我們來數一數吧。(14朵)

  (3)這些向日葵都一樣嗎?(有的低下了頭,有的仰著頭)是不是都朝著一個方向?(不是)那都有哪些方向呢?我請小朋友用紅色的箭頭標誌把向日葵的方向標出來,而且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向日葵各個方向的姿態,哪個小朋友願意?(幼兒操作)

  4、線條的感受。

  師:我們來看看向日葵的花瓣。向日葵的花瓣是什麼樣的?它們好像在幹什麼?(跳舞……)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誇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著生命的力量。

  師:對了,向日葵好像在舞蹈,有的低下頭,有的仰起頭,有的扭動身體,漂不漂亮?你們喜歡嗎?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也像向日葵那樣聽音樂扭動你們的身體,好像你們自己就是一朵朵美麗的充滿活力的向日葵,好嗎?(幼兒表現)

  教師小結:剛剛小朋友表現的真好,舞跳得很美,你們就像一朵朵美麗的向日葵,我們給自己鼓鼓掌吧!

  四、認識梵高。

  師:你們喜歡這幅畫嗎?為什麼?那麼這幅畫是誰畫的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梵高)這個叔叔就是文森特?凡高,凡高叔叔是荷蘭的大畫家。他的畫受到世界很多人的喜歡。這幅《向日葵》就是他畫的。老師還悄悄地告訴你們一個凡高叔叔的小秘密。他最喜歡的花就是向日葵了。我們一起看看他其它的向日葵畫。

  五、創作《向日葵》,激發幼兒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介紹繪畫要求:請小朋友在畫紙上畫一幅自己的向日葵畫。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欣賞了大畫家的作品,你們願意把自己當成大畫家,畫個向日葵嗎?現在我們小朋友畫一朵你喜歡的向日葵,畫的時候要大膽,色彩要亮麗,看看誰畫的向日葵最好看,好不好?

  播放音樂,幼兒創作,老師指導。

  六、評價,展示作品。

  出示畫有花瓶的背景畫,幼兒把自己的向日葵剪貼到範畫中,合作完成一幅向日葵作品。

  小結:我們的《向日葵》畫得怎麼樣?小朋友畫的真好,吳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也許你們以後也能成為一個像梵高一樣的大畫家。

美術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系列,透過教學讓學生掌握根據圖片情境新增適當內容的添畫方法,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透過本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訓練和提高學生動手製作(剪、畫、貼)能力,掌握圖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添畫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圖片內容與新增內容統一的相關知識。利用圖片情境新增適當內容,採用剪、畫、貼的方法進行裝飾的新增。

  2、透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中,學習相關的美術知識,提高審美情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根據圖片情境新增內容,學習簡單的添畫方法。

  難點:使內容與環境儘可能統一。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積極動手參與,享受勞動所帶來的樂趣。

  六、材料準備

  風景圖片一張(可以使用舊掛曆)、剪子、膠水、彩色筆。

  七、教學過程

  1、提示學生集中注意力,準備好學習用具。

  2、組織學生欣賞圖片,分小組交流。

  瞭解圖片內容,為添畫做鋪墊。

  (介紹、分析、欣賞圖片內容)

  3、教師講解,出示課題----添畫

  4、出示圖片,組織同學分析畫面情境,討論問題:

  (1) 如果以這幅畫為背景添畫,你認為可以新增什麼內容?說一說理由。

  (2) 你認為根據畫面情境添畫,應該注意什麼?

  5、播放教學課件,根據圖片內容選擇適當內容進行新增。

  學習如何使添畫內容與圖片情境相統一,解決教學重點。

  6、看教材第2頁、第3頁,分析書中作品:

  (1) 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麼?

  (2) 說一說製作方法。

  7、組織師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張展示圖片中完成添畫內容。

  8、作業:

  要求:根據你自己選的圖片內容進行添畫練習,注意圖片情境與添畫內容的統一。

  老師輔導要點:

  (1) 能否巧妙圖片。

  (2) 圖片內容與新增內容是否統一。

  (3) 添畫構圖是否美觀。

  (4) 注意近大遠小的關係。

  9、組織展示、講評作業。

  佈置、展示作品。

  10、透過本課教學你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課後記

  如果讓學生把自己的圖片交換給別人製作添畫,更能反映他們每個人的應變能力,也許作業效果會更好,更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

美術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能說出各種水果味的水,嘗試用不同的顏色表現出來。

  2,練習在杯子中水的輪廓線裡均勻的塗色。

  二、活動準備

  蠟筆、桌布、範畫、有輪廓線的畫紙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畫

  1,小朋友,這是什麼?

  師:這是蘋果味的飲料水。

  2,你們喜歡喝什麼味的飲料水?

  師總結:我聽到有很多種飲料水,橙子味、草莓味、檸檬味、西瓜味等。

  (二)師幼示範塗色

  師:現在我想做一杯西瓜味的水,因為西瓜很甜很甜,很好吃。

  1,西瓜是什麼顏色?

  2,我是應該先塗西瓜水還是先塗吸管呢?

  幼:西瓜水、吸管

  師:我們先塗吸管,這裡吸管在前面,水在後面,所以先塗吸管。

  師示範塗:要在黑線裡面塗,吸管塗好再塗西瓜水。拿出紅色蠟筆,這樣用線來塗,塗的時候要用力均勻,這樣做出來的飲料水才好喝。

  幼示範塗:現在老師請一位小朋友,大家看他做出來的飲料水是不是好喝。(幼操作)

  師:杯子外面有塗到顏色嗎?

  師:他這次做的飲料水有進步,我們一起表演他,棒棒棒,你真棒!

  (三)幼兒操作,師巡迴指導並點評

  師:小朋友飲料水要在杯子裡面做哦,現在請小朋友輕輕的把小椅子拿到小桌子旁邊。(操作略)

  四、活動結束

美術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這節小班美術綜合活動意在貫徹新《綱要》精神,摒棄以往美術活動中重示範、重結果、輕探索、輕過程、過份注重技能訓練的弊端。從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方面都體現出讓幼兒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意願。

  本次活動是針對小班年齡段的特點,運用情境化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了五大領域中美術、語言、音樂、數學、體育等多方面的知識,動靜交替,在愉悅的情境中,師幼互動,讓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材料拓印、感知、探索物體的大小、色彩和形狀的美,並大膽主動的表現美,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幼兒自主運用多種材料進行花朵的拓印、在拓印過程中感知探索物體的大小,色彩和形狀。

  2、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交往能力,並發展幼兒的體能。

  3、幼兒在情境遊戲中,快樂的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

  三、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認識三原色——紅、黃、藍。

  2、情境準備:小兔、兔媽媽的頭飾以及服飾、烏龜的服飾、房子及花園。

  3、物質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瓶子若干、操作框人手一套、呼啦圈、地毯、糖果。

  四、活動過程:

  (一)匯入教學

  1、變“魔術”加深幼兒對三原色的認識。

  2、兔媽媽,兔寶寶帶著“漂亮的花”到烏龜媽媽家做客。

  3、兔寶寶將花插在烏龜的花園裡(給幼兒定位)。

  (二)組織活動

  1、兔寶寶想辦法將花園打扮得更漂亮,人手一個操作框,準備拓印。(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

  2、兔媽媽用鼓勵性的語言調動寶寶嘗試拓印,大膽操作。

  3、引導兔寶寶選用不同材料拓印出漂亮的花。

  4、在教師引導提示下運用不同材料構圖。(拓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5、讓幼兒嘗試互相換位,使花園中開出顏色不一樣的花。(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

  (此過程教師隨機調動,無集體示範,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特點,並根據實際情況或小組或個別引導,發現和把握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提升幼兒的能力。並處理好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的關係)。

  (三)結束活動 :

  1、烏龜媽媽回家了,稱讚花園裡的花真美,有不同的顏色和造型(講評)。

  2、兔寶寶和媽媽到烏龜的家裡去做客,嘗試用腳來拓印,並結合體育遊戲,走——鑽——爬——跳。

  3、烏龜媽媽給兔寶寶分糖,體驗整個活動的快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