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願意用多種材料自由表現吹泡泡。
2、 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玩過吹泡泡;會用油畫棒畫圓形或塗畫圓形;會用棉籤蘸膠水貼上紙片。
2、 材料配套:事先拍攝的幼兒吹各種泡泡的圖片;每人一張印有小女孩及草地的繪畫
底圖;用胡蘿蔔製作的印章,顏色、大小不一的圖片;泡泡槍、瓶蓋、膠水、棉籤、海綿、棉花、顏料、抹布、炫彩棒等。
3、 環境創設:佈置“大草地”展板。
活動過程:
1、教師吹泡泡匯入,讓幼兒進一步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徵。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你們玩過了吹泡泡,好不好玩啊?今天老師要吹泡泡,等會你們來玩泡泡,看泡泡,好不好?
教師吹泡泡,幼兒觀察泡泡,玩泡泡。
引導幼兒對泡泡形狀、大小、色彩等進行觀察,讓幼兒對泡泡形狀、大小、色彩等進行觀察,讓幼兒有初步的審美感知,為後續的活動奠定基礎。
2、藉助泡泡圖片激發幼兒已有的經驗,師幼交流泡泡的特徵。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大家一起來說說。(出示泡泡圖片)這裡有你們吹泡泡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泡泡是什麼樣子的?
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教師抓拍有代表性的照片:有許多單個的泡泡,也有重疊在一起的泡泡圖片,直觀地引發幼兒交流。
3、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作和表現吹泡泡。
(1)引出畫有小女孩的底板,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2)介紹材料,講解用法。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的工具,一起來看看。(教師逐一介紹)
師:這裡還有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紙片,還有膠水,你們也可以來貼泡泡。 師:這裡有胡蘿蔔、瓶蓋印章,可以蘸顏料印泡泡。怎麼印呢?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 活動要求:從哪個盤裡拿出印章,印完後就放回剛才的盤子裡;要注意別把顏料弄到身上;如果手弄髒了可以用抹布擦。
(3)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大膽表現。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在底圖上“幫小女孩吹泡泡”教師尊重幼兒的表現和創造。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觀察幼兒印的情況,並適時給予具體的幫助與指導,提醒幼兒注意桌面和衣服的整潔。
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不用範例,不具體講解示範畫面的要求,而是在強調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在教師創設的豐富藝術環境中自主與多種材料互動。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注意從幼兒的興趣性、主動性、獨立性、堅持性,對材料的操作以及藝術活
動中的行為習慣等方面評價創作過程,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感受泡泡的美感,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泡泡。
師:你們可以和你的泡泡說說話,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泡泡。
幼兒根據自己作品來說泡泡。
師:她的泡泡是用油畫棒畫的,她的是粘的,她的是用瓶蓋印的,各式各樣的,真棒。 老師都喜歡你們每個人的泡泡,你們的小手真能幹,幫小女孩吹的泡泡有大的、小的,有紅泡泡、黃泡泡、藍泡泡,有的是一個一個的,有的好幾個泡泡像好朋友一樣靠在一起。
活動自然結束。
在活動結束的評價方面,教師不用像不像、好不好來評價,而是利用展示作品的方式,讓幼兒和同伴說說吹了什麼樣的泡泡,看看同伴吹了什麼泡泡,在此基礎上肯定和接納幼兒的.作品,尊重幼兒的表現,讓幼兒逐漸喜歡美術活動。
美術教案 篇2
時間:班級:執教人:活動目標:
1.學習人物頭像畫,能按紙的大小確定影象位置,能夠根據爸爸的臉部特徵進行表現。
2.激發愛爸爸、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帶爸爸的照片到幼兒園。2.記號筆、油畫棒若干,範例一副活動過程:
一、觀察爸爸的照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引導語:今天,你把誰的照片帶來了?(爸爸。)你喜歡爸爸嗎?他長什麼樣子呢?
教師先和幼兒一起輕聲交流爸爸的髮型、五官、鬍鬚等明顯特徵,然後集體交流。
二、欣賞範例,進一步觀察人物的外貌特徵。
教師:這是老師的爸爸,你們看看我的爸爸長什麼樣子。
教師:你們為什麼能看清楚老師爸爸的樣子?(因為畫得大)
教師小結:我的爸爸,眉毛粗粗的,鼻子高高的,有許多鬍子,還戴著一副眼鏡。
三、教師邊示範邊講解畫人物頭像畫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想一想怎樣確定影象位置,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畫頭部時要畫多大,從哪個位置開始畫,畫到什麼地方;頭部要畫得足夠大,五官才能畫清楚。
教師示範講解畫人物頭部時的要點:抓住頭部的主要特徵,畫出臉型、鼻子、耳朵、髮型、鬍鬚的特點,再看看還有哪些特徵沒有畫出來。
四、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各個部分的特徵。
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按紙的大小確定影象位置,使每一部分都能畫大、畫清楚。鼓勵動作快的幼兒用油畫棒新增相關背景。
五、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用自身能想到的資料做一雙與眾不同的鞋子。
教學目標
1、欣賞併發解種資料製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風格特徵和民族特色。
2、透過觀察討論,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徵與組成區域性,學會用各種資料,使用各種方法設計製作一雙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養同學的造型能力,試嘗各種不同資料的運用。
重點難點
重點:鞋子的設計
難點:鞋子立體感的表示
教具準備
師生收集有特色的民族鞋或同學以前穿過的小鞋子,
舊掛曆紙、包裝紙、各色布頭、毛線、鈕釦、剪子、膠、彩泥、彩筆、水彩、水粉等、
教 學 過 程
1、引導階段
欣賞教師帶的來各種鞋子,引導同學透過“看”,“想”,“說”,瞭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一起特點和組成區域性。
2、發展階段
以小組為單位,在欣賞與聯想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造型,不同資料的鞋子進行圖形和色彩的分析,討論。訓練同學敏銳的造型感覺,採用大膽的表示形式,獨立完成一雙有趣的,用料獨特的鞋子作品。
a 以小組為單位,對各種不同資料的鞋子進行討論,分析,提示同學仔細觀察,大膽聯想,找出根據各種資料製作鞋子,注重在質地,圖形或色彩上發生不同效果。
b 繪畫製作鞋子時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製作效果的協調,鼓勵同學製作出不同造型,不同資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圖形,可以根據同學各自不同的感受,通赤直覺進行大膽隨意的創作。
c 同學做作業時,教師可以根據同學不同的個性特點,由同學自由選擇製作方法。使用彩色廣告紙,彩泥裡,可以利用其鮮豔,強烈的色彩感覺,突出表示鞋子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3、收拾整理
督促同學收拾工具和資料,注意堅持教室衛生。
4、教學拓展
1、可以使用各種廣告紙,舊畫報,採用碎紙貼上的形式,發生馬塞克式的效果來製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尋找各種不同顏色,圖案的小布片,採用“剪”,“貼”,“縫”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創作。
3、用折泥製作立體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顏料新增花紋,顏色。
4、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完成一組鞋子的設計製作作品,並貼上在廢舊的紙板上,同時為版面確定主題,美化設計,進行展示,評比。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嘗試調配墨色的濃淡層次,瞭解水與墨的相互關係。
2、在體驗、探索、欣賞中感受中國畫的獨特美感。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兩幅幼兒水墨畫作品;大師的水墨畫作品一幅;
2、水墨畫常規用具(毛筆、墨汁、抹布、洗筆桶、宣紙等);
3、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動過程:
一、比較,引出主題
1、出示兩幅幼兒作品,對比:“這兩幅畫在墨的顏色上有什麼不同?”
2、教師小結。
二、探究水墨
1、交代要求: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很多杯水,請你讓水和墨一起做做遊戲,看看有什麼變化?
2、幼兒嘗試、探究。
3、交流,小結。
三、欣賞水墨
出示大師的畫,討論:畫上畫了什麼?墨的顏色有變化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四、表現水墨
1、交代要求:請你運用我們剛才調好的不同濃淡的墨去畫畫自己最想畫的東西。
2、幼兒作畫。
3、展示作品,同伴間互相交流。
活動反思:
透過對水墨畫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髮現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膽創造的信心,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把自己潛在的創造力充分表現出來。這種創造的過程將會使幼兒體會成功。每個幼兒的點滴創造不單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喚起幼兒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添畫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圖片內容與新增內容統一的相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利用圖片情境新增適當內容,採用剪、畫、貼的方法進行裝飾和新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創作精神,讓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中,學習相關的美術知識,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根據圖片情境新增內容,學習簡單的添畫方法。
【教學難點】使內容和環境儘量可能統一。
【教學準備】風景圖片、剪刀、膠、彩筆??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課前收集的風景圖片。
2.賞析風景圖片。
教學意圖:瞭解圖片內容,為新增做鋪墊。
二、想一想:
1.思考:我們可以給圖片上新增什麼?
2.賞析書中作品,說一說製作方法。
說一說新增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意圖:透過觀察討論,知道了解新增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畫要求:
巧妙運用圖片,內容與新增相統一,注意近大遠小的關係,構圖要美觀。
2.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教學意圖:透過實踐,使學生感受添畫作業與平時繪畫的不同之處,感受添畫作品的獨特美感。
四、賞一賞:
1.欣賞作品:找一找新增巧妙的作品。
2.談談添畫的體會。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