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術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課時:1
(3)學科:美術
(4)學生準備:場景道具、畫紙、各個小組的評價表、水彩筆、或者各色彩色紙、剪刀、膠水、觀察記錄表等。
二、教學課題《螞蟻搬家》
三、『教學分析:』
1、螞蟻搬家是孩子們喜歡的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認為,教學的過程就應該是師生一起愉快地、相互參與體驗樂趣的過程。這個故事體現了螞蟻團結、協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學環節的設定應淡化雙基意識,著眼於情感的陶冶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充分考慮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活動的方式採用小組或集體合作為宜。
2、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是一節表現性繪畫課,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誇張地表現。以故事為前提,創設好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透過對昆蟲外形特徵的描繪,激發探究興趣,能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生動、有趣的螞蟻搬家的情景。學習螞蟻的造型表現方法是本課的一個知識點,其中包括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徵及動態的表現。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觀察瞭解螞蟻的外型特徵,抓住螞蟻的基本特徵刻畫動態。
2、能力目標:能憑著自己的觀察、體驗和豐富的想象進行無拘無束的表達;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創作。
3、情感目標:透過對螞蟻外型特徵及搬家過程的描繪,激發對螞蟻的喜愛和探究興趣;在共同創作、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合作的樂趣和參與的喜悅,樹
立集體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重點:運用繪畫形式,透過集體創作,創造性地表現螞蟻搬家的生活情景。『教學難點』
抓住螞蟻的基本特徵刻畫動態,以及螞蟻搬家過程的擬人化的想象。
五、『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本課探究學習的過程為:創設情境——學習討論——提供指導——創造表現——小結內化五大教學環節實施教學。
1、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聽歌曲,從學生熟悉的兒歌《小螞蟻》入手提出問題:誰能聽出歌曲裡面唱的是誰?它長得什麼樣子?它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並出示螞蟻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後面的質疑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2、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先畫一畫,自己見過的螞蟻,初步認識結構特徵,相互討論一下螞蟻是怎樣搬運食物的?首先想象有著誇張動態的螞蟻形象,接著探究出螞蟻為什麼要搬家的?然後把家搬到哪裡去?並能想象總結出螞蟻搬運食物常用的方式方法。
3、理論聯絡實際,將學到的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課堂結束,我透過“你從螞蟻搬家的故事中學到了什麼”這一問題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並把探究活動延伸至課外。
我力求透過自己的教學,讓學生透過多媒體及精美圖片的欣賞,以及現場演示搬運物品的表演,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語言描繪活用行為模擬螞蟻搬家的情景,師生互動,展開討論學習,並留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小組2人合作表現,讓學生親自動手去畫,動腦去想。在學生的觀察、討論、想象中瞭解螞蟻的外形、結構特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表現,在共同創作、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合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六、『教具準備』
教師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
為小組準備:畫紙、各個小組的評價表、水彩筆等。
小組查閱、蒐集有關螞蟻的資料,圖片等。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播放兒歌《小螞蟻》匯入:
(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螞蟻的生活環境特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百度搜索】:兒歌《小螞蟻》
1、師問:剛才這首兒歌裡唱的是誰?
生:回答、、、(小螞蟻)
師問:平時我們看到的螞蟻是什麼樣的?同學們想想···老師找同學起來大體描述一下螞蟻的外貌。
生:思考。並找學生描述。(學生描述:頭圓圓的,全身黑黑的。頭上有一對觸角,六對足,還有一個大肚子)
2、圖片欣賞
【百度搜索】:平時見過的小螞蟻圖片
(目的:讓學生透過欣賞真實的螞蟻圖片,加上教師的簡單講解,進一步加深印象,知道了螞蟻的大體結構。)
【百度搜索】:小螞蟻身體結構圖片
(目的:再次讓學生清楚明白螞蟻的身體結構是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
3、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又大又重的物體,自己力氣小,搬不動,需要有人幫助。而在細小的昆蟲世界,這樣的事情也會經常發生,螞蟻就是這樣的群體。
他們喜歡在地下築巢,他們成群居住在一個巢穴裡。別看螞蟻身體那麼小,只要發現一點吃的食物,螞蟻們就會立刻返回蟻巢,一邊走一邊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在路上留下記號,等回到窩裡,就用他們頭上的觸角和其它的螞蟻交流。
4、動腦想一想:什麼情況下,螞蟻們要成群結對地搬家呢?
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對,就是天要下雨了,螞蟻們才匆匆忙忙的搬家。螞蟻是怎麼搬家的?你能做做螞蟻搬東西的動作嗎?
課件展示螞蟻搬東西的動作,師一邊講解一邊模仿。師一邊講解一邊模仿。同位之間也相互模仿螞蟻的樣子搬運東西。給別人的感覺東西要很沉很沉的。師:你們看,他們好像搬得好辛苦呀,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想一想······生:大家一起搬。
師:對了,3個人一起搬或者抬或者拉、推等等,力量大了,就能更快的把很沉的東西搬走。人多力量大呀。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螞蟻搬家
(二)、欣賞螞蟻
1、再次欣賞真實螞蟻圖片。師講解螞蟻的結構:頭、胸、腹。頭上有一對觸角。胸有三對足。
【百度搜索】:小螞蟻的身體結構圖片
(目的:認識螞蟻的外型特徵,學習抓住螞蟻的基本特徵刻畫動態的方法。)
2、知道了螞蟻的身體結構,怎樣表現會把螞蟻畫的更可愛?
【百度搜索】:再次欣賞圖片1:真實螞蟻搬運東西
【百度搜索】:欣賞圖片2:卡通螞蟻搬運東西
(真實螞蟻、卡通的螞蟻)對比一下,哪種方法表現的螞蟻更可愛?師略作分析講解,師生共同總結出:
卡通的表現手法更可愛。
(三)、畫螞蟻。
1、教師示範畫螞蟻:
頭是圓形的,胸也是一個橢圓形,腹部也是一個長長的圓形。(教師當場演示,學生認真看)
2、螞蟻搬運食物用的工具、姿勢:
【百度搜索】:
圖片一小螞蟻自己扛著、拖著
圖片二多人合力搬運
圖片三:雨中的小螞蟻
圖片四:小螞蟻搬蟲蟲
3、螞蟻愛吃的食物:(圖片展示)
【百度搜索】:(水果、餅乾、饅頭渣渣、米飯粒、雞腿等等。)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學習在輪廓內塗色的技能。
2、感受色彩美,會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大膽配色、塗色。
活動準備:
美麗的花輪廓紙人手一份,塗色工具,優美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結合春天的掛圖,自編故事,吸引幼兒興趣。
二、基礎部分
學習塗色
1、提出問題,引發幼兒討論師"還有一些花身上沒有漂亮的顏色,怎麼辦呢?(請幼兒講述)
2、示範塗色,將操作要求滲透在講解中。
3、幼兒自由選顏色操作。
(1)注意塗色方向,衛生。
(2)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提醒幼兒記住操作的要求。
三、結束部分
教師同幼兒一起講評作品。
從配色和塗色方面講評。
美術教案 篇3
第一教時
一、欣賞
1、欣賞課本內的變體美術字
2. 進行分析、講解,從而激發同學學習變體美術字的興趣。
二、詳細介紹變體美術字
1、介紹、示範、演示變體美術字的變化方法、步驟,變化過程;
2、匯入黑體美術字複習
重點:
回顧筆劃、間架和同一組字的大小統一、筆劃粗細統一。
三、重點指導
指導美術字設計、變化前的重要一環——打格、定位、變化。著重進行筆劃變化的啟發和示範。
四、同學練習
同學試進行變體美術字的設計——“慶祝六一”
五、巡視指導
六、同學完成設計院稿。
七、展示、交流
讓設計好的同學上講臺說說自身的設計思路、方法、過程。
八、變體美術字優秀設計稿研討。
第二教時
一、作業講評、進行啟發、引導。
二、欣賞
1、再次讓同學欣賞課本內範例和課件範例
2、啟發同學進行美術字的變形、裝飾、色彩、美化的思維,以求發生更好的效果。
三、安排練習內容
安排變體美術字設計作業(讓同學自身定主題文字)。
要求:字型變化有序,裝飾美觀。
四、同學練習
1. 同學作業設計開始
2、進行針對性指導
3、對好的、有新意的設計進行褒揚,進一步來啟發其他同學。
五、同學完成作業
六、安排下一節課的準備工作。
美術教案 篇4
第一單元
單元總目標:
1、 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繪畫作品中,體會到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勞動是許多畫家經常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不同時代的畫家透過勞動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
它們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透過欣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透過對錶現勞動題材的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單元課時:本單元分2課時教學。
活動安排:
◆觀賞與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所表現的勞動的性質和情節?
* 你對作品所表現的勞動場景有什麼感受?
* 你對作品中人物的勞動心情和態度有什麼感受?
◆分析與研究:
* 你對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瞭解作品的時代和社會特點嗎?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要表現的主題?
◆討論與解釋:
*你從這些表現人類勞動的美術作品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審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對勞動有什麼不同的態度和感情?
◆體驗與評價:
*你對人類勞動的意義有什麼體驗和聯想?
*你對“勞動創造世界”有什麼體會和看法?
活動一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上)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準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 透過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
② 教師宣佈本課時教學任務及採用的學習方式方法,要學生注重對中外美術作品的比較、分析,談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認真觀察、思考問題。
(2)發展階段
① 欣賞、評述《在激流中前進》
☆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 請幾名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師歸納總結:
《在激流中前進》(油畫)
作者:杜鍵,上海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創作。為此,作者曾先後到山西禹門口、陝西寧家川等黃河險急渡口體驗生活,蒐集創作素材。作者以簡練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凝重的色調錶現了黃河船工們齊心協力在黃河的激流濁浪中奮力前進的驚險場景。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洶湧激盪的河水與般工們沉著穩定的姿態的對比,大面積奔騰而來的黃河濁浪和小船的強烈對比。
② 欣賞、評述《糧食》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糧食》(油畫)
作者:(蘇聯)雅布隆斯卡婭,衛國戰爭後著名女油畫家、基輔美術學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時期時榮獲國家獎的成名作,約4米寬的巨幅作品,表現了蘇聯集體農莊女莊員在豐收的打穀場上勞動的場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陽光下,集體農莊女莊員們在堆積如山的金黃色麥粒的打穀場上,緊張而有秩序地勞動著。女莊員們興奮的笑臉和歡快而有節奏的動作,充分顯示了經過戰爭洗禮後的蘇聯勞動人民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嶄新的生活風貌。作品構圖宏偉,形象生動,主題鮮明,內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③ 欣賞、評述《牛耕》,寫觀後感受交流。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
☆分組討論、寫觀後感。
☆學生髮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牛耕》(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的墓磚畫)
這是從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5號墓中出土的、原位於墓前室壁的一幅磚畫。我國自漢代以來,統治階級厚葬之風俗盛行。墓室中繪有大量的磚畫。這幅磚畫與同一墓室的其他磚畫的最大特點是,除了表現墓主生前宴歡、舞樂等享樂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現勞動人民從事各種生產勞動的場面。是墓主為了祈求死後永遠有一批勞動群眾供他們驅使奴役、但從一個側面形象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生產勞動的狀況。這幅表現牛耕的磚畫,畫面十分單純,但作者頗具匠心。如兩頭牛有意畫成一黑一白,以對比的手法突出畫面的明快感。再如,畫扶犁者,只寥寥幾筆,不僅生動地畫出了扶犁者的形態,而且其緩步前行時的姿態極富運動感。
④ 欣賞、評述《清明上河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自願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清明上河圖》(中國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作者:張擇端,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縣)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動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榮景象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著名之作。全畫內容大體分為三段,開頭是畫汴梁的郊野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當時稱“上河”,此河是當時國家的漕運樞紐,南北商業交通要道)及其兩岸舟車運輸、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等繁忙的活動場景;後段為巿區街道的繁華場面。教材中所選的是中段也是描寫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載著貨物的大船,即將透過虹橋。
橋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時失去了控制,船工們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緊張地控制著船頭前進的方向,有的在指揮,有的在擲纜繩,以使大船安全地透過虹橋。相映成趣的是,大船過橋的緊張又極具戲劇性的場面,吸引了橋上眾多的行人。他們都在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橋下發生的一切。橋上橋下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幅熱烈、緊張而又極其生動的畫面。雖然畫中人物都畫得很小,仔細一一看去,個個都很生動,十分耐看,足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十分仔細,描繪人物的舉止形態具有極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從而使這一段描繪成為整個《清明上河圖》中最吸引人、最令人過目不忘的場景。
⑤ 欣賞、評述《搗練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髮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搗練圖》(宋代摹本,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作者:張萱,盛唐著名人物畫家,擅長畫婦女。現存的宋代摹本《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是他的代表作。
《搗練圖》因描繪唐代婦女制“練”(一種絲織品)的勞動場面而得名。全畫共畫了十二個人物,按制練的工序分成三組;右邊一組描寫四個婦女用木杵搗練,教材中所選的正是這一段。中間一組描寫兩個婦女在理線,左邊一組描寫兩個婦女把練拉直,另一個淘氣的小孩在下面來回玩耍,在中間和左邊兩組人物之間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團扇在扇炭盆。十二個人物組織得疏密有致、動靜適宜。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制練的勞動過程。作為一件藝術品,其重要的價值還在於作者描繪這一勞動場面的高超技巧。這主要表現在由四個婦女組合而成的畫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實,又有獨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態各不相同,既統一,又富有變化。“豐頰肥體”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婦女的共同特徵。描畫勾線工細又勁健,設色富麗而又勻淨雅緻,衣服的質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充分顯示了唐代的工筆人物畫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3、課後拓展
(1) 請同學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欣賞、評述、交流,課後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2) 課餘時間,多蒐集優秀中外美術圖片,透過欣賞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
活動二(第二課時)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下)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準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透過進一步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拓展學生視野,體會勞動是人類最崇高的品質。
☆教師宣佈本課時教學任務及採用的學習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從事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
(2)發展階段
① 欣賞、評述《北方的九月》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
作者:晁楣,當代著名版畫家,1949年參軍,從事美術宣傳工作。1958年初,轉業黑龍江的“北大荒”。創作許多表現北大荒的版畫。
本作品描繪經過開墾的北大荒金秋時節紅高梁豐收的壯觀景色。宏偉的構圖,濃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這幅作品成為一首對自然、對勞動的讚美詩,同時也體現了畫家對這塊曾經灑下了許多汗水的土地的無比深情。在這幅作品中,寫景是為了抒情,景與情得到了有機的統一,豐收與勞動緊密相連,勞動創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題得到了突出的表現。
① 欣賞、評述《倒牛奶的女傭》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髮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倒牛奶的女傭》(油畫)
作者:(荷蘭)維米爾,十七世紀荷蘭傑出的風俗畫家,擅長表現荷蘭普通巿民日常的室內生活。繪畫風格深受科學精神的影響,以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調和諧,尤其善於表現光線和室內這空間感著稱於世。
本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中所呈現的是荷蘭普通巿民平時勞動的場景,在歐洲美術史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這就是17世紀的荷蘭繪畫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巿民藝術。這同過去主要表現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宗教神靈的繪畫比較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而這種進步則是由於十七世紀的荷蘭,已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帝王貴族和宗教將向新興資產階級政權轉化的制度。當然《倒牛奶的女傭》其重要不僅如此,還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和新的藝術成就。畫家不僅真實精確地描繪出人物所在的房間的空間感,而且人和景物都好像沐浴在極度純淨的光線之中,女工穿的裙子的藍色和上衣的檸檬黃色用得恰到好處,強烈的光感使這幅畫的色彩顯得特別的明淨和細膩,使人感到十分平易、親切。無怪乎有人稱維米爾是描繪光的大師。
② 欣賞、評述《播種者》
☆展示掛圖,欣賞、討論。
☆學生髮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播種者》(油畫)
作者:(荷蘭)凡﹡高,十九世紀後印象主義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文森特凡高,1953年生於荷蘭格羅渥忒-松丹特他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年少時的凡高並沒有體現出任何獨特的藝術天賦,在他16歲時,他才有機會接觸藝術,而當時也只是在佔比爾美術公司當職員。不久後,在愛情上遭受挫折的凡高,對生活感到十分痛心,他渴望尋求神靈的幫助,於是投入了宗教的懷抱,決心做一個基督教牧師。可是凡高未能熟諳深奧的教義,於是只好到比利時南部礦區波里納士去傳教。但是因為他的口才不好,最終還是未能成功。
在美術公司工作期間,凡高喜歡在業餘時間參觀一些美術館,對當時弗朗索瓦米勒的藝術頗有興趣,同時從他的作品中有所領悟。於是,在事業和愛情上屢經失敗的凡高,終於決定自己也當個畫家。
1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當畫商的弟弟的幫助來到巴黎,並透過弟弟的關係認識了印象派畫家,並與他們密切交往,畫風深受其影響。一年半後,他遷居到終年充滿陽光的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居住,他在這裡拼命作畫,主要作品都產生在這一時期。由於窮困和勞累,他精神失常,反反覆覆,最終自己結束生命,那時才37歲。十幾年的藝術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畫。他的畫風對後來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影響很大,堪稱世界繪畫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藝術特點是運用對比強烈而又明亮的`色彩,以粗獷的筆觸,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獨特感受,而不是簡單地再現客觀事物,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油畫《播種者》,從其構圖來看,雖然帶有模仿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農民畫家米勒同名作品的痕跡,但卻具有凡*高特有的藝術個性。這突出地表現在色彩和筆觸的運用上。全畫以鮮明的黃色為基調和燦爛的色彩表達了畫家內心強烈的情感,充分顯示了一種強調錶現畫家主觀感受和藝術個性的新的畫風,把油畫中色彩和線條的表現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③ 欣賞、評述《收穫》
☆展示掛圖,欣賞、討論。
☆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收穫》(雕塑,青銅)
作者:(蘇聯)穆希娜,蘇聯老一輩著名女雕塑家,是一位具有才華和大膽創新精神的傑出藝術家。她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蘇聯展館所創作的巨大的《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的不鏽鋼雕像(高24米),使她獲得了世界性的榮譽。以後多次獲獎,對蘇聯雕塑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雕塑《收穫》(又稱“糧食”)是她創作的裝飾性雕塑的代表作。它原是為莫斯科河橋面設計的裝飾性組雕,1939年曾經在“食品工業展覽會”上展出。它表現兩個青年婦女,共同扛著一捆沉甸甸的麥子,一個向右,一個向左,透過共同扛著一捆麥子的動態。將兩個人物有機地連續在一起,在統一中求變化。不論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能看清其中一個婦女臉部顯露出的豐收喜悅之情。作者將兩個青年婦女的形象塑成結實有力的裸露的女人體,既是為了讚美青年婦女蘊藏的青春活力,也是以此象徵蘇維埃國家的豐收景象。作者雖沒有直接表現勞動,但以勞動後的豐收表現勞動給予人們的愉快和幸福。
② 欣賞、評述《紡織女》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交流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紡織女》(油畫)
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凱茲,十七世紀西班牙最傑出的畫家。擅長肖像畫和風俗畫。雖任宮廷首席畫師,繪畫題材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有不少作品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
《紡織女》,宮廷生活題材,畫面分前後兩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馬德里皇家織造廠的紡織工正在勞動的情景;後景則是宮廷貴婦們正在欣賞由皇家織造廠織造出來的壁毯。兩個場景代表了兩個不同的階級,而且似乎隱含著一種對比。這不能不說是體現了畫家的一種思想傾向。加上畫家著重表現的各種勞動姿態,而且有意識地透過畫面右側白衣的紡織女勞動時的優美體態,讓人清楚地看到了勞動婦女特有的質樸的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西班牙美術史家對這一作品的最新研究,這一作品在思想內容上還有更深的含義。這就是畫面後景壁毯上所表現的影象,是以技藝女神巴拉斯與擅長紡織的人間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的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它描繪巴拉斯因比不過阿萊辛,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永遠吐絲的蜘蛛。據研究者講,前景的紡織女是為陪襯這個故事而安排的。所以此畫原名《巴拉斯與阿萊辛》。從這個研究成果看,這幅畫實際上是描繪了天上人間兩個紡織世界,反成為背景,作為陪襯的人間的紡織女倒成了全畫的主角。
美術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區域性誇張的方法表現海洋生物幽默、有趣的形象。
2、大膽想象,體驗"區域性誇張"畫創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大魚小魚圖片、簡單背景、紙張、蠟筆、水筆
三、活動過程 師:今天來了這麼多的客人老師,瞧還有兩個小客人,是誰呀?(企鵝)這個是乒乒,這個是乓乓,我們和乒乒乓乓打聲招呼吧。
幼:乒乒乓乓好。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天氣真好呀,乒乒乓乓要去海邊釣大魚啦。看這是一個神奇的魚鉤(出示),待會我們來看看它釣上來的魚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師:乒乒拿起了拿起了神奇的魚鉤開始釣魚了,釣魚是要有耐心的,看看誰來了?
幼:螃蟹。
師:看神奇的魚鉤要把螃蟹釣出來嘍,哇螃蟹上鉤了,看一看這隻螃蟹發生了什麼變化?
幼:鉗子變大。
師:那其他地方呢?
幼:沒有變。
師:真的這個神奇的魚鉤讓鉗子變大了。
師:看到乒乒釣上大螃蟹,乓乓也想來試一試。看一條小魚游過來了(噓,輕一點哦,別把魚嚇跑了)猜猜看,這條魚被釣上來之後哪裡會發生有趣的變化?
幼:嘴巴。
師:有可能的。
幼:魚鰭。
師:恩,你的想象真不錯。
幼:眼睛。
師:也有可能的。
師:那我們一起輕輕地為乓乓鼓鼓勁、加加油吧。
幼:乒乒乓乓釣大魚。
師:哇,看看這條魚發生什麼有趣的變化?
幼:嘴巴變大。
師:除了變大還變怎麼樣了?
幼:變長了。
師:神奇的魚鉤還讓小魚的嘴巴變長了。
師:海洋裡的魚可真多呀,你們還知道什麼魚呀?
幼:章魚。
師:還有什麼呢?
幼:劍魚。
師:還有不一樣的嗎?
幼:鯊魚。
師:哦,你知道的真多。
師:你們想跟乒乒乓乓用神奇的魚鉤釣魚嗎?
幼:想。
師:朱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一個神奇的魚鉤(出示),你覺得這個魚鉤會讓魚的哪個部分發生變化?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幼:魚鰭。
師:變大了的魚鰭一定能讓小魚變的很有趣。
幼:嘴巴。
師:大大的嘴巴肯定很滑稽的。
幼:眼睛。
師:大眼睛的魚兒一定很可愛。
師:那我們就拿著魚鉤去釣大魚吧。
師:小朋友畫的海底世界真豐富,我們手拉著手,朱老師帶你們參觀海底世界。
美術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編輯指導思想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透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透過觀察分析,瞭解節節蟲的基本製作方法。啟發學生巧妙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製作,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廢舊物品,在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習慣。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利用大量的版面展示了學生優秀作品,目的是啟發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材料進行製作,如紙杯、膠捲外殼、酸奶杯、髮捲、飲料瓶、衛生紙卷芯……同時還提供了製作方法步驟圖,為學生製作提供了參考。
(三)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瞭解有關昆蟲的知識,知道節節蟲的基本結構和製作方法。
應會:學會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製作節節蟲。
2.隱性內容與目標
讓學生了解利用廢舊物進行再設計的方法,滲透環保教育,培養創新意識。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有關節肢動物的知識,學會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製作節節蟲。
難點:創新使用材料,製作方法精細。
(五)學習材料
彩色紙、廣告紙、飲料瓶、紙杯、酸奶杯、果凍盒、膠捲外殼、髮捲、衛生捲紙芯等。
剪子、膠水或強力膠、刻刀、細繩、小飾物等。
二、教學設計參考
(一)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認識重疊圖案的藝術特點,瞭解重疊的形狀可以使畫面產生各種不同的效果。
2、用繪畫或剪貼的方法,重疊各種形狀來完成美術作品。
3、透過對重疊形狀的學習,增強學生的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能夠畫出重疊的形狀,並設計重疊的形式。
教學難點:如何處理重疊的遮擋關係和排列效果。
課前準備: 1、學生:油畫棒或彩筆、剪刀、彩紙、膠水。
2、教師:多媒體課件、卡紙、彩紙、剪刀、膠水、記號筆。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展示示範作品並匯入課題
師:夏季炎熱的天氣已經開始了,老師帶來了一份涼爽禮物想送大家,你們猜猜是什麼呢?
生:…
師:想知道嗎?這份禮物就是一張大賀卡,請看大螢幕(放映幻燈片1):在深藍色的海底世界裡,一群可愛的小丑魚在悠閒地游來游去,好涼快,好舒服呀。喜歡這個禮物嗎?
生:
師:非常喜歡呀,老師太高興了。同學們再來看一看,在這張漂亮的賀片裡,除了讓我們感受到大海的涼爽和美麗之外,你還發現什麼了嗎?
生:…總結:這條大黃魚擋住了小紅魚,而這條小紫魚又擋住了大黃魚,它們相互重疊了。看來大家善於發現問題的,非常好。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重疊的形狀》。放映幻燈片,引出課題:重疊的形狀。
2、欣賞圖片,講解課題
師:在我們的生活和大自然中還有那些重疊的形狀呢?
生:樹葉,飛翔的小鳥,魚鱗,成排的樹林等。
師:你認為它們美嗎?(美)老師知道,同學們在平時非常注意觀察和收集生活中一些美的畫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感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美:(放映幻燈片2-6)
蔚藍的天空中,一排大雁在自由地飛翔;校園裡小樹的葉子正在茂密的生長著;公園池塘的水面上,一朵朵荷花也在爭相開放。
師:走進大自然,大家有什麼感受呢?
師總結:有大雁整齊的美、有樹葉隨意的美、還有魚參差不齊的美…,總之來說,把大小、形狀相同或不同的圖案進行重疊排列之後,我們的大自然就有了不同的美。
師:同學們都來思考一下:怎樣做就會出現重疊呢?請同學們小組內討論,用老師發給圖形卡來擺一擺。
生:…
師:(放映幻燈片7)請同學們共同開啟我們今天的知識窗——重疊的解釋 (1)一樣物體在另一樣物體的前面,就產生了重疊
(2)一樣物體在另一樣物體的上面,
二、發展階段
1、多種方法得到重疊的形狀
師:同學們做得非常好,非常棒!那麼,在我們的大自然和生活中,你們喜歡那些圖案呢?請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在紙上畫出來或者剪出來好嗎?學生繪畫或製作。
師:請同學們舉起自己的圖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可愛的小白兔,紅紅的大蘋果,還有胖胖的腳丫子…老師也請大家來看一看自己喜歡的圖案。
師:可是老師現在遇到了一個麻煩,我怎樣才能得到許多個這樣的形狀呢?你們幫幫老師好不好?學生嘗試製作方法:
(1)剪:設計一個基本形,剪下,再重複剪出需要的基本形個數;
(2)畫一個基本形,再一個一個重疊的畫;畫幾個基本形,在空白處新增基本形。
教師演示各種製作的方法。
師:非常謝謝大家教給老師這麼多的好方法。
2、多種形式的排列重疊的形狀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的作品:他們有用圓形的重疊連成了一條可愛的小蛇,方形的重疊組成了一塊漂亮的地毯,小朋友的重疊變成了一節活躍的體育課。
師:剛才我按照同學們教給老師的方法,製作出這麼多個重疊的形狀,那我們該怎麼排列它們呢?(放映幻燈片)
生:…
師總結:隨意的重疊排列,有規律的重疊排列:上下、左右、前後、大小…
3、繪畫、製作
指導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圖案,選擇多種方法繪畫製作,完成一幅重疊的形狀的作品。
三、展評與整理
1、交流各自的作品和繪畫製作的體會,對重疊的形狀有一定的認識。評選自己喜歡的作品。思考:還可以用什麼形狀來做呢?除了剪、畫,你還能想出什麼好的方法呢?
2、整理和收拾繪畫工具
美術教案 篇8
課時設計: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瞭解圖案的設計方法,並根據我國民間圖案的表現形式,完成一幅能表達自己美好願望的美術作品。
2、以發現式教學模式為主,運用創設情境、資料分析、學生探究、藝術實踐等教學方法開展學習。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熱愛民間傳統文化的情感及美化生活的願望。
教學重點:
瞭解、體驗傳統與現代圖案的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用圖案的設計方法進行構思、構圖。
學具準備:
課前蒐集圖片資料等,瀝粉畫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展示:
二、檢測並匯入新課:
(一)猜謎導人。
今天,先請同學們猜兩個謎語:
1.頭上兩根鬚,身穿彩花袍,飛舞花叢中,快樂又逍遙。(蝴蝶)
2.綠衣衫,套綠褂,住在房裡愛上架,嘴尖舌快會說話,人家說啥它說啥。(鸚鵡)
學生猜出正確答案的同時,出示蝴蝶、鸚鵡掛圖。
三、講解新課:
1.色彩分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幅掛圖,(和課本照片相同,也可用投影儀放出)想一想, 蝴蝶和鸚鵡主要有什麼色彩?哪種最多,哪種最少?
學生答。教師以蝴蝶為例進一步誘導:這些色彩所佔面積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這些色彩給你什麼樣的聯想?
學生回答,教師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畫出色彩。
2.教材分析。
請同學們看課本。原來這些色彩給人以什麼樣的感覺?
3.作業步驟。
(1)設計圖案或裝飾畫。
(2)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一組顏色塗繪。
四、檢測
作業要求:
(1)兩隻蝴蝶和鸚鵡的顏色任選一組。
(2)顏色面積配置與自然物圖片的色彩大致相等。
(3)塗色儘量勻整。
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五、拓展提升
作業展評,小結。
我國的圖案因物寓意,物吉圖祥,將情與景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濃郁的民族特色。
請把你們的作品介紹給自己的老師、家長、鄰居,讓更多的人認識、瞭解並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
板書設計:
學習圖案設計
(1)設計圖案。
(2)選擇一組顏色塗繪。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