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美術教案範文合集八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長頸鹿的特點,並能大膽地設計長頸鹿的花紋。
2.體驗創作的快樂,能與同伴分享自己設計的花紋。
【活動準備】
卡紙若干、畫筆若干、白色、黑色、棕色顏料(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長頸鹿圖片,並觀察
1.這是什麼呀?
2.長頸鹿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3.你還喜歡長頸鹿的什麼地方?
二、長頸鹿的花紋
1.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它的花紋!
2.它的花紋是怎麼樣的?
3.你在動物園見到長頸鹿是一樣的嗎?
4.播放PPT:你細細觀察它的花紋?發現什麼了?
5.說明長頸鹿的顏色有深有淺。
6.這個顏色看上去暖暖的,叫什麼?
7.長頸鹿身上的顏色一塊一塊像什麼一樣?
8.長頸鹿的花紋有兩種點狀花紋和網狀花紋。
三、我們來變一變
1.出示PPT:襪子。在不同的地方運用到了長頸鹿的花紋。
2.請你們來變變長頸鹿的花紋。
3.今天個老師把長頸鹿的花紋放在卡紙上,是怎麼變的?
4.幼兒操作。
四、欣賞花紋
張貼幼兒作品,並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鞋的造型特點展開聯想,設計出形態各異的鞋型畫。
2、激發幼兒的創造美的情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有關於鞋的認知基礎,各種各樣的鞋。音帶《大鞋和小鞋》,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
小朋友,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鞋”,老師這裡有兩隻鞋,請小朋友來猜一猜,它們分別是誰的鞋。(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圖片)
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有什麼不一樣?(爸爸的鞋大,娃娃的鞋小。)
爸爸的鞋那麼大,娃娃的鞋那麼小,如果讓我們小朋友穿在腳上走一走,會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唱《大鞋和小鞋》)
(二)、比較想象:
歌曲裡說了爸爸的鞋象什麼?(兩隻船,開在大大的海洋裡。)娃娃的鞋象什麼?(兩頂帽,套在小小的腳趾上。)
呀,真有趣!那鞋子除了會象船、帽子,還會象什麼呢?我們一起先來看一看鞋子有哪些形狀吧。(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鞋子的特點。)
請小朋友選一隻你最喜歡的鞋回到座位,再仔細看一看,想一想,你的鞋子象什麼?
幼兒交流,(請三到五名幼兒,再同伴間交流。)
(三)、示範創作:
剛才,老師也選中了一隻鞋,(出示)你們覺得它象什麼呢?(花瓶、數字七、長頸鹿的身體……)
那老師就來把它變成一隻長頸鹿。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長長的鞋幫,扁身子,鞋子鞋子,變變變,加頭、加尾,加上腳,再穿一件新衣服,伸伸脖子,把葉咬。)
看,一隻長頸鹿變出來了,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
那好,我們也來做一位魔術師,看誰能把鞋子變得最有趣,最漂亮。
(四)、幼兒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五)、欣賞評價:
魔術師們,變好了嗎?誰先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把鞋子變成了什麼?(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介紹。)
活動延伸: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鞋子,我們還可以到美術區裡去變一變。
活動反思:
聯想教學只是我們美術教學活動的一個場景,一個片段,它就像一盞小桔燈,給我們視覺藝術(美術)教學活動照亮了新的道路,給我們找到一條適合國際上視覺藝術(美術)教育目標的研究方向,也給孩子們帶去創意的心靈,深邃的智慧。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有認識自己手的先備知識,平時,幼兒也常運用雙手做事,但卻未對自己雙手多做留意,透過活動,讓孩子利用雙手,激發孩子的創意,使孩子更認識自己的雙手,瞭解雙手的萬能,期許孩子珍愛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活動中我藉由繪本《有趣的手掌畫》引導孩子發揮創造,因為繪本中的內容全部是由手掌畫來表現的,十分新穎有趣,我想這對於孩子們來說一定是個很好的繪本教材,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讓繪本活動與美術活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讓孩子用添畫的方法來表現手掌畫的神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在手掌上作畫並能用添畫的方式大膽創作。
2、透過感受手掌畫的有趣與多變,在欣賞中獲得愉快的經驗。
活動重點在手掌上作畫並用添畫的方式大膽創作。
活動難點能大膽地進行想象、表達,有一定的創造力。
活動準備課件《有趣的手掌畫》、各種顏料、毛筆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掌印,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手掌印提問:這是什麼?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跟手掌有關的書,非常有趣,手掌會變變變,書裡的手掌藏在哪裡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
二、引導幼兒理解繪本內容。
1、播放課件,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畫面,並用簡短的語言表述幻燈片的內容。
幻燈片1:星期天的早晨,天氣真好,太陽公公對著我們眯眯笑。
幻燈片2:“嘀嘀嘀!嘀嘀嘀!開來了一輛小汽車,哦,原來是爸爸、媽媽帶著弟弟和妹妹,一家人要去遊玩,大家可高興了。
幻燈片3:汽車快樂地向前開去,邊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瞧!他們來到了動物園。
幻燈片4:動物園的大門到了,你們想不想跟他們一起進去看看呢?好吧,就讓我們快進去參觀吧!
幻燈片5:哇!快看,大象拿著紅蘋果來歡迎我們了。
幻燈片6:我們再去湖邊看看,咦,一隻雪白的天鵝,正悠閒的停在湖面上。
幻燈片6:遊啊遊,遊啊遊,一條美麗的魚,從天鵝下面遊過。
幻燈片7:天漸漸黑了,他們遊玩了一天也該回家了。
2、提問:故事講完了,你在故事裡找到手掌了嗎?他們藏在哪裡?變成了什麼?
三、幼兒嘗試進行手掌印創作。
1、手掌真厲害,能變成這麼多的東西,你覺得手掌還能變成什麼呢?
2、我們也來試試,讓手掌變成一個個有趣的圖案吧。今天我們要用顏料和筆讓我們的手掌來變一變。先選擇自己喜歡的顏料刷在手掌上,然後進行添畫。等下在刷顏料的時候,先將衣服袖子拉高,用完一種顏料想換另一種顏料時先將筆放回原來的框子裡。
四、作品欣賞。
1、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臺大的電視機,如果你變好了可以到那裡表演給客人老師看。
2、你們的表演真精彩,讓我們去表演給弟弟妹妹看看。
活動反思
透過試教後,發現用印好的手掌直接讓幼兒添畫,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過於簡單,所以我改變了以前的美術活動畫在紙上,今天讓幼兒嘗試畫在手掌上,然後進行表演,幼兒的興趣比較濃厚,想象也比較豐富,變成了蜘蛛、鱷魚、蝴蝶等,但是繪本的內容有點偏向於手印畫,最好在活動的第一環節讓幼兒先動一動自己的手,來變變,這樣在欣賞好繪本後問幼兒手掌還能變成什麼,可能就說的出來了。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這節課是在遊戲匯入的情景下展開活動的。針對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圓形物體對幼兒進行創新教育。激發幼兒的思維想象活動。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特點,活動中以遊戲法,啟發聯想法,實際操作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大膽想象並進行創新。本節課為幼兒創新很好的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創新思維。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創新思維的興趣。
2.引導幼兒能用線條對泡泡進行想象裝飾添畫。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根據泡泡的數量多少來進行創新思維。
活動準備
1.吹泡泡的玩具,顏色﹑大小不同的圓形。
2.圖畫紙、油畫棒、膠水。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現在先把眼睛閉上。老師吹出好多泡泡.讓幼兒睜開眼睛觀察泡泡。可讓幼兒接泡泡,玩泡泡。在遊戲中感知泡泡的特徵。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有大有小,還有一串串的)。那你們看到泡泡後想到了什麼哪?引導孩子大膽想象。
3.發散思維,讓幼兒根據數量進行視覺想象泡泡能變成什麼。教師提問:一個泡泡能變成什麼?鼓勵幼兒大膽回答。(釦子﹑太陽﹑西瓜﹑籃球﹑地球儀﹑蘋果)。兩個泡泡能變成什麼?(眼睛﹑眼鏡﹑鼻孔﹑葫蘆﹑小雞﹑車軲轆﹑數字8)。很多泡泡能變成什麼呢?(毛毛蟲﹑奧運五環﹑糖葫蘆﹑葡萄﹑荔枝)。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4.我們的小朋友剛才說了泡泡會變成很多有趣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也來做一副泡泡圖畫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材料,可以畫泡泡變圖畫,也可以用老師剪好的圓形貼上添畫做圖畫。鼓勵幼兒大膽創新,教師巡迴指導。
5.作品展評。請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給予鼓勵。
活動反思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首先以幼兒感興趣的吹泡泡,玩泡泡的遊戲形式匯入,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中,透過遊戲﹑啟發想象﹑實際操作等形式,讓幼兒動手﹑動腦體會創新的過程和快樂。在創作的過程中,每個幼兒都很感興趣,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較好的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認為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課前準備活動需要再豐富一些,這樣便於幼兒更好的想象和創新。在最後的展評活動中,應儘量照顧到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顏料或各種輔助材料來裝飾石頭,體驗在石頭上做畫的樂趣。
2、能大膽的進行石頭的組合,創造出新穎的形象。
3、嘗試用裝飾好的石頭造型來創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大膽的進行石頭的組合,嘗試用裝飾好的石頭造型來創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小石頭(已洗淨涼幹並分類)
2、油畫棒、棉籤、橡皮泥、各色紙、毛線、假花、雙面膠、吸管、稻草、瓶蓋、牙籤、皺紋紙等。
3、各組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動畫片形象引入,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二)教師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想想石頭象什麼?
要求:1、每個小朋友去挑選一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玩玩、說說、想想它的形狀象什麼,可以變成什麼?
2、和同伴說說你的石頭可以變成什麼?為什麼?
3、如果將石頭組合起來,你覺得它又象什麼?
(三)教師介紹製作方法,引導幼兒先在紙盒內組合石頭,然後對石頭進行裝飾,再用雙面膠將石頭固定在紙盒上,最後對紙盒進行裝飾,完成作品。
(四)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要求: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頭變成什麼。
2、要用上各種好看的顏色。
3、在裝飾紙盒的時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裝飾才能編出一個好聽的故事來。
(五)幼兒創作石頭畫,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大膽想象,能利用各種石頭進行組合,創作出各種造型。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及工具。
(六)創編故事
教師組織先完成作品的幼兒利用自己製作的石頭來創編故事。
教學反思
(一)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
石頭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物,本次活動的生成也是來源於孩子的一次偶然發現,可以說該活動是生成於孩子的興趣。石頭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常見,十分熟悉的。這就符合了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教育活動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都體驗到了進行石頭畫創作的樂趣,大多數孩子的作品能夠不受老師範例的影響,有自己的創新之處,並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輔助材料。可以說孩子們還是較好的達到了我預定的活動目標。除此之外,我覺得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教育價值的取向還是比較確定的,這節美工活動的教育取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從技能方面來看,我主要是發揮想象裡,能夠透過石頭的組合來表現事物,在這基礎上,在利用各種輔助材料來完善整個石頭畫;二是從生活化的綱要精神來看,具體的就是我上述的內容。
(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及提出新的設想
在這次活動中,經過過後的反思,我認為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1、老師在向幼兒介紹製作方法的時候,有的孩子卻是在張望著他剛剛在擺弄的石頭。課後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紹製作方法這個環節提前到前面,過後在讓幼兒去操作石頭,這樣是否比較能夠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在幼兒操作完材料後,再來聽老師的講解,這時候,太多數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頭給吸引了,而非在老師的語言上了。
2、由於老師材料擺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兒操作的不便。這個問題在於我課前準備活動時沒有考慮周到,沒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材料的擺放。以前我的觀念是上好一節課就是在你組織的時候孩子們能夠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夠較好的達到你預定的目標,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動,除了活動中老師的指導要到位,能夠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下達到你預定的目標外,老師課前的準備活動也是十分重要的,這裡所說的準備既包括知識方面的準備,也包括老師材料的擺放是否符合幼兒的實際需要,是否便於幼兒操作等等。
3、教師的範例過小,不利於幼兒的觀察。我的範例在這次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並沒能很好的體現,由於範例過小,就造成了幼兒觀察的不便。本來範例在這個活動中是起到一種示範並協助老師講解方法的作用,可是過想細想,我本未能很好的來體現範例的這一特徵,範例在活動中就象走場一樣,並無其他用處了。
(三)幼兒的創新之處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了較好的發揮。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有許多創新之處。如,卓卓小朋友用石頭組合了一個小人,最後用稻草給小人弄了一頭美麗的“頭髮”;欣欣小朋友用吸管為她不倒翁的氣球製作了一條繩子,並且懂得用吸管的摺疊來體現繩子的動態。另外,也有許多孩子對石頭外型觀察的十分仔細,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來創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讓我們刮目相看。
小百科:石頭畫是創作者利用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形狀,質地,紋理,進行藝術構思,憑藉深厚的繪畫功力,進行創作。透過把畫和石頭本身特質的結合,保留石頭自然的美,昇華和提升石頭自然之美。透過精巧設計和繪畫,給予石頭新的生命,讓一種普通平常的玩石“鮮活起來”。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大班美術活動:扎染
一、活動目標
1、繼續瞭解民族工藝——扎染,在初步嘗試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扎染製作活動。
2、體驗製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第一次製作的幼兒作品展示
2、各種形狀的布、橡皮筋
3、紅、黃、藍、綠四色顏料盆,清水桶,抹布
4、剪刀,展示板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第一次製作的作品展示
1、誰的作品扎染成功了,為什麼?(紮緊了)
2、誰的作品沒有扎染成功,為什麼?(沒紮緊)
3、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讓橡皮筋扎的緊一點?(可以多繞幾根)
(二)欣賞老師的第二次製作
1、為什麼會一朵花上出現幾圈花紋?(紮了幾圈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2、為什麼會出現幾朵花?(扎幾次橡皮筋)幼兒思考討論自己得出結論
(三)老師提示:1、如果染完顏色後,橡皮筋拆不開可嘗試用剪刀
2、製作完成後,用清水洗手,並擦乾。
(四)幼兒嘗試扎染製作活動過程
(五)作品展示
幼兒說說最喜歡的作品,為什麼?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房子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能夠大膽的設計未來的房子。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重難點:
大膽的設計未來的房子。
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功能。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水彩筆、畫紙、課件、範畫
知識準備:幼兒對房子有一定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匯入:(介紹房子)(10分鐘)
1.“你家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平房、樓房)(石頭房子貼上瓷磚進行裝飾)
2.“以前人們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原始人山洞—草房—木房—石房—磚房,隨著人們技術水平的提高,房子也在不斷髮展。)
3.在我國一些地方的人們還會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1)吊腳樓: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就住在吊腳樓裡,那裡很潮溼。因此,建造吊腳樓,最大的特點:通風乾燥,防毒蛇猛獸。
(2)窯洞:在我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很厚,根據這種地形特點建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特點:冬暖夏涼,很環保。
(3)蒙古包:氈包、氈帳。我國北部的蒙古族人們就住蒙古包,他過遊牧的生活,會根據牛羊食物的數量的多少而進行搬遷,方便搬遷。
(4)四合院:北京以前就大部分是四合院,四四方方或長方形的院落,一家一戶,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很和睦,有困難會互相幫助。
二、展開(20分鐘)
1.看課件,欣賞造型奇特的房子。
“一些建築師為了追求美觀奇特,在不同的地方建造了奇特的房子,有的在水裡,有的在山上,有的是鞋的造型的房子,有的是球形的房子等等”。(1分鐘)
這些建築師想象力可真豐富,他們設計了現在的房子,未來的房子是什麼樣的呢?你來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2.互相討論。(2分鐘)
提問:你想把未來的房子設計成什麼樣?(你的想象力很豐富,想象很大膽,很有創意。)
3.範畫分析。(2分鐘)
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老師也設計了一個未來的房子,車房,多功能車房。升降傘可以飛起來,也可以降落,就像直升飛機一樣。想去哪就去哪,看美麗的風景,還可以潛水,到海底去看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15分鐘)
5.教師點評。
從想象力、顏色搭配、畫面佈置合理三方面進行講評。
活動延伸:
畫完畫的小朋友可以用玩具搭建出自己設計的房子。
希望小朋友長大能夠當真正的建築設計師把自己的想法實現。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首先感覺本活動知識非常的豐富,在簡單認識房子結構功能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大膽的設計未來的房子。
優點:教師物質準備和知識準備都比較充分,課件圖片豐富,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教師對一部分幼兒的評價語也比較及時、到位。
幼兒表現很積極,想象出各種各樣未來的房子:從功能上來說有安全房子,可以防地震、水災、火災(這是一個比較愛觀察生活的幼兒所想象的);聲控房子,是一種高科技,比較先進的房子(這可以讓殘疾人住在裡面,比較方便,說明是一個有愛心的小朋友);在海底游泳的房子,想進入海底觀看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這是一個喜歡海洋生物的幼兒想象的);會飛的房子,可以去旅遊,想到哪裡就到哪裡。從形狀上來說有老虎形狀的房子、小兔形狀的房子、米老鼠形狀的房子等等。幼兒的作品也比較豐富漂亮,創作出了鯊魚房子、米奇妙妙屋、月亮上的房子、烏龜房子等等。
不足之處:
1.前邊教師講述較多,用時較長。
2.沒有給幼兒一個總體概括的評價。分別是從功能上、結構上、外觀形象上等進行概括性講評。
3.範畫不飽滿(沒有塗底色)。
小百科:房子指供人類居住、從事社會活動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築物。
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對利用廢舊物品做做玩玩感興趣。
2.會根據各種廢舊物品的特點製作螃蟹。
3.能大膽地表現各種動態的螃蟹。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選用合適的材料做螃蟹
難點:正確表現螃蟹的身體與腳的連線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螃蟹的特徵
物質準備:範例、各種廢舊物品及輔助材料,積木搭的蟹塘
活動過程:
咦、引導幼兒觀察“蟹塘”,激起興趣
1.請幼兒說說螃蟹的外形特徵。
2.欣賞範例,並組織幼兒討論: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螃蟹?
二、交代活動的要求
1.先選好材料,看看哪些材料適合做螃蟹的身體或腳;
2.螃蟹身體和腳連線要牢固;
3.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同伴之間可以共同完成作品。
三、幼兒製作,教師指導
1.啟發幼兒選用合適的材料有機的結合,大膽的表現。
2.適當的指導螃蟹身體和腳的連線的方法。
四、作品講評
1.請幼兒把作品放在“蟹塘”,相互欣賞,並互介紹自己的材料。
2.請幼兒說說誰的螃蟹做的最好,用的材料最巧妙?
活動延伸:
將剩餘的材料放在美工區供幼兒平時製作。並經常添置,製作其他手工品。
活動反思:
一、設計思路
幼兒帶來的廢舊物品很多,有的很象螃蟹的身體,我便選擇了這些材料來製作螃蟹。在組織活動之前,讓幼兒觀察螃蟹的外形特徵和動態。在活動中,讓幼兒討論選用的材料,使幼兒提高對廢舊物品的利用意識,再進行操作。為了體現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材料,從而使幼兒進一步瞭解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的道理,激發幼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一次性快餐盒、各種瓶子是幼兒平時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廢舊物品,用這些東西製作螃蟹,幼兒的情緒很高。透過此次活動,幼兒用這些東西做出了形態各異的螃蟹,有的用橢圓形的糟餅盒和廢塑膠棒做,有的則用飯盒和吸管做,……用的材料很豐富,效果很好。幼兒對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滿意,滿足了他們創作的慾望。而且,透過這些廢舊品的利用,也培養了幼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