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術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欣賞面具藝術,認識面具的來歷與演變,瞭解面具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從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的文化內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特徵,瞭解面具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瞭解面具在表現人物外形特徵和性格特徵上常用的手法。
2、能力目標:*透過面具藝術的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各小組合作,選用恰當材料,運用剪、刻、貼上、彩繪等多種技法,設計出平面或立體的面具,鍛鍊協作能力與培養互助精神;舉辦面具表演活動,增進表演能力。
3、情感目標:
透過分小組製作,讓學生體驗集體制作的樂趣,學會交流,懂得合作與分工,分享成功的快樂。透過表演感受面具獨特藝術魅力,認識面具藝術對環境、氣氛的烘托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從歷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認識面具藝術的文化內涵。
2、對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質特點)和材料的綜合利用。
難點:
設計製作出有新意的、藝術效果獨特的面具。
教學材料準備:
教師:各種面具圖片、實物;
材料與工具:鉛畫紙、彩色卡紙、皺紋紙、瓦楞紙;及時貼、麻繩、毛線、羽毛等;顏料及著色工具(毛筆、水、調色盤);彩色筆、蠟筆;剪刀、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元旦馬上就要到了,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想知道什麼嗎?(出示面具成品).
見過嗎?----在哪見得?-----瞭解嗎?-------做過嗎?幾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面具世界。
二、知識探討
1、面具的功能
面具是一種古老的原始藝術,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頭戴面具,揮動兵器驅鬼降魔。當時的人們認為面具可以賦予他們一種神的魔力。面積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與原始的樂舞、儀式、巫術、圖騰及民間的歌舞、社戲、戲曲、臉譜、面具舞會相互融洽、依存、滲透,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內涵和造型特點,特別是藏戲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為民間藝術廣泛流傳。
2、面具的現在
如今,古老的面具藝術正向現代文明走來,從“神”的文化圈裡跳出,步入一個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們可以透過旅遊,從民間藝人、旅遊商品店那裡購買面具,作為自己家裡的裝飾品,欣賞面具的雕刻技藝。
如課文24頁藏戲面具——它的製作非常講究。在皮革上裱藍底花緞,藍色是勇敢和正義的象徵;輪廓嵌貝殼、瑪瑙和綠松石,面具大額頭正中是太陽和月亮,兩耳垂有流蘇,整個面具光彩奪目。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自己設計製作充滿現代感的面具,揭開面具神秘的面紗,體驗面具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喜悅。如課文25頁就有我們同齡人設計的面具:彩紙、皺紋紙等做成的蘿蔔娃娃,有各種五彩顏料彩繪製成的五彩面具。
好!透過我們欣賞了這麼多優美的面具文化,下面我們來總結下面具設計思路有哪幾種、造型與色彩的特點。
3、面具設計思路的種類、造型與色彩的特點。
種類:人物、也可以選擇動物或者植物的形象。
造型:
師:面具透過對五官的變化和裝飾來完成人物的性格和塑造。如表現人物的兇猛、威武、滑稽、忠誠等。
師:透過對五官的哪些地方進行刻畫的?
生:眉毛、鼻子、眼睛、牙齒進行刻畫,呈現出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形象,產生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的美感。與我們實際看到不一樣。而是非常的?神態誇張!
色彩:色彩強烈、豔麗、裝飾感強。
4、最後我們看一下面具製作要求:
技法:剪刻折、彩繪、貼上、穿編綜合運用
(1)根據構思剪刻眼睛,
(2)剪刻粘,成半立體面具
(3)彩繪圖案,剪粘彩色紙片、毛線、玻璃繩等,
(4)貼鼻子、嘴巴。
三、課堂作業--面具的設計製作
教師:在過兩個月左右,就是新年了啊,我們可以舉辦一個新年假面舞會祝賀我們的新年,祝賀我們的成長,怎麼樣?
題目一:以小組為單位為新年假面舞會製作一個生動的面具。
題目二: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部影視片或語文(哈利波特、西遊記等)、英語、歷史課文設計製作一組面具。並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對白。
以上題目每小組任選一題。
要求:
1、充分利用所帶材料的質地、色彩和肌理,大膽設計,使面具造型新穎別緻,色彩豔麗,神態誇張。技法:剪刻折、彩繪、貼上、穿編綜合運用.
2、各小組合作完成,各小組相互看看準備的材料,參考面具圖片及實物,確定自己要製作的面具造型;討論製作步驟;分工合作製作面具。
五、作品展示
形式一:新年假面舞會。
歡快音樂;新年好
教師:請同學們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自己的位置邊,唱起歌、跳起歡快的舞蹈,讓我們盡情享受面具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形式二:選擇一部影視片或語文(哈利波特、西遊記等)、英語、歷史課文的一段故事情節。並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對白。
六、課堂小結,師生共勉
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大家的面具演出很精彩!今後讓我們繼續展開想象的翅膀,用靈動的雙手使色彩飛翔,製作出最美、最有個性的面具,使面具這一古老藝術品得以發揚光大,使我們的生活更快樂。
(五)板書設計:面具設計製作
1、面具文化:
2、面具的型別、造型、色彩特點。
3、面具的技法步驟。
美術教案 篇2
學 科: 初二年級美術課
課 題: 《平面構成》
課業型別: 工藝設計
課時安排:
《平面構成》第一課時。本課題分兩課時進行,本課時進行鉛筆紋樣設計,
第二課時進行紋樣的色彩配置。
一、教學簡案
一.教學目標
認知:理解平面構成的概念、意義、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構成的要求設計一種構成練習。
情感:體會平面構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創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基本形和構成形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l.重點: 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構成形式的設計。
2.難點: 如何啟發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平面構成的設計
三.達標規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構成方式
四.教學準備
師:1.收集平面構成在生活中的應用例項、實物、以前學生的優秀作
2.繪製平面構成範畫與骨格圖
3.繪製自然界有關生物體的幾何結構圖例
生:1.收集幾何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例項,佈置學習專欄。
2.準備鉛筆、圓規、三角尺。
五.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前提測評
回顧單獨紋樣、二方連續中的點、線、面極其特徵,瞭解學生狀況。
(三)匯入新課
根據唐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學生展開想象,抽幾位學生上黑板,用點、線、面概括地表現景色。教師總結:這種用點、線、面抽象形態構成的圖形就叫平面構成。
(四)認定目標
板書《平面構成》極其簡要提綱。
指出在這節課上,要學習掌握平面構成的幾種主要構成形式,並進行設計練習。
(五)導學達標
l.平面構成的概念、用途與學習意義。
師生共同列舉、觀摩平面構成在生活中的應用例項,進而說明平面構成的概念、用途與學習意義。
2.基本要素;點、線、面
引導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有點、線、面特徵的例子,結合圖例進一步明瞭點、線、面的特徵。
3.基本形
說明運用點、線、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離組合變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紹基本形的種類極其構成方式。(圖示)
4.構成方式
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產生各種形式的構成,可以概括為規律性與非規律性兩類,本課著重介紹五種主要的構成形式。(骨格圖與各式範畫四例及生物體結構圖)
規律性排列式 重複漸變 發射
非規律性排列式 特異對比
六.作業要求
設計一幅平面構成鉛筆稿。(出示4條要求)
七.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八.達標測評和小結
概括本課內容,強調基本形與構成方式
的設計,挑選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請兩名學生互評,然後教師講評。
九.板書設計
應用圖例
平面構成
基本要素-點、線、面
基本形
構成方式1. 2. 3. 4. 5.
骨格圖
範畫
重複式
以前學生作業
範畫
漸變式
範畫
發射式
十、作業要求
1. 2.
3. 4.
範畫
特異式
範畫
對比式
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美術試用課本《教學參考用書》(上冊)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汽車的有關知識(種類、外形特點、用途等)。
2、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發明力,從功能上設計汽車造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不同的幾何圖形構畫出一二種不同種類的的汽車。
難點:啟發聯想和想象的過程,逐步豐富想象後的造型特徵。
三、教學準備:
同學:幾何圖形紙片、各種紙盒、膠水、剪刀、小貼畫。
教師:美術課件、“迷你車”、“多功能車”、“皇冠車”若干個
四、教學過程:
(一)啟發引導(激發創意)
1、組織教學,明確要求。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將是一位汽車設計師,要親自為人們設計各種各樣的汽車。
2、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教師提問:大家都見過也坐過汽車,但是你知道汽車分哪幾種嗎?
(文字板書)汽車按其功能可分為客車、貨車和特種車三大類。
教師提問:這些車的主體形象有什麼特點?
(簡筆畫板書)汽車都是由車頭、車身和車輪組成。
3、遊戲:組裝汽車。
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用幾何圖形紙片進行汽車組裝競賽,看哪個汽車廠設計的種類最多。
小組彙報說說設計了哪幾種汽車?
(二)要點輔導(構思創意)
1、教師:汽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有利必有弊。(課件演示撞車事件引起的交通堵塞,廢氣汙染)你希望看到這些嗎?(同學:不)該怎麼辦?
2、繪畫活動:汽車設計師
教師:就讓我們充任一回汽車設計師,請大家為人們設計一輛或幾輛想象中的汽車。我們還可從哪些方面提高汽車的功能,使它的利大於弊?
提示:1、可以在原有汽車功能或色彩上進行改造。(如車能飛,車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愛的動物、植物以和其它事物的外形進行設計。
3、還可以在設計的汽車旁寫上功能或特徵類的文字。
(三)創作體驗(展現創意)
1、同學作畫,教師輔導。(課件配樂)
同學根據提示直接在紙上創作。教師在巡視時對同學出現的問題,透過交流了解同學的想法,提出參考建議;鼓勵同學大膽想象,大膽作畫,培養自身的耐心和毅力。
2、欣賞講評作品“汽車展覽會”。
(1)教師以主持人角色舉辦“汽車展覽會”。
請小朋友把自身的作品放在前邊,大家一起來評出獎項。
“迷你車”:要求色彩鮮豔,形狀美觀大方。
“多功能車”:要求多功能,用途廣。
“皇冠車”:要求既美觀大方,又功能齊全。
(2)肯定小朋友精彩、生動的設計。對可以修改補充的作品,鼓勵繼續補充改進。
(四)、課堂小結
美術教案 篇4
一、匯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書包是我們上學的時候必不要少的工具之一,現在的書包不僅實用,而且非常的美觀,學生揹著自己的喜歡的書包,就彷彿象平時穿衣穿褲一樣必不可少,它可以說是我們的貼身夥伴,那你們對它的瞭解有多少呢?
二、講授新課
1、同學們,現在將我們的書包拿出來,擺在桌子上,我們細細的觀察一下,書包中每個部分都有什麼樣的作用。
大兜——小兜——側兜——裡面格層
揹帶——提手
2、還是哪些特殊的設計?
3、我們仔細觀察一下,你的書包為什麼這樣設計。
4、小組討論:你覺得書中的哪一個部分設計的不合理,你想怎麼樣進行改進呢?
5、你還想增加什麼功能?
三、學生製作
1、展你的豐富的想像力,設計一個即實用,又完美,而且帶多高科技多功能的書包。把它打造一個完全智慧化的書包。
2、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大膽作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3、教師巡視、指導。
四、學生作品展示
學生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示,並做以彙報,說說你的書包先進在哪裡,都具備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選出幾位製作出色的同學。
五、教師:
看到同學們設計了多種多樣奇異的書包,老師有了一種想法,就是希望同學們有一個不用揹著沉甸甸的書包去上學,天天回到家裡開啟書包一學就到深夜,老師非常心疼你們,我希望設計一款智慧書包,當你把書放進書包的同時,書本上的知識就像電腦一樣貯存在你的腦袋中,而且當你背上書包的時候,感覺不到書的重量,這樣能使你們的負擔減輕。但希望是希望,我們能不能憑藉幻想生活,我們還得為現實的生活打拼著。匯入實物匯入效果會更好,更能激發學生興趣。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瞭解中國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色彩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瞭解中國臉譜藝術富有的圖案美及藝術性,培養學生對京劇臉譜藝術的欣賞能力。
2、實踐目標:根據顏色所代表的含義能用彩墨繪畫的方式創作臉譜。
3、情感目標:透過對京劇臉譜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關心、熱愛中國臉譜藝術的情感,培養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識和熱愛。
2、難點:學習京劇臉譜圖案的設計製作,線條要流暢、和諧;色彩要均勻、清爽。
三、教具學具:
1、教師:課件、影片、臉譜、示範畫材料工具。
2、學生:毛筆、宣紙、墨汁、中國畫顏料等國畫工具。
四、教學過程:
在中國的戲劇舞臺上,我們能看到一張張生動、誇張的臉,這小小的臉譜,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讓我們一起走進臉譜的世界吧!
課前:出示影片《說唱臉譜》影片片段。
(一)、研究臉譜,確定臉譜的色彩
(1)師生共同探究瞭解中國的京劇主要分為四個行當。“生”就是除了丑角和花臉以外男性角色的統稱。
“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
“淨”淨角俗稱花臉。大多扮演性格、品質或者相貌上有些特異的
男性人物,以面部化妝運用圖案化的臉譜為標誌,音色宏亮寬闊。例如包青天,包拯便是花臉”淨”。
“醜”大家都能理解,大多是扮演喜劇角色。
(2)臉譜圖案區域劃分
2、師小結色彩象徵意義:
師生共同探究色彩規律,透過欣賞概括京劇人物的性格特徵。紅色——表現忠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關羽。
白色——代表陰險、疑詐、飛揚,肅煞的'人物形象
黑色——表現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黃色一一代表驍勇、兇猛的人物,如:典韋。
藍色一一表現剛強、有心計的人物性格,如:竇爾敦。綠色——代表頑強、暴躁的人物形象。如:程咬金。紫色——表現剛正、穩練、沉著的人物,如:李天王。金、銀色——表現各種神怪形象
(二)、教師適時引導,逐漸總結出畫戲曲臉譜的步驟。學生:小組討論怎樣設計繪畫一幅臉譜呢。
學生: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教師示範步驟如下:
1、首先,選擇我要畫的臉譜圖案,我就畫個花臉吧,我先畫出臉譜的外輪廓,要用毛筆尖繪製,然後用鉛筆輕輕確定臉譜中軸線,保證臉譜左右對稱。
2、定出眉、眼、口、鼻、耳的位置,從中軸線往兩邊逐漸勾畫出對稱紋樣,但是記得歪臉除外。
3、我選擇用綠色為主色,其餘部分用墨色、黃色、紅色和白色,先塗白色,之後彩色,最後墨色。一定按照顏色由淺入深的順序塗。大家記住一張臉譜至少要有三種顏色。
4、待整個臉譜完成後,我可以打破常規發揮想象力,運用之前我們學過的彩墨遊戲中點線面的運用給它加上一些好看的圖樣。好了,同學們請看,老師的臉譜完成了,當然你也可以畫帶有帽子、髮飾、鬍鬚的整體戲劇人物。
學生創作
嘗試用畫一幅臉譜。
(四)、評價臉譜
1、自評。
2、互評。
(五)、臉譜用途拓展
觀察欣賞生活中臉譜的運用
師:京劇中的臉譜在生活中運用也很廣泛。
如:文化衫、工藝品、臉譜風箏、臉譜雕塑等。
生:觀察欣賞。
(六)、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畫臉譜,大家不僅領略了戲曲臉譜的魅力,還自己繪製出了一幅幅生動的臉譜,創造了美。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對戲劇藝術的欣賞能力,把中國傳統文化好好的傳承下去,並且發揚光大。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三原色,感知顏色的變化,產生探索顏色變化的興趣。
2.能在印染畫過程中探索顏色的變化,並能說出×顏色和×顏色混合在一起變成×顏色。
活動重點:
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發生的變化,並能說出×顏色和×顏色混合在一起變成×顏色。
活動難點:
能發現兩種不同顏色混合後發生的變化,且能大膽運用顏色進行印染。
教學方法與手段:
1、談話法、示範法、演示法、觀察法。
2、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向你們介紹三位可愛的寶寶,他們分別是紅寶寶、黃寶寶、藍寶寶(師出示課件),他們是最好的朋友。一天,藍寶寶和黃寶寶一起到公園玩,她們在公園裡跑呀,跳呀,玩的非常開心,並且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出示課件)她們抱啊轉啊,結果……你們猜怎麼樣?(指明幼兒答)師:結果他們都變成了綠寶寶,你們相信嗎?
二、讓幼兒感知顏色變化。
1、今天我把黃寶寶和藍寶寶都帶來了,我們一起看看,會不會變成綠色呢? "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教師示範操作)學生觀察教師操作,感受顏色的變化,師幼小結:藍寶寶和黃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綠寶寶。(師出示課件)2、師:就在黃寶寶和藍寶寶玩的開心的時候,紅寶寶來了,黃寶寶看見紅寶寶,連忙跑過去拉她,也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時紅寶寶和黃寶寶抱到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寶寶呢?(幼兒思考,猜想。)師:我把紅寶寶和黃寶寶也請來了,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變變看。(邀請一名幼兒示範操作)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師幼小結:紅寶寶和黃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橙寶寶。
3、小朋友再想一想,假如紅寶寶和藍寶寶抱到一起,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寶寶呢?(幼兒思考,自由猜想。)邀請一名幼兒操作演示,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師幼小結:紅寶寶和藍寶寶抱在一起變成了紫寶寶。
師激發興趣:小朋友們,顏色寶寶這麼神奇,你們想不想也自己動手變一變,感受一下顏色的變化呢?
三、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顏色變化。
1、師:這些顏色寶寶不僅會變顏色,還能印出許多漂亮的圖案,(師課件展示範作,幼兒欣賞)欣賞後,教師引導幼兒說說,你看到了哪些顏色,重點說出綠、橙、紫顏色是怎麼來的。
這些圖案好不好看啊?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印一印吧!
2、教師示範染紙過程(任意摺疊、兩色蘸染 、小心開啟)。
3、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作品,說說自己的發現。
創意設計:
中班的小朋友已經積累了許多顏色的概念,在平時的繪畫過程中,對漂亮的顏色特別感興趣。在一次的繪本閱讀《小藍和小黃》的教學中,孩子們對故事裡的"小藍"和"小黃"都很感興趣,特別是"小藍和小黃兩人抱一起後變成了綠色"這個故事情節,小朋友們都感到很好奇,甚至課後還會有小朋友跑過來問我:老師,今天故事裡的小藍和小黃抱一起真能變成綠色嗎?……後來,我就在思考:孩子們雖然對各種鮮豔的顏色很感興趣,喜歡用各種顏色畫出漂亮的不同的圖形和圖案,但那些顏色都是現成的,隨手就能拿到的,孩子們對兩種不同顏色混合後的變化缺少認識和感知,特別是對三原色中兩種顏色混合後的變化還缺少經驗,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節中班美術課《顏色變變變》,想透過教師示範操作和讓幼兒自己親自操作,來感知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後發生的變化,讓他們對顏色的變化視覺上有直接的感官,最後用幼兒生活中常見的面紙,讓幼兒用兩種不同的顏色"印一印",進行印染畫。因為面紙的吸水性和滲透性較強,幼兒能很直觀地感受到兩種顏色混合後發生的變化。幼兒透過調動自己的感官,動腦猜測,再動手實踐,一下子就記住了兩種顏色混合後變出的新顏色。這個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幼兒能很快掌握色彩的變化。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觀察總結生活中的色彩,進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標: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混合、並列、覆蓋後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標: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由創作,在觀察中去發現蘊藏於生活中的美,培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學習內容:
在前一課《走進大自然》的基礎上,瞭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後延續至觀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中找出這些豐富的色彩,並大膽地表現色彩,觀察色彩的變化。
教學要求:
用水粉色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互相混合,並列或覆蓋之後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種顏色在不同顏色的紙上塗抹,觀察它的效果。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色彩,觀察色彩變化。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把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帶進課堂,欣賞豐、可愛的色彩。
準備顏料、畫筆、調色盒、洗筆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準備油畫棒或彩色鉛筆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準備海棉、夾子、冷暖色彩紙、舊衣服。
教學思路:
一、匯入
找一找
欣賞各種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尋找生活中豐富的色彩。
二、新授
試一試
(實驗一)
教師分發海棉和夾子,用夾子夾住海綿塊,蘸顏色,畫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色塊,注意色與色不要重疊在一起,觀察色彩並置的效果。
(實驗二)
1、 分發冷、暖色紙兩張。在一張紙上用筆中含水多的顏料試試,再用筆中含水少的顏料圖色試試,有什麼變化?
2、 多選一些顏色塗在同色紙上,看看它們在有底瑟的紙上有什麼變化?
3、 同一顏色在冷色紙上有什麼變化,在暖色紙上有什麼變化?偶爾學生也會有使老師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現,要充分鼓勵。
4、 把自己實驗的結果告訴老師和同學。
改一改
1、 學生準備舊衣服,攤放在鋪在地上的報紙上,組內成員合作添畫。
2、 用小杯子裝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調的美麗的顏料,注意顏料稍濃厚一點,不要太稀。
3、 潑灑到衣服上,顏料在布料上自然滲染,互相覆蓋或並列後產生不同的效果,把舊衣服變成“藝術品”。
4、 老師幫忙用吹風機吹乾,幹後還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結
退員觀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並列和覆蓋後的不同效果,互相評價。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掃乾淨,把整潔還給課堂。
四、課後拓展
可以把家裡的廢舊物品拿來裝飾,塗上漂亮的顏色,把生活打
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把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帶進課堂,欣賞豐富、可愛的色彩。
準備顏料、畫筆(兩三支大小不同的筆)、調色盒、洗筆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學思路:
匯入
1、 引導觀察:
欣賞、感受各種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嘗試調色:
調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做做“原色變出間色”的小遊戲。
3、 特殊製作:
把顏料滴在紙上,吹開,會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聯想創作:
在“吹畫”上展開聯想、新增,用自己獨特的思維表達自己的情感。
5、 觀察體會:
當你打開了一個角度,就發現了一種美。
小結
作業展評:用學生作品來佈置教室。
互相評價:同學之間互相欣賞、討論,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美術教案 篇8
課時:1課時
課業型別:欣賞 評述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透過資料的收集和學習,瞭解齊白石的藝術成績、藝術生涯、藝術特色等,能運用藝術語言(如寫意、工筆、陰刻、陽刻、虛實等等)描述一幅自身喜歡的作品,並表達自身的獨特感受。
隱性目標:體會“勤奮”與“毅力”帶給人的影響;明白要認真觀察生活,才幹感受到美;激發同學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重點:齊白石的藝術成績、藝術特色和藝術表示。
難點:運用藝術語言描述一幅自身喜歡的畫,並表達出自身的獨特感受。
教學準備:課件、課前收集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作業本和彩筆等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 同學交流資料:
請2~3位同學向大家介紹齊白石。
二、引導欣賞:
1. 小故事——從木匠到人民藝術家
2 畢加索眼中的齊白石
3. 《群蝦》(課件出示)〈對比真的河蝦與對蝦〉
最初,齊白石畫的蝦,長臂和軀幹變化不多,長鬚也大多畫成平擺的6條長線。他自身很不滿意。於是,他在家中案頭擺了一隻大海碗,碗裡養著幾隻活蹦亂跳的小蝦。齊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細觀察小蝦的活動。從此,他畫的蝦就更加神態多變,活靈活現了。河蝦與對蝦的結合,發明了藝術中的“蝦”。
4. 齊白石筆下的花鳥魚蟲
他為什麼會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奮刻苦)
一天,齊白石跟師傅出去做活,在顧主家見到了一本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他如獲至寶,與顧主好說歹說借了回去。回家後,他跟母親商量好,從每月工錢裡拿出一點錢來買紙和顏料,一筆一畫地臨摹起來。白晝幹活晚上畫畫,經常畫得兩眼痠痛,連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燻黑了。半年後,一部《芥子園畫譜》全部被他臨摹了下來。從此,這本畫冊成了他的美術教科書。
在齊白石八十九歲高齡時,還堅持每日作畫數幅。(故事)
他知道自身年紀大了以後畫工筆畫會很費勁,於是就趁年輕時畫了很多張工筆的小蟲,但是並不新增其他內容。年紀大了以後,只在每一幅畫中新增寫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身規定的繪畫量。
欣賞幾幅齊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師引導分析)
中國畫:《蛙聲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魯班門下
書法:發揚民族文化
5齊白石不只是一位畫家,還是一位書法家、篆刻家和詩人。
他所畫花鳥蟲魚蝦蟹,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煉質樸,色彩鮮明熱烈;闊筆寫意花卉與微毫畢現的草蟲巧妙結合,神態活現。論畫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篆刻佈局奇特有力。
6. 分組研究 選一幅你最喜歡的作品,談談它給你的感受。
四、 小結:
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瞭解掌握紙條會飛、旋轉的規律。
2、 學會製作會飛的紙條,並能進行裝飾。
3、 學生在遊戲中感悟自然規律與美術活動的聯絡。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並製作會飛的紙條,並在交流活動中探索多種製作和飛的方法。
難點:體會自然知識在美術活動中的運用帶來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具:剪刀、固體膠水、24K圖畫紙,彩色水筆等。
學具:剪刀、固體膠水、24K圖畫紙,彩色水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小組活動、交流成果
1、 導學生小組活動:觀察教材範圖,自己探索製作飛旋的紙條。
2、指導學生製作完畢後相互交流,並試飛。
學生小組活動:觀察教材範圖,自己探索製作飛旋的紙條。
交流製作經驗、試飛並彙報小組活動成果。
(自主活動,發現問題。)
二、作品展示、探究問題
1、教師請一名製作較為成功的同學和一名製作不是很成功的同學展示自己製作的飛旋的紙條。
2、你覺得哪一個最漂亮?哪一個能飛起來,哪一個飛不起來,為什麼?
3、學生代表展示自己的製作作品。
4、學生觀察不同的展示效果,並思考、交流為什麼會這樣?該如何改進作品?
(差異比較,明確要求。)
三、欣賞範圖、激發思維
1、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範圖,看一看哪一個紙條製作的最漂亮,哪一個比較特別。
2、師:小朋友!你能想畫出更美麗更特別的製作方法嗎?
3、學生欣賞教材範圖並自主思考其他製作方法。
4、學生根據思維啟發改進或者製作一個更有新意並且更漂亮的會飛旋的紙條。
(透過欣賞範圖和談話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體驗成功、飛紙遊戲
1、 教師帶領學生到戶外試飛自己製作的美麗的飛旋紙條。
2、教育學生注意安全和衛生。
3、學生自主飛紙活動,體驗紙條製作成功的樂趣。
(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總結延伸
1、教師總結。
2、你還能想出其他方法讓紙條非起來嗎?
3、學生互評:
誰的紙條描繪的最漂亮?誰的紙條飛的最漂亮?
誰的紙條製作的和教材中的不一樣,有創意?學生思考並課後交流。
(總結全課,拓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