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美術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透視的基本變化規律。
2、學習、瞭解平行線和消失點概念。
3、欣賞名家作品,品味透視在美術中的魅力。
4、聯絡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教學重點:
1、瞭解和掌握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2、透視基本規律的運用。
教學難點:
透視規律的理解和在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名家美術作品、建築風景照片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杆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簡單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討論學生們的簡易畫,從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生:近大遠小。
二、講授新課
⑴、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去的路》的基本規律。(出示課題:遠去的路) 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麼現象? 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⑵、什麼是透視呢?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裡,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⑶、說說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⑷、欣賞課本上的範圖,讓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⑸、師示範①先找到消失點。 ②畫出主要的的透視線,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④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三、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範圖,生作業,師巡視輔導,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四、課後作業: 觀察:生活中近大遠小的現象;
嘗試:繪畫或拼貼一副有路的風景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掌握繪畫創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絡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教學重點:
瞭解和掌握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教學難點:
透視規律的理解和在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
名家美術作品、建築風景照片等
教學過程:
一、 講評上節課作業 ⑴透視現象是否準確 ⑵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有沒有運用在畫中?
二、在繪畫上色時注意哪些問題?近的鮮明一些、遠的灰暗一些。
三、學生繼續完成作練習,教師輔導。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秋天是五彩斑斕的,鮮豔、美麗的色彩讓孩子們喜愛……而秋葉也是五彩斑斕的它不同
於春天單一的綠色,在秋季裡,有的葉子它會慢慢的變紅、變黃......讓孩子們走進自
然,運用自己的感官發現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秋葉是美麗的。
活動目標:
1、觀察欣賞秋天樹葉的色彩、形狀,感受秋葉美。
2、樂於參加活動,嘗試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欣賞、感知秋天樹葉的色彩美。
活動難點:嘗試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觀察秋天落葉的經驗,對顏色有初步感知,並初步瞭解秋天到了,
樹葉慢慢變黃、慢慢變紅……
2、物質準備:情境創設“秋葉美景”、各種秋天的樹葉實物、秋葉作品、操作用紙盒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初步感受秋天樹葉的色彩、形狀。
1、入活動室,引領幼兒欣賞秋葉美景:(創設秋天樹葉的美景一角)
師:秋天到了,樹葉寶寶變得好美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問:秋天的樹葉寶寶有些什麼顏色呢?(幼兒自由回答,重點指導幼兒說出黃、紅兩種顏色的樹葉)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樹葉,感受樹葉慢慢變紅變黃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秋天的這片樹葉慢慢的變紅變黃了,真美呀。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樹葉,感知樹葉形狀的美。
師:寶寶,你們覺得這片樹葉像什麼呢?(幼答)再看看,樹葉還像什麼?(幼答,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形狀)
師小結:秋天的樹葉真美呀,有這麼多漂亮的顏色,還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呢。
二、作品欣賞,加深對秋葉美的感受。
出示秋葉風景畫,引導幼兒欣賞秋葉美。(重點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整體感覺、色彩對比等多方面欣賞)
師: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三、集體創作,嘗試大膽表現秋葉美。
師:秋天的樹葉就像一幅幅美麗的畫,老師準備了許多樹葉寶寶,我們一起去把它變成美麗的畫吧。
1、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大膽創作的幼兒。
2、幼兒同伴交流,共同欣賞,感受畫面的秋葉美。
四、活動延伸:
(1)繼續撿落葉、說落葉,感受秋葉的色彩美。
(2)學一學秋葉飄的動作,聽著《秋葉飄》跳一跳小樹葉的舞蹈。
(3)為秋葉寶寶編一個好聽的故事。
美術教案 篇3
第4課 漂亮的瓶子 | |
學情分析 | 低年級學生十分喜歡上美術課,他們的表現慾望極強,並且對瓶子並不陌生,他們在生活中接觸過各種外形、各種型別的瓶子,對瓶子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有的學生已具備了一些製作能力,他們思維十分活躍,好奇心強,有著極強的創新意識,(我要比你、比老師創作的作品不一樣,並且更好看!)敢於挑戰,樂於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 |
教材分析 | 本課要求在欣賞中外瓶子藝術的基礎上,能運用剪貼和描繪的`方法創作一件紙工藝品,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要求透過學生的自主觀察和實踐,感受瓶子的造型特點和對稱形的折剪方法,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圖案和色彩進行裝飾美化,並表現出欣賞中的一些藝術感受。 |
教學目 | 1、透過欣賞與感受活動,瞭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及其美化方法。2、掌握瓶子對稱特點的折剪方法,能較順利地剪出一個大小合適、造型好看的瓶子,並能進行美化與裝飾。 |
課時安排 | 2課時 |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揮幼兒的創意性。
2、學習貼上的技巧。
[活動準備]臉譜,各種美勞材料:皺紋紙、電光紙、報紙,膠水。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們頭上都長有什麼呀?(頭髮)那你見過什麼樣的頭髮呢?(個別幼兒回答)
小結:有長髮、短髮、捲髮等。
老師這兒有個小臉譜,(出示小臉譜)看!這個小臉譜的頭上有頭髮嗎?(沒有)那你說它會高興嗎?(不高興)那們一起當髮型設計師為它設計一個漂亮的髮型吧!
2、教師示範操作。
“想為它設計一個直髮,先拿一塊皺紋紙放在手心搓一搓,然後,用兩個手的大拇指與食指捻一捻,再在頭髮的一端塗上膠水,然後把它貼到頭上。注意不要貼到眉毛下面和臉上。老師還設計了許多髮型的小臉譜呢!看!這是什麼髮型?(逐個介紹作品的髮型)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要求:
(1)貼上時,頭髮不要粘到眉毛及眉毛下面的地方。
(2)膠水不能塗的到處是,在紙的一端或背面輕輕塗一點即可。
(3)保持小臉譜的清潔。
4、組織幼兒張貼作品,並相互欣賞和交流。
美術教案 篇5
課題:分蛋糕
課時:1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材簡析:
本課的題目是“分蛋糕”但實際是圓形的分割、重組。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分蛋糕與吃蛋糕時的喜悅。
2、激發學生想象,並描繪出造型各異的蛋糕。
3、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後重新組合成新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描繪出新穎獨特的蛋糕。
2、在重組畫面時要採用與眾不同的構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蛋糕的範圖、各種顏色的紙、多媒體等。
學生:準備油畫棒、剪刀、膠水、水彩筆等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活動一:
引導學生回憶分蛋糕與吃蛋糕時的喜悅。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和吃過的蛋糕的種類。
活動二:
教師出示各種造型的蛋糕的範畫。請學生先討論再說一說,還可以設計出什麼樣的蛋糕,蛋糕上還可以畫什麼?
教使用多媒體演示幾種描繪蛋糕的方法,並說明繪畫要求。
活動三:
各組將教師發的範畫按本組的人數做隨意形狀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樣的蛋糕,看哪一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體來表演“切蛋糕”及切開後蛋糕重新排列的畫面,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活動四:
分組做畫蛋糕、切蛋糕、重組蛋糕的遊戲。
做得快的小組還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蘿等切分圓形物體的遊戲。
活動五:
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收拾整理。
課後拓展:啟發學生回家後利用廢舊紙盒製作立體的蛋糕。
教學評價:
1、是否大膽想象,描繪出新穎獨特的蛋糕。
2、在重組蛋糕時能否採用與眾不同的構圖。
3、能否在課堂上和小組內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具有合作精神。
札記:
一年級的學生好像對於蛋糕味道的記憶更深刻,對外形的記憶還比較清晰,但具體的花紋就不太清楚了。所幸我找到了幾幅好利來蛋糕的宣傳圖片,上面有各種各樣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層的結婚蛋糕。這些圖片給了學生很大的創作啟示,而且在演示怎樣“分”、再組畫面時就用這上面的圖片來示範,學生感覺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樣,心情很激動。在創作時也能夠描繪出造型各異的蛋糕。新課程、新教材要求教師多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欣賞作品,這些欣賞作品從哪裡來,是困擾大家的一個問題。實際上生活中許多的畫報、宣傳圖片甚至是報紙、雜誌上的彩色大幅廣告都是我們用來欣賞的好資料,只要教師肯做有心人,善於發現、蒐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夠多、足夠好的欣賞資料了。
美術教案 篇6
學科: 初二美術(蘇教版)第三冊 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
課業型別: 工藝設計 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材分析:
初二美術教學中的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教學,屬於工藝設計課,它最基本的內容就是將點、線、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和構成形式,構造成具有裝飾美的畫面。 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遍及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學要從現實生活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以審美教育為主線,將創造性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學習掌握平面構成中基本形的構成是教學重點,如何分解與組合基本形是本課教學難點。《基本形的構成》是平面構成教學的第一課,它知識點多、抽象性高、課堂演示難度大,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電腦多媒體清晰可變化的圖片,來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培養和提高其創造能力。
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平面構成實際是點、線、面的構成,關於點、線、面的特性,學生在已往的圖案
學習中已有所知,而圖案的形式美的法則:對稱與均衡;對比與和諧,節奏與律動等
同樣適合於平面構成;初二學生在數學上,對幾何圖形已經有進一步的認識,這也有
利於本課教學的進行。
教學目的:
1、 情意領域:透過平面構成圖片的欣賞,讓學生感受平面構成的形式美,培養
新的造型觀念和審美情趣;
2、認知領域:透過教與學,讓學生了解平面構成的基本概念,初步認識基本形的形成與變化,掌握基本形分解與組合的基本方法。
3、操作領域:透過基本形構成的學習,培養髮散性思維,完成有個性的矩形分解組合練習。
教學重點:基本形的形成與變化(即基本形的形態與空間變化)
教學難點:基本形的分解與組合方法
教學方法:本課教學採用演示法、講述法、觀察法、練習法相結合的綜合教法。藉助電腦多媒體可達到清晰、高質量的畫面效果。使抽象的形態直觀化,形象化,直接被學生所接受。
教學準備:教師:電腦多媒體課件、部分以前學生的平面構成圖片、分解的圓形、長方形紙片;學生:雙面彩色紙、剪刀、膠水、作業紙。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圖見附圖
板書設計:平面構成——基本形的構成
教學反饋:本課教學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平面構成圖片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教師自制幾何形圖片的變化組合,讓學生很直觀地就理解了基本形的構成方法並出色地表現在他們的作品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開發;電腦多媒體這一現代教學媒體,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清晰、直觀的平面構成圖片和基本形演變的過程,讓本課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術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1.中國古代建築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透過天壇祈年殿的欣賞,讓學生初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美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
2.的學生的製作圖暗示了本課練習可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
3.製作技法中的剪、撕、貼在本冊教材中多次出現,學生也有多次的實踐經驗,因此本課的練習內容側重於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即設計一幅有個性、有特色的建築,而技法可忽略教學,對個別出現製作中的難處時,教師可個別輔導。
【教學目標】
1.感悟與發現:瞭解中外建築的特色與美感,培養學生對優秀藝術的熱愛。
2.實踐與創造:用各種彩紙剪、撕、貼的方法,設計一幅漂亮的建築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欣賞與評議:講述自己的作品,並能對同學作品的優缺點進行簡單的評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體驗與合作:在小組分工合作的過程中,體驗合作所帶來的樂趣,增強合作意識,分享合作成果。
【教學重點】
感受古代建築的美,並能用各色紙張,透過撕、剪、貼等方法設計一幅漂亮的建築圖。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設計出有個性,有特色的建築圖。
【教學具準備】
生:各色紙張,剪刀,雙面膠
師:課件、組合圖形、示範作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談話: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遊覽首都北京的一些名勝古蹟。(圖片:帶領學生遊故宮、頤和園、白塔、盧溝橋、天壇)
2.(出示天壇祈年殿)
看到這座建築了嗎?
它就是北京天壇公園的代表性建築——祈年殿。
這座建築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預設:漂亮、雄偉。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漂亮的建築。
(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帶領學生看圖片遊故宮、頤和園、白塔、盧溝橋、天壇,讓學生感受建築的雄偉和漂亮,激發學習興趣】
二、探究式學習
1.介紹祈年殿
請同學們繼續看大螢幕,老師告訴大家這座漂亮的中國古代建築。有三層的圓頂,藍色的琉璃瓦,紅色的門窗,白色的基座和欄杆,真好看啊!
2.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在生活中還知道或見過哪些建築?
(學生自由回答)
3.同學們的課外知識可真豐富,那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些建築,讓我們一起看看。
(大螢幕出示5張建築圖片)
4.看了這麼多圖片,誰來說說這些建築的外形,從整體上看像什麼?預設:像火箭、帆船等。
5.可以用哪些形狀組成?長方形?三角形?等等
6.遊戲互動:拼一拼
請三位同學用黑板上的形狀拼一個建築,誰來試試?
(嘗試組合建築,總結出建築外形獨特)
7.唐老鴨也建了一個房子,可是它並不滿意,讓我們一起來幫它想想辦法吧。如何讓它的房子更好看呢?誰有辦法?
(出示幻燈片,解決色彩美、環境美。)
小結:唐老鴨對他的新房子非常滿意,看來要想建築漂亮,外形要獨特,色彩要豐富鮮豔,還要注意環境的搭配。
【設計意圖:低年級美術造型與表現,主要是引導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媒材,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三、教師示範
看了唐老鴨的房子,老師也想動手做一做了。
月光下的小屋:1.準備色彩不同的兩張卡紙2.在一張紙上畫出建築的外形
3.再用剪刀剪下來並貼上在另外一張卡紙上。4.裝飾畫面,色彩美、環境美。如果用紅色製作房子,我還用紅色做背景好看麼?是的,色彩可以多一點。還可以在你的建築周圍佈置上美麗的環境。讓我們的建築更加漂亮。
四、作品分析
有幾位同學也為我們帶來了他們的作品,誰來說說你喜歡哪一副?
(引導學生從構圖、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進行分析)
五、學生作業
1.作業提示:用彩色紙貨其它紙任意撕、剪、粘貼後,完成一張小房子的畫。(要求:構圖飽滿,色彩豐富豔麗,注意環境的佈置與美化。)
在製作的時候要把建築做的大一點,讓整個畫面構圖飽滿,色彩上可以選擇你喜歡的顏色,最後別忘了,把剪下來的廢紙裝在袋子裡。保持我們教室的乾淨。
2.學生動手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製作能力。透過對彩紙進行貼上、剪刻等方法進行製作。學生剪貼畫時,思維活動貫穿整個取材、撕、擺、組合、貼上的全過程,如同積木遊戲一樣是一種手、腦、眼的綜合訓練】
六、展示評價
老師這裡有幾位同學的作品,你們喜歡哪一幅?
誰來誇誇他們,或者給他們提一點意見?
(師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
【設計意圖:透過為展示評價,使學生髮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同時獲得學習活動的滿足感。】
七、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萬里長城、北京故宮等等建築,學習了建築所獨有的外形美、色彩美、環境美,感受到了建築的獨特魅力。希望同學們在課後設計製作一幅漂亮的建築送給我們的爸爸媽媽。
美術教案 篇8
1、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使學生掌正確的觀察方法。(瞭解、練習)
(2) 用線描寫的方法表現人物的頭部特徵。(練習)
(3) 透過繪畫,(4) 增強同(5) 學之間的友情。(感受)
2、 課時安排
一課時
3、 課前準備、
寫生用具:畫板或講義夾。
4、 教學步驟
(1) 作啟發性談話,
(2) 揭示課題。
畫好寫生的關鍵是什麼?根據學生的講述作小結:對寫物件進行認真地觀察。這節課,將進一步學習寫生的方法,給我們的同學畫張像。
(3) 匯入 新課。
找幾位性別、髮式、五官特徵不同的學生到講臺前做模特,教師輔導學生對這些模特比較觀察:
這幾位同學的臉,有什麼明顯的特徵。
以一同學為例,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邊觀察邊分析:由於位置角度的不同,結構有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分析並回答;教師作適當的小結並作簡單的板畫。
1、 頭型特徵:正面頭像以鼻樑為中心線,
2、 左右兩邊相同
3、 。半側面頭像,
4、 人的五官位置和大小就產生了透視變化。著重觀察頭型特徵,
5、 如大頭、長臉、圓臉、扁臉………..
6、 頭髮:髮型。男同學看他們的髮際重點看耳前、腦後;女同學 髮型各不同,無論短髮還是小辮,頭髮總比頭型輪廓線略大一層。
7、 五官特徵:著重觀察繪畫物件五官中最明顯的特徵。如大眼睛、方鼻子、大耳朵、小嘴巴………..
教師簡略演示後小結:寫生時最重要的是細緻觀察,觀察時一定要抓住寫生物件最明顯的特徵。
(4) 組織座位。
座位拉開一定距,被畫的同學要坐隱,坐端正。
(5) 學生寫生,
(6) 教師巡視指
(7) 引導。
整個過程要嚴肅,認真。除了努力畫出同學的特徵外,要儘量美化。教師巡視時,不斷表揚、鼓勵仔細觀察、認真寫生的同學,避免學畫時嬉鬧和出現醜化同學的作業 。
(8) 展示一部分同學的作業 ,
(9) 引導大家討論.
(10) 具定優秀作業 , 給予鼓勵.
(11) 找出大部分同學共有的問題,教師作重點分析、演示。
(課後錄:可以畫出喜、怒、哀、樂等不同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