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彙編八篇

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彙編八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透過本課教學,體會中國民間泥塑玩具的天真質樸之美,瞭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點,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製作技巧,嘗試製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學會手捏成型技法,製作造型可愛的泥玩具。

  2、透過捏繪泥塑玩具,瞭解祖國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手捏成型的製作技法,瞭解中國民間藝術的繽紛特色與文化內涵,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嘗試仿照民間藝人的風格進行創作。

  難點:泥塑玩具的造型設計及捏塑技巧,著色時民間裝飾味的體現。

  三、學習材料

  教師用具:泥玩具、實物投影儀、陶泥、顏料、民間泥塑玩具資料的課件。學生用具:網上或書中搜尋的民間泥塑玩具圖片資料、陶泥、顏料等。

  四、教學設計參考

  一、匯入

  1孩子們你們小時候玩過哪些玩具呀?

  和同學交流,回憶童年時的玩具。

  2、播放影片

  同學們,你們在影片中看到了什麼玩具呀?

  引出課題泥玩具

  二、新授

  1、欣賞不同地區的泥玩具

  2、根據老師提供的泥玩具資料和自己蒐集的資料,根據問題

  這些不同的泥玩具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麼共同特點?

  進行討論

  3、小組彙報

  造型誇張概括

  色彩豔麗

  4、回顧泥塑技法

  揉卷壓盤等

  三、教師示範

  教師示範泥魚的製作方法

  四、作品欣賞

  1、泥雞泥貓等

  2、課本中的作品欣賞

  四、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作業要求:模仿民間泥玩具的造型和色彩,製作一個可愛的泥玩具。

  五、評價學生作品

  六、拓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製作這些泥玩具的民間藝人越來越少,這些有著獨特的民族特色的泥玩具正在慢慢的減少,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消失。你想到了什麼方法來保護這些泥玩具呢?

美術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彩泥在學生一年級時已經接觸過,但作為一個專題來製作這才是第一次。用彩泥來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彩泥表現生活中的事物,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2.強調在創作的過程中,發揚團結協助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能否圖突破常規的造型與色彩、進行大膽的誇張、變形、想象與創造。

  2、能否在製作上創新。

  教學準備:

  教生共同準備墊板、尺、鉛筆、剪刀、牙籤、泡沫盤子、彩泥等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9月15日

  活動一: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以前用彩泥做過哪些東西,你都會運用那些製作技法?

  活動二:

  欣賞天津“泥人張”的泥塑作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談談從作品中得到的審美感受。

  欣賞本校美術小組的同學用彩泥製作的裝飾掛盤“瓢蟲”、“風景”等,說說他們運用了哪些學過的製作技法,以及他們是如何進行誇張變形的。

  將作品發到各組,請學生近距離的欣賞,並互相談一下自己的欣賞感受。

  請學生起來說說自己最欣賞哪幅作品,為什麼?

  (提示:可以從誇張、變形、色彩的搭配、造型組合等方面引導學生想象;還可以適當的介紹一下運用綜合材料進行製作的方法。)

  活動三:

  以書上的範作“小獅子”為例,與真實的獅子的照片相比較,看看作者對它進行了哪些誇張、變形。尤其是獅子的鬃毛和五官的製作技法。

  教師以小貓為例,透過誇張變形現場演示貓頭的製作。

  活動四:

  引導學生獨立製作一兩件富有情趣的作品。教師向學生展示其它欣賞作品。

  教師引導學生突破常規的造型與色彩、進行大膽的誇張、變形、想象與創作。

  活動五: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作品,並且可以透過自我介紹的方式對作品進行自我評價。

  收拾與整理。

  佈置下節課帶泡沫盤子。

  第二節

  施教時間:9月16日-9月19日

  活動一:

  欣賞工藝小組的同學製作的彩泥浮雕掛盤,啟發學生思考要在掛盤上做彩泥浮雕,可以做什麼形象的。

  說一說自己想做什麼,怎樣對創作物件進行形象的加工。

  針對範作《瓢蟲》,說說哪裡做的最高,最有立體感,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平,為什麼要這樣做?

  (引導學生明白:在盤子上做橡皮泥塑要有層次感)

  再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創作思路談一談準備怎樣表現作品的層次感。

  活動二:

  同學們在自己帶來的紙盤上用橡皮泥製作動物形象的泥浮雕,背靜可以用水彩筆添畫,也可以一個小組的同學製作一個系列或一個故事,如:《十二生肖》、《小蝌蚪找媽媽》。充分體現合作學習。

  活動三:

  做好後在紙盤上扎眼,穿上繩子系成掛環,按照表現物件的類別掛到美術教室的展示臺上。

  教師帶領全班同學象參觀美術館一樣對每件作品進行欣賞和評述,鼓勵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時不要只談技法的運用和形象表現得是否真實,對有創造性、大膽誇張變形的作品要給予充分肯定。

  收拾與整理。

  課後拓展:

  回去後試著利用其他材料(陶土、紙漿等)製作各種形象。

  札記:

  彩泥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朋友,所以用彩泥來造型他們感到得心應手,但這也造成了他們因急於動手製作而沒有聽清老師的要求,或者是不按要求來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所以教學過程中還是要強調紀律,請學生專心的聽講。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感受和熟悉工具和材料,採用揉、捏、粘、壓等技法進行簡單的浮雕造型創作。

  2、透過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設計和表現,強調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點:

  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太陽的臉和光芒。

  三、教學難點:

  太陽五官及光芒的多種造型及富於個性的色彩變化。

  四、教學準備:

  教師:圖片、彩泥

  學生:彩色筆和彩泥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安定情緒,檢查用具。

  2、匯入:出示《后羿射日》的故事,讓學生欣賞及講述。

  3、想象:請學生在畫好的圓形上用線描的方法表現不同的太陽。

  4、欣賞:欣賞課本上的彩泥作品,討論、探究浮雕太陽的製作方法。

  5、表現:用彩泥創作一件浮雕太陽的形象,注意五官和光芒的不同製作方法,注意色彩的對比。

  6、展示:說說自己和別人的太陽。

  7、延伸:展示自然界中的太陽、神話中的太陽形象、以及生活中的太陽圖案。

美術教案 篇4

  樹葉拼貼畫(中班美術)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樹葉進行拼貼作畫,並能適當添畫,豐富畫面。

  2、欣賞秋葉的形態美,體驗創作過程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樹葉、膠水、畫紙、水彩筆、剪刀、PPT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教師拼貼樹葉,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秋天到了,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樹葉,這些樹葉是什麼樣的? 生:(顏色、形狀、手感)樹葉寶寶的不同形狀(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形的、有的是兩頭尖尖的各種各樣的)

  師:秋天樹上掉下的樹葉,你們覺得有什麼用嗎?

  生:變成泥土養料。

  師:今天老師要告訴大家這些落葉奇妙的用處。不過啊,我要先賣一個關子。讓你們來猜猜。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美麗的小魚。(出示圖片)

  你們來說說這樣小魚的外形是怎麼樣的?(引導學生回答,小金魚不同部位的形狀特點)

  你們看看小金魚的尾巴和這些葉子的形狀相不相似?猜到今天,我要教大家用落葉來做什麼了嗎?

  我要教教大家把樹葉變成美麗的圖畫。

  二、教師示範作畫,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示範把兩片樹葉拼貼好後,在周圍畫上水、泡泡等。

  (2)教師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狀的葉子,啟發幼兒想象,還可以做成什麼? 出示其他樹葉拼貼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

  三、介紹樹葉拼貼畫的方法並講解貼上製作的注意事項。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葉子圖形。

  (2)嘗試用糨糊把不同形狀的葉子拼組成美麗的圖案。

  五、欣賞、交流作品。

  (1)幼兒互相欣賞並說說喜歡誰的作品。

  (2)讓做的好的幼兒說說看,自己的步驟,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

美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 表現”的學習領域,是表情單元系列中的第一課。本課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熟悉的題材,有很大的創作空間。人類的豐富表情給予學生無限的創造素材。對著鏡子看看自己,或者互相觀察,看看臉上的肌肉、五官的變化和各種表情的關係。在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嘗試用繪畫、剪紙、泥塑等多種方法來表現表情豐富的臉,體現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相聯絡的特徵。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對全人類的熱愛和責任感。

  教學目標:

  1.透過表演、觀察,研究人類面部肌肉和五官的變化而產生的各種表情。

  2.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材料、方法進行創作,利用欣賞藝術大師們的各類作品,感受對人類各種面部表情進行藝術創作的快樂。

  3.透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用語言或文字描述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透過表演各種臉部的表情,觀察、研究、交流,討論瞭解人類臉部肌肉和五官的變化和各種表情之間的描繪。

  教學準備:課件、鏡子、水彩筆、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同學們,首先看一組圖,從圖中觀察人物的心情怎麼樣? 心情的變化所帶來的人物五官都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幻燈片出示組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觀察,與自身的經驗進行連結,從而明確一個意識,那就是心情的變化可以透過人物的表情表現出來。

  (二)同學們,圖中的表情具體有哪些呢?

  ——引導學生說出:人們臉上變化萬千,有的大笑,有的驚訝,有的憤怒,有的睏倦??

  (三)小結:

  人們的心情可以寫在臉上,隨著心情的變化,人的表情也會發生變化,並且透過五官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進一步讓學生透過觀察明確表情可以代表心情的意識。

  二、對比學習

  (一)比較2幅圖(相機出示),一個憤怒一個喜悅,請同學們仔細看,從他們五官看,會發現,他們的眼睛、眉毛、嘴角、臉部的肌肉,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二)問:你是否也有這樣的表情,請拿出鏡子,觀察鏡子裡的你,來做出不同的表情。你們是否發現,當你們做出喜怒哀樂的時候,臉上的五官發生了變化了嗎?

  學生自由回答:比如人在大笑的時候眼睛會彎彎的向下,眉毛也會彎彎的,嘴巴向上翹;人在哭的時候,眼睛眉毛向下斜,嘴巴也向下斜;

  而人在生氣時,嘴巴和眼睛反著方向;在喜悅時,眉毛彎彎向下,嘴巴嘴角往上翹。

  (三)小結

  同一種表情,在不同光線照射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你平時注意到了嗎?(指導學生觀察鏡中的自己)由此可見,表情能反應一個人的心情和狀態,所以歷來人物的表情都是古今人物刻畫的重點。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自我的觀察和比較可以對錶情與心情的關係有一個更為明確的理解和感受。同時,與其生活實際相聯絡,做到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

  三、欣賞經典:

  (一)出示東漢時期的說唱俑,指導觀察: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看看他的臉部,眉毛彎彎,眼睛彎彎,心情有多歡暢啊。

  出示唐代的雕塑,指導觀察:眉毛倒勾,齜牙咧嘴,憤怒的心情一眼可見。唐代的仕女卻面露微笑,眉毛彎彎,眯著小眼睛,透露出滿足的樣子。

  (二)小結:每個人的臉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表情,這個強烈,那個有著微妙的變化,一張有表情的臉,只要自己多仔細觀察,多畫幾次就會表現出另一種表情。

  【設計意圖】透過經典作品的介入,可以讓學生有更為直觀的感受,也能夠更清楚的看到表情的“豐富性”“多樣性”。

  四、欣賞學生作品

  看看其他同學是如何透過畫筆呈現人物表情的,你是否能從他們的表

  情中感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呢?

  具體為五種表情:喜 愁 怒 滑稽 恐懼

  【設計意圖】欣賞同學的作品能夠有效的拉近學生與作品之間的距離,也更加有利於他們從中找尋到共同點,為下一步的繪畫奠定一個信心基礎

  五、畫一畫:

  作業佈置:畫出自己的表情,也可畫出周圍人的表情。

  六、總結延伸:

  同學們,你畫了一個什麼樣的表情呢?人的情感,雖然可以透過各種方式進行傳達,但臉上的表情卻能讓人一目瞭然,你又會以怎樣的表情來面對自己的生活呢?

  【設計意圖】結尾留給學生思考,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每天的生活。

  反思:

  透過一系列畫面把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展現給學生,讓他們置身於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氛圍中,當學生被形態各異的表情深深吸引住時,會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聲:“多麼有趣的表情啊!”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活了,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求知慾,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盡情發揮,大膽繪製,呈現最佳學習狀態。讓學生自帶一面小鏡子,在課堂上觀察自己臉部不同的表情時五官的變化,對不同表情變化的樣子有了更加直觀清晰的瞭解。

美術教案 篇6

  一、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已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基本繪畫知識和技能,但在繪畫,動手過程中還缺乏大膽想象創造,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共設有22課,分別為:神奇的小畫冊,三個好夥伴,五彩樹,頂天立地,瓜果飄香,高個子和大胖子,條紋乖乖,猜猜我是誰,形形色色的背景,小蝌蚪,點點聚會,排排隊,花格子小牛,自畫像,神鳥變樹,小小手,看醫生,請你告訴我,摺紙動物,紙杯變變變,翻新的.紙盒,會飛的娃娃。

  本冊教材包含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方面教學內容。具體有以玩具為題材,以兒童生活與科技益智結合為切入口,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與創作學習。有以動物為題材,以想象為手段,以編織動物童話故事為目的的進行設計。有以“學生與生活、自然”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表現大自然、生活物象的情感,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有以“學生與文化生活”為切入點,學習小泥人、泥面具等內容,讓學生感知中國陶瓷,體會民間玩具獨特的審美趣味,培養對勞動人民熱愛的情感等。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求新、求異為目的,形式多種多樣,給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滿足各種學生創造美和表現美的願望。

  三、教學目的任務

  1、透過有趣的美術表現和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繪畫和簡單工具製作。

  3、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等能力。

  四、教材重點難點

  1、靈活運用工具材料,進行繪畫和工藝製作。

  2、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能力。

  五、個人教研專題:組合作學習中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

  六、主要措施

  1、努力鑽研教材,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製作教具。

  3、運用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繪畫興趣。

  4、充分展示圖片,作品等教學手段,教師加以示範。

  七、課時安排

  第一週(神奇的小畫冊)

  第二週(三個好夥伴

  第三週3、五彩樹

  第四周4、頂天立地

  第五週國慶節放假

  第六週5、瓜果飄香

  第七週(高個子和大胖子)

  7、條紋乖乖

  第八週8、猜猜我是誰

  9、形形色色的背景

  第九週期中考試

  第十週(小蝌蚪)

  第十一週(點點聚會)

  第十二週(排排隊)

  第十三週(花格子小牛)

  第十四周(自畫像)

  第十五週(神鳥變樹)

  第十六週(小小手)

  第十七週(看醫生)

  第十八週(請你告訴我)

  第十九周(摺紙動物)

  第二十週(紙杯變變變)

  翻新的紙盒、會飛的娃娃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掌握的美術技能製作小蝸牛。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較厚的長條紙、筆、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講述捉蝸牛、玩蝸牛的經驗,引起製作蝸牛的願望。

  2、看老師用長條的紙作一隻可愛的蝸牛,示範:

  (1)將紙條剪一段作為蝸牛的身體。

  (2)將剩餘的紙條用筆捲起來做蝸牛殼。

  (3)將螺旋形的蝸牛殼粘在蝸牛身體上,做成―只蝸牛。

  日常生活:

  1、豐富幼兒生活,豐富美工區內容,增加幼兒動手製作的材料。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日常觀察昆蟲,觀察蝸牛等小動物。

  家園配合:支援並引導幼兒動手動腦搞些力所能及的手工製作。

  活動反思:

  這樣的一個手工活動,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既有創意又有新意,而且還美觀,幼兒很喜歡。

美術教案 篇8

  一、活動名稱:

  《找找好朋友》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

  2、進一步培養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之間少1和多1的關係,能說出2和3的相鄰數。

  三、活動準備:

  1、魚的活動教具:紅鯉魚1條、白鯉魚2條、金鯉魚3條、黑鯉魚4條。

  2、1~4的數字卡若干。

  3、《找朋友》的背景音樂。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談話,引導幼兒欣賞圖片,提問幼兒圖片裡面都有什麼?(小魚)

  (二)基本部分:

  1、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設計小魚找朋友的情節,請幼兒數一數,都有什麼顏色的小魚,各種顏色的小魚都有幾條?教師用數字卡表示。

  2、設疑討論:(1)白鯉魚今天要找兩個好朋友,一個是比它少1的,一個是比它多1的,請小朋友快速說出是哪兩種魚,它們各有幾條?幼兒回答後,教師擺出卡片。

  3、請幼兒仔細觀察教師老師擺好的卡片,分析比較紅鯉魚、白鯉魚和金鯉魚之間多1少1的數量關係,知道2的好朋友是1和3。

  4、幫助金鯉魚,用金鯉魚也要找兩個好朋友的情節,引導幼兒找出3的好朋友是2和4。

  5、請幼兒用數字卡快速擺出2的好朋友、3的好朋友。

  6、遊戲:找朋友,播放《找朋友》的背景音樂,幼兒胸戴1-4的數字卡,請掛數字2或3的小朋友說:“我的朋友在哪裡?”與他們相鄰數的幼兒迅速站到他的兩邊,交換卡片,反覆遊戲。

  (三)結束部分:教師講評這節課的授課情況。

  五、活動延伸:

  在日常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由進行找朋友的數字遊戲,以鞏固幼兒對相鄰數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