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中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6篇

中班美術教案

中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與老師間的美好感情,提高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臨摹做畫的能力,並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3、引導幼兒初步學畫人的上半身,簡單畫出人的五官,並表現出老師的明顯特徵。

  【活動準備】

  1、老師的照片。

  2、幼兒黑色水彩筆,蠟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出示老師的照片你們看看照片上的人是誰呀?

  你怎麼看出是(王)老師呀?誰能說一說王老師長的什麼樣子?

  2、師:請小朋友說說我長得什麼樣子呢?

  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二、展開。

  1、老師想請小朋友幫老師一個忙好不好?你們能給老師畫張相嗎?

  2、觀察

  師:現在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老師。

  請幼兒描述老師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徵。(頭髮的長短,是圓臉還是長臉,眼睛是大是小)3.教師邊講解邊演示繪畫的步驟。

  4、佈置作業,提出要求。

  (1)在繪畫前要注意仔細觀察老師的基本特徵,觀察完先用黑色水彩筆畫出形象,再動手塗色。

  (2)在繪畫時要保持畫面的乾淨。

  (3)用色要大膽,美觀。塗色要均勻。

  5、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指導幼兒掌握畫畫的正確順序。

  (2)指導幼兒注意觀察老師的明顯特徵。

  三、結束佈置。

  幼兒作品"我喜愛的老師"展,請幼兒互相參觀、介紹,並互評畫的像不像。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在紙上進行印畫,培養幼兒對印章畫的興趣。

  2、體驗美術活動中的美感和快樂感。

  活動準備:

  1、胡蘿蔔印章、盤子各36個,紅、黃、藍顏料若干,

  2、範畫一張,幼兒操作紙人手一份

  活動重難點:

  怎樣使整個圖形完整的印在紙上,把握好所蘸顏料的量和印時的力度。

  活動過程:

  (一)教師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以洋娃娃在哭”引出漂亮的花布(出示範畫)

  2、引起幼兒興趣“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二)引導幼兒學習印章畫,師生共同參與作畫

  1、教師示範講解(重點強調所蘸顏料的量和印畫的方法、力度)

  2、 請個別幼兒選印章進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讓幼兒乘“快樂大轉盤”進行印畫,提出要求

  2、 重點提醒幼兒在蘸顏料時要適度,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 注意衛生,強調一個印章印過一種顏料後,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顏色。

  4、 儘量多印,使畫面色彩豐富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以“洋娃娃口吻”說:“今天我們小朋友為我設計了那麼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興了,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謝謝你們。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已經瞭解螃蟹外部特徵的基礎上,利用螃蟹殼製作工藝品。

  2、能與同伴兩兩合作,完成作品。

  3、以愉快的心情欣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並用簡潔的語言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收集洗淨曬乾的螃蟹殼;製作材料:自粘紙、彩紙、皺紋紙、彩泥;畫框兩人―個;工具:剪刀、膠水、雙面膠、勾線筆;作品展示臺;範例一張;人手一張貼紙。

  活動過程

  1、交代任務,引起興趣

  師:今天我們―起來製作一種特殊材料的畫。不用油畫棒,不用水粉顏料,用什麼呢?(師舉起蟹殼)

  幼:是蟹殼。

  師:對,用蟹殼製作“蟹殼畫”。

  2、討論製作方法。

  (1)師:用蟹殼怎樣來製作“蟹殼畫”呢?

  (舉起背殼)這是螃蟹的背殼,看看像什麼?可以變成什麼?依次出示蟹鉗、蟹腿等

  :老師還準備了一些輔助材料,它可以讓你變出的東西更生動逼真。

  (2)師:今天,我們是兩個人一起完成―件作品。等一會兒,我們找個朋友商量討論一下,可以用蟹殼變成哪些東西,來完成一幅畫。

  (3)師:和你的朋友一起來說說,你們想用蟹殼怎樣變東西。

  3、幼兒製作蟹殼畫

  (1)師:接下來我們要把剛才的設想變成行動了,在製作前先選―個畫框,商量好,你做什麼,我做什麼,分別貼在畫框的什麼位置才合適。

  (2)完成後為自己的作品起個好聽的名稱。

  4、展示欣賞介紹作品

  PPT課件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盤子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又熟悉的生活用品,人們還將它製作成了很多精美的工藝品,而且它又是一個典型的圓形裝飾品,有突出的裝飾特點,我們可以讓孩子們透過觀察中國傳統和外國經典的瓷盤圖樣,瞭解中心裝飾和邊緣裝飾的方法,從而獲得更多的裝飾畫繪畫方法和經驗,並嘗試運用到生活中。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使用不同材料進行盤子裝飾創作。

  2、透過欣賞中外不同的“瓷盤”風格,嘗試運用各種圖案進行中心和邊緣連續的裝飾。

  3、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連續的美,體驗創作盤子畫的快樂。

  4、能夠嘗試多種材料進行盤子中心和邊緣的裝飾。

  活動難點

  掌握邊緣連續裝飾的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各種線條和圖形。

  物質準備:漂亮的盤子PPT、水彩筆、油畫棒、彩紙、列印圖案、剪刀、膠棒、彩色黏土、泥工板、圓形紙盤若干、紙盤圖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美麗的瓷盤

  (一)、教師出示“瓷盤”,請幼兒說一說它是什麼?它哪裡最漂亮?

  (二)、演示《漂亮的瓷盤》PPT,請幼兒觀察、觀看。

  師問:你看到瓷盤哪裡漂亮?

  盤子邊緣的圖案、花紋是什麼樣子的?是怎麼排列的?

  盤子的中心是什麼圖案?它和邊緣的圖案有什麼不一樣?

  (請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小結:這些瓷盤裝飾得很漂亮,都是中間用一個大圖案來裝飾,邊緣用連續的花紋、、圖案來裝飾。

  (三)、找一找:請幼兒在“盤子世界”裡找出那些盤子是中間有大圖案、邊緣用連續裝飾的方法裝飾的。

  二、操作部分:繪畫美麗的“瓷盤”

  (一)、請幼兒想一想,如果你也想裝飾一個漂亮的“瓷盤”,你會用什麼圖案裝飾瓷盤的中心?你會用什麼花紋裝飾“瓷盤”的邊緣?它們是怎樣排列的?

  (二)、介紹操作材料

  泥工組:能夠運用團團、壓扁、搓條的方法,進行盤子中心和邊緣的連續的裝飾。貼上組:能夠嘗試運用剪貼的'方法進行中心和邊緣連續排列的創作。

  色彩組:嘗試運用多種色彩和線條組合,進行中心和邊緣連續花紋的裝飾。

  線條組:引導幼兒嘗試選擇合適的線條和圖形組合,進行中心和邊緣連續花紋的裝飾。

  (三)、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

  幼兒分組選擇材料,能夠根據材料選擇適合的圖案裝飾在盤子的中心,使用連續花紋裝飾盤子的邊緣。

  (四)、教師對幼兒進行巡迴指導。

  教師對各組幼兒進行全面的指導和個別指導。

  三、結束部分

  (一)、幼兒自己選擇位置放置自己裝飾的盤子,自由介紹作品。

  (二)、運用自評和互評方式進行講評作品。重點引導幼兒講述中心和邊緣連續裝飾的圖案選擇和裝飾方法。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線條畫的手法表現美麗的鳥,並突出鳥的不同特徵。

  2、透過欣賞各種鳥,教師的示範講解,嘗試運用各種簡單的線條和圖案裝飾鳥。

  3、繪畫時保持良好的坐姿。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勾線筆,白紙。

  活動過程:

  一、 過提問,引出主題。

  1、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麗的季節,許多小鳥都飛回來了,那你見過有哪些小鳥呢?它們是什麼樣的呢?(幼兒交流)

  2、 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圖片上還有哪些小鳥?它們是什麼樣的?

  教師小結:這些鳥都有共同的特徵,都有尖尖的嘴巴,翅膀和尾巴,貓頭鷹的眼睛大大的,老鷹的翅膀大大的,鸚鵡的嘴巴尖尖的,還會說話哩,真有趣。

  二、 學習鳥的畫法。

  剛才啊,我們看了這麼多的不同的鳥,那你們想不想來畫一畫小鳥呢?

  1、 教師示範講解

  教師:我們畫小鳥的時候啊,先畫小鳥的頭(圓圓的腦袋)然後再畫小鳥的嘴巴,小鳥的身體可以畫半圓型,也可以畫橢圓型。,最後,我們再畫小鳥的翅膀和尾巴。

  教師:現在啊,一隻小鳥已經畫好了,但是我們看上去有點不舒服,覺得小鳥身上空空的,不漂亮。那怎樣來裝飾呢?

  2、 嘗試用線條來裝飾鳥

  教師:那我們用各種線條和圖案來裝飾吧!注意:裝飾的時候:頭、嘴巴、身體、翅膀和尾巴都要裝飾到(教師做示範)

  3、 教師提繪畫要求

  教師:現在該輪到小朋友大顯身手了,畫的時候該怎樣畫啊?安安靜靜,坐端正了畫,那就行動吧!

  4、 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三、展示幼兒的作品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透過變變變等遊戲幫助幼兒瞭解10以內數的對應關係。

  2、 訓練幼兒對數量間大小變化的感應速度。

  活動準備:

  1-10卡片人手一套,相應數量的積木、大數字卡片和對應數量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變變變》

  1、 教師出示幾個數字卡片和對應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找找能發現什麼?(數字和數量的對應關係)

  2、 教師蒙上黑板,變動一個數字或數量,請幼兒觀察什麼變了,並將向對應的數字或數量隨即改變

  3、 教師牙籤搭出數字,幼兒在自己積木中找出相對應的積木數量,教師改變幾根牙籤的位置,幼兒隨即將對應的數量積木改變

  二、找一找

  幼兒兩兩結對,一人出數字,一人找出相對應的數量積木,然後將數量改變,另一位幼兒隨即找出相應的數字

  三、遊戲《大了,小了》

  一名幼兒離開教室,教師出示一個數字,幼兒回來,任意說數字,其他幼兒提示說的數字和教師出示的數字間差別,大了還是小了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