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實用的美術教案彙編十篇

美術教案

實用的美術教案彙編十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教材分析:;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教學目標:;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教學重難點:;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教學準備:;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第1課 色彩的明度漸變

  教材分析:

  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原色和間色及調配方法的基礎上,透過做嘗試性的色彩遊戲,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明度,什麼是明度漸變,由此讓學生體驗明度漸變可產生的縱深感及節奏美。

  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創作圖案畫。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奏美,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教學準備:

  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

  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練習、觀察

  今天上課同學們都準備了什麼工具?同學們喜歡用顏料作畫嗎?

  老師現在要考考同學們,看大家是否忘記了色彩的調製方法。 請從顏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種顏色(除黑白灰),擠一些在調色盤裡,然後把白色顏料拿在手裡,多次與這種顏色調,每次加一點白色,用毛筆調勻,再依次練習,仔細看色彩用什麼變化。(同桌兩人一起調色練習,仔細觀察色彩的變化)與平時調出的色彩有什麼不同?(全部交流)

  這種色彩的變化我們稱之為色彩的明度漸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板書課題)

  二、介紹知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種有色物體由於它們的反射光量的區別而產生顏色的明暗強弱。色彩的明度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顏色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明亮,弱光照射下顯得較灰暗模糊;同一顏色加黑或加白摻和以後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二是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種純色都有與

  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最低,青、綠色為中間明度。色彩的明度變化往往會影響到純度,如紅色加入黑色以後明度降低了,同時純度也降低了;如果紅色加白則明度提高了,純度卻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調是指一個色彩結構的明暗及其明度對比關係的特徵。整體的色彩是暗的,還是亮的;是明度對比強烈的,還是對比柔和的,這種明暗關係的特徵,將成為這個設計的色彩效果的基礎。

  按照孟謝爾色寺的明度色階表,將色彩的明度劃成十個等級,即存在10種明暗基調。即:低長調、低中凋、低短調、中長調、中間中調、中短調、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全長調。

  在高調中(亮色調):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強色相的對比節奏,這樣可以增強高調色的色彩力度。

  低調色(暗色調):有一種重量感和物質感,在處現低色調時,加強冷暖對比可以增強低色調的生動感。

  三、欣賞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來創作一幅畫,會是什麼效果?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作為表現手法的作品。

  欣賞老師準備的範圖、美術書中的圖片、優秀學生作品

  四、 交流

  欣賞了這些優秀的漸變畫,你知道加入什麼色彩調配才能調出明度漸變的效果?

  師總結:只要逐漸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形成漸變,成為有序排列的明度漸變圖案。

  五、創作

  1.老師示範:

  教師用藍色加白色、紅色加黑色兩種漸變作比較,結合學生調色小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具體示範,也可以讓部分學生跟老師一同練習、示範。

  2. 學生練習:

  要求:用水粉顏料色完成作業,獨立創作一幅色彩明度漸變的圖案畫。 3.評價

  六、學生優秀作業展示

  1.評出“最佳效果獎”。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來說說明度漸變的特點嗎?

  3. 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現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尋找色彩的明度漸變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2課 點彩遊戲

  教材分析:本課屬於“造型 表現”的學習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間混合效果,瞭解色彩空間混合的原理,而且能透過學習,瞭解簡單的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派,知道點彩的特點及簡單技巧。積極運用這些形,色,肌理等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激發其對美好事物的表現,以及創造的慾望。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型別的材料,嘗試進行點彩畫的創作,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我們可以透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習目標:

  1.透過學習瞭解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派,知道點彩的特點及簡單技巧。

  2.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型別的材料,嘗試進行點彩畫的創作,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

  3.透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習重難點:

  1.瞭解點彩派的特點。

  2.學習點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啟發學生的想象,進行創作,表現。

  4.多給學生一些欣賞作品。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使用畫筆的正確方法。

  2、培養幼兒對美術遊戲的興趣。

  3、練習畫封閉的圓形。

  活動準備

  1、大白紙若干張,上面用線條勾畫出太陽公公。

  2、幼兒用水彩筆每人一盒。

  活動過程

  1、出示“太陽公公”,引起幼兒的興趣。

  “太陽公公的年紀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著小朋友做遊戲,今天他想吃一種天上沒有的好東西。這種好東西的名字叫糖葫蘆,太陽公公沒有見過,小朋友知道它是什麼樣子的嗎?對,這就是圓圓的糖葫蘆。”

  2、請幼兒給太陽公公畫糖葫蘆

  “太陽公公把穿糖葫蘆的工具都準備好了,請小朋友把糖葫蘆一個一個地穿在太陽公公的光芒上吧。糖葫蘆上裹了一層厚厚的糖,可甜了,小朋友畫糖葫蘆的時候一定要用糖包住裡面的水果,如果沒有裹住,裡面好吃的水果就會跑出來。”

  引導幼兒畫封閉的圓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製作各種口味的糖葫蘆

  “小朋友都吃過什麼味道的糖葫蘆呀?太陽公公愛吃各種口味的糖葫蘆,我們讓他嘗一嘗各種好吃的糖葫蘆吧!”引導幼兒吧畫好的糖葫蘆塗上各種水果的顏色。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樣貌特徵,感受動物的美和可愛;感受各種材料特性,探討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手法表現有創意的“可愛的動物”的方法。

  2、情感目標:培養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愉悅,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

  3、能力目標:透過探索用各種媒材自由創作動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欣賞、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藝術作品中的動物的形、色、動態之美,引發喜愛動物之情和環保意識, 探索用各種媒材自由創作動物的方法,培養合作意識和綜合學習能力。.

  2、教學難點: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手法表現有創意的“可愛的動物”

  教學準備:

  1、每個同學都收集一到兩個與動物相關的故事

  2、動物欣賞圖片和影片資料。

  3、各種用以製作“動物”的材料和工具。

  教學過程:

  一、表演、回憶、發表

  1、表演猜謎:你知道哪些的動物的動做?你能把它模仿出來讓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嗎?(部分學生臺前模仿某一種動物進行表演,臺下學生猜迷)

  2、引導學生回憶並說出自己喜愛的動物形體、顏色、花紋等基本特徵和這種動物有什麼生活習性?喜歡生活在什麼環境裡?

  二、觀察、賞析、感受

  1、播放各種動物的活動錄象和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其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

  2、瀏覽各類動物活動場面的影片及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賞析比較動物的顏色、外形、斑紋、動態等,認識動物之美和可愛之處。

  3、學生分組討論及彙報:最喜歡哪種動物?為什麼?知道哪種動物的故事呢?

  4、賞析藝術家表現動物的美術作品,瞭解不同的美術表現方式和美的多樣性。(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後發表:你覺得這些動物漂亮嗎?你喜歡嗎?為什麼?)

  三、思考、探索、創作

  1、引導賞析學生製作的動物作品的美感(從形、色、花紋、動態方面引導),探索如何巧妙的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動物的方法(用了哪些材料?)。

  2、師生總結制作“動物”的方法:

  (1)根據材料來決定要製作的“動物”。

  (2)根據想好的“動物”來選擇製作材料。

  3、圍繞重難點有目的地進行討論:

  (1)本組要製作一組什麼動物?

  (2)用什麼材料?

  (3)如何分工合作?

  (4)想為這組每個動物起個什麼名編一個什麼故事呢?

  (小組長彙報討論結果)。

  4 、提出作業要求:小組合作製作一群自己喜歡的動物。

  5、小組分工合作,開始進行製作“動物”的活動。

  四、展示、評價、延伸

  1、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進行“動物的故事”童話劇表演。

  2、思考總結: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瞭解了什麼?學到了哪些知識技能?探索了什麼問題?

  3、瞭解我國有哪些珍稀動物,引導學生自我進行環保教育。(示珍稀動物圖片請學生判斷)

  4、針對各小組的學習、創作、表演情況進行小組自評互評。(評價引導:形似、色美、花紋是否生動,是否有創意?本課自己和同學的學習、表現怎樣?)

  板書設計:

  水墨遊戲——動物

美術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恐龍,曾經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動物還未出現,人類遠未誕生,恐龍則由較低等的原始爬行類動物進化演變而成。現又從地球上消亡了,人們為了不斷了解恐龍,隨著恐龍化石的不斷髮現和對它的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對恐龍的來龍去脈非常感興趣,有關恐龍的影視、圖書更是備受少年兒童的酷愛,使我們感到繁榮的恐龍時代彷彿就在昨天。然而,由於環境的變化,恐龍的消亡之謎對我們人類的現在和未來尤顯得神秘而重要。

  在教材編寫上,《恐龍世界》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情景再現。其二,想像表現。情景再現選取畫家的繪畫作品為依據,給學生一個真實的場景——恐龍時代是什麼樣子。畫家所畫恐龍及場景也是猜想的結果,是依據恐龍遺骨化石還原以及地質歷史研究的成果,合理想像而成的。再現場景的主圖是英國畫家史迪夫·柯克所畫,表現了白堊紀早期亞洲河流的一塊三角洲地帶的生態畫面。由遠至近畫了烏埃哈龍、禽龍、準噶爾翼龍、盤足龍和蘇鐵樹、針葉樹及馬尾草等。主圖之外的各種恐龍是菲利浦·懷特菲爾德等畫家所畫,有吃昆蟲的細顎龍、劍龍、奔龍、甲龍、躍龍和虛幻龍,既為了解恐龍世界設定了一個可信可觀的情景,也為畫好恐龍提供了形象參考。想像表現以學生作業為主,加上提示,為畫好恐龍及生活環境提供了不同樣式。目的在於讓學生大膽想像,也能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恐龍世界。

  學情分析

  “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從小就玩恐龍的連環畫,聽關於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中可充分利用相關的模型、書籍和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恐龍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種恐龍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瞭解恐龍消失的原因,增加對恐龍的認識。

  2、在認識的基礎上把握恐龍形態及環境的一般特徵,畫一幅表現恐龍生活的畫。

  3、培養學生仔細觀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獨立完成一幅恐龍為主題的想象畫。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不同體型恐龍的身體各部分的比例。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課題:《面具》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面具有著悠久的歷史,與種族的信仰、社會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它最早體現在原始樂舞、武術、圖騰崇拜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以及地域種族差異形成了各自的體系,風格迥異爭奇鬥豔。

  面具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從小學生就帶著豬八戒、孫悟空等一些面具嬉戲玩耍,因此本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以及想象、創造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對本課的學習,初步瞭解非洲的原始面具藝術和我國少數民族的面具藝術。分析多種風格的面具,感受其藝術特點。

  2、能力目標:利用多種廢舊材料設計製作面具,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腦,動手,動眼的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從製作中體會變廢為寶的樂趣,體驗製作成功的喜悅之情,懂得藝術來源於生活,並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

  四、教學重點:面具的設計和製作。

  五、教學難點:如何巧妙利用各種材料進行製作。

  六、課時:1課時

  年級:小學三年級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CAI課件,面具實物

  學具準備:有色紙袋,廢舊物品(毛線,紐扣,雞毛,布頭,金屬片??)

  剪刀,膠水,雙面膠。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聽音樂入室。

  二、匯入:欣賞原始森林的音樂

  師:老師今天帶來一段很優美的原始森林的音樂,請大家仔細的聽一聽,想象一下,你從音樂中聯想到了誰,他們在幹什麼?

  師:原始人要穿什麼服飾,頭上要戴著什麼呢?

  設計意圖:透過音樂,把學生帶入原始部落的情境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培養,情感得到誘發。

  三、揭示課題: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學做——“面具”

  四、講授新課

  1、欣賞非洲面具:

  師:你看過遠古人類的面具嗎?那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看了這些面具有什麼樣的感覺?

  你從哪裡看出來嚇人,恐怖?

  有誰知道原始人為什麼要戴這麼恐怖的面具嗎?

  小結:原來,在古代的原始部落裡,人們對一些疾病或自然現象不能做科學的解釋,他們以為是妖魔鬼怪在作惡,於是他們就戴上這些他們認為能給人們帶來神奇力量的面具,手舞足蹈,來驅妖降魔。還有些將士在打仗的時候,帶上兇猛的面具,使自己顯的更威武,起到威嚇敵人的作用。

  2、欣賞儺戲面具:

  設計意圖:用提問形式欣賞非洲面具和中國儺戲面具,使學生感受原始藝術的美,併為建立世界多元的文化態度奠定基礎。

  師:我們再來欣賞一下來自貴州的儺戲面具,這幾個面具的特點是怎樣的?色彩是怎樣的?

  古代的人們把面具當作除魔消災的工具,那麼我們現在把面具用來幹什麼呢?

  (裝飾,娛樂,演戲)

  3、出示現代面具,引導欣賞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這些藝術品中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師:同學們,你們在商店裡看到過或者買過哪些面具,你喜歡哪個?(孫悟空,奧特曼??)

  設計意圖:透過回憶身邊的面具,開拓學生思維,為學生進行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

  4、探討面具的製作方法

  師:老師這裡也帶來了幾個面具,我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幾個

  問題:

  1、這些面具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3、對稱的部分可以用什麼方法制作?

  4、面具還可以做成什麼形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讓學生自主尋找面具的製作方法,發現並掌握新知識點和技能點。

  5、佈置作業:下面我們也來做一做面具,我們這裡有這麼多的材料,大家可以互相討論一下,這些材料適合做面具的哪一個部分,不會做的地方你可以請你小組裡的同學幫忙,面具做好後,老師想邀請大家參加一個假面舞會,好嗎?

  6、學生製作,師巡迴指導(背景音樂):我們可以一邊欣賞音樂和圖片,一邊製作。

  7、自我評價:請幾個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面具,同時也讓其他同學評評他的面具。

  設計意圖: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個性。

  8、播放《幸福拍手歌》,參加假面舞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9.課外延伸:今天我們用了這些的廢舊材料做了這麼美的面具,回去之後我們還可以再動動腦筋,用這些廢舊材料做出更美的藝術品,讓我們用智慧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

  八、教學反思:

  面具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集體合作的精神。所以本節課主要從導趣、導思、導練三個方面進行教學結構的安排。

  美術課首先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所以在上課的一開始首先讓學生欣賞原始音樂到欣賞老師帶來的面具來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創作面具的慾望;其次透過多媒體課件向他們展示豐富多彩的面具,讓他們直接透過視覺感官去感受、去思考、去發現面具的藝術特點從而適當地運用在他們接下來的面具製作中;同時為了培養

  學生的質疑精神讓他們對老師帶來的面具進行大膽地評價,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

  當然這一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由於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是很強,作業的進展過程較慢,導致在時間的安排上有點倉促,特別是在最後的作業展示這一環節中缺少了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這一重要環節;其次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呈現出有部分同學缺少相互間的合作精神,在以後類似的教學中一定要給予強調;最後在教學的方法上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進行靈活多變,以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

  透過這一節課讓我進一步意識到在“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中,不但要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慾望,促進他們對美術學習的喜愛以及動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如何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設計意識和創新的精神,從而提高對周圍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願望。

美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節課美的變化—蝴蝶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美術課本第八冊,美的變化—蝴蝶屬於工藝設計部分,教材出示了許多自然界的蝴蝶形態,也提示了在保留蝴蝶原有形態的基礎上,對蝴蝶的外形和圖案怎樣進行變化。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美術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也具有一些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前一節課也已學過工藝設計《漂亮的窗簾》,學生對工藝設計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比較注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所以他們已基本形成合作交流、敢於探索與實踐的良好學風,學生間相互評價、互助互動的氣氛較濃。應該說學生對蝴蝶比較瞭解,也比較喜歡蝴蝶,所以會很喜歡這節課。

  教學目標: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加了解大自然中美麗的蝴蝶,並用誇張、變形、概括的方法,創作出具有裝飾趣味的蝴蝶形象,進一步認識裝飾美,體驗裝飾美,培養學生的想象、創造能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教學理念:

  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教學策略:

  透過課前讓學生收集蝴蝶資料,學生會對蝴蝶有初步的瞭解,會很積極的參與本課;情境匯入和操作過程中的音樂播放,讓學生體驗美、感受美;透過各種媒材的使用和各種問題的創設,培養學生主動創新;學生在美術創作中,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有個性的創作,充分體現自主性;透過評價欣賞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並讓學生更自信。

  教 具:

  手工紙(包括掛曆紙、毛線等)、剪刀、膠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多媒體演示: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這是一段動態畫面與音樂的播放,畫面上是不同的蝴蝶在不同的花叢中飛舞,各種各樣的動態蝴蝶和鮮豔的花叢非常美麗,再伴隨著美妙的輕音樂,把學生帶入一個美的情境,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蝴蝶感興趣。]

  2、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蝴蝶)

  提問:你喜歡蝴蝶嗎,那麼你都見過什麼樣的蝴蝶呢?

  (學生回答:根據收集的資料進行介紹)

  3、引出課題:蝴蝶

  [根據四年級學生特點,透過學生互相介紹收集的蝴蝶資料,讓學生對蝴蝶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

  1、瞭解裝飾性蝴蝶特點:

  (1)、多媒體演示:大自然中珍貴的蝴蝶圖片

  師:蝴蝶被稱為會飛的花朵,是大自然中最具靈性的美,請欣賞老師收集的蝴蝶圖片,思考一下蝴蝶的特點是什麼?

  [這是一組世界珍貴蝴蝶的圖片,圖片旁邊註明名稱、產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初步感知蝴蝶的共性]

  (2)、學生彙報

  (3)、學生彙報後,老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

  蝴蝶的特點是翅膀闊大,身體瘦長。

  [多媒體顯示蝴蝶的翅膀輪廓和軀幹輪廓]

  蝴蝶的對稱性顯得莊重大方,有穩定感。

  [多媒體用動畫顯示蝴蝶翅膀的重合來說明對稱性]

  (4)、多媒體演示:把蝴蝶圖片進行裝飾變化。

  師:同學們看,老師把剛才的蝴蝶形象進行了變化,請分析它們有什麼特點?

  多媒體演示後,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

  [在真實蝴蝶的基礎上淡出裝飾變化的蝴蝶形象,直觀的展示了蝴蝶真實與變化的關係。]

  (5)、討論後,學生彙報:(大約答案:誇張、裝飾性等)

  [老師提示可以完全脫離真實蝴蝶的形象,只要根據蝴蝶帶給你的靈感進行創作就可以。創作時,只要遵循對稱原則,外形可以是任何形狀,色彩要和諧漂亮,圖案基本歸納成點、線、面三種,三種結合作品才會豐富。]

  (6)、教師小結:裝飾變化了的蝴蝶形象,外形變成了基本形,圖案變成了點、線、面的組合,色彩鮮豔。用的是誇張、概括、變形的方法。

  [多媒體在課題“蝴蝶”的上方再出示“美的變化”四個字。]

  2、提問:裝飾變化了的蝴蝶形象在生活中有什麼應用呢?

  (1)、學生自由彙報

  (2)、多媒體演示:服裝、風箏、花布、地磚等

  [一系列的多媒體展示,不但是美的感受,也讓學生了解了裝飾性蝴蝶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緊緊的聯絡了生活。]

  三、動手操作:

  1、設想創新:

  師:我們看了這麼多美麗的蝴蝶形象,對蝴蝶的裝飾性也有了很好的理解,我們這節課就用手工的方式做一隻裝飾性的蝴蝶形象,你能根據你帶的材料談一談你的設想嗎?

  [學生回答,鼓勵學生的創新想法。]

  2、教師適當演示:

  將手工紙對摺,畫半隻蝴蝶形象,然後剪下,再進行裝飾。

  展示範品,範品體現不同的材料製作出不同的效果。

  師:同學們已經看過了老師的作品,相信同學們做的作品會比老師做的更好。

  3、教師提出作業要求:(多媒體演示)

  色彩和造型充分運用概括、誇張、變化的手段,使蝴蝶具有裝飾性。

  保持衛生、注意安全。

  4、學生進行操作,播放音樂。

  [本環節是主要部分,學生在操作時放音樂,使學生始終處於美的氛圍中。教師在進行指導時,要給學生自主權,充分肯定學生的創作,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如果有的作品非常有創新意識,隨時向學生展示,會起鼓勵和導向作用。]

  四、欣賞評價:

  師:1、誰能談一談自己的作品?

  2、你認為最美麗的作品是哪一個?

  [學生在談作品時,可以自由的談。談的好的同學給表獎卡,被表揚作品的同學也發給表獎卡,此環節是提高發展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的.充分體現,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表獎卡是我校各學科獨特的獎勵方式。透過本環節,可以培養學生的欣賞與評價能力,也就是審美能力;透過指導,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可以讓學生更自信。最後教師總結性的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表現。]

  五、總結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進一步的瞭解了蝴蝶,又把蝴蝶的美進行了裝飾變化,你能不能把你進行裝飾變化的蝴蝶形象應用到生活當中呢?請課後彙報給老師。

  [藝術源於生活,美術課應與生活緊密聯絡,才更具生命力。課後學生可以透過討論、觀察、實踐,把裝飾變化了的蝴蝶形象應用到生活中,教師要進行參與。透過這一環節,會使學生更多的發現生活的美。]

  [簡析]:

  本課是針對四年級學生的特點而設計的,主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與創新。蝴蝶本身是美的使者,本課透過多媒體展示和音樂的播放,使學生始終處於美的氛圍中;各種材料的運用,教師的啟發,表獎卡的發放,勢必會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在操作時,教師鼓勵學生獨立創作,發展自己的個性,對於有創新的作品,教師及時給予表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裝飾蝴蝶的應用,使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迴歸於生活。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大膽自由地表現,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2、熟悉常用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體驗畫的樂趣。

  3、培養良好的繪畫習慣。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悉常用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體驗畫的樂趣。

  難點:學生大膽自由的表現。

  教學具準備:

  各類彩色筆、各類質地的繪畫用紙、教學範畫。

  課 時: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準備繪畫工具,規範繪畫習慣。

  二、 匯入新課

  1、 學生上臺介紹自己所帶的各類彩筆,噹噹小老師,教教我們怎麼用?

  2、 揭示課題

  三、 欣賞感知

  1、 教師出示各類的範畫作品,讓學生欣賞,

  1) 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顏色的?

  2) 他們畫了什麼?象什麼?

  3) 他用了什麼彩筆?

  4) 猜猜是怎麼畫的?

  5) 你覺得這幅畫怎麼樣?掛在哪比較好?為什麼?

  2、 看看他們的用紙,有什麼不同?

  1) 教師出示各種

  質地的繪畫用紙,讓學生摸一摸,感受一下紙的質感。

  2)分組挑選喜歡的紙,猜想會有怎樣的效果?

  3)嘗試練習:

  合作小組一起畫一畫。

  3、 交流體會,相互欣賞

  四、 學生作業

  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挑選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大膽的畫畫。(室內、市外均可)。

  五、 教師巡迴指導

  1、 指導學生正確用筆。

  2、 鼓勵膽小的學生大膽的繪畫。

  3、 室外注意安全。

  六、 課堂小結

  1、 學生說說繪畫的內容、繪畫的過程中發生的事。

  2、 說說繪畫的樂趣。

  3、 相互評價。

  4、 教師總結。

  七、教學反思

  第二課 繞繞塗塗 (1)

  教學目標:

  1、 啟發學生感受和認識物體的形狀。

  2、 大膽用線塗出物體的形狀。

  3、 體驗塗繪繞線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的繪畫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線大膽塗繪出物體的形狀,並體驗繞繞塗塗的樂趣。

  難點:繞線塗繪方法的掌握。

  教學具準備:

  各色、各質地的各類線、範品、學生用紙

  課 時: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規範美術的學習習慣。

  二、匯入新課。

  1、 出示一堆雜亂的各種線材料。(各色、各質地的線)

  你能幫老師整理這一堆雜亂的線嗎?

  教師與學生自由的圍坐在一起,教師請學生幫忙整理線,邊整理邊自由的談談:

  1) 讓學生自由的感知各類線;毛線、絲線、塑膠線??

  2) 各類線的呈現狀態;直的、曲的、硬的、軟的??

  3) 生活中的運用;

  4) 線在生活中的象形;拉麵、蛇、卷頭髮、蚊香??

  2、 揭示課題。

  三、欣賞感知。

  1、 學生成功整理的線團(規則形)欣賞感知。

  1) 看看是什麼形狀的?

  2) 一個線團象什麼?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將線團新增成物體。

  3) 出示葡萄照片,你們看我們該怎麼將線團組合?

  4) 學生嘗試練習:

  主要練一練水果。

  2、 感知邊上那堆未整理的雜線(不規則形)。

  1) 啟發學生看看象什麼?

  2) 如何擺放一下象什麼?稍微新增一下能成什麼?(組合)

  3) 學生嘗試練習:

  主要練一練繞繞動物,再新增一些環境。

  3、 遊戲:

  教師繞畫,學生猜猜繞的是誰?為什麼?(抓特徵)

  四、學生作業。在大紙上,學生將自己繞畫出來,教師繞畫自己,完成師生合影,背景新增上自己喜歡的東西。

  五、教師巡迴輔導。

  1、 及時反饋、糾正。

  2、 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 參與其中。

  六、課堂小結

  1、 作品展示。

  2、 學生欣賞,說說自己的繞畫。

  七、教學反思

  第三課 我的太陽 (2) 教學目標:

  1、 能抓住太陽的基本形狀特徵進行大膽想象,創造出有個性的太陽形象。

  2、 在美術活動中,表現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太陽的基本形,大膽的進行想象。

  難點:創造有個性的太陽形象。

  教學具的準備:

  範畫圖片,繪畫用紙。

  課 時:80分鐘

  第一課時

美術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瞭解用中國畫形式進行故事情景描繪的基本步驟與多種方法。

  2、能在作品中表現故事情節,突出主要形象的動作與表情。

  3、透過故事情節、歷史背景材料、不同學生的現象思維角度去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慾望。透過畫故事,體味故事中人物的精神,促進學生對人類存在的意義、自由等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認識,形成合理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畫故事情景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角色造型、場景設計、構思構圖的表現方法。教學準備:中國畫顏料、生宣紙、毛筆、墨汁等國畫工具,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說英雄:(播放)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人物,說說你心目中的英雄應該具有哪些形象特點?

  二、講授新課

  1、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英雄,想認識一下嗎?

  2、點選播放:(故事大意)很久很久以前,九個太陽一起出現在天空中,土地烤的直冒煙,禾苗都乾枯了,銅鐵沙石也軟軟地快熔化了,一些猛禽怪獸也出來作亂,人民苦上加苦。有一個叫后羿的人,帶著玉帝賜給他的紅色的弓、白色的箭,去解救受苦受難的人民,於是故事發生了……

  3、點選播放:(神話故事《后羿射日》動畫)論英雄:

  (1)后羿具有什麼精神?

  (2)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引導學生:“為人類謀生存、大

  無畏的精神、正義感、不畏艱難、機智、勇猛、技藝超群。”

  4、審題:

  后羿:后羿長什麼樣?(年齡、髮型、服裝)

  射:(1)后羿的武器是什麼?你想怎樣設計弓箭的造型(顯示不同造型的弓箭)

  (2)后羿彎弓搭箭的姿勢是什麼樣子的?誰來演示一下(學生演示,顯示不同造型的射箭姿勢)

  (3)他在什麼位置射?是準備射?射箭中?還是已射下?

  日:(1)十個太陽長什麼樣?

  小結:形態各異、猙獰、頑皮、得意、猖獗。

  (2)太陽的表情:后羿彎弓搭箭,滿天流火,落地的變成了三足烏鴉。有的太陽剛剛中箭,還沒有開始變成烏鴉,是什麼表情?別的太陽看到他的同伴被射中時有什麼表情(顯示不同造型的太陽)

  5、國畫線描作品展:欣賞后羿射日的線描作品,拓寬思路,激發學生的創作欲。

  6、講解常見的沒骨法和雙勾線法:沒骨法:直接用色墨點寫的方法。雙勾線法:用線條進行勾勒後設色的方法。三、作品欣賞:

  開啟教材第8—9頁,大家一起欣賞研究書上的優秀作品,分析他們的成功與不足。(從選材、構圖、主體形象、色彩、筆墨等方面)。

  四、學生實踐:

  創作新英雄:現在,你就是后羿,是正義的化身,在你面前的紙張上讓正義的后羿和邪惡的太陽展開激烈的戰鬥吧!也可結合自己的選題進創作。

  教師巡視指導。

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進一步關心、瞭解我們的家園——地球。

  學會用畫面表現認類的家園。

  畫面新穎,部分面積表現立體畫面的效果。

  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獨特的表現能力與創新思維。

  教學重點:學會用畫面表現認類的家園——地球。

  教學難點:能用部分立體的畫面,創設新穎效果。

  教學過程:

  一、觀察匯入:

  森林面積縮小,全不氣候變暖,物種迅速減少,空氣嚴重汙染……人類要快快重視環境問題,保護這唯一的地球,避免無可挽回的災難。

  (電腦出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學們,這是宇航員在太空看地球時發出的感嘆。你們又有怎樣的感嘆呢說說你的心理話。向同學們介紹你收集的資料並談談你的感受。

  1、觀察教室四周的資料。

  2、展示介紹:出示收集的有關資料,上講臺進行講解,大膽發表自己的感受。

  二、小組交流:

  同學們上節課到圖書館去查閱有關書籍、報紙等材料,在課後也觀察和收集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有關資料,完成了環境調查資料,下面進行小組交流,並彙報交流結果。

  三、展示目標:

  從剛才發言中,我能感到同學們對我們的家園充滿了憂慮,也充滿了充滿了希望。我們都清楚地認識到:地球是不能克隆的,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電腦出示:地球不能克隆家園只有一個)

  你知道4月22日是什麼節日嗎

  1、簡介“世界地球日”的由來。

  2、4月22日,被定為世界地球日(電腦出示:世界地球日--4月22日)這體現人類對環保的重視程度。

  四、啟發思考:

  (電腦出示:小學生可以為環保做的事)

  1、植樹淨化空氣; 2、減少"白色汙染"; 3、搞宣傳活動;

  4、節約水、電等多種資源;

  5、保護動植物;

  6、抵制大人抽菸

  同學們都想得不錯,也希望大家儘快行動起來。最近學校要進行一次環保宣傳活動,我想大家可以利用手中的畫筆進行一次環保宣傳畫的創作,來紀念這個全球性的日子。

  五、啟發思考:

  宣傳畫和平時畫的畫有所不同,先看(電腦出示:熊貓圖畫)

  (1)這兩幅畫分別表達了什麼意思

  (2)它們選擇表現的角度相同嗎

  六、指導分析:

  1、哪幅畫打動你或吸引你為什麼這樣的畫更能震撼我們的心靈,我們一般把這類畫稱之為宣傳畫。

  2、下面我們就欣賞一些關於環保宣傳的畫面,從中你能感受到什麼(電腦出示:環保宣傳畫)

  分步演示:

  講授和演示環保宣傳畫的製作過程。(電腦出示:環保宣傳畫的製作)

  佈置練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作一幅環保宣傳畫。佈置練習內容及要求。

  指導練習:

  ⑴ 用多種方法和材料相結合進行表現。

  ⑵ 構思新穎,方法獨特,有創意。(重點輔導)

  ⑶ 明確小組協作目標,提高合作效率。

  (電腦出示:宣傳語,播放音樂)

  課堂評價:

  1、提出評價要求:先自評,再互評。

  2、張貼學生作業請學生自己進行講解、互評。

  3、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總結評價:

  1、對整節課給予一個綜合評價。

  2、勉勵學生課後在校園內張貼環保宣傳畫,並以小組為單位繼續進行調查研究,結合自然課程寫出研究報告

  第二、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交流(出示學生作品若干)

  欣賞中得到什麼啟發又學到什麼

  (對一幅畫的構思、構圖、色彩和表現方式的評論……)

  交流中又學到了什麼

  (透過畫的好的學生的介紹方式、思考步驟等。也透過教師的及時點評來使學生的作品得於提高)(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大組間的交流)

  三、示範

  在平面上設計凸起的形象。

  利用厚板紙 利用廢塑膠碗

  在平面上切挖,成立體狀 利用水果皮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讓學生髮揮)

  四、作業

  繼續上節課作業

  (學生作業期間,教師適當新增示範即技巧技法……如;摺紙、撕紙貼畫、水粉、水彩溼度、色的控制等)

  五、巡迴指導

  以學生自己創作為主,教師適時輔導。

  保持教室安靜,使學生有思考空間。

  六、小結

美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體驗滾畫的作畫方式,感受不同的肌理效果。

  2、享受遊戲的快樂,培養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各種小球(乒乓球、網球、玩具足球等)、大小不一的紙、顏料

  活動過程:

  1、預熱階段。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音樂遊戲《捕魚》。

  2、圖形刺激。

  1)教師出示各種球,引導幼兒說出球名和球的肌理。

  “這是什麼球,它摸上去是什麼感覺的?”

  2)教師和個別幼兒合作示範:“我們將小球來做魚,再來完捕魚遊戲,好嗎?”

  方法:視紙的大小,兩人或四人組合,在紙上利用球滾上顏料當作小魚,一起拿紙搖擺。

  3、創作表現。

  鼓勵自由組合進行遊戲,感受不同的畫面肌理效果。

  4、評價作品。

  活動反思:

  不僅體驗到製作的快樂,而且培養了幼兒畫、撕貼、按的技能,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提升了新的經驗,師幼互動良好,達到了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