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大班美術學做點心教案

大班美術學做點心教案

大班美術學做點心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美術學做點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美術學做點心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麵粉、麵糰的特性,瞭解發酵粉的作用。

  2.初步學習用搓、拉、壓、卷的技能製作點心,探索和出軟硬適度的麵糰。

  3.培養幼兒製作點心的興趣,體驗製作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麵粉、麵糰、發酵粉、水、芝麻、餡、各種麵粉製成的點心。

  2.擀麵杖、圓形筷子、盆子若干。

  3.課前組織幼兒洗手,進行桌面消毒。

  活動過程:

  (一)透過回憶,引起幼兒製作點心的興趣。

  小朋友們看,盆子裡有什麼?麵粉可以做什麼?你吃過哪些用麵粉做成的點心呢?(教師出示幼兒說到的點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做點心。

  (二)感知麵粉的特性,瞭解發酵粉的作用。

  1.觀察麵粉請你們將麵粉捏一捏、聞一聞、看一看,然後告訴大家麵粉是什麼樣的?

  (1)幼兒觀察,自由交談。(提醒幼兒不要將麵粉撒了)

  (2)小結:麵粉是白白的、細細的、軟軟的、沒有氣味,它象糖、象鹽、還象雪花。

  2.介紹發酵粉的作用。

  (1)出示發酵粉,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什麼?請你們看一看、捏一捏、聞一聞。

  (2)介紹作用:

  做點心時加入發酵粉,可以使做出來的點心既蓬鬆又柔軟。

  (3)引導幼兒按一定比例放入發酵粉。

  (三)感知麵糰特性。

  有什麼方法可以使這些乾的麵粉變溼呢?

  (1)請幼兒示範,觀察水量和麵粉溼度的關係。

  乾麵粉加入少量水一揉,變成了什麼?水加得越多,麵糰越是怎麼樣呢?

  (2)幼兒操作,探索和麵的方法。

  鼓勵幼兒邊和麵邊交流和麵的感受,如:加水時要一點一點,慢慢的,邊和邊加;麵粉太溼就會導致太軟而不成形;麵粉太乾就會導致太硬而不易揉捏。

  (3)瞭解使乾麵團變溼、溼麵糰變乾的辦法。

  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乾麵團變溼、溼麵糰變幹?

  幼兒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4)幼兒繼續操作,和出軟硬適度,有一定彈性的麵糰。

  (四)學習製作花捲的技能。

  1.出示花捲,引導幼兒觀察。

  小朋友們猜猜,花捲是怎麼做出來的?

  幼兒自由討論,集體交流。

  2.小結示範:先把和好的麵糰拉長,搓圓後壓扁,從一頭小心地捲起。

  3.全體幼兒操作,重點輔導能力弱的幼兒掌握花捲的製作技能。

  (五)自由想象、創造性地製作點心。

  你還想用麵糰做什麼?

  1.幼兒操作:自由玩麵糰,鼓勵他們邊玩邊交流,引導他們相互學習。

  2.交流經驗: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製作方法。

  幼兒成果:

  (1)將麵糰搓成球,滾上芝麻,做成麻團。

  (2)將三根搓長的麵條絞在一起,變成麻花或油條。

  (3)將麵糰搓成圓球,用擀麵杖壓扁,包上餡做成包子或餃子。

  3.欣賞製作成果:鼓勵幼兒自由走動,互相觀摩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

  將幼兒製作的點心拿到食堂加工蒸熟,給幼兒品嚐。

  活動建議:

  活動前請幼兒在家觀察媽媽和奶奶是怎樣做點心的。

  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玩橡皮泥的時候,最愛做花捲、饅頭等點心,在捶打、揉捏橡皮泥的過程中,他們體驗到了動手製作的樂趣。設計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學做簡單的點心,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

  本次活動不是簡單滿足於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麵粉的特性,而是在幼兒目睹麵粉加水和成麵糰的全過程後,讓幼兒親手揉麵團,運用搓、拉、壓、卷等技能熟悉麵粉的特性製作麵食,使幼兒獲得利用麵粉特性進行製作的技能,從而使幼兒在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將科學、技術較好地結合起來。幼兒製作點心,更是讓幼兒體驗到了製作點心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大班美術學做點心教案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增強其責任感。

  2、培養幼兒的動手和觀察能力。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五彩彩紙、皺紋紙條、水彩筆、油畫棒、膠水

  2、課前已經會折啄木鳥和揉紙球的方法

  活動過程:

  1、透過談話,激發幼兒為弟弟妹妹製作禮物的願望。

  師:小朋友們,小班的弟弟妹妹們剛上幼兒園,你猜一猜,他們心裡都在想寫什麼呢?

  師:他們在想爸爸媽媽,有的時候還會哭。那我們現在是幼兒園的大哥哥、大姐姐了。你們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可以哭嗎?如果你們看到弟弟妹妹在哭的時候,你們想安慰他們嗎?那怎麼來安慰他們呢?

  師:我們小朋友們真棒,想到這麼多的辦法,那今天我們就來製作一份禮物來送給小一班的弟弟妹妹們,好嗎?

  2、展示禮物,激發幼兒製作興趣。

  師:前幾天,我們學習了摺紙《啄木鳥》,那今天我們就來製作一幅拼貼畫《啄木鳥捉蟲》,送給弟弟妹妹們。

  師:先來看一看邵老師製作的拼貼畫,看一看畫面上都有什麼?(投影儀)

  老師拿出已經做好的兩件禮物展示給小朋友看,分組傳閱,請小朋友自己觀賞一下老師製作的禮物。

  3、分組討論製作禮品的材料。

  師:請小朋友們說一說,這幅拼貼畫用了哪些材料?

  4、共同製作步驟圖。

  步驟一:長方形紙短邊朝上,長邊朝旁邊。拿黑色水彩筆畫上樹幹、樹冠。

  步驟二:用正方形紙折成啄木鳥,並添上眼睛和羽毛。

  步驟三:皺紋紙條揉成球(果子),將球和果子用膠水粘在畫面上。

  5、展示幼兒製作的禮物並評價。

  6、結束語:

  師:下週一升旗儀式時,我們將畫送給小一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們,並告訴他們啄木鳥的本領和你是如何製作這個拼貼畫的。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手工活動,目的是引導孩子樂意用繪畫、摺紙、貼上等多種方法制作禮物的願望。並讓幼兒一起討論製作的方法和材料。孩子們透過討論,積極性很高。有了第一環節的討論,再加上師幼共同製作的步驟圖,孩子們在製作時思路更清晰。大部分幼兒能製作出完整的一幅拼貼畫,只有3名幼兒動作較慢,用時長,不過在老師的引導下,最後也完成了拼貼畫。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引匯出製作禮物《啄木鳥捉蟲》時,銜接的不夠自然,應和幼兒多回憶、鋪墊啄木鳥這個主題,再交代本節課的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