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精選】科學小論文作文4篇

科學小論文作文

【精選】科學小論文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小論文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小論文作文 篇1

  “咕咕,咕咕……”我正在寫作業,突然聽到從廚房裡傳來了一陣怪叫聲。天生膽小的我不禁嚇了一跳。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 想看個究竟,可沒有發現什麼可疑的東西。這時,又傳來了“咕咕、咕咕”的聲音,我這才注意到,原來是腳邊的泡菜罈子在作怪。咦,泡菜罈子怎麼會冒泡呢?會不會是空氣鑽進去,然後又從水裡冒出來呢?可是,泡菜壇的蓋子蓋得緊緊的,

  一絲空氣也跑不進去呀!

  姐姐上班回來了,還沒有進大門,我就迫不及待地跑上去問:“姐姐,姐姐,泡菜壇裡為什麼會冒泡泡呢?”姐姐笑眯眯地說:“泡菜壇裡的菜泡得時間長了會產生一種厭氧菌,它可以在沒氧氣的情況下大量繁殖,當它發酵的時候,就會排出氣體,所以泡菜罈子裡會冒泡泡。”

  什麼?厭氧菌?我最怕細菌了,它們都是壞東西,怎麼可以出現在食物裡呢?我們吃了這些東西生病了可怎麼辦呢?姐姐的回答已經滿足不了我的好奇 心。我拿來《百科全書》尋找答案。啊,答案在這裡!原來,自然 界裡有一些菌(如酵母菌、厭氧菌),可引起食物發酵,產生酸,同時放出氣體,它們對人類並無害處。我想:以前奶奶做好後只有拳頭般大小的饅頭,蒸過之後成了巴掌那麼大,而且又香又甜,原來都是酵母菌的功勞啊!沒有想到,以前在我眼中深惡痛絕的菌類,卻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這麼重大的作用。

  我正想得入神,突然泡菜罈子裡又冒出了一個大泡泡。姐姐對我說:“其實,大自然中還有非常多奇妙的現象,只要你留心去觀察,就會發現。”看,“咕咕”叫的泡菜壇就是非常好的證明。

科學小論文作文 篇2

  秋風一起,金黃的樹葉紛紛落下。我在門前做清潔工作,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地上的葉片大數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為什麼呢?

  其他的落葉是不是也一樣呢?我想再去觀察觀察吧。在這一週裡,我去觀察了許多樹的落葉情況。結果我發現,絕大多數的落葉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我想應該做一個模擬實驗來驗證一下我的想法。於是我製作了像葉片一樣的風箏去放。由於不太會放,所以放了很多次風箏也沒有飛起來。我記得風箏落地時總是重竹條的一面朝地,這是不是和落葉朝天有相同的地方呢?

  難道樹葉也和我做的風箏一樣,一面重一面輕?帶著這個假設,我採了許多種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我發現,葉面表皮好像是裡面的葉脈排列稀疏一些,光滑一些,葉背面葉脈排列緊密一些,粗糙一些。於是我在爸爸的幫助下,做了一個葉片的模型,用了一些細鐵絲,編成了網狀,有的稀疏,有的緊密。然後把稀疏的鐵絲網和緊密的鐵絲網連成正反兩面。然後我將“葉片”從空中拋下10次,8次是緊密的鐵絲網一面在下,2次是稀疏的鐵絲網一面在下。

  透過實驗,我豁然開朗,於是我又到網際網路、書上查詢有關樹葉的資料,終於明白了落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科學秘密,原來,兩種結構不同的細胞層,形成了同一片樹葉的“背”與“面”,由於比重不同,樹葉在飄落的過程中,會翻轉變化,重的一面朝下,輕的一面朝上,這樣降落最穩定。所以落地後,細胞緊密而重的一面朝黃土,細胞係數而輕的一面朝天。

  科學真有趣,今後我要多做這樣的實驗,長大後做更多更復雜的實驗,為人類造福。

科學小論文作文 篇3

  上學期秋遊時,我們遊覽了青島海洋館,見到了各式各樣的魚類和一些海中生物的標本。其中,我對一種海中哺乳動物—抹香鯨有很大的興趣,於是我回家查了資料,對抹香鯨進行了更深的瞭解。

  抹香鯨成體12—18米,體重可達57噸。頭大,形如盒子,身體深灰棕至棕色,有18—25個具有功能的牙齒,有能力潛入1000米以下的深水,持續一個小時不上浮。

  我又查了抹香鯨的另一個神奇之處—龍涎香。龍涎香是一種名貴的香料,有“香料之王”等美譽。龍涎香的`香味輕靈而玲雅,有著一種特別的甜氣。它可保持其香氣長達數百年。龍涎香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抹香鯨喜歡吃章魚、烏賊,而食物又有“角啄”不能消化,排出體外又會割破腸道。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抹香鯨可以把一些物質從膽囊內排出,把“角啄”包裹起來,形成一種物質,排出體外。然而,這是的這種物質不是香的,而是奇臭無比的氣味。這種物質要變成龍涎香的話,必須經過日久天長的海水的浸泡、海風的吹拂和太陽的包曬後,才能變成真正的,香味滿堂的龍涎香。

  龍涎香很神奇吧!但它只是抹香鯨的一部分。抹香鯨還有很多的神奇之處沒被人發現呢!

科學小論文作文 篇4

  星期天,我和媽媽一塊兒做了個實驗。

  我按照媽媽的吩咐,拿來一個乾燥的空玻璃杯,一個打火機,找來幾支蠟燭和一些石灰水。

  首先,媽媽取出一根蠟燭,小心翼翼地點燃它,豎拿。蠟油順滴在了臺子上。媽媽乘蠟油沒有凝固時,將蠟燭粘在臺子上。然後,媽媽把一旁的空杯子照在上面。這時,蠟燭似一個乖巧的小孩一樣,熄滅了火星。我看了以後覺得這個實驗並不怎麼奇特,但自己卻又說不出什麼理由,只好請教媽媽。

  媽媽說,因為火在燃燒時需要氧氣,而杯子把它蓋住了,裡頭的氧氣就受到了限制,很快火焰就會把氧氣燒光,當杯子裡沒有氧氣時,它就會熄滅自動熄滅了。

  接,媽媽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進燒杯裡,再把它涮一圈倒掉,燒杯壁就附一層石灰水了。又把這個燒杯罩在火焰上,一會兒燒杯壁的石灰水就渾濁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很納悶。

  媽媽聽了,笑說,你還是去請教電腦老師吧!

  我一聽,開啟電腦查了起來,原來這是因為蠟燭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一碰到二氧化碳,就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不溶於水的白色固體碳酸鈣。“哦,原來是這樣呀!”我急匆匆地喊來媽媽,給她看了電腦上的說明。媽媽笑說:“今天你有知道了一個新知識了。”

  真是一次有趣的實驗!以後,我還得多做些實驗,多瞭解掌握一些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