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LED的論文參考
1、概述 1.1 非球面光學零件的作用 非球面光學零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光學零件,常用的有拋物面鏡、雙曲面鏡、橢球面鏡等。非球面光學零件可以獲得球面光學零件無可比擬的良好的成像質量,在光學系統中能夠很好的矯正多種像差,改善成像質量,提高系統鑑別能力,它能以一個或幾個非球面零件代替多個球面零件,從而簡化儀器結構,降低成本並有效的減輕儀器重量。 非球面光學零件在軍用和民用光電產品上的應用也很廣泛,如在攝影鏡頭和取景器、電視攝像管、變焦鏡頭、電影放影鏡頭、衛星紅外望遠鏡、錄影機鏡頭、錄影和錄音光碟讀出頭、條形碼讀出頭、光纖通訊的光纖接頭、醫療儀器等中。
1.2 國外非球面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術的現狀 80年代以來,出現了許多種新的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技術,主要有: 計算機數控單點金剛石車削技術、計算機數控磨削技術、計算機數控離子束成形技術、計算機數控超精密拋光技術和非球面影印技術等,這些加工方法,基本上解決了各種非球面鏡加工中所存在的問題。前四種方法運用了數控技術,均具有加工精度較高,效率高等特點,適於批次生產。 進行非球面零件加工時,要考慮所加工零件的'材料、形狀、精度和口徑等因素,對於銅、鋁等軟質材料,可以用單點金剛石切削(SPDT)的方法進行超精加工,對於玻璃或塑膠等,當前主要採用先超精密加工其模具,而後再用成形法生產非球面零件,對於其它一些高硬度的脆性材料,目前主要是透過超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研磨、拋光等方法進行加工的,另外.還有非球面零件的特種加工技術如離子束拋光等。 國外許多公司己將超精密車削、磨削、研磨以及拋光加工整合為一體,並且研製出超精密複合加工系統,如RankPneumo公司生產的Nanoform300、 Nanoform250、 CUPE研製的 Nanocentre、日本的AHN60―3D、ULP一100A(H)都具有複合加工功能,這樣可以便非球面零件的加工更加靈活。
1.3 我國非球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技術的現狀 我國從80年代初才開始超精密加工技術的研究,比國外整整落後了20年。近年來,該項工作開展較好的單位有北京機床研究所、中國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應用光學重點實驗室等。 為更好的開展對此項超精密加工技術的研究,國防科工委於1995年在中國航空精密機械研究所首先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從事超精密加工技術研究的重點實驗室。
2、非球面零件超精密切削加工技術 美國Union Carbide公司於1972年研製成功了R―θ方式的非球面創成加工機床。這是一臺具有位置反饋的雙座標數控車床,可實時改變刀座導軌的轉角θ和半徑R,實現非球面的鏡面加工。加工直徑達φ380mm,加工工件的形狀精度為±0.63μm,表面粗糙度為Ra0.025μm。 摩爾公司於1980年首先開發出了用3個座標控制的M―18AG非球面加工機床,這種機床可加工直徑356mm的各種非球面的金屬反射鏡。 英國 RankPneumo公司於1980年向市場推出了利用鐳射反饋控制的兩軸聯動加工機床(MSG―325),該機床可加工直徑為350mm的非球面金屬反射鏡,加工工件形狀精度達0.25-0.5μm,表面粗糙度 Ra在0.01-0.025μm之間。隨後又推出了ASG2500、ASG2500T、Nanoform300等機床,該公司又在上述機床的基礎上,於1990年開發出Nanoform600,該機床能加工直徑為600mm的非球面反射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