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和保障論文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和保障論文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和保障論文

  《找規律》屬於“數與代數”領域,是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本節《找規律》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找規律》的第三課時內容,是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已經學習和掌握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基礎上,繼續研究圖形和數列的變化規律(相鄰兩項的差又組成了一個新的等差數列即增加的數也有規律、減少的數也有規律)的而且這一規律的發現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在認真研讀教材和課標後,熊老師把本課的目標定為:1、讓學生透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數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推理及口頭表達能力。2、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縱觀實際教學過程,我覺得熊老師這節課是非常成功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課前準備十分充分。

  (1)教具、學具的準備十分充分。在課前,老師不僅精心備課;設計、製作了課件,準備了教學主題圖,還為每個學生精選、準備了學具(比如:20來個規範的小正方形、貼在黑板上的圖片很多都是老師自己親手製作的),確保了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學具,都能參與操作活動。

  (2)小組活動的準備非常充分。本節課面對的是二年級小學生,我們都知道二年級的孩子還不具備自控能力,因而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很大的困難。為了能較好地進行小組活動,熊老師不僅在小組人數的控制、座位的安排以及學具的擺放上作了精心的安排,課前熊老師和學生進行了互動,主要是訓練學生學習習慣、交流師生感情。課堂上還對活動中的注意事項作了溫馨提示:如“擺放要有規律喲!”在每個操作活動前都做到了要求明確,確保學生弄清要求後再活動,使活動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了“活而不亂”。

  正因為熊老師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為保證了的成功提供了前提保障。

  2、教學的層次非常清晰,組織教學十分到位。

  作為二年級的小朋友,第一次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和一個完全陌生的老師合作……大家可想而知:心中的驚喜與緊張就不用說了。熊老師在上課之前透過與學生的幾句簡短對話:(早就聽說二()班的孩子是最聰明的,上課聽講是最認真的,回答問題是最積極而且聲音是最響亮的,所以今天有許多老師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高興嗎?)一下子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心中的焦慮,使學生的情緒格外高昂。

  “規律”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對“我們生活中的規律”很少關注。“課標”指出“數學知識的學習,要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用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引出學習主題”。一上課,熊老師就以“猜猜看”的遊戲開課,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猜測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找規律活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又在“猜猜看”的過程中,回憶了簡單的規律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巧妙地做了良好的鋪墊。

  在探究規律中,熊老師主要採用了開放性的教學策略。利用聰聰擺正方形的情境出示了一道具有開放性、創造性的問題:“誰知道聰聰第3、第4、第5次會擺放幾個小正方形呢?”讓學生透過觀察、實踐創造,生成教學所需的材料,進而展開對材料的研究,從而理解並掌握新的規律以及找規律的方法。

  練習既是檢驗又是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的一個過程練習設計的好壞,直接體現在練習的層次性中。熊老師在本節課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精心設計練習層次,精選、補充了幾個典型的習題,這既尊重了學生能力轉化的客觀規律,又反映了學生認知規律。本節課練習內容要做到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模仿性→再造性→創造性發展,做到了環環緊扣,逐步提高。既有一定數量的基本練習P114的“做一做”;又有一些變化式習題P116的“做一做”以及老師自己補充的“49、40、32、25、()、()、10”,以利於新舊知識的溝通,拓展學生思路;還增設了綜合性比較強的思考性練習P118T5的“線段和數字”,以利於學生加強實踐,促進知識向技能、智慧方面轉化。整個練習過程中,熊老師問的最多的就是“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展示思維過程,體會成功的樂趣,也讓不願思考問題的學生透過傾聽別人的發言學會思考問題,同時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跳出教材常規思維模式,引發同學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活動中親歷、體驗數學,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人的學習與情緒有關。單調的學習數學知識是困難與乏味的,但把難學的數學知識放在有效的活動中,複雜的知識就變簡單、可操作了。縱觀《找規律》一課,熊老師特別注意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方法,在學習中去應用。

  課堂上,學生藉助學具動手操作、認真觀察、主動思考、積極發言,尤其在學生找聰聰擺放的規律時,熊老師既尊重了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但又不拘泥於教材,放手讓全班學生自由發揮全,小朋友都投入到了學習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相發言,氣氛十分活躍。小朋友們的回答也非常精彩,很多都出乎我們的意料,當學生彙報交流完畢後,熊老師並沒有結束這一環節,而是接著問:“猜猜看接下來會怎麼擺?為什麼會這樣擺?有什麼規律?”這樣孩子們不僅經歷了過程,探究了尋找規律的方法,還在互動中學會了表達,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思考,學會了互相取長補短。雖然孩子們的表達還不準確,但那些稚嫩的語言卻反應出了他們已感知了聰聰擺放中的規律,體會到了圖形變化和數字變化規律的聯絡,悟出了找規律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個個興趣盎然,每個孩子都帶著天真的笑容在“看”,都帶著急切想揭開謎底的心情在“想”。我想,孩子們對本節課知識的領悟也會格外深刻的。

  4、現代技術的合理使用、多元的教學評價方式,使課堂更加生動。

  (1)整個課堂上,熊老師充分利用電教媒體,變靜為動,使知識的呈現更形象、更生動,便於學生觀察、理解。

  (2)在有限的40分鐘裡,電教媒體的充分運用,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熊老師把對學生的評價以及課堂組織教學巧妙地貫穿到課堂全過程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熊老師《找規律》一課,整個教學設計的理論構想是比較清晰的;教學的指導思想明確,符合課程改革的精神,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的設計切合教學實際,達成的效果優良;教學結構的安排合理,各環節銜接自然;教學方法選擇得當,並能與各環節有機匹配、融為一體。整個課堂可以概括為6個字:有趣、有序、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