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作文批改應提倡一文一得的論文

作文批改應提倡一文一得的論文

作文批改應提倡一文一得的論文

  清人唐彪說:“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學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見文章“入妙”是“頻改”的結果,因而在“頻改”過程中也最容易領悟文章“入妙”之法。

  由唐彪這句話,我想到了當下的小學作文批改問題。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此話千真萬確。那麼作文由誰來改?我不贊成完全甩給學生操作,因為小學階段的兒童無論從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生活閱歷、心理特點、思維能力、文字功夫等方面來看,他們很難將整篇文章改好。由此看來,作文批改乃教師之事,天經地義,責無旁貸。

  毋庸諱言,批改作文是一項費時費力的繁重的腦力勞動。批改的高投入低效率一直困擾著廣大語文教師。全班學生四五十人,每次作文批改從思想內容到篇章結構,從語言文字到標點符號,從行款格式到書寫質量,鉅細不遺,這樣的大批大改,說實在的,作文字上那一道道殷紅的筆跡,往往是勞而無功的。

  對小學生的作文,面面俱到,精批細改,試圖一次批改解決所有的問題,是不切實際的作法。那麼怎樣批改效果比較好呢?我的觀點是:大道至簡,放棄是一種智慧。

  第一,目標單一,對解決問題較易奏效。

  呂叔湘先生在回憶他的老師批改作文的方法時說:“張老師批改作文有一個特點,就是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批改重點。有人錯別字多,就著重批他的錯別字;有人說話囉嗦,就著重批他的囉嗦;有人說話不照顧前後,就著重批他的失於照應……當然著重點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缺點克服了,另一件事又提到日程上來了。現在回想起來,這確實是個好辦法,學生的注意容易集中,不至於鬧渾身是病,不知道如何下手。”

  另外,批語也要因學生知識水平、個性特點的不同而不同。如《夏夜趣事》這篇習作,有個學生開頭這樣描寫:“這是夏天的一個晚上,明月高懸,繁星閃爍,爽風吹來,非常宜人。”這段描寫意在為寫趣事服務,但小作者考慮不周,因而出現了“明月高懸,繁星閃爍”的矛盾之處。如果小作者是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這樣批:“以美景襯托趣事,好!請細心讀一讀,發現並改正描寫中的錯誤。”如果小作者是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可以這樣批:“學會用寫景為寫事服務,這是好的。問題是‘明月高懸’時會不會‘繁星閃爍’呢?你平時可能沒有留心觀察吧,請修改一下。”這樣在語言的深淺、褒貶的程度和留下的作業等方面都因人而異,保證各有所悟,各有所得。

  要有所得,就必有所失,失去一些要求,是為了更好地達到一個要求。批改中的這個得與失的辯證法,是值得提倡的。

  第二,批改要圍繞一箇中心,力求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每次作文都有特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據此確定每次批改的重點。如《我最敬佩的人》,習作要求是“選擇有代表性的幾件事,寫出人物的優秀品質,注意段落之間的聯絡。”在批改時,就應圍繞這要求進行,至於開頭結尾的方式,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寫等,就不要求作為批改的重要內容。

  再如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一次習作要求是:“在學校裡,我們每天和老師相處,他們的音容笑貌、一舉一動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以《我的老師》為題,選擇一兩件事,寫一篇習作,注意寫出老師的外貌特點。”

  批改這篇習作,不必全面開花,眉毛鬍子一把抓,應突出外貌描寫這個重點。如有一篇作文是這樣開頭的:

  王老師雖然不曾是我們的班主任,也不是我們的主課老師,可是隻要一提起她,同學們不禁會嘖嘖稱讚。她在我們的眼裡是一個既嚴肅而又和藹可親的老師。五十上下的年齡,中等身材,目光溫和而有神,嘴邊略掛著微笑,用一口半生半硬的普通話,為我們講解生動有趣的自然科學知識。這一切都使我們感到格外的親切。

  請看教師的修改:

  把“她在我們的眼裡是一個既嚴肅而又和藹可親的老師”,改為“她在大家心目中是一個既嚴於教學而又和藹可親的好老師”。經這一改,把“眼裡”改為“心目中”,更加深了對王老師的愛戴之情;把“嚴肅”改為“嚴於教學”,與後面的“和藹可親”相接更能刻畫出良師的形象。同時又把“半生半硬”改為“帶有上海口音”。

  批者,評也;改者,正也。作文批改是一項艱苦、細微的創造性勞動,它要求教師本人捨得把自己的心血和才智,溶注在批改作文的筆尖上。只有這樣,作文批改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