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臨界生的施教策略思考學科論文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臨界生的施教策略思考學科論文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臨界生的施教策略思考學科論文

  一、臨界生的範圍界定

  所謂臨界生,從當前的學業成績評價標準來看,主要是指這兩類學生:一類是臨近及格線(60分)的準及格生,一類是臨近優秀線(80分)的準優秀生。而且這兩類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在多次的測試中處於這樣的臨界狀態,偶然出現臨界情況的不應在臨界生之列。

  這些學生透過努力,可以突破“界限”,更上一層樓。做好這兩類臨界生的提高和轉化工作,既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確實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的重要環節。東莞市教育局政治教研室陳禮興老師用最簡潔也最中肯的一句話:“得臨界生者得天下”,概括出了提升和轉化“臨界生”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造成臨界狀態的原因分析

  造成學生學業成績處於臨界狀態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觀層面的原因,也有客觀層面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和學力因素兩大方面。

  1、心理原因

  主要是指由於心理因素制約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導致處於臨界狀態,包括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思品課興趣不濃、學習信心不足、學習動力不足、注意力難集中等。

  2、學力原因

  主要是指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原因,導致經過努力成績還不理想或無法提高,包括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強、思維分析能力較差、知識運用能力較弱、解題技巧不高等。

  三、課堂教學中有效施教策略思考

  根據臨界生的情況和造成臨界狀態的原因,在這裡主要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施教。

  (一)針對心理因素採取的施教策略

  1、端正學習態度,奠定學習基礎

  端正的學習態度是學生學好思想品德的前提和基礎。學生處於臨界狀態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習態度不端正。

  教師要以嚴格要求,正面教育為主要手段,持之以恆地進行端正學習態度教育。如制定規範的課堂常規,並嚴格檢查落實學生執行的情況,及時加以總結和表揚;也可以透過開展諸如“課堂之星”之類活動的評比,向學生進行有關的正面宣傳和鼓勵;同時,教師要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規範的語言表達、嚴謹的課堂板書、飽滿的教學熱情,感染和教育學生。

  2、創設鮮活情景,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喜愛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可見,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求知識的巨大推動力。而學習思想品德興趣不濃是學生處於臨界狀態的重要原因。

  因此,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情景的創設,將課堂知識情景化,以情景貫穿課堂、呈現教學內容。這主要涉及材料的收集和運用問題,我們可以借用時政、典故、圖片、音像等資源,加以綜合運用,創設鮮活情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實效的目的。當然,一切以有效教學為前提,而不是堆積資源、走過場。

  例如,在學習 “可持續發展戰略”時,我引用“吃蛋原理”這個哲理故事,將其以漫畫的形式生動的呈現給學生:一戶人家養了一隻母雞,假如這隻雞一天下一個蛋。對於這戶人家來說,可有三種消費方案:堅持每天吃一個雞蛋;把雞也殺了吃掉;堅持在一段時期少吃雞蛋,省出10個,孵成小雞,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雞,4只公雞,過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個雞蛋,遇上特殊的日子,還可以殺公雞來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這樣堅持下去,那麼消費水平便會不斷提高,積累也越來越容易。吃蛋原理中的三種消費方案,第一種雖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質量不會有大的提高;第二種把雞也殺掉,雖可供一飯之需,但只能改善一頓,此後便只能安守清貧了;惟有第三種方案,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雖要忍受一時的清貧,但一段時間後,既有雞吃,又有蛋吃,生活質量才會有大量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個消費方案中,選擇後者,符合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在引出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就順理成章、簡單易懂。如此教學,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符合學生“胃口”,學生們均感覺新奇有趣、樂於參與和思考,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相關知識,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3、排除心理障礙,增強學習信心

  臨界生在學業上總是上不去、下不來,一直徘徊在及格或優秀的邊緣,容易導致臨界生產生“學不好思想品德”的心理障礙,從而缺乏學習思想品德的信心,對待課堂學習自暴自棄。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善於排除學生的學習心理障礙,幫助學生克服妨礙學習思想品德的不良心理,增強他們學思想品德的信心。

  教師一方面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學習,樹立遠大理想,盡力學習,只要自己盡了力,以後回想起來也不覺得虛度時光;另一方面對他們在課堂學習上可能遇到的困難,要給予充分考慮,精心設計學習的內容,甚至特意準備他們能夠“吃得下”的內容,使他們相信“我還行,我能學好思想品德”,從而慢慢恢復他們的.學習信心。

  4、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習動力

  競爭能給學生以直接現實的追求目標,賦予學生壓力和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和動力。臨界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注意力分散的情況,無法將課堂進行到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用心設計出恰當的競爭環節,讓競爭的氛圍瀰漫整個學習過程始終,有利於吸引兩種臨界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動力,促進學習效率提高。

  例如,在學習“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護”這一內容時,我不是讓學生透過死記硬背來掌握知識,而是設計了“以大嶺山中學法制副校長為採訪物件,結合本課的有關內容,思考你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採訪提綱,看那個小組設計的提綱最科學、最可行”的環節。教師無需做過多的講解,只要告訴學生,表現最優秀的小組可以在課後隨教師去採訪當事人。這樣,透過小組形式進行競爭,有利於合作學習,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同學們都能夠運用課堂知識,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提出了確實可行的採訪提綱,收到了較好的課堂實效。

  5、傾注情感因素、給予“特別照顧”

  情感關注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兩種臨界生,在情感上給予特別關注,效果是明顯的。首先要對班中的兩種臨界生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精心設計問題,讓不同層次的臨界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提問時,對於“心中有數”的臨界生,要給予充分的思考時間,要大力肯定他們的閃光點,要允許他們犯錯誤,有充足的耐心,對於答錯或答不完整的地方,要多鼓勵,而不是輕易放棄。

  除了老師的“特別照顧”,還可以引導學生間的“互相照顧”,發動合作學習。適當的時機,可以由學生自己根據學習內容提出問題,對於臨界及格同學提出的問題,拋給臨界優秀的同學去解答;對於臨界優秀同學提出的問題,拋給成績突出的同學去回答;還可以在小組討論、題目互改中巧妙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起學習,“互相照顧”。

  (二)針對學力因素採取的施教策略

  1、降低起點、分散難點,讓臨界生易學一點

  根據臨界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知識點的呈現要注意適當降低起點,讓臨界生感到能學、想學;對於課堂內容中的重難點知識,要透過多個層次呈現,適當分散,讓臨界生感到易學、願學。

  如對於“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課中的“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湧流”這一知識點,我分“為什麼能湧流”、“如何湧流”兩個層次呈現,讓學生有一個接受的過程,逐層理解、接受。對於層次較高的學生,可以在練習中補充一些綜合性題讓他們吃“飽”,而對臨界生不做統一要求;對特別難以一下子理解的知識點,也可以放在單元複習或總複習中加深和拓展。也就是說,先考慮讓學生都有得吃,再考慮讓層次較高的學生吃飽。

  2、精心設計問題,形成難度階梯

  “提問是一門藝術”,如何提問是很大學問。為了兼顧兩種臨界生,在實際的課堂操作中,要堅持兩個原則:難易結合、各有所得;深入淺出、迴歸課本。

  如在學習“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這一課題時,我設計了“小嚴一家的收入—小嚴爸爸支援邊區—小嚴家的幸福生活—小嚴的個人創業”的連貫情景,結合情景提出的問題主要圍繞“為什麼”、“體現什麼”兩個方面,適當降低難度,讓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有話可說,主要面向臨界及格的同學;而在最後的課堂練習中所選擇的“存在收入差距就不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不能存在收入差距”這一辨析題,主要針對“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有一定程度的拔高,主要面向成績較好的臨界優秀的同學。值得強調的是,不管什麼材料的運用或問題的設定,都必須迴歸課本,落實到知識點上。

  3、最佳化練習、注重方法,提高能力

  對於課堂教學來說,課堂實效是第一位的,因此適量的當堂練習必不可少。針對臨界生思維分析能力較差、知識運用能力較弱、解題技巧不高等情況,在課堂過程中必須用心選擇、精心設計、最佳化練習,同時注重解題方法訓練,提高他們的能力。

  練習的選擇和設定,不能是枯燥的、機械的,可以在每個知識點之後,或在整節新課之後,形式可以多樣化、活動化。在練習中,既注意知識點的難易結合,讓兩種臨界生都各有所得,又注重滲透解題技巧,將目標面向中考,提高能力。具體要做到:第一、以重大時政、社會熱點、鄉土材料為載體,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分析說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引導學生讀懂材料和設問,學會收集和獲取有關資訊進行加工整理;注意圖表的教學、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第三、訓練學生掌握良好的表達方法,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本學科書面表達的規律和要求;第四、加強開放性試題的訓練,不注重給出答案,注重對各類題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的培養,幫助學生尤其是臨界生總結出解答開放性試題的一般思路與步驟,引導學生聯絡社會生活和自身的實際,做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