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留守童成長髮展機制研究的論文

留守童成長髮展機制研究的論文

留守童成長髮展機制研究的論文

  摘要:留守兒童成長髮展中出現了許多問題,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建立和健全留守兒童成長髮展機制,不斷解決這些問題,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成長髮展機制

  隨著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富餘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催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由於遠離父母,無法得到父母的關愛和正常的家庭教育,這些孩子在性格、態度、認知、社會交往、習慣等方面表現出一些異常,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髮展,也引起了嚴重的家庭和社會問題,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一個不可忽視的潛在障礙因素。因此,如何關愛這個特殊群體,讓他們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共享一片藍天,是我們整個社會必須認真思慮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對留守兒童成長髮展機制的研究為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提供理論依據,意義重大。

  一、留守兒童成長髮展問題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轉型期的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父母親情缺失;由祖輩監護或者是親戚朋友代養,孩子的成長處於放任狀態,性格不能得到良好的規範,心理得不到正確的疏導,安全得不到保障,易引起其心理個性發生異常,思想道德缺失;教育管理不到位,家長、學校和教師的教育作用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社會關愛不足,不能形成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以上留守兒童成長髮展中的問題易使“留守兒童”產生生活失助、學業失教、行為失控、心理失衡、道德失範的傾向,直接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建立和健全留守兒童成長髮展機制

  由於社會上已經出現了影響留守兒童成長髮展的各種問題,社會各界必須採取措施,建立和健全留守兒童成長髮展機制,著力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提供保障,主要應建立和健全以下機制:

  (一)家長聯絡機制

  家長外出打工不代表就可以脫離教育和監管孩子的責任,農村村委和學校要切實做好外出家長的聯絡工作:一是給留守兒童搭建與家長經常聯絡的平臺,在各個村安裝公用電話,免費提供給留守兒童,讓她們能經常和家長聯絡,滿足她們和家長的親情慰籍,解決親情缺失問題;二是建立留守兒童家庭聯絡卡,農村村委和學校各負其責,定期將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狀況以聯絡卡的形式郵寄給外出務工家長,讓他們時刻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三是進一步完善家長會制度,並完善家訪制度,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同時教師還要深入學生家庭,與學生家長促膝談心、交流思想,共同探討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辦法。

  (二)監護質量提高機制

  組織家庭教育講師團或有經驗的教師給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授課,改變監護人的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不斷提高他們教育和監護水平。另外要做好代理家長的招募工作,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監管,以彌補家長教育空白以及糾正監護人的不當教育,代理家長們應定期召開“家庭”會議,談心交流,給這部分特殊孩子更多的親情和關愛。

  (三)安全保障機制

  針對留守兒童安全問題,要開展一系列服務活動,做到防微杜漸,為留守兒童安全增加保險砝碼。一增強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留守兒童所在的村及中小學校要聯絡法制、衛生、交警、消防等部門專業人員作相關知識講座,增強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二落實老師跟寢制度。對有學生寄宿的學校,要求每天晚上安排值日教師到學生宿舍跟寢,當好學生安全的守護神。三淨化文化娛樂市場,政要專門成立“掃黃打非”辦公室,加強對網路熒屏的監管,禁止任何媒體刊播任何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內容。

  (四)心理疏導機制

  針對一些留守兒童存在心理障礙問題,要做到以下工作:一設立留守兒童親情活動室、知心哥哥,知心姐姐信箱,開展心理諮詢、心理矯正活動;二要開設心理教育課,讓這些孩子的煩惱有地方傾訴,幫他們開啟“心結”,解除“心魔”;三開設親情電話”、“親情談心影片”,使留守兒童在與父母的'交流中找回親情,傾聽真情,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四針對那些內向、孤僻、不合群、易衝動、暴躁的留守兒童,各學校以班為單位,開展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讓留守兒童盡情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感受師生們的關愛之情,使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克服自身弱點,健康、快樂地成長。

  (五)教育管理機制

  在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方面,要逐步構建“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網路:一要注重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關工委每年都要定期召開研討會、座談會,定期進行經驗交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措施,及時進行典型推介,表彰先進單位和個人,從而促進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二要成立“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庭教育座談會、經驗交流會,搭建家長與留守兒童溝通的橋樑;並且以家長學校為載體,不斷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絡,及時交流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加強教育管理;三要健全學校監管機制,推行寄宿制管理,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學校德育教育,關注留守兒童,學校要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在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品德。總之,社會家庭學校要切實有效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和管理引領他們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

  (六)社會關愛機制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所以要透過社會各界聯動,建立社會關愛機制,來共同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明亮溫馨的天空,營造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一要部門配合,齊抓共管,構建關愛網路。政充分發揮各部門的作用,緊密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門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形成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促進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二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社會關愛氛圍。利用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報道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營造濃厚的社會關愛氛圍,為爭取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援助贏得了主動;三要鼓勵農民回鄉創業,轉變關愛方式,使其不再留守。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援、參與。雖然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我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心和努力下,建立和健全留守兒童成長髮展機制,不斷解決這些問題,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葉敬忠等,關注留守兒童—中國中西部農村地區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影響[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9月

  (2)範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