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培養學生素質發展是時代課題的論文

培養學生素質發展是時代課題的論文

培養學生素質發展是時代課題的論文

  摘要:素質教育已是多年關注的焦點。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凡有多數人或不少家長對素質的培養仍認識不夠。理性地審視不難發現,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面臨的困惑中是孩子在創造性、獨立性和勤勞節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培養、造就適應新時期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不斷髮揮每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時代賦予每個個體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們共同面對的課題。

  關鍵詞:學生素質;人才培養;個體發展

  現代人才具有更強烈的社會性,不僅要在自己的社會崗位上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同時應該是具有良好的創造性、進步性和社會性,這些特點的具備都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質,積極與他人合作的精神,較強的應變能力,吃苦耐勞的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一、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

  (一)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質

  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質是人們在為實現本階級利益而進行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特定品質,是人的各種素質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素質要求。思想政治素質與科學思想素質並重,科學思想包括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崇高的品德、高度的愛國熱情、集體主義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具有了科學的思想素質,可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用辯證的、客觀的思維方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全面的.文化素質

  全面的文化素質是指建立合理的科學技術體系。它包括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科學技術體系由知識層、情感層和智慧層三個層次,並由低向高第次。知識層是理、工、文的結合;情感層是觀念、精神、品德、意志等因素的結合;智慧層是哲理思維的結合。知識層是基礎,情感層是動力,智慧層是境界,具備三個方面的人才具有高素質人才的條件,這樣的人才可以從知識中獲得領悟,在實踐中獲得辨別是非能力,在鍛鍊中善於分析比較、把握實質,由表入裡、去偽存真,有所開拓、有所創新。

  (三)良好的道德素質

  良好的道德素質在人的綜合素質中居有不可代替重要地位。它包括自然觀、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其實質是一種人文精神。它是人能夠正確的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己關係的道德要求。良好的道德是人們的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這些是道德人格的充分體現,所以良好的道德素質是素質人才的靈魂。

  二、目前素質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德育功能的弱化

  目前相當部分學生存在著嚴重的品行問題,如是非觀念淡薄,道德品行較差,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咖”等,甚至存在攻擊性行為和破壞性行為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與學校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直接關係。在部分學校中,德育教育大多流於形式,課程少、內容單調、教育方法不當等;另外學校心理教育的空白,沒有或很少設有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心理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生理教育。教育的缺失使得處於弱勢地位心理相對脆弱的孩子形成巨大的反差,甚至更加無助。

  (二)“應試教育”仍然存在

  在學校教育中,“求知”是第一位,致使多數學校的德育課、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成為孩子的奢望,即便是開設有的課程,也遠遠達不到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要求。教師在由升學率決定的評價體系和獎懲制度面前,所選擇的是分數;那些被教師看來升學無望的孩子在有意無意中被無情的拋棄,不僅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態度和人生追求,更多的是在學生身上表現的學習不努力,厭學甚至厭世等消極心理情緒的產生。

  (三)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不少家長對孩子最關心的事莫過於其分數了,把“高分”作為孩子成材的標準,對孩子的道德培養忽略或者認為是學校的教育。諸不知對孩子的品德個性、行為習慣、情緒情感、思想志向、興趣愛好的培養不僅是學校的任務,而更是家長的責任。孩子從出生到正式步入社會,在一個特定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家庭對孩子素質的形成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是孩子的“道德啟蒙”教師就是如此。教子做人,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子做人,就是對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就是使孩子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不懂事到懂事,從不能分辨事物的好壞對錯到能夠分辨事物的好壞對錯,都是在家庭中獲得的。所以,家長為孩子健康成長起到正向性的引導和矯正作用。

  三、人才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注重人才品質的全面培養

  人才品質包括德、智、體、勞、美五個方面。現在科學研究進一步證明人才品質是素質提高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每一個環節都是相互聯絡和相互補充的。德是做人的前提條件,智是智慧開發關鍵,體是人才發展的保障,勞是技能和習慣養成的途徑,美是鑑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條件。一個人即使智力聰慧,其他素質欠缺,那麼他也可能難以適應社會,難以成就其才。同樣,人格的完整指人格的各要素(氣質、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完整統一,平衡發展。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人能其所思、所想、所行協調一致,並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才能為社會貢獻。

  (二)注重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質

  心理品質包括智慧品質,諸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社交能力、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等;也包括非智力心理品質,如習慣、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以上的心理品質都應當朝正確的方向全面地發展引導,不然就造成心理缺陷。一個健康的人應具有科學的頭腦和科學的生活方式,還應有積極的、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廣泛的認知欲,有較敏銳的觀察力和集中的注意力,有獨特的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頑強的意志。

  (三)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指一個人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度及其組合情況。一個人的知識量再大,如果是零散的、紊亂的,不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就像一堆堆在倉庫裡沒有組裝成機器的零件一樣,不能發揮其應有功能。人們一般認為,知識結構由三部分組成: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技能知識。基礎知識包括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物理、化學、天文、地質、動物、植物、數學等學科)、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哲學、邏輯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藝術等學科)人體科學知識(生理學、心理學、思維科學等學科)所謂基礎知識是說這些知識是我們智力活動的基礎;專業知識結構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專業前沿知識;技能知識是指一個人的實踐技能。

  人才素質全面發展是一個社會工程,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的關注與高度重視,為21世紀社會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不可旁待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