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析廣西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

淺析廣西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

淺析廣西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

  1廣西汽車產業發展概況

  (1) 產業佈局情況

  從廣西汽車產業整體佈局來看,已形成以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桂林客車集團、一汽柳特、重汽運力等企業為依託,在保持國內最大微車生產基地地位的同時,加快乘用車、客車、載貨車、專用車和低速貨車的發展,同時重點推進面向家庭的轎車及乘用車的佈局;零部件配套供應已形成以玉柴集團、柳州五菱工業有限、廣西方盛、桂林福達等汽車零部件骨幹企業為依託,立足本地配套,面向全國,進入全球零部件採購體系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佈局。廣西汽車工業主要包括汽車整車製造業、專用車改裝車業及汽車零部件製造業,主要分佈在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玉林、欽州、河池、百色、貴港、崇左、來賓、賀州等13個市。同時,已經形成以柳州為中心並輻射玉林、桂林和南寧的汽車產業叢集,依託五大整車廠及專用車廠的配套需求,帶動柳州、桂林、南寧三地的零部件產業發展,使其形成完整的配套加工叢集。4市佔全區汽車工業經濟總量的90%以上。

  (2) 產業結構情況

  廣西百強企業中有10家汽車企業佔10%的比重,擁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上汽集團、東風公司、一汽集團和重汽集團四大汽車集團均已在柳州建立生產基地。同時,廣西還擁有一批較具實力的專用車生產企業,結果如下頁表1所示。利用本地微車、載貨車底盤進行改裝,透過市場細分拉動整車發展。廣西低速貨車生產也已具備一定規模,產品出口越南等地,具有比較優勢。

  (3) 產業組織情況

  廣西汽車市場化程度有所改善,但國有經濟比重仍偏高。由於堅持實現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形式,促進了行業企業產權多元化的組織結構調整,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其中,國有大中型企業普遍進行了較為規範的公司制改造,法人治理結構得到完善。但是,區內汽車工業國有資產佔全行業的比重仍高於全國機械汽車工業的平均水平,部分國有企業承擔的社會職能尚未剝離,債務沉重,資金短缺,抑制了內在發展動力。相對應,在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其非公有制企業至少佔三分之二以上。

  (4) 生產經營及出口情況

  廣西汽車產量近十年來呈現穩步上升,2013年產量是2004年的6.5倍,產量佔全國的比重也基本呈現上升趨勢,並穩定在8%左右。2011年,廣西汽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 417.7億元,同比增長12.7%;完成工業增加值306.8億元,同比增長8.8%;實現銷售收入1 443.1億元,同比增長13.0%;實現利潤74.7億元,同比增長1.5%。2011年實現汽車工業出口交貨值13.61億元,同比增長39.8%。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藉助南美市場發力,整車出口突破15 000輛,實現交貨值52 622萬元,同比增長112%。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依託越南、阿爾及利亞等傳統市場全面進入秘魯市場,並透過南美自由貿易區逐步滲透到南美的其他國家,選擇有實力的經銷商,營銷服務配件網路進一步加強,整車全年累計出口2020輛,出口額50 428.1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4%和90%。中國重汽集團柳州運力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出口額19 869 萬元,同比增長146% 。柳州五菱汽車有限 責任公司出口額達6 538萬元,主導產品為高爾夫球車、社群休閒車等。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出口已覆蓋 五 大 洲 ,特別是東南亞、中亞、東歐、非洲、南美和中美地區。

  (5) 主要創新成果

  區內汽車企業持續邁出創新的步伐,根據汽車產業的狀況,圍繞著當前國內外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力度。幾家整車企業近年來都不斷推出新的車型上市,並且銷售成績可觀;發動機、底盤、車用電器、車身附件等零部件企業也開發了一批新的產品,得到市場認可。

  2廣西汽車產業存在的問題

  (1) 產品檔次及附加值低

  2013 年廣西汽車產量已接近 200 萬輛 且還將繼續呈增長趨勢,但超過80%的產品屬於微型客車,商用車、多功能乘用車、重型卡車也多為中低端產品。這集中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產品檔次低,附加值有限,相應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利潤都難以和高階產品抗衡。在汽車領域,利潤多集中在高階產品上,廣西汽車產量的激增並沒有相應帶來企業利潤的大幅提升,與資源的消耗不成正比。二是核心技術的缺乏和創新能力的薄弱不利於全區汽車企業的`發展壯大。幾百家零部件企業中,生產汽車電子、車身附件等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不僅數量較少,而且產品效能難以達到資質要求,因此整車企業不得不尋求區外配套,增加了配套成本。所以,受產品檔次及附加值的制約,廣西汽車企業在與區外企業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這種惡性迴圈長期沒有得到改善。

  (2) 缺乏高質量的創新人才

  從我國科技部統計資料可以看出:2008、2009年,廣西科技活動產出排名分別為29位和26位,技術成果市場化排名分別為30位和30位,高新技術產業化排名分別為16位和19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排名分別為20位和21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在全國的排名連續兩年都是排在30位,造成這一局面的大部分原因是缺乏高質量的創新人才。一方面本土汽車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尚不能滿足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環境和政策等原因,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也遲遲未能落實。部分大型汽車企業碩士以上學歷人數和中級以上職稱人數佔總人數的比例較低,中小型企業更是人才比例失調,創新人才不足。

  (3) 汽車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

  高階經濟師黃勁曾在 《廣西汽車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一書中對廣西及其他7個省市的汽車產業整體競爭力進行評價 。選用2002~2008年間北京 、 上海 、 重慶 、 廣東 、 吉林 、安徽、湖北、廣西8個地區的汽車工業產值、汽車工業增加值、汽車工業年末資產、主營業務成本、利潤等11個指標對汽車產業整體競爭力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表明:廣西的汽車產業在這8個地區中競爭力最弱。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各大型整車企業沒有明晰的戰略定位,在商用車技術日漸成熟的時刻沒有找到新的技術增長點;零部件企業規模小,力量分散,沒有形成合力,在同步研發和產品質量上達不到要求,以至於出現“捨近求遠”的尷尬局面,即整車企業尋求外地零部件配套;在企業管理水平方面,如物流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融資能力上,也存在各種不足。

  (4) 配套產業政策不健全

  雖然近年來廣西區政府和各部門為推動汽車企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仍不夠理想。主要原因在於這些政策是以全區工業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為主,立足點較為宏觀,專門的針對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構建不足,缺乏細則化的具體政策,對自主創新的政策導向力度有待加強。此外,在相關財稅政策、創新平臺建設政策、智慧財產權保護政策、高素質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上發展滯後,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以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為例,國家為了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從政府採購、基礎設施投入、技術研發和消費環節鉅額投入三個方面進行政策指導。部分省市也在大力促進,如江蘇省為了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規定除了國家補貼外,省、市兩級還構建了雙重補貼制度,其中省級補貼標準為國家補貼的40%,市級補貼標準不低於國家補貼的60%。廣西在2010年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其中計劃重點投資14個專案用於技術研發與改造,但是在購買補貼、消費市場的培育等方面政策不夠具體,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法規不健全,缺乏新能源汽車批產上牌公告,缺乏產品檢測與鑑定的實施細則,導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緩慢。

  (5) 企業創新規劃尚需完善

  創新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應與市場條件、自身實力和政策有效結合。例如自治區對全區汽車產業技改立項專案實施補貼政策,部分企業不考慮自身技改能力如何“一哄而上”,但由於技改專案立項金額標準較高,一般企業的專案達不到補貼標準,專案資金短缺,中途擱淺而導致各企業“一鬨而下”。國家和自治區對新能源汽車和輕量化技術的重視,企業也應政策先行,根據綜合實力來規劃階段性目標。否則在基礎設施配套不力、生產資質無法獲得、核心技術尚未掌握的情況下盲目上大專案,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

  3對策與建議

  (1) 做大做強傳統汽車產業

  一是按照安全、經濟、舒適和環保的要求,全面實現乘用車的輕量化、智慧化、電子化的核心技術突破。研製系列小排量微型乘用車,最佳化產品結構,形成多元化產品優勢。擴大產業化能力,實現總額320萬輛的產能突破。開展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的前瞻性技術研究。二是以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化銜接、環保減排、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為目標,開拓國際市場、實現產品國際化,進一步提升先進節能減排柴油機商用車品質,研製MPV 跨界車等個性化車型,並逐步實現產業化。中重型車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結構調整,向重型化、專用化、輕量化方向發展;輕微型車遵循中低端產品自主開發、高階產品引進的思路,最佳化產品結構,逐步形成多元化產品優勢;客車要充分利用區內已有的客車底盤和整車基礎,引進新的合作者,拓展產業規模。到2020年,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商用汽車達到90%。

  (2) 做優做精專用汽車產業

  實現液壓件、泵類、閥類、控制儀表等專用汽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提高生產適合不同專用汽車的專用底盤設計生產能力,實現底盤規模化生產。研製高階物流類專用和建設用等高附加值專用車。透過優勢資源的重新最佳化配置,企業兼併、重組形成兩傢俱有一定規模和國際競爭力的專用汽車企業集團。

  (3) 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是推動廣西區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汽車產業由大到強跨越發展的關鍵。以科技創新驅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深化關鍵技術研究,加強前瞻部署,攻克核心技術,提升創新能力,實現混合動力與純電動汽車、整車控制系統、鋰離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驅動電機等各個方面核心技術突破和關鍵零部件的製造,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現混合動力與插電式客車、純電動客車,混合動力與純電動轎車規模生產,並在全區示範執行。制定並實施促進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的激勵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的車輛購置和配套設施建設給予補助,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在購置、使用、維護等環節中給予政策優惠,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援,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研究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運營用電優惠等相關政策,保障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結合示範推廣規劃積極推進純電動汽車充電站等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4) 提升零部件產業配套能力

  對區內現有零部件配套體系進行整合,加快發展具備自主開發能力、產品技術含量高的企業,提高區內零部件企業的競爭力;與國外優勢企業開展合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企業,按專業化分工。立足國內市場,進入國際市場,在為主機廠配套的同時注重服務社會市場,努力擴大出口。提高發動機、變速箱、車橋 (懸掛)、制動、轉向五大關鍵總成的設計和製造能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高車身內飾和電控系統附件的技術附加值,提高系統研發能力,實現整車廠商的產品策劃和預開發階段承擔同步開發任務。到2020年,區內零部件配套能力提升20%。

  (5) 大力發展產業集聚和產業鏈

  汽車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推進有色金屬、鋼鐵、塑膠、橡膠、電子、紡織、皮革、石化、複合材料等產業鏈上游行業的發展,推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保險、商務租賃、售後服務、二手車市場、旅遊等下游產業的發展,拉伸產業鏈,形成上中下游產業共同發展的叢集優勢,在不斷壯大關聯產業的同時,支撐促進自治區汽車產業的整體規模擴大與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