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談幼兒園自主性遊戲區域科學探索區建設論文

談幼兒園自主性遊戲區域科學探索區建設論文

談幼兒園自主性遊戲區域科學探索區建設論文

  科學區是教師透過投放各種低結構化的材料,使幼兒透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物體屬性和事物關係的知識,是幼兒探索發現客觀世界物體經驗的活動場所。科學區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還能發展表現力,從而保持求知慾;不僅解決了幼兒對某一科學現象暫時困惑,還為入學以後對這些現象的抽象學習奠定了感性經驗基礎。

  遊戲材料和幼兒發展存在著雙向的關係,不同種類不同特點的材料能刺激幼兒的行為,而幼兒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對材料的操作,所以有效地投放材料,對於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獲得有意義的經驗,非常重要。

  一、材料投放呈現目標性

  孩子在自然角、區域活動很多是自發、無意識學習,所以材料精選,物化內容,才能讓幼兒在玩中獲得有意義的經驗。

  如:“火箭上天”我們提供的材料是:氣球、打氣筒、膠帶、剪刀。第一層次探索目標:氣球上、下、左、右飛,孩子在利用材料操作中會發現氣球口朝不同方向,出現不同情況;第二次探索目標:帶著火箭上天,且需兩人分工負責合作:由於操作中材料非常顯現目標,孩子發現氣球口朝下,氣球朝上飛;發現有的火箭遠,有的近;發現氣球沒氣了,就落下了。在探索中孩子知道膨脹的氣球所產生反衝力能讓氣球發射,反衝力越大,火箭越遠。

  如“果蔬沉浮”中提供各類蔬果,進行玩水遊戲,其中在選擇蔬果時有意識選擇有沉的`、有浮的,且有大小容易造成錯覺的一些蔬果,孩子在玩中發現蔬果沉浮現象。

  根據教學目標對材料進行了簡單的設計,不限定玩法,給予孩子自主的空間,但將目標隱含在其中。如在玩多米諾骨牌時,給孩子提供畫有不同線條墊板,從簡單的直線條、曲線條到螺旋形圖案 ,幼兒不是隨心搭建,而是在直線、曲線、螺旋形線上有目標地不斷探索如何成功玩多米諾骨牌,探索多米諾牌如何能在同樣長線條上少用骨牌,同樣能全部被推倒等現象。

  二、材料投放維持探究性

  材料既要顯現活動內容,又要維持孩子的探究行為,所以在材料的提供及要求上做到逐步的遞進,引發幼兒的探究行為,逐步達成目標,讓幼兒在玩中獲得有意義的經驗。

  如:科學區中的“玩陀螺”的材料投放,開始教師提供了現成的便於旋轉的木質陀螺,旨在讓孩子發現玩陀螺方法,接著提供了各種形狀的陀螺,同時出現記錄表,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逐步發現不同形狀的陀螺旋轉之後的變化,接著過渡到不同花紋的陀螺——,材料的逐步遞進,讓孩子不斷有了新發現。

  在孩子在自制陀螺的過程中,中心點的確定有困難,所以初期我們提供了有中心點的紙片:有幾個點(含有中心點),逐步到沒有任何提示的白色的圓形紙片,在製作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找中心點方法,逐步遞進,讓孩子獲得成功,到活動後期我們則是隻提供卡紙,完全讓孩子自己設計自己喜歡的各種形狀的陀螺。我們老師觀察孩子的操作過程,根據孩子的情況,創設環境、提供符合孩子最近發展區需要的材料,推動孩子不斷髮展。

  三、材料投放具有層次性

  孩子能力不同,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層次性,給予不同能力的孩子成功感。如:提供材料。根據不同年齡提供不同材料。如:關於磁性探索:小班科學區:投放釣魚、碰碰車、跳舞娃、走迷宮等磁性玩具,在遊戲中體驗磁鐵的磁性。中班科學探索區:提供了磁鐵及各種能被磁鐵吸住和不能吸的物品,在操作探索中發現磁鐵能吸住鐵的的、物品,同時提供記錄表,鼓勵幼兒操作記錄。大班:提供有南北極的條形、U形圓形等磁鐵,發現磁鐵特性(兩級與中間吸力不一樣),並嘗試製作磁性玩具。

  如:根據同年齡不同能力的情況,如:裝電筒:提供1號、2號、5號電池,提供裝單節電池的電筒、2節電池的電筒、3節電池的電筒,給予不同能力孩子探索按轉電池。同時記錄表的投放,讓孩子無意安裝電池變成有意的探索。

  四、材料投放富於開放性

  在區域我們在投放材料不設定目標、不設定玩法,給予孩子足夠地自主創造空間。如沙漏遊戲,幼兒自主確定規則:比比同種材質,但漏孔數量不一樣;比不同材質,同種孔數量;同樣時間,漏沙多少——。如聲音遊戲中,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材料,給予孩子空間,孩子在玩中不僅製作很多會發聲的玩具,還發現紙做的排笛和吸管做的排笛聲音是不一樣,還有孩子在紙做的排笛子剪了口子,發現聲音又不同了,在自主探索中,孩子們發現很多秘密。

  如:影子游戲:提供基本元件,孩子就拿了手電在黑暗空間自由玩,元件自由組合,空心和實心的元件投射出不同影子,元件一組合又出現不同圖案,特別組合後發現各種各樣的人臉後,更激發了孩子興趣。探索過程中會,孩子還發現,電筒朝上面照和朝下照,一會兒變哭臉、一會兒變笑臉,一會兒有鬍子了,一會兒耳朵變長了——。在探索中,發現中感受光源、物體、影子之間的關係。

  五、材料投放富於變通性

  有時各區材料換種方式多用、可變。如:美工區中孩子製作大房子,到科學區成了隧道:基於主題“我們身邊的科學”中活動“裝電筒”基礎上,在發現安裝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不同電池號的電筒安裝(2節電池的安裝)。在安裝好電筒的基礎上,設定“隧道山洞探秘”內容,孩子帶著能發光的電筒進入光線比較暗的隧道山洞(此隧道山洞是由大型紙盒拼裝而成,兩側開有窗子,窗子上裝有厚厚的窗簾,頂部有可開可合的天窗),興奮地發現了隧道中電筒的亮光、看到了同伴的身影、發現隧道中小動物的影子,發現當開啟隧道天窗、或開啟窗簾,電筒光沒那麼亮了等有趣現象,在此活動中,孩子發現了光影的現象,激發興趣,更將探究內容不斷推進、深化。

  區域性遊戲本質特點:自由、自主、自發,遊戲中孩子表現綜合性,正確定位教師角色,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客觀地評價與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為,從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利益出發,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真正做到“自主學習環境的創造者,學習動機的激發者、自主學習過程的觀察者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