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進入環藝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論文
摘要 :文章針對本科環藝設計專業教育與職業類大專設計教育的差異性,闡述了由綜合設計素質的培養方向向“專案進入課程”的設計教學模式的轉變。
關 鍵 詞 :設計教學 專案設計 教學模式
一、實施“專案設計課程”的必要性
“整體空間專案設計” 課程教學模式就是將高年級的教學內容按專案型別分化,以課題為核心,結合相關的工藝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案操作程式進行一體化教學。每個課題模組的專業理論內容和操作程式的講授與指導均由同一教師承擔。專案引進課程的設計教學結束後,實行綜合評價,考核合格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分為整體空間專案設計和整體景觀專案設計兩門核心課程,強調本科設計專業教育與職業類大專設計教育的差異性,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由綜合設計素質的培養方向向“專案引進課程”的設計教學轉變的思考。
二、專案引進課程的設計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
1.專案進入課程的設計教學實施有利於發揮教師的特長。可選最熟悉該課題的教師去任教,而且結合社會實際專案將知識融會貫通地教授給學生。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縮小學生與社會的差距,為今後的設計工作打好基礎。
2.專案進入課程的設計教學的實施有利於因材施教的推行,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分成若干專案設計小組同步開展設計工作,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課題中的某一環節進行重點學習,如投標檔案編制、文案編寫等,充分發揮其愛好和特長。
3.課題制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過去的教學模式,教師經常會根據新課題的教學需要,備新課,而熟悉新工藝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採用專案引進課程的設計教學後,使有社會實際經驗和理論知識的專業老師相對固定在一兩個課題教學上,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細化、精化。不同的整體專案課程由不同教師執教,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專案課題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4.專案進入課程的設計教學實施有利於接受市場的考驗。學校根據不同專業的市場要求,在教師帶領下完成專案設計課題。對學生採取教學主體、業主、行業管理方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實際評價,解決了許多在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學到一些在課堂裡學不到的實踐知識。
5.專案引進課程的設計教學實施有利於層次教學的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合成不同的專案課題模組,如招投標檔案及材料收集整理、現場環境與場地實際準確勘測報告、設計檔案編制等,解決學生側重技能和側重組織管理等不同層次方向的學習需要。
三、專案進入課程的設計教學實施
1.專案實地勘察模組設定
為了使學生能學到多種技能,拓寬知識面,為今後就業打下較好的基礎,課程第一階段的設計是專案實地勘察。目的是根據標書要求,真正瞭解專案的實際狀況、地理及氣候因素,地形與建築構造物的關係,空間尺度的比例關係,人文歷史的狀況等。時間為一週左右,是專案設計課程的開始模組。
2.設計專業技能模組設定
學生經專案實地勘察第一階段課題學習後,教師根據標書要求進行專業知識講授,結合相關工程專案案例分析,引匯出該專案設計的可行性數個方向。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特長和興趣及要求諸因素,對學生進行第一次設計分組輔導教學,進行三到五人的自由專案設計組合,每個專案設計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完成專案方案設計。
“專業技能”中相關環節,可由具備較深專業功底的專家講授有關該課題所涉及的投標知識、專業理論、專案操作與設計技能。如有可能,可以在專業技能課模組中再加上行業法規的學習,這些知識往往是學校的薄弱環節。時間為二到三週為宜,是整體專案設計課程的核心模組。
3.綜合技能模組設定
學生在“專業技能”課題模組合格後,進入綜合技能模組學習,按標書要求一項一項編製成正式設計檔案。主課教師對設計檔案的合理性與完整性進行指導,要求每個專案設計小組能順利完成設計檔案整合編制,而後接受“綜合評述”。
綜合評述也就是按專案要求向甲方進行設計陳述。由任課教師主持,業主參與,向業主講解方案設計,包括設計依據、概念定位、設計風格與形式等。每個專案工作小組中一人進行設計陳述,業主會以自己的角度對方案進行評價。選用合適的方案,並提出進一步可實施性要求,任課教師輔導專案工作小組將設計方案深入細化。
該課題模組教學的綜合技能將隨市場需求而變化,擔任該課題模組的教師知識面寬,實踐科研能力強,而且貼近市場,經常主持專案設計,對新工藝、新技術熟悉,達到與市場同步的專業水平。
“專案進入課程的設計教學”的模式,在培養學生實際專案操作技能的同時,又要進行就業的思想教育和方法講授。學生進入社會後能否獨立操作,能否受企業歡迎就看這一環節進行的如何。過去忽視了這一環節的重要性,認為合格完成全部課程就是學習的結束,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學完了大綱規定的知識與技能後,與企業實際的操作技能脫節。造成在學校是“高分”,到設計單位是“低能”的結果。所以要強調專案設計課程,要讓學生在教師或專家的指導下,將學校學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與企業設計崗位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且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這樣上崗就能獨立操作或很好地融入設計團隊。能“幹”的學生才會受市場歡迎。
4.專案進入課程的設計教學方法
教學是講究方法的,探討教學方法,首先要考慮教育的受眾——學生。要把人教育好,首先自己要把種種關係想清楚、想明白。筆者認為,專案引進課程的設計教學與畢業設計不同,整體專案設計課程強調的是設計的實際可操作性,直接接受市場的考驗,培育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的解決能力。畢業設計(畢業創作)更強調設計本身,即突出自己的設計觀點、設計語言,以理想的設計效果來表達,充分展示設計思想理念。
整體專案設計課程從設計到實踐,教學內容由三個層面構成。
第一層面是教學主體,授課式教學方法。解決與專案設計規律、設計程式、理論觀念、專案實踐直接相聯絡的問題。例如,理論講授、專案實地勘測、專項資料收集等。
第二層面是業主參與,綜合技術性教學方法。聯絡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可以與市場為主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例如,講授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
第三層面是行業管理方參與,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景觀規劃設計的國家相關規範法、旅遊專案開發管理法規等;空間專案設計的國家建築製圖規範、安全消防規範等。課程教學可採用三位制模式實施,三位制教學模式是在借鑑國外先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應用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推出的一種新型職業教育模式。至於三個“層面”學習時間各佔多少比例可根據教學效果和社會發展需要而隨時調整。
5.專案引進課程的設計教學模式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
本科學生在校學習四年,分八個學期。第一至第六學期以學習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為主。第七學期施行整體專案設計課程為主教學,課程時間安排五到六週為宜,本學期還包括施工圖編制、裝飾工程概預算課程,形成一個專案課程體系,完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學習和考核。最後一個學期學生進行畢業設計創作與畢業論文寫作。
四、專案課題化教學模式的探索
廣西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教研室施行專案制教學模式三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專案課程中先後引入桂林象鼻山景觀設計、北海銀灘海泰園景觀設計等專案,教學成果得到學校及社會好評,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1.課題模組間知識的銜接,時間安排及老師的分配有一定難度,要在教學中反覆進行微調才會逐步趨於合理。
2.課題模組教學對教師要求更高。教師必須是雙師型的,既懂市場,又會專業理論,還要熟練掌握本課題模組的操作技能,並要熟悉相鄰課題模組的技能並把握好知識技能的結合。
3.由於每個課題模組均要考評,對組織考核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人力,要逐步建立並完善考評辦法。
4.課題制教學要求不斷引進新技術和添置新的教學設施,並經常安排教師參加國內國際相關學術交流會,並提供一定的專項考察機會,逐步建立一些校企掛鉤的校外實訓基地。
5.因為有實踐的學習機會,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設計教育,面臨市場經濟與知識經濟的挑戰,學校應擔負起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適應現代化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具有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良好職業道德的綜合型人才的責任。為此,根據教育物件的特點,結合市場需要和企業崗位需要,提出並施行“專案引入課題”教學模式,以適應設計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
實踐證明,“整體專案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溝通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觀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透過專案實地勘測及課堂上的討論辯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環境綜合分析能力。因此指導教師必須從“理論型”轉變成為“教研型”“實幹型”“經驗型”。在面對具體的教學內容時,不能遵循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還必須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根據實際情況去合理地組織教學,靈活地採用各種新的課堂組織管理方法,最佳化教學要素,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