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策略分析論文
摘要:新課程理念下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要求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於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所以探尋資訊科技課程新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資訊知識是教育工作者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初中資訊課程 教學策略 分析
一、資訊科技課程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不同於其他學科,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習的興趣,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以及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這也為他們日後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眾所周知,資訊科技是一種高度自動化的、能夠進行快速運算、通訊以及邏輯判斷的先進的電子裝置。如今,資訊化是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已成為拓寬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學校教育中普及資訊科技教育,同時加強資訊科技與其他課程相融合。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資訊科技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其教學設計是實施教學系統方法的具體的可操作的程式。它綜合了教學過程中諸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物件、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評價等基本要素,將運用系統方法的設計過程加以模式化。根據新課程理念並結合資訊科技課程的特點,以製作名片的具體教學例項進行分析。
1.創設情境教學模式,確立教學目標任務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示各種各樣的名片,創設情境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設計靈感。透過課堂演示一些名片,激發出學生的探索慾望,使學生對名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明確學習目標以及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分析任務,教師應該起到幫助與指導的作用,讓學生有目的、主動地學習。
在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以任務為驅動,師生在完成主體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學習和掌握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學生在需求中主動尋找解決方法,在學習到相關知識技能後,主動地將其運用到作品的創作當中,這種任務式、學以致用的學習方式把資訊科技教學的目的最終落實到技術應用的價值上。
2.以任務為驅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透過幻燈片提出學習任務及要求,並給學生一些必要的提示,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在文件中選擇恰當的插入圖片的方法,實現圖文混排以及學習一些處理圖片的方法,美化圖片和文字以滿足不同版面的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透過對學習資料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
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法是運用任務驅動來進行教學的方法,是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任務,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並且在教師的指引下,利用網路學習自主探索,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透過自主學習,提高了自學能力,獲得了成就感。 3.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互助精神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提出自己在學習環節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尋求其他小組成員的幫助,最終共同解決問題。教師應熟悉小組的學習交流情況,對學習的重點以及難點給予適當的解析。引導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並根據教學目標,將學習內容擴充套件延伸,進行有關訓練。在此環節中,教師所講授的是一些普遍存在的難點問題,學生虛心接受,透過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問題,並且透過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共同分享學習成果,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資訊科技教學,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需要進行長期的探討。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材料、教學方法以及努力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也只有透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出具有高度資訊素養的複合型人才。
三、結語
伴隨課程改革的推進,在新世紀的今天,初中資訊科技課程順應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掌握、應用資訊科技已經成為科學發展和走向未來資訊化時代的需要,成為當今合格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時代的資訊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迅猛發展,並且融人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原有的社會空間。資訊科技已經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資訊科技正悄然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錢柳松.提高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中國管理資訊化,2010.
[2]王賢文,譚梅芳.中學資訊科技教育面臨的困境及突圍[J].中小學電教,2008.
[3]姚永和,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的認識誤區及最佳化策略[J].中小學電教,2008.
[4]王春華.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7.
[5]董彥.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資訊科技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發展[D],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