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高職護生語文教學中愛情觀引導論文

高職護生語文教學中愛情觀引導論文

高職護生語文教學中愛情觀引導論文

  摘要:高職護生“早戀”現象越來越普遍,她們的情感狀況關係著自身的學習、就業及生活,更關係著她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語文教學中利用經典的愛情題材文學作品引導高職護生了解愛情、感悟愛情真諦,從而形成良好的愛情觀,達到規劃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高職護生;語文教學;愛情觀

  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的許多班級都是清一色的女生,女性護生比例高達95%以上,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高職護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普遍對學習不感興趣,而衛校沒有升學的壓力,學習相對輕鬆,因此高職護生“早戀”現象越來越普遍。這些學生年紀尚輕,心智還未完全成熟,閱歷淺薄,經驗缺乏,在西方性解放的思想不斷滲透和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下,部分學生遊戲愛情,蹂躪情感,尋求刺激,甚至將兩性關係作為解決生活費的手段,由此形成畸形、變態的愛情觀。高職護生的情感狀況關係著她們自身的學習、就業及生活,更關係著她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因此對高職護生的愛情觀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整合教材,加強愛情認知

  高職護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愛情朦朧期,對異性或愛情的話題極其好奇。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如大膽地拂去愛情的“神秘面紗”,大大方方地談“情”說“愛”,正確引導,淨化高職護生的心靈,滿足高職護生的好奇心,引導培養高職護生正確的愛情觀與人生觀。筆者從教的學校使用的是楊九俊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語文》,其中愛情題材的篇目有7篇,詩歌《靜女》、《致橡樹》、《雨霖鈴》,小說《荷花澱》、《項鍊》、《邊城》和戲劇《雷雨》。但分散在教材的各冊中,都受制於不同的知識點、不同體裁或訓練目的,愛情主題不明顯、不突出。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設定一個“愛情單元”的板塊,突出愛情主線,明確愛情的思想內容。有詩歌、小說、戲劇,並且增加了外國文學作品,讓高職護生透過對這些愛情篇章的學習,對愛情的認識更全面,從而為她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走進文字,感悟愛情真諦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指出:“教授的藝術就是如何懂得引導。”高職護生鑑賞力差,模仿性強,對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強弱差異,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異,對美的評判固然不同,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引導高職護生認識愛情的本質,領會愛情的真諦。

  (一)領悟愛情的物質性以避免盲目性

  高職護生涉世未深,對愛的理解還很膚淺。影視網路中的情愛場面,言情小說中的曖昧描寫,大街小巷中情人間大膽的親暱行為等,使她們以為愛情就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語,就是卿卿我我的兒女情長。其實對於愛情,馬克思曾做過這樣的解釋:“愛情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對對方的最真摯的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的終身伴侶的最強烈的感情。”可見愛情是一種很現實的情感生活,它必須依託一定的物質基礎才能散發出誘人的溫馨。魯迅的小說《傷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文中的主人公原本已經衝破重重阻力奔向幸福,最後卻以悲劇收場的真正原因,用文中涓生的話來形容便是“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擁有了愛情並非就擁有了世界,因為“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愛情的物質基礎首先是心理基礎,它必須是兩個人格成熟、心理穩定的異性,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彼此有了深入的瞭解,從而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一見鍾情或純粹是滿足生理需求的慾望,不能說是愛情。其次是經濟基礎,也就是愛情賴以存在併為之發展的物質生活基礎。《項鍊》中的路瓦栽夫人之所以長期陷入痛苦之中,固然是因為她有不切實際的追求所謂高雅生活的虛榮心,但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物質基礎在愛情生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缺少了物質基礎,愛情就無以為繼。身為學生連生活都得依靠父母,當然談不上愛情基礎。

  (二)品味愛情的精神性以避免功利性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受到現代新思想影響較深的青年一代,國外的開放思想對他們的影響更深,雖然這是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不過同樣也造成了大眾審美觀和價值觀的扭曲,並影響到了校園。在愛情觀方面,某些高職護生秉承金錢至上的原則,夢想著自己能夠成為眾人眼中的白富美,有些高職護生甚至為了獲得內心需求的東西,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愛情作為異性之間特有的一種感情,是人類最崇高聖潔的精神活動,是人類感情的昇華,是異性間心靈碰撞、感情交融而綻放出的絢麗的光芒。雙方必須在自尊、自愛、自信、自立的基礎上,相親、相愛、相扶、相持,才能幸福、長久。舒婷的《致橡樹》倡導追求的就是男女雙方在愛情世界中,純潔平等、自主獨立的現代愛情理念,是一種同甘共苦且相互依存的`愛情關係,也是一種既尊重對方同時又不忽視自身價值的愛情觀。小說《簡愛》一直被認作是女性捍衛愛的尊嚴和平等的典範。作為家庭教師的女主人公簡愛深愛著男主人羅切斯特,這種愛沒有尊卑之分,完全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礎上的一種愛。可是當得知羅切斯特是有婦之夫時,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愛情,她要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而當後來她得知羅切斯特成了一個幾乎一文不名的殘疾人時,她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羅切斯特的身旁。在她看來這樣的愛才是有尊嚴的平等的愛。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因為在愛中漸漸迷失自我,認為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男人喜歡與否決定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在她認為渥倫斯基不再愛自己時,失去了存在感,選擇了臥軌自殺。愛情一旦沾染了功利性,就不會幸福,同樣女性要想活得有尊嚴有地位,不能依附於任何人,一定要自立自強,這樣的人生才會有價值,生活才有意義。

  (三)理解愛情道德性以增強責任感

  部分高職護生對於戀愛抱著玩的心理,她們選擇戀愛的根本原因在於排解心中的寂寞,同時或出於自身情感的需要,又或者是基於自己對於刺激的需求而進行的相關行為。並沒有太多責任感和道德感,這不僅是對戀愛對方的極其不負責任,而且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社會道德告訴我們,婚姻是戀愛的最終目的,人們進行戀愛行為,其目的都是最終能夠找到自己所愛的人,並與其廝守終生,而戀愛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橋樑,也正是基於這一觀點,很多人認為如果戀愛的目的不是為了婚姻,那麼這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是應當受到社會唾棄的行為。因此,在道德層面上戀愛承擔著一定的責任。

  愛情是一種精神生活,也是一種行為表現,誠實守信、忠貞專一是愛情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它要求不管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遭受多大挫折,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初衷。《項鍊》中的瑪蒂爾德,因貪圖一時的虛榮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他們並沒有“夫妻似鳥同林宿,大難來臨各自飛”,而是咬緊牙關,同心協力,一起分擔鉅額債務而毫無怨言,我們不禁要為瑪蒂爾德後來所表現出的自立、自強、勇敢、堅忍鼓掌,也為她的丈夫大難面前敢於擔當,所表現出的責任感和對妻子的真愛喝彩。《雷雨》中周樸園始亂終棄,30年後出其不意遇到侍萍,為了避免惹出是非假惺惺安撫侍萍表示懷念和懺悔,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中的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周樸園同樣是始亂終棄,而當他在一次庭審中再次遇到瑪絲洛娃時,他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正是當年自己的荒唐無知註定了瑪絲洛娃的悲劇命運。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幡然悔悟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要陪著瑪絲洛娃一起去流放。這個舉動體現了他對自己心靈的救贖,也體現了道德的復活。透過對比,既從道德層面加強了對人本質的認識,又讓高職護生明白什麼樣的愛情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樣的人生是幸福人生。

  三、進行愛情專題語文實踐活動,規劃人生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要進行愛情教育,就必須把愛情作品的教學和高職護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設計高職護生普遍感興趣的各種愛情專題語文實踐活動,讓她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去體驗、去學習、去感悟。這樣既提高了高職護生對愛情的認知,又挖掘了她們的潛能,促進了她們的自主發展和自我實現。因此,在“愛情單元”的板塊我設計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當青春與愛情邂逅》之課本劇的編演,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小組根據主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課文進行改編。各組分工明確,如編劇、導演、演員等,改編由小組集體創作完成。在這個過程中,高職護生們首先要把課文研究透,甚至每個細節都不能放過,要將課文內容爛熟於心。接下來對選定的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探討和挖掘,哪些內容暫時先擱置,哪些內容要保留,究竟怎樣把敘述性的語言轉化為舞臺語言,怎樣進行各個環節的精加工。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要對舞臺說明和人物對白進行精心設計。

  透過這樣一系列活動,一方面將課文知識作了廣泛延伸和深度拓展,既擴大了高職護生的視野,又使高職護生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加強了對愛情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充分體現了高職護生的創新能力,她們在創設情境及角色模擬過程中,將死的課本知識變成了活的實踐能力,展現了才藝,增長了才幹。同時在合作中增強了團隊意識,鍛鍊了相互配合與協調能力。學生編演的課本劇從不同側面表達了她們對愛情的思考及理解。如《尾生之約》改編自課文《靜女》,同時結合了典故《尾生抱柱》的情節。主要劇情:一個夏天的傍晚,尾生在藍橋下等待著心愛的女子,他焦急萬分,左右徘徊就是不見愛人的蹤影。其實他的愛人早在藍橋上輕聲偷笑,想要給他一個惡作劇。不料這時,忽然山洪暴發,尾生抱著橋墩不肯離去,最終被山洪捲走,姑娘見此情景,毅然跳下了藍橋……劇本以尾生抱柱的情節,傳達愛情要堅守,愛情也需要理智的觀點。課本劇的表演不僅展示了高職護生各方面的才藝,而且在編演課本劇過程中提升了她們的思想境界。費爾巴哈說:“愛就是成為一個人。”在高職護理專業語文教學中進行愛情觀教育,不是為了教會高職護生談情說愛,而是讓高職護生真正懂得愛,懂得美,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思想成熟的人,從而獲得幸福的人生。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5.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曾宏燕.愛情教育:一塊不該忽略的教育領地[J].人民教育,2002(4).

  [4]嚴芳.以語文教材為載體對中職生愛情觀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