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高校體操教學研究論文

高校體操教學研究論文

高校體操教學研究論文

  第一篇

  1審美教育在體操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在體操教學過程中應將審美教育與動作技術教育放在等同的位置。首先,審美教育可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體操是直接以美的形式來召喚學生參與的運動專案,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慾望,從而藉助審美教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的參與體操學習,使得學生更快地掌握動作技術,並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這種興趣逐漸發展成愛好,從而有助於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其次,審美教育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體操教學過程中的動作美、節奏美、韻律美融為一體,不僅能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展現美、追求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在審美過程中,體操還有其特性所在,那就是“難”,為追求美就必須克服“難”,因此,在體操的審美過程中同樣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再次,體操教學中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健美人格。人格是指一個整體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在體操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作用在於使學生在追求身體美的同時達到人格美。在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並形成追求美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達到健康人格的目的。

  2在高校體操教學中忽視審美教育的原因

  在高校體操教學中審美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這一環節往往被體操教育者們所忽視,從而使其在高校體操教學中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筆者認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傳統的體操教學觀念的影響

  在傳統的體操教學觀念中,高校的體操教學主要以競技體操為主,因此,所強調的是學生的動作技術水平,而對於審美教育僅僅是作為輔助工具而存在的。傳統的體操教學基本上是以經驗教學為主,動作的美是為技術水平而服務的,因此,審美教育在這一觀念之下根本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學生對於審美過程也僅僅停留在動作美的層面。體操學習過程中,人們很容易曲解“美”與“難”的關係,認為難的動作就是美的,這種曲解同樣影響著審美教育的發展。在體操學習中,學生為了追求“難”,而達到心理上的滿足感,往往忽視了動作中“美”的存在,學生一味追求動作的難度,卻忽視了繃腳尖、抬頭挺胸等細節上的美。然而一套體操動作不僅有難度分還有完成分與藝術分構成,而藝術分則是審美價值的體現。因此,傳統的體操教學觀念從思想上阻礙著審美教育的發展。

  2.2審美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的缺乏

  近幾年對於體育中的審美教育的研究在逐步發展起來,可見體育中審美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真正切實可行的審美教育理論卻還很少。由於審美相對動作技術而言比較抽象,因此審美教育在體操教學中操作性較差。雖然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也涉及到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體系並沒有具體的表達出來,該領域的研究工作者也沒能將較為全面體統的審美教育體系構建起來,使得審美教育在體操教學中缺乏可操作性。

  2.3體操教師對審美教育缺乏重視

  由於體操教師自身素質的缺乏,對審美教育缺乏重視,仍然運用傳統而落後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喪失了自主學習並追求美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將處於一種被動並消極接受知識的狀態,從而難以喚起學生對美的體驗,也就喪失了體操教學中的美育功能。

  3高校體操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對策

  3.1挖掘體操動作技術的內在審美因素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得體操中的審美價值完全在為動作技術服務,因此我們應當深度挖掘體操動作中的審美因素,從思想上給予審美教育重要的位置。在體操學習過程中,我們對運動技能的審美不應僅重其有形的美,更應透過有形的動作美體會其本質的內在美,例如透過美的動作得出美的想象與美的創造等,奧運體操冠軍劉璇等之所以成為我國的申奧形象大使,除了她們所獲的聲譽外,更在於她們所表現出的那種朝氣蓬勃的健康美,這種美的氣質,美的精神是透過審美教育一點一滴從內向外積累而成的,這樣才能從動作技術的複製者變為真正的審美者,使得這種審美意識不僅僅體現在體操學習上,還慢慢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從而滋養自身的身心並展現出自身的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美的精神境界。

  3.2構建體操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理論體系

  雖然在體操的教學目標中有涉及到審美教育,但是卻缺乏對學生形態美、審美以及表現美的能力的培養和要求,因此我們應該構建並完善體操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理論體系,從審美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出發,構建出一套適合體操教學的審美教育體系,使得審美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真正具有可操作性與實踐性。我們還可以開設體育美學課程,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審美的重要性以及審美的價值所在,從思想上引導學生產生美的意識。

  第二篇

  一、研究物件與方法

  (一)研究物件

  本論文透過對遼寧師範大學、大連大學、大連理工城市學院、大連工業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民族學院、大連海洋大學體操課及公選體操課學生和任課教師為研究物件。根據研究需要,抽樣調查學生共計240人,教師27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採用相關方法蒐集相關文獻資料,為論文提供背景資料和充實論據。查閱文章20多篇,書籍11本,為本問提供了較為詳實的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本文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大連市遼寧師範大學、大連理工城市學院、大連工業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大連民族學院和大連大學為物件,提出相關的問題,設計相關問卷。(1)調查問卷的發放情況調查問卷的發放問卷240份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225份有效回收率:93.75%。(2)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對問卷進行了效度檢驗,專家評價結果表明,調查問卷具有很高的有效性。調查問卷效度檢驗,多名專家一致認為調查問卷有效度和信度較高。3.訪談法對遼寧師範大學、大連大學、大連理工城市學院、大連工業大學、大連民族學院、大連海洋大學和東北財經大學體操任課教師進行了訪談,獲得了有效資訊。4.邏輯法採用了演繹、比較、綜合、歸納、分析等方法。

  二、討論與分析

  (一)高校體操教學現狀

  1.各高校教學內容的設定如上圖所示,大連市高校體操大致分為佇列隊形練習、徒手體操、輕器械體操、技巧運動、實用類體操、健美操、藝術體操。其中,基本體操25%;健美操60%;佇列練習5%;自由體操5.5%;器械體操僅佔4.5%。

  2.師資隊伍的情況師資隊伍的合理性還有教師的年齡、性別是體育師資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某種程度上反映體育隊伍的發展狀況。體育是一個特殊的學科,對其而言,無論是體育教師的性別,還是其年齡結構都是制約教學水平和教學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直接衡量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連高校的體操教師,從年齡結構來看,30歲以下的有5人,佔26%,30-45歲的有12人,佔63%,45歲以上的有2人,佔11%。而教齡在5年以下的有4人,佔21%,5-20年的有11人,佔58%,20年以上的有4人,佔21%。透過調查,我們可以瞭解到,雖然大連近幾年在培養優秀的年輕教師,但新教師在體操專業技術方面的能力與體操的老教師有一定差距;高校在引進體操教師工作中,無論從學歷還是能力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因而導致20--30年齡段和少於10年教齡的教師相對很少,也從側面說明此類人才的缺乏。此外,高校學生處於青春期,男女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這就意味著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的安排男女老師的結構,進而更好的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女教師過少,會影響到體操教學內容的完成,從而影響體操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加大體操專長女教師的培養和選拔,讓更多的女性加入體操的教育事業中來。尤為急迫。

  3.資金缺乏的因素體操專案所需的器材相對昂貴,而且還需要定期保養,因此出現了學校投入障礙。同時,有些高校對場地有一定的限制,學生上課缺少安全感,這也是阻礙體操運動在高校發展的一個關鍵。表2的調查顯示,大連市高校有75.6%的受到資金影響,25.4不受資金影響,因此,保證學生有良好的活動場地、器材、設施等課程資源,完善體育設施資金投入顯得尤為重要。

  4.自身素質和創新意識因素缺乏體操專項教師導致的體操教學素質較低,已成為阻礙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從事多年體操教學的老教師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身體素質也會下降,這就會導致體操技能水平的進一步下滑,原有的技術逐漸退化,新鮮血液補充不足,有的年輕教師甚至不具備體操教學的示範能力和保護幫助能力等等,這就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難。有些學校甚至取消了體操內容中器械的教學,造成了一些近幾年畢業的青年教師體操能力整體降低,也阻礙了體操教學開展和任務的完成,使創新體操教學方法和授課模式成為空談,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形成了教師不願意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使體操逐步失去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5.教學課時的因素。教育部曾明確規定:“一定要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黨中央也發表檔案對此作出了指示,檔案中強調指出了:“必須要確保學生在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上達到一定的量,不準擠佔和體育活動時間和場所”。但是,很多高校沒有實際落實,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嚴重減少,體操教學內容和相關活動嚴重不足,學生的身體素質持續下滑。因此,從社會到學校、從家長到學生對體育教育的認識需要加深,高校應當真正落實“陽光體育”精神和要求。根據調查表明,在大連的這7所高校中,在體操教學的時間上都能夠保證,在陽光體育工程實施以後,有了一定程度改善,學生達到了一定的活動保障。雖然多數高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但真正做到陽光體育標準要求仍然“任重而道遠”。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大連市高校普遍沒制定具體的體操類教學內容、實施方案與考核標準,影響了體操類教學內容的正常實施和教育目標達成。

  2.體操類教學內容及其課程設定不夠合理。除健美操和基本體操教學開展的較好外,其它的體操類教學內容都沒有正常實施,尤其是器械類體操已經是難覓蹤影。

  3.專業性較強的體操教師缺失嚴重。此外,專業性較強的男教師和女教師比例失衡,導致不合理,使體操類內容不能很好地實施在高校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

  4.各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的經費差異較大,總體呈現出不足狀況,也是導致在體操類課程教學中所需設施、場地、器材等建設滯後,阻礙了體操類內容的正常教學。

  5.沒有制定完善的體操類內容與課程評價體系,導致教師“教無目的”,學生“學無目標”,難以正常開展體操類內容的教學。

  6.學校和教師都擔心出現意外,不願承擔相應責任,所以選擇了放棄,這也是影響體操類內容全面實施的原因之一。

  (二)建議

  1.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以及考核標準。注重調節心理,使體操教學有良好的局面,不能只注重健美操和基本體操教學開展,其他的教學內容也應該重視並且發展。器械體操現狀非常不樂觀,必須加大投入力度。

  2.體操類教學內容及其課程設定應具體設計,使課程更加合理,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3.加大引進專業素質較強的教師,並使男女老師比例平衡,使體操類內容很好地實施在高校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

  4.加大體育教學的經費投入,提高體操教學的設施、場地、器材等建設,有了硬體條件,體操發展才有了基礎。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把體育學習分為必修和選修。

  5.制定被學校、教師、學生廣泛認可的評價體系。

  6.教師教授體操是,應該注重保護方法的教育,這樣學生才不會怕受傷,而且學生也會自主的處理緊急事件,出事故的機率會大大下降,教師承擔的責任自然也小。

  第三篇

  一、我國高校體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枯燥單一的教學內容

  目前,大多數高校盲目地以教學質量的提高為目標,致使在體操教學中只在意學生掌握體操技術的情況,進而忽略了教授學生分析相關體操動作結構無法完成的原因和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理論知識的教授大都是在期末考試快要舉行的時候,由此可見,技術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比例嚴重失調,對於學生的學習進步極其不當。在技術教學的課堂上,依然沿用著以往的競技體操教學內容,例如:平衡木、跳馬、自由體操、慢起肩部倒立等技術動作,而且大多數體育課上都在反覆練習這些技術動作,讓體操課變得更加枯燥單一,致使更多學生不得不為得到這門課程的'學分而配合體操課程的進行,加之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存在危險性,而學生對意外出現的磕傷缺乏處理和包紮能力,對體操課就變得更加厭倦和恐懼。

  2.傳統的教學方法

  迄今為止,大多數的體操教師都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透過講解的方法對體操的動作進行分別介紹,然後透過示範各個環節來教授學生如何學習,再運用完整法或分解法進行不同難度動作的分別教學,同時對出現錯誤動作的同學進行糾正和鞏固,進而提高其技術。但是這樣的教學過程考慮的並不周全,像每個學生不同的心理、個性以及技術掌握的不同程度等並未考慮在內,因此相對來看比較片面,沒能很好的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不明確的教學目標

  根據調查發現,現今高校使用的體操教材主要包括兩大方面內容:培養目標和基本任務,其主要內容大都是提高運動水平、身體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普及等。由此可見,這樣的培養目標在某種程度上相對較單一片面,與目前現代教育所提出的思想理念有很多不符的地方。

  4.不合理的教學評價

  對教學目標和效果進行及時反饋是教學評價的關鍵內容,但是現今的教學評價大都是評價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成績等。這樣的教學評價對於更好的改進教學很顯然考慮的不周全,沒有將學生教學和自學能力的考評內容放在重要位置,也沒有把技術評定中的某些定量與定性評價有效的結合,教學評價體系明顯不完善。

  二、如何改革我國高校體操教學及對策

  要想有效的改革我國的高校體操教學,應該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幾大方面著手進行改進。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正確的教學觀念對改革高校體操教學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其對體育內涵的認知與理解,還能改變以往的應試教學模式。為此,相關部門必須合理設定體育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儘量做到有效性和明確性,這就要求在教學觀念中要做到既以學生體質增強為目的,又要將鼓勵和引導學生領悟體操教學的技能、技術和理論知識為重要目的,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互幫互助的良好素質。

  2.最佳化教學內容

  對於以往的體操教學,大多是比較單一乏味的,因此在設定體操教學的課程內容時,應該儘量選擇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內容,逐漸掌握學生對於教學內容設定的適應程度和自身現狀,避免學生因教學內容的呆板和單一而產生恐懼或厭學的情況發生,進而提高學生對於體操課程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要把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作為一項重要教學內容來做,切實做到體操教學的實用性,激勵學生對於體操課程的求知慾和自主學習能動性。

  3.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通常是為了及時發現教學問題並不斷完善和修正而制定的,所以在構建體系過程中應該體現出人文性與科學性,比如可以透過評定來考核學生,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而找出存在學生當中的普遍問題並及時解決,實踐過程中有必要將學生的出勤次數和學習態度考慮在內,這樣評價體系才更加完善,還能增加出勤率並使學生擺正學習態度。

  4.改革教學方法

  體操教師的個人素質對於教學任務的完成起著決定作用,高素質的教師才能保障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教學方法的不斷最佳化改革,對於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積極促進作用,所以,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培養體操教師的自身素質併為教師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例如開展科研活動和座談會,定期的專業培訓等,透過不斷研究尋找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高校體操教學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綜上所述,不斷改善高校體操教學的方法、內容和評價體系對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自身素質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相關教育部門應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完善與建設,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在體操教學課程中全面發展,提升我國高校體操教學在培養學生素質和體質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