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面向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建立開放性實驗室的思考論文

面向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建立開放性實驗室的思考論文

面向教育技術專業學生建立開放性實驗室的思考論文

  摘要 教育技術實驗是貫穿在整個教育技術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為7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建立開放性實驗室至關重要。但是建立開放性實驗室必須要具備幾個重要的條件,也必須妥善處理好幾個相應的關係。

  關鍵詞 實驗室;開放

  教育技術實驗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貫穿在整個教育技術教學體系中,連線著知識與實踐、實踐與創新。但一直以來教育技術實驗教學都依附於理論課程體系之下,課時不多,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專案過少,實驗教學內容較陳舊,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實驗裝置的利用率,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削弱了學生對實驗課程的興趣。而在如今資訊時代,知識經濟和創新教育的大環境下,社會要求教育技術人才不僅要具有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還需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要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實驗教學效果。而實驗室的開放,對於學生全面掌握理論知識並融入實踐、同時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科學思維方式及創新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開放性實驗室的重要作用

  改變實驗學習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以往單純的實驗課堂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缺乏熱情和積極性。開放性實驗室可以使學生由學習的客體轉變為主體,掌握實驗學習的主動權,由消極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主動的探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放性實驗室在時間與空間上又給學生創造了便利條件,學生可以自主的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實驗課程,自己選擇和組合儀器裝置,自己確定實驗方法和步驟,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較大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空間,充分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有助幹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自主學習的絕好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驗教師不僅要了解各個儀器裝置的安裝、除錯及其使用,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軟硬體的故障還應該能夠及時的排除。學生在主動實驗,組合儀器裝置的`過程中,會發現更多、更深、更復雜的問題,尤其是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可能會涉及到很多的新知識新理論,實驗教師只有具有紮實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才能及時的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所以實驗室的開放,有助於教師加快知識的更新,最佳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優化了教學資源配置,提高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利用率。實驗室的開放,實驗時間和儀器裝置的使用不再侷限於固定的時段。使實驗室不僅完成了教學計劃內的規定課程,還滿足了學生們個別的多層次的學習需求。學生們可以自主的選擇實驗專案,組合實驗儀器,選必然會使實驗專案增多,儀器使用頻率加大。使實驗儀器裝置的最佳化配置,不閒置,不浪費,使用率高,讓每臺儀器都能盡其所能地為學生服務。

  二 建立開放性實驗室的條件

  更新觀念,強化開放的意識是建立開放實驗室的前提條件。實驗室的封閉管理給有限的實驗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學生只能在有實驗課的時候才能進入實驗室,儀器裝置少,多人一組一套裝置又限制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的機會。使學生沒有自由支配實驗的時間和權利,學生的實驗時間、實驗機會全被固定的實驗內容和實驗時間所束縛。所以我們實驗教師必須要更新觀念,營造一個開放性的實驗環境,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更優質的具有開拓創造力的實驗機會。只有更新觀念才能掃除障礙、引領發展{只有強化開放的意識,才能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構建完美的教育技術基礎實驗體系,建立開放的實驗室管理模式。

  儀器裝置的最佳化配置是建立開放實驗室的物質基礎。實驗資源是學校的重要教學資源,實驗儀器裝置作為主要的實驗資源,承載著主要的實驗教學任務,是順利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要工具。實驗室儀器裝置的最佳化配置,可以使投入的技術裝置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既能滿足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又不致造成閒置浪費,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實驗室的開放使學生自主決定實驗時間、實驗內容,有效的解決了實驗人數多、儀器裝置不足的問題,對提高實驗室和儀器裝置的利用率是一個很有效的措施。教育技術實驗室擁有多種型別的實驗裝置:音訊編輯系統、攝像機,非線性編輯系統、線性編輯系統、攝影裝置、多媒體計算機等等,可供製作音訊素材、影片編輯、多種媒體軟體的製作等。這些豐富而先進的裝置資源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思路,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與創新能力,是建立開放實驗室的物質基礎。

  實驗教師的責任感與服務意識是建立開放實驗室的思想保障。要保證實驗室的開放執行,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環境就必須要重視實驗教學隊伍的思想建設,注重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只有人人都強化自我責任,才能立足於本職工作,實現工作績效的最大化。實驗室的開放,儀器的使用頻率增加,各種裝置的維護、保養、管理等的工作量必然要加大。這就要求實驗教師要對各種裝置的使用進行記賬,分類,對實驗室的開放制定相應可行的管理制度,例如:實驗室開放制度、實驗儀器報損制度,實驗耗材申請制度,實驗裝置保管制度、實驗儀器裝置賠償制度等等。確保每個裝置都能正常使用,實驗室的開放正常運轉。

  增加資金投入,確保實驗經費是建立開放實驗室的有力保障。實驗室的開放.必然會導致實驗儀器裝置的利用率和實驗耗材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只有實驗經費充足,才能及時地維修護理在開放過程中損壞的儀器,更新補足攝像帶、電池、膠捲等實驗耗材,保證開放實驗室的正常運轉。此外,要保證實驗室的開放執行, 需要相應的技術力量和教學輔導,學生進入實驗室的時間又不固定,必然會使實驗教師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課時補貼也必不可少。這些都需要強大的經濟來源作為堅強的後盾。

  三、推行開放性實驗室必須妥善處理好幾個關係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開放實驗室中,學生處於主體地位,而教師則處於主導地位。實驗過程中,實驗方案的設計、儀器的組合使用、實驗過程的控制等都由學生自主決定。他們有最大的實驗自由度,獨立完成實驗,獨立分析思考實驗步驟,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處於主導地位的教師對學生加以啟發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針對相關知識領域,幫助學生加強知識和技能的擴充套件與更新。並且,教師要全面瞭解和掌握學生實驗的整體情況,對學生實驗的質量和結果做出及時而公平的評價。

  正常教學為主,開放學習為輔。實驗室要在保證完成正常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進行開放。在開放過程中依據正常的實驗教學內容,貫徹“因材施教、講求實效”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和要求,確定開放的內容,以彌補傳統實驗教學內容的不足。教師在正常教學中傳授給學生實驗知識,教給學生基本的實驗方法與技能,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這些知識與技能,透過開放實驗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這樣,學生把知識技術的繼承與創新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兩者有機組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

  堅持開放,加強約束。實驗室的開放,不是無限制的無條件的開放。開放是主旋律,但必須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與規則,使開放實驗室的管理有法可依,使開放實驗室的運轉井然有序。實驗室開放,但不是任何時間對任何人員都開放,學生應事先預約,填寫申請表,便於教師準備器材管理裝置,以免人員過多儀器短缺,不方便教師管理;儀器裝置開放,但不是放任學生想怎麼使用就怎麼使用,必須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安全正確的使用裝置,以免由於誤操作造成裝置的損壞;實驗內容與程式開放,但對其實驗的過程要進行約束,進入實驗室就是來學習、實踐的,絕對不可以在實驗室中佔用裝置、虛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