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探討論文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探討論文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探討論文

  【摘要】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是高職院校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應以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為基礎,透過職業幸福感的培養,持之有恆地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形成職業生涯教育的良性迴圈,促進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最終實現學生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職業幸福感

  職業生涯教育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職業發展與需要、培養創業能力與自我職業規劃能力的教育。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是高職院校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保障。

  1 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是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基礎

  透過對比我們發現,對於一些綜合大學的學生來說,在校所學的知識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的鋪墊,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能夠用得著的只是學校專業課程的一部分。對於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在校所學專業知識與將來工作的關係更直接更線性,學生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關係到能否勝任將來的工作。因此,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是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的基礎,是學生從學校走向就業的必要條件。

  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應該是並列的、不可分割的,哪一方面不紮實都會出現“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象。經過多年的建設積累,多數高職院校在師資隊伍、專業設定、課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效,可以說在專業知識的傳授方面穩打穩紮,學生的知識結構比較穩固。所謂的“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多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即學生的技能掌握不夠牢固。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實驗實訓設施和社會實踐基地欠缺;“雙師型”教師相對偏少等。在教育部門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硬性規定了實驗實訓課要佔到總課時的40%,這個比例對於理工類的專業如機電一體化、化工工藝等比較容易達到;對於文經類的專業如法律事務、會計電算化等由於實驗場所的限制,實踐課混同理論課的情況較多,很難達到這一比例。這就需要學校不斷開發文經類專業的實習資源,保證實驗實訓課課時達標,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2 職業幸福感的培養是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關鍵

  職業幸福感是個人對所從事的工作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激情以及由此產生的創造力。對於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雖然沒有全身投入到工作崗位上,但對未來工作的定位是清晰的,其對未來崗位的職業幸福感體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日常的實驗實踐操作、對專業的人文了解及對職業的嚮往中。職業幸福感是學生向未來職業進發的動力源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幸福感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首先,要扭轉觀念,建立對職業的初步認識。儘管高職院校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已穩佔半壁江山,但學生和家長對高職院校的認識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上高職院校並不是學生和家長的最初目標。因此,學生入學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對未來職業的認識更無從談起。如何幫助學生擺脫負面心理影響,建立對職業的正確認識是新生入學後職業生涯教育的主要內容。在學生入校時,把學校的特色專業、就業優勢、人才培養特點等做全面介紹,能激發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遐想。在學生對新的學習成長環境熟悉之前,班主任和輔導員是他們首選的信賴物件,這時利用班主任工作進行職業生涯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科和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是最常採用的教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並且要與學生將來的工作實際相結合。透過全方位的教育引導,學生會在盡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對職業的初步認識,做到既來之,則安之。

  其次,要建立對職業的充分自信。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透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掌握,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認識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實驗實訓課上,學生看到自己從車床上加工出的機械元件,會油然而生成功的喜悅;在實習基地,學生看到自己的設計方案被實習單位的技術人員採納,會有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隨著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操作型人才需求的增長,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不斷提升。透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雙向選擇洽談會等形式,學校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就業選擇空間,讓學生對就業和創業充滿信心。

  再次要形成心馳神往的職業幸福感。教學藝術倡導者黑格特在《教學藝術》中指出,好的教學有三個必備條件:第一,教師必須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第二,教師必須對所教的學科充滿熱情;第三,教師還必須熱愛學生。由此引申到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上,學生學好的三個必備條件是:第一,學好專業知識,練好專業技能;第二,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第三,對學業充滿熱情。當學生把對專業的熱愛和熱情昇華為對未來職業的嚮往時,就會把從事該專業當成一種驕傲,由此會產生由衷的愉悅,產生無窮的動力,學生畢業後到相關的單位施展才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 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應持之以恆

  職業生涯教育不是學生畢業前的“大會餐”,也不是學生求職前的“臨陣磨槍”,而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服務中的一項常規工作,應系統規範,常抓不懈。

  一年級的職業生涯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專業、職業,瞭解自我,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實習基地,邀請專家做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講座等。二年級的職業生涯教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社會需求情況,掌握一定的求職技巧,收集一定的就業資訊,初步確定自己長期發展的職業目標。學校可以將就業與求職教育列入必修課,請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專家或專門人員從事教學,解決學生求職就業中的一些疑慮,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三年級的職業生涯教育主要是透過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與指導,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情感,使學生能夠順利就業。透過實習環節,可以培養學生的行業行為規範和職業角色意識;舉辦有關講座,可以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參加面試等基本技巧;舉辦有針對性的供需見面洽談會,可以給學生求職的機會和體驗。透過這些教育環節與活動,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職業生涯規劃有新的認識,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就業目標,儘快實現職業理想。

  高職院校在實施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還要開動腦筋,因地制宜,妥善處理好一些具體問題。一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普及職業生涯教育的基礎上做好個別輔導,讓職業生涯教育真正服務於學生個體的終身發展。二是教育與諮詢相統一。既要開展常規的職業生涯教育,又要做好職業生涯專題諮詢,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提供充分的個案資料。三是教育與開發並重。教育的目的是開發學生的就業潛力,實現就業的最最佳化。在教會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領悟職業生涯發展的意義,為未來發展做準備。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的過程,是“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人本教育理念在高職教育的體現,高職院校應充分挖掘各種社會資源,調動用人單位和學生的積極性,逐步形成職業生涯教育的良性迴圈,實現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曉端.當代教學正規化研究[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5).

  [2] 何存璋.構建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5,(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