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中日企業成本管理的五大異同論文

中日企業成本管理的五大異同論文

中日企業成本管理的五大異同論文

  一是成本管理的著眼點不同。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重點在表面分析和行政管理上,在一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見”的成本與費用上,如製造過程中原材料價格降低、行政管理中的辦公經費、業務招待費、差旅費等,面對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見”的成本降低,我國企業則很少考慮,如提高裝置利用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等、日本企業則非常重視以提高效率來降低成本,包括提高裝置和員工的勞動效率等。

  二是成本管理的意識與方式不同。日本企業注重樹立每一位員工自身的成本意識,形成“自下而上”自主進行的成本管理與控制。日本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能從自身做起,結合自身工作特點,主動尋找降低成本的方式與方法,包括最細小的如物品擺放方式動作分析等,為降低企業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議。而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則多為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操心的事,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佔重要位置,職工只是為完成成本控制目標而工作、缺乏主動性,是“自上而下”的成本管理。

  三是成本管理的手段不同。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任務型、控制型”的,從領導層到職工都在為完成目標成本而努力。而日本企業的成本管理是“效率型、管理型”的,除控制製造成本和各項費用支出以外,更注重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培養全面多能的企業員工,提高人的勞動效率。“文秘站”版權所有

  四是更新改造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不同。日本企業為保持較高的生產效率,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普遍採取加速折舊,提前報廢的方式,不斷進行裝置的.更新改造,寧願交納裝置提前報廢的稅金。而我國企業的裝置老化與陳舊是普遍現象,有些企業卻採用不提成或少折舊的方式來降低成本,這使得產品的競爭力逐漸下降。更新改造資金也主要依靠國家支援,較少考慮自籌,而日本企業裝置更新改造資金則完全是自籌,根本不依賴政府。

  五是資金成本管理的根基不同。日本企業中“三角債”問題根本不存在,因為日本的企業破產程式中有一條是“不具備支付能力”。如果企業外欠貨款,則有可能進入破產程式。同對日本“零庫存”企業較多,產成品資金佔用不大,甚至有些企業只訂當天的產品,有些企業完成的產品當天要出貨。而我國企業兩項資金佔用非常嚴重,“三角債”問題多年困擾著企業,嚴重影響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企業的生產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