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城鄉消費市場發展思路管理論文

城鄉消費市場發展思路管理論文

城鄉消費市場發展思路管理論文

  改革開放的重大發展戰略以及政府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支援,諸如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消農業稅、糧食保護價收購、土地流轉制度改革等,使得農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進而帶來農村消費市場規模的壯大。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5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為85133億元,同比增長15.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為40210億元,同比增長15.7%。如圖1,20××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3993.45元,是1978年116.06元的34.4倍,而2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20××年下降0.7%,較之於1978年的物價水平上漲5.19倍。雖然物價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被迫性提升,但上漲幅度距消費支出規模相差甚遠。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年底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從中可以更清晰的看出農村消費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例如電視機,1985年每百戶擁有量為11.74臺,彩電僅有0.80臺。到了20××年,電視機擁有量則已經達到每百戶116.59臺,彩電也已經實現戶均一臺。

  另一方面,高階與現代化耐用消費品,如行動電話、家用電腦等,也逐漸步入農村家庭。地區間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差異較大。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影響到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狀況。東部地區由於經濟起步早,發展程度較高,也促進了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改革開放既造就了一批現代化城市也成就了很多富裕的農村地區,如江蘇華西村、山東南山村等“百強村”,發達的農村地區則相對集中於東部地區。我國遼闊的中西部地區由於經濟基礎、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約,經濟發展水平偏低,也導致了農村消費市場發育不成熟,消費規模偏低。消費支出呈現季節性變化。農業生產的特殊性決定了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也表現出鮮明的特性。農村消費的獨特爆發週期主要存在於麥收與秋收以後,包含生產性消費與非生產性消費,這是因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農民不同於城市的工人大部分是按月領取報酬,農民是季節性的領取報酬[2]。此外,農村消費市場與城市消費市場一樣都有強烈的節日性消費特點,但農村表現更為突出。

  農村居民消費觀念落後,存在不科學的消費行為。

  由於小農經濟長期存在,小農消費心理也使農村居民消費觀念落後,影響了農村消費市場的開拓。農村的傳統消費觀念根深蒂固,“量入為出”的傳統生活方式,“攢錢養老”、“積累為後”的消費心理,“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態度普遍存在,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能自己種的不買,能湊合用的不換,能不花錢的不花”的消費思想[3]。另一方面,農村深厚的傳統習俗心理,導致農村家庭對結婚、喪葬等過於重視,存在不理性的過度消費行為。公共服務落後,市場消費環境亟待提高。首先,農村公共服務較為落後。特別是公路、電力、供水等方面基礎設施不完備,不能滿足各種商業機構進駐農村,也限制了農村市場對家電、農用機械的需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得很多農村居民為了保障未來有錢就醫、養老而降低了現期消費,從而維持高儲蓄。其次,市場消費環境較差。目前,我國農村普遍存在著商業流通網點少、規模小、選擇少的問題,市場供給完全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多樣化需求[4];同時,對農村市場監管不力也影響了農村市場消費環境的改善。

  才能激發潛在的消費慾望與消費需求,農村消費市場才能蓬勃發展。

  首先,堅持執行政府支援農民增收的`各種政策措施,穩定農產品價格,探索建立農產品價格補償機制,不斷提高糧食收購價。政府的財政逐漸加大農業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

  其次,發展農業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產量與質量,大力促進農業產業化。政府對農業龍頭企業給予政策傾斜、金融支援等。

  再次,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構築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產業結構,各地區要有針對性的發展優勢農業專案。下大力氣推動商貿零售、物流、農村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既能提供各種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也能繁榮農村消費市場。

  第四,推動城鄉一體化程序,促進新型農民成長。

  不斷促進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提高城鄉統籌水平和城鎮建設水平,切實維護農民工的經濟利益和其他各種合法權益。加強科技下鄉、教育下鄉活動的組織、宣傳,著力培養一批能帶動農民致富的村幹部,培養一批有文化、有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最後,提高扶貧開發質量和力度,政策制定與資金支援應傾向於農民收入較低的中西部地區。加大宣傳引導,促進農民建立現代消費觀念,養成科學消費習慣農村居民原有的一些消費觀念和消費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市場的開拓[5],所以要透過大力宣傳,努力轉變農村居民傳統的消費觀念,倡導科學、合理的消費習慣。

  首先,透過電視媒體、網路媒體等媒介宣傳,提高農村居民對現代消費觀念的理解和認可度,引導其處理好現期消費與預期消費的關係;其次,加強對農村居民的公益培訓力度,可以透過舉辦“現代消費觀念指導”講座等方式,提高農村居民的參與積極性,逐步改變落後的消費觀念和消極的消費習慣,改變農村居民對合理投資的認識;最後,政府透過設立“轉變傳統消費觀念,培養科學消費習慣”試點村,加以政策、資金支援,並向其他地區推廣。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改善農村市場消費環境首先,提高政府的財政轉移支出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支援力度,提高農村公路、水利、電力建設質量。促進農村公共服務資金來源多元化,適度改革以政府的財政為主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模式,合理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其次,改革現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著力建設面向城鄉的較為全面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現階段最為重要的是,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解除農村居民看病、養老後顧之憂。

  再次,改善農村市場消費環境。

  一是進一步透過“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形式,真正把消費實惠讓與農民,鼓勵商業企業,特別是國有商業企業增開農村網點;

  二是有關部門應根據有關消費市場的法規與措施,嚴厲查處假冒偽劣商品,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由城市向農村轉移的現象,嚴厲懲治損害農村消費者權益的不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