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談新課改背景下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論文

談新課改背景下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論文

談新課改背景下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論文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教育現狀,許多家長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學校教育對關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尤其重要。而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明確要求,滲透習慣的養成

  作業作為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在開學初就應該讓學生明確作業的要求,使他們知道教師對作業是多麼重視,從而引起他們對作業的重視。如,做作業前要記清作業內容和要求,要備好做作業的用品、資料;做作業時,先要認真讀題,積極思考,想好後再動筆;低年級學生不隨便使用橡皮;要認真細心,不馬馬虎虎;思想要高度集中,不邊做邊玩;要按時完成,不拖拉;書寫認真,要寫得正確、端正,保持卷面整潔;要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他人作業。另外,教師還應對作業格式、作業的檢查和訂正、作業批改以後的要求等提出相應的要求,為他們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打好基石。

  二、最佳化設計,強化習慣的養成

  作為教師,我們要透過優質的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1.在趣味性作業中讓學生享受學習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趣味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做的興趣,而且做的過程可以加深對大腦皮層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因此,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們要把作業從單一的"寫"的形式中走出來,力求聽、說、讀、寫全面開花,讓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在教學生字時,把識字、記字這較為枯燥的東西變得生動有趣,可設計謎面、歌謠、順口溜等進行識記,激起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從而更好地記住生字。如學生編出:十月十日——"朝"字;果果的衣服吹走了——"裸"字,太陽曬乾了地面——"旱"字。這樣既避免了出力不討好的重複和機械寫字,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慾望和創作潛能,真是一舉多得。

  2.在實踐性作業中讓學生形成能力

  學生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知識才能變得豐滿、深刻。

  如,在教學完《一次成功的實驗》一課後,佈置作業:根據課文中所描寫的三個小夥伴進行實驗的過程,回家後找兩個小夥伴進行實驗,看看你們的實驗能不能成功,並寫下自己實驗後的感受,成功與不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要想這個實驗成功該怎麼做。這一實驗性作業,使學生在動手中鞏固了語文知識,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創新能力。

  3.在創新性作業中讓學生大膽超越

  語文作業的創新性,主要看你怎樣運用課文的材料讓學生來表現自己的思想與見解,注重培養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和應變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更好的創造性品質。

  例如,在教學《找春天》時,學完寫春天內容的單元后,我佈置一個社會實踐活動——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的足跡,並且把你看到的景色的樣子和顏色寫下來。還給了學生一個開頭: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我們衝出家門,奔向白雲山,去尋找春天……然後讓學生把找到的春天用一張小報展示出來。這樣的作業給學生創造了表現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學生興趣盎然,就會全身心地投入。

  4.為學生提供"作業超市",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

  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學生的學習水平也一樣,有高也有低,因此,作業的設計和佈置必須多層次,有差異。如,學了《白鵝》一課,我設計了以下作業:(1)認讀詞語。(2)說說以下詞語的意思。(3)摘錄文中你認為寫的'具體形象且自己喜歡的句子。(4)學了課文,請你寫寫你在家裡觀察到的動物。(5)熟讀課文,用你的動作表現鵝的高傲。以上作業,學生自選兩三題做。

  5.讓學生當"主持人",自己參與作業的設計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作業內容必須適應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做才有效。所以在作業的設計上,我們嘗試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當一回"主持人",讓學生自己根據這篇課文的目標和內容,設計一些題目。事實證明,學生對自己"創造"出的作業更感興趣,練習更投入、主動,當然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三、家校聯合,促進習慣的養成

  小學生都生性貪玩,做作業時自覺性不強,常常聽到學生說因為什麼事而忘了做作業。因此他們作業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他人的監督和檢查,在校靠教師、同學,在家靠家長。有些學生在學校能按時完成作業,且質量不錯。但一回到家,十分鐘可以完成的作業,卻做了半小時,甚至還要多。因此需要家校聯合,雙管齊下。教師應經常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並告訴家長該如何監督。比如,教育孩子做作業時不能幹別的事情,作業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做完後要認真仔細地檢查等等。我想,如果教師和家長能持之以恆,那麼小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也會漸漸養成。

  四、重視評價,提升習慣的養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因此,學生作業評價,要適應新課程教學的要求。

  1.評價要以鼓勵為主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師的肯定,都希望教師能關注自己、表揚自己,在批改學生作業時,我總喜歡在後面加幾句評語,如:你的書寫又有進步了!你最近的表現是越來越棒了!老師真希望看到你認真學習的模樣!等等類似鼓勵的話語,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所以學生都很期盼教師快來佈置作業,好把作業本發下來,看看教師今天又會對我說什麼。在期待中學生不知不覺喜歡做作業了。

  2.評價需要多方進行

  我覺得對學生的作業評價應採用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在小組評價中,我首先把班裡的學生均衡地分成幾個小組,然後對小組進行評價,作業全優組給予適當的獎勵。因為學生都有著極強的集體榮譽感,都希望自己的小組是最好的,所以他們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作業質量以外,還會積極地去督促自己組裡的同學做好作業。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監督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透過評價,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真正培養主動探索的意識。

  3.評價需要多次進行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業是最優秀的,是能得到教師表揚的,但對於部分學生來說,一次就將作業做得很滿意是有一定難度的。為此,我採取一次作業多次評價的方式。即:學生做完作業,自己先檢查,再小組同學給予評價,然後教師評價。在教師評價後若修改正確,同樣可以得到優秀。這樣多次評價一次作業,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葉聖陶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作為教師,我們要長期堅持,嚴格要求、反覆訓練……讓我們為了孩子的將來,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林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新世界出版社,2011.

  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