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教學思路論文

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教學思路論文

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教學思路論文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從基礎設施建設轉變為內涵建設。內涵建設是指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模式、師資培養等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加強,就此,職業教育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構架,但其理論構架在各專業的應用還未取得系統的成果,各專業的教學體系還處於研究與探索狀態。當今藝術設計專業也是經歷了層次教育轉向型別教育的過程,在發展成型別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重構符合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的教學體系,在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融入職業工作情境中,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與職業工作過程互滲互融,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在教學與實踐探索的基礎上,藝術設計專業關於專案教學也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傳統專案教學模式一般是在學科體系之下學完理論知識之後,為讓學生整合並應用所學知識而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即“實踐是理論的應用”理念下的應用式課程模式。這種課程模式無法使學生受到更多職業情境的薰陶,因而缺乏職業技術知識,特別是取得隱性知識的生成。“工作室制”專案教學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聚合式教學模式,是把專案課程作為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主體,實行課程的綜合化和模組化,讓學生在工作任務的引領下,樹立“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的理念;在工作過程中自主制訂計劃,自主開展學習探究活動,獨立構建自己的行動知識和行動能力,促進隱性知識的形成。實質上,這種課程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式課程模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受到職業情境的薰陶,得到工作過程的體驗,從而真正主動地掌握就業所必備的技術知識和職業能力。在專案工作室教學體系中,學生不再是知識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在與教師以及實踐的互動作用中,主動地建構著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學生變成了主角,並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地選擇,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調整,超越了傳統教學中的那種被動性與依附性。

  在討論、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學習”和創造。營造與實際工作崗位高度一致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從而激發其內在的潛能。在對專案的設計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具備以下能力:1.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各類設計風格,促進個性設計的發展,培養學生謙虛、好學、勤于思考、做事認真的良好作風,培養他們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自學能力。2.知識目標:培養學生職業崗位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審美能力,掌握設計效果圖的表現技法,能分析、製作各類設計效果圖,透過“專案”教學模式的實施,掌握設計的'整個流程。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和勇於創新、敬崗樂業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的質量、安全意識。同時促進學生實現由“適應能力”向“建構能力”的實際性轉變,使之成為具有較強職業素養的社會職業人。

  專案工作室制教學體系是將真實專案引入課堂,以工作室為單位,借鑑企業的管理方式,建立專業標準、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並以此進行課堂管理、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的教學體系。第一,專案工作室制的教學體系是應對高職教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而探索、實施的。目前,設計行業、企業的崗位在不斷地細化,由於設計行業的特殊性,設計企業越來越傾向於一種非集約形式,這意味著崗位點不斷細分的同時,設計企業還要求設計從業者具備設計能力、專案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市場和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對我們高職教育者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提出了新的課題。因此,構建新的藝術設計專業標準,成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第二,新專業標準的實施最根本的支撐點在其課程體系的建立上,如何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標準成為整個教學體系的關鍵。專案工作室的設立應以藝術設計行業、崗位作為依據,每個專案工作室,為應對設計行業分工日益細化的趨勢,必須將設計流程按工作實際解構成為多個崗位,並按照其崗位能力培養作為課程內容的標準,從而形成崗位能力課程,再將各崗位、能力課程構成為整個專案工作室課程體系。專案工作室課程體系是以真實專案作為課程載體,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真實專案的儲備成為課程開發的重點。由於專案的時效性,一些專案的引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可能與課程同步,因而,也就要求每一個工作室必須具備相關專案的協調能力,完善專案工作室的課程體系。第三,在新的專業標準和課程體系建立的同時,我們還要有相匹配的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管理上,透過“小組教學”強調教師和學生的一種交流式、互動性教學。一方面,“小組教學”模式符合現代設計企業、公司的日常管理方式,即依據專案來組織團隊進行設計,這對於讓學生提前感受企業、公司工作氛圍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在“小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發揮性和團隊精神得到訓練。而教師置身於學生之中,參與討論、研究,師生之間不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係,而是相互交流、共同學習。教師要用激勵、理解、提醒的教學原則來發現學生的優點,充分提升高職藝術專業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設計上,教師改變以往照本宣科地佈置作業的做法,一般採用以下教學法:1.專案教學法:圍繞真實專案安排學生具體任務,在工作任務書中明確工作內容、要求、程式、完成時間。2.現場教學法: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進行實地考察教學。如丈量作業現場尺寸,進行市場調研等。3.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蒐集專案方案的案例,並分析研究,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設計知識,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4.啟發引導法:教師將知識點設計成若干個問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並對學生的思考或不完整的答案進行歸納,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

  在課程考核方式中,應執行“公司化”的考核機制,按照公司的管理模式進行考核。1.工作任務評價本門課程的工作任務,涵蓋了課程需要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等所有內容,在單項評價中,對於主要知識點、技能點都有合理的權重設計,所以,根據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在各單項評價的基礎上,進行評價,較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2.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考核按照職業資格考試要求,以快題設計作為主要考試手段,對學生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進行全面考核。3.工作過程(出勤情況)考核按公司的管理要求,嚴格執行考勤制度。4.總成績計算實踐教學佔總成績的60%,理論及大作業佔總成績的40%。總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只有根據藝術設計崗位工作體系構建教學體系,從工作結構中獲得課程結構,深化課程改革,並以典型的設計專案為載體,才能逐步形成職業型、開放性、立體化的設計教育格局;才能與時俱進,適應市場變化;才能更好地培養適應工作崗位需求的新型高職藝術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