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農業科技推廣農藥減量思考論文

農業科技推廣農藥減量思考論文

農業科技推廣農藥減量思考論文

  摘要:隨著傳統農業(水稻、玉米、小麥、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向現代農業產業化步伐的快速推進,蔬菜產業已成為區域性(縣域)農業生產者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提高區域性蔬菜生產者現代農業科技素質,推廣良好農業規範技術措施,在田間生產領域樹立科學、合理應用現代農業生產資源,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是促進區域性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前提,也是減使農藥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農藥減量;途徑;對策

  澄江縣地處滇中腹地,屬於典型的農業生產小縣,耕地總面積9.6263萬畝,由於區域內具有豐富的水利資源,交通運輸便利等客觀條件,經過近幾年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生產者農業種植經濟收入欲願的增強,2013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5.67萬畝,佔耕地總面部的58.9%,全年蔬菜複種(產出)面積為20.29萬畝次,總收入達7.88億元佔第一產業總收入的50.67%,蔬菜生產已成為縣區農業經濟持續增收的引擎器。由於蔬菜生長週期短、經濟價值高,促使週年持續生產、壩區蔬菜複種指數為4~6茬,有利於病、蟲的發生為害,同時次生病、蟲害演變成生產中的主要病蟲害,在生產中表現出:發生種類多、危害大、為害重的嚴峻趨勢。而生產者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蔬菜生產專業知識背景,田間生產管理技術的主要獲取渠道為:生產資料供應商、生產者間相互交流及自我經驗,從而促使生產者盲目、氾濫、超劑量、高強度(高頻率)使用化學農藥投入量,加劇了蔬菜商品潛在風險的突發性及不穩定性。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國內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社會消費群體越來越高度關注生自身消費食品的安全性,同時也是對生產者、生產企業及國家職能部門最強烈的訴求,因而上升到國家治理的層面。因此,構建現代農業科技體系,完善推廣服務平臺,全面提升生產者的農業科技素質,從田間生產著手改變產業生產現狀,樹立:生產—市場—消費相互促進的市場經濟理念,科學、合理應用現代農業生產資源,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是區域性蔬菜產業持續發展、生產者經濟持續增收的關鍵。

  1構建現代農業推廣服務體系

  蔬菜生產具有生產週期短、經濟收益高、因而在具有水利、氣候、交通、農耕種植水平高的各生產區域(縣區)蔬菜產業已成為名附其實的農業經濟引擎器。區域(縣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受限於國內宏觀經濟的調控及創新能力的驅動,制約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消化能力,土地流轉在區域內大規模的推行難以進行。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期(10~15年)內農業生產的主要組成模式仍以家庭單元生產為主。生產區域內人多地少、適宜蔬菜生產的耕地資源稀缺,土地複種指數高,全年持續迴圈生產,農業有害生物發生種類多、危害日趨加劇。而生產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幾乎缺乏生產專業知識背景,自我田間生產管理決策資訊主要來源於:生產資料經銷商,缺乏自我判斷的決策能力,迫切需要生產者主動學習掌握現代農業科級知識及生產管理各項技能。因此,構建現代農業推廣服務體系,維護蔬菜產業健康發展,保障農業經濟持續增收,以生產者為主體,需求為目標,把現代產業生產知識(資訊)、技術技能、科技成果透過試驗、示範、引導、諮詢等方式,傳授給參與者使其自願改變不良的生產行為及固有觀念,從而提高田間科學生產管理及決策能力,適時、合理應用現代農業生產資源,實現自我生產、生態環境、社會消費三為一體的良性協調發展模式。

  2推動農業產業有害生物預警控制體系建設

  區域內蔬菜產業全年生產的'種植模式,有利於農業有害生物的發生為害,同時由次生有害生物演變為主要有害生物,發生猖獗為害,生產者為維護預期經濟收入的持續性,增加農藥的投入使用成為生產管理中唯一有效的選擇手段,從而加劇了商品蔬菜安全潛在風險的不確定性。為此,著力於構建蔬菜產業植保預警控制體系,藉助現代農業科技技術,資訊資源等,及時監測農業有害生物發生為害特性及趨勢,為生產者提供科學、及時、準確的有害生物防控資訊、對策及措施,最大限度上減少農藥投入使用。依託產業基地、生產經營實體開展有害生物統防統治、綜合統治技術示範、推廣應用工作,輻射帶動家庭單元生產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推動自我生產管理模式向現代農業發展管理方式的容合,從而改變以往生產者獲取農業有害生物防治資訊及技術的岐道,避免生產中盲目、氾濫、超劑量、高頻率使用農藥生產現象的再發生,因此,加強產業植保體系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著力點,維護區域性蔬菜產業良性、持續發展的技術保障。

  3推進田間實踐、迴圈學習的培訓模式

  蔬菜屬於外來物種,不同於本土農業種植業,其生長週期短、品種多樣化、經濟效益高、生態系統脆弱不穩定、有害生物發生種類多、世代重疊、對蔬菜生產具有危害重、損失大等特點。蔬菜生產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區域內生產者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幾乎無專業知識背景,但他們具有很強的田間生產實踐經驗,渴望獲取、掌握生產管理中的專業知識技能。因此,開展創新型農業科技培訓新模式,以田間生產為課堂,遵循成人非正規教育原則: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與自我生產需求相聯絡,學習的過程是學員自我啟用參與、循序漸進的進步過程。採用參與式、開放式、接觸式(以田間生產為學習教材)充分激勵培訓學員提高學習意願,積極主動參與蔬菜全生長季節培訓。面對生產中的現實問題,抓住生產關鍵環節(生育期)中存在的共性(生產者難以自我判斷、解決的)問題,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相互學習的過程)。培訓中提升生產者田間調查技能訓練,對田間重要(主要、常見)的病、蟲的發生為害進行系統性的持續觀測,從而掌握識別病、蟲害發生為害特點。挖掘、培養學員:田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樹立田間生產管理的自信心——獨立判斷能力(田間管理決策能力)。學習掌握現代農業生產資料基本知識(化肥、農藥等)及自我獨立學習的能力。掌握應用簡單的田間試驗服務於生產。最終促使自我行為的改變(生產者田間管理的決策資訊主要來源於農藥經銷商轉變為——科學的獨立判斷能力),開創蔬菜生產新局面:樹立科學、合理應用農業生產資源的生產理念。培訓的過程是田間參與實踐(技能活動)——與自我生產相聯絡吸取新知識(資訊)和經驗——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產——又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田間參與實踐是迴圈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知識技能積累掌握的有效途徑。組建創新型農業科技培訓團隊,整合現有專業人才資源,不斷提高專業人員科技素質,充分調動區域(縣級)科技專業人員的能動性、主動性,重塑:重專業知識、重技能、重實踐的工作氛圍,建立產業發展服務職能模式,探索構建產業生產技術支援體系,確保培訓運作經費保障機制。選擇在蔬菜生產主要區域(村、組)組織生產需求者進行2次全生長季節的田間實踐、迴圈培訓,帶動輻射周邊生產,是提高生產者農業科技知識及生產管理技能唯一有效的培訓模式,也是減施農藥最有效的對策及措施。

  4小結

  隨著區域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特別是蔬菜產業具有經濟效益高、生產週期短、複種指數高的特點,在適宜生產區域內成為農業支柱產業,全面替代傳統種植業。因此,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科技推廣體系,提升生產者科技素質,科學、合理運用農業生產資源,維持農業產業良性持續發展,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增收,實現農藥“零”增長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