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效果評估論文

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效果評估論文

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效果評估論文

  一、“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

  目前我國旅遊產業保持著持續迅猛發展的態勢,高素質的旅遊人才是我國跨向世界旅遊強國的根本智力資源保障。在全球旅遊市場一體化、國際旅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我國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形勢下,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旅遊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為現代激烈競爭的旅遊市場有效地輸送所需的創新型、開拓型、複合型的高素質旅遊人才。因此,順應新形勢變化,我國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筆者及課題組成員從我國旅遊產業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對旅遊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出發,在湖北省教育廳重點教學研究課題《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質量保證研究與實踐》的支援下,對我國高校旅遊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希望提出的“四輪驅動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國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有所借鑑。

  二、“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體系構建

  (一)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要素

  “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是隨著我國旅遊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深化,為適應新世紀複合型旅遊專門人才培養的需要,在深刻分析我國現行旅遊教育特點的基礎上總結出的一套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其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為:以動態的實踐需求為人才培養的驅動力,適時提供人才素質標準;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人才質量的保障力,全力打造核心要素智力資本;以多樣的教學手段為人才成長的提升力,將知識轉變為學生的能力;以全面的質量保證為人才發展的支撐力,管理支援並促進教學系統不斷最佳化。

  (二)“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構成

  “四輪驅動型”旅遊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它需要相應的配套資源支撐。“四輪驅動型”旅遊人才培養模式系統中包含4個一級子系統,即:實踐需求、教學資源、教學手段、質量保證,而每個一級子系統又包含若干二級子系統(如圖1所示)

  (三)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功能構成

  在“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中4個一級子系統既自成體系,又緊密聯絡,共同促進旅遊人才培養模式最佳化。實踐需求是人才培養標準,它是決定教學資源、教學手段、質量保證配置的源頭;教學手段是實施實踐需求對人才要求的具體措施;教學資源

  是實現教學手段的智力保障;而質量保證是衡量教學手段、教學資源配置是否科學的檢驗,同時也是人才培養目標的檢驗。

  三、“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

  下面以湖北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為例探討實施方案和實施的效果。

  (一)以實踐人才需要調研為前提

  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旅遊高等教育應為社會提供促進旅遊業發展的人才,首先必須對旅遊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有一個正確的把握。“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實踐人才需要調研為前提的。我們透過進行“旅遊發展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一用人市場調查課題以及從教學實踐、實習實踐等環節的研究,從中反映出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和不足,同時瞭解用人市場對未來旅遊人才質量需求的狀況與趨勢。透過調查我們發現,現代旅遊企業發展對複合型人才要求日益提高,具備一定的服務技能又掌握大量管理知識、有良好管理素質的複合型人才符合當前旅遊業發展的需要。這些調查結果為“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可靠的事實依據,從而避免或儘可能減少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盲目性和風險性。

  (二)以旅遊專業教學計劃為綱要

  教學計劃是本科生教育培養的綱領性檔案,也是整個專業建設的依據與目標。近年來,我們堅持以實踐人才需求為前提,以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為契機,不斷完善與最佳化教學計劃,按照“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目標要求丨2,使學生構建起自己的知識和素質結構,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較熟練的技能操作,能夠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成為適應社會的能力型、複合型人才。我們堅持教學計劃4年一調整的原則,既保持教學計劃的相對穩定性,也注意定期的完善與修訂,力求教學計劃的博與專相結合、基礎與應用相結合,在管理學科的框架之下,分設具體專業系列,使學生根據自身學業優勢和發展目標做出選擇,進行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時有選擇地開發新課程,最佳化課程設定,使學生能夠較系統地接觸到本專業的`最新知識與方法。

  (三)以教師整體素質提升為保障

  教師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科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素質。為使教師素質得到整體提升,在現有的基礎和目標上,我們釆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對優秀教師提出了塑造名師和標兵工程、年輕教師博士化工程、骨幹教師梯隊建設等方案和舉措,大力提倡師德師風建設,同時給教師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科研能力,使得本專業的師資隊伍整體實力大大提高,並促進了專業建設的迅速發展。

  (四)以學生學習能力增強為核心

  教育要體現它的真正本性,必須把教育的物件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教育必須是從學習者本人出發的,不以學科為中心,而以學生潛能發展為中心,突破傳統教育的“三中心”,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而非教師中心,對課程也是強調過程,而非“跑道”,使教育更合乎人性。“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充分注意到了教育的本性,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性與多樣化,改變以往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實行互動式教學、探討式教學、辯論式教學和實地教學等多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未來在旅遊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也提高了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五)實行教學手段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多元

  教學手段的先進性和合適性是高質量教學的保

  障。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釆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耦合。如針對《旅遊規劃與開發》、《飯店管理》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釆取多媒體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透過多媒體較強的直觀性和動畫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釆用案例教學能將枯燥的理論融入到感性的例項之中,以便學生理解和消化,學以致用;針對較新型、在我國曆史較短的課程如《旅遊人力資源管理》等則釆用雙語教學的手段,一方面有利於吸取國外最新的教育資源,同時也有助於提供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旅遊人才;針對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如《飯店房務執行與管理》、《飯店餐飲執行與管理》和《導遊業務》等採用觀看錄影、實地觀摩和現場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以利於學生能真正掌握應有的技能。

  (六)實現教學、科研與教材建設的相互促進

  在教學科研的同時,我們倡導教師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將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案例與理論分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並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如在眾多規劃實踐的基礎之上,相繼編制了國家“九五”和“十五”規劃教材一-《〈旅遊規劃與開發》、《旅遊市場營銷》、《旅遊學概論》等,同時以此規劃又引導一系列新的研究專案如福建海濱旅遊帶規劃和漢陽旅遊規劃的編制等;在對旅遊飯店進行一系列科研的同時,編著旅遊專業研究生教材《旅遊組織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同時此教材又引發了我們對國有飯店績效考核評估體系等相關課題的研究與思考。正是這種科研與教材的不斷相互促進促使我們教材編制的高質量和科研成果的高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專業實力和品牌形象。

  (七)注重校內實驗室與校外實習基地的統一

  旅遊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針對這一特點

  “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校企結合、產學相結合的辦學方向,以行業為依託,建立長期穩定、崗位清晰、定位準確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特點和功能,強化教學與實踐的結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人才培養的空間,如武漢東湖大廈、天安國際大酒店,長江遊船總公司等知名企業都是我們的實習基地。在校內我們建有完備的實驗室(導遊模擬實驗室、客房操作實驗室等),學生實習前進行一段時間的封閉訓練,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然後送往實習基地進一步進行操作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實踐。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儘可能在裝置設施、操作程式上保持一致,並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旅遊飯店、旅行社和景點管理方面的專家來指導實驗室的封閉訓練,以儘量節省學生畢業後融入社會的時間。同時實習基地也成為我們觀察行業動態的視窗、獲取行業資訊的重要途徑,據此我們可以及時進行教學調整,使我們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旅遊市場。

  (八)促進過程管理與全程質量保證緊密結合

  同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相比,“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保證,從教學計劃的制定到教學活動的開展,再到教學效果的考查都進行了相應的有效的監控。並且為了更好地促進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形成人才培養與市場運作的良性雙向互動,我們擬從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教學方案最佳化體系、師資隊伍建設體系、專業考核評估體系和教育格局最佳化體系五大方面構建人才培養的質量保證體系131,其中,每一個方面構成了大系統下的一個子系統,而每一個子系統下又有特定的豐富內涵,共同促使這個相對開放的體系升級最佳化。過程管理和全程質量保證體系的結合有效地保證了“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質量。

  四、“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效果評估

  多年來,我們緊緊圍繞上述的8大實施要素,孜孜不倦地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研究,從教學計劃、教學手段和方式、教材建設、實習基地建設以及質量保證等環節切實貫徹實行“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想,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業建設上臺階,品牌實力凸現

  專業建設是保證專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們旅遊專業自從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專業的建設。透過多年來的努力,特別是在“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下,專業建設日益成熟,並形成一定特色。在去年學校的品牌專業建設評比中,我們旅遊專業從全校的40多個專業中脫穎而出,成為我校的8大品牌專業之一,被列入學校重點建設行列;同時根據中國教育網的調研統計,在全國320所旅遊院校中,我們旅遊專業的綜合實力排名第9(2004年),是湖北省高等院校中唯一進入前10名的院校,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湖北省“十五”期間的人文社科旅遊重點研究基地也依託我校的旅遊專業而建,專業品牌實力凸現。

  (二)課程建設取碩果,示範效應推廣

  課程體系建設歷來被視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實施“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我們旅遊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設定的總體思路是“加強基礎,精選內容,重視實踐,擴大範圍”,以培養出專業理論紮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複合型人才。在設定合理課程體系的同時,我們非常重視核心課程的建設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系列的精品優質課程在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推廣作用。

  (三)教材建設高質量,專業影響護大

  教材是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長期以來,

  我國旅遊管理專業的教材陳舊、質量不高、理論性太強,與實踐脫軌或落後於實踐,不能起到指導作用。

  我們在實施‘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努力克服這些弊端,堅持科研與教材建設相互促進的原則,編著了一系列高質量、高水平的教材。

  (四)科研成果服務經濟,行業效益明顯

  我們在實施“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堅持教育為社會服務的方針,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如我們編制的《武漢東湖風景區旅遊發展規劃劃〉為東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旅遊發展提供了科學的發展依據,併為東湖旅遊發展爭取到國債資金1200萬,大大促進了東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遊事業的發展;從2000年開始,我們相繼為福建省、福州市編制旅遊發展規劃,現在正在著手編制《福建海濱帶旅遊開發總體規劃》,為福建旅遊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我彳門還編制了《漢陽區旅遊發展規劃》,為這些地方的旅遊發展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援。

  (五)教師整體實力提升,團隊建設加強

  我們在該課題研究的推動下,教師整體實力迅速提升。在骨幹教師梯隊建設中,我們將骨幹教師分團隊建設,並實行梯度開發,形成了基礎課團隊、專業課團隊和專業課團隊,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對於骨幹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教學和科研壓力,並創造條件讓他們出國深造,促使他們更快成長。

  (六)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優勢特徵顯著

  “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教學資源為核心保障力,以實踐需求和教學手段為驅動力和提升力,以質量考核為支撐力,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在“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下培養出了一批具有旅遊整體發展意識、專業理論紮實、動手操作能力強、有一定管理才能的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1.教學效果

  “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都做了一定程度的創新,符合教育的發展規律,在最大程度上最佳化教學資源,使教師能夠全身心投入教學,學生也能夠積極自主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近年來我們從教師質量分析、學生成績、學生優秀論文率以及學生座談會紀要等方面作了一些調查,從中可以看出自從實施“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以來,我們的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我們對模式引入前後學生對教師上課效果評分作了抽樣調查,可以看出教師的上課質量得到進一步的肯定,教師A等級比例明顯提高,而D等級比例有所下降。

  在我們2001年申報課題後的實驗調研中,2000級為正好處於我們引入模式前後的對比期,我們將該年級學生主要專業成績進行了統計對比研究,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我們在‘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想指導下培養的學生綜合實力強,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學生在第4年的畢業實習中大部分被實習單位相中,要求畢業後留在實習單位工作。近幾年我們的畢業生就業率平均在90%,即使是在2003年受非典影響,整個旅遊業遭受災難性打擊,我校旅遊專業的就業率也達到86%,這在湖北地區同專業中也位居榜首。

  由上表可以看出,學生成績的整體分佈隨著“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引入逐漸向優秀區域顯著位移。

  2實踐效果

  “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除了學生的考試成績有所提高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也有所增強,大部分學生可以一次性上崗,其餘學生透過再培訓也能上崗。而且從近幾年我們指導學生旅遊飯店服務與管理、導遊與旅行社管理實習和景區實習中可以發現,學生上崗實習的應變能力增強,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明顯提高,很多學生能為實習單位指出問題並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得到實習單位的一致好評。

  2000級至2003級學生一次性上崗率和再培訓上崗率統計如下:

  表3學生實習上崗率

  3.就業率

  我們在‘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想指導下培養的學生綜合實力強,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學生在第4年的畢業實習中大部分被實習單位相中,要求畢業後留在實習單位工作。近幾年我們的畢業生就業率平均在90%,即使是在2003年受非典影響,整個旅遊業遭受災難性打擊,我校旅遊專業的就業率也達到86%,這在湖北地區同專業中也位居榜首。

  4.大賽獲獎率

  “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賽事,學生在大賽中表現突出,如在新世紀導遊大賽、挑戰杯作文比賽中,經常獲得各種獎項。近幾年學生獲獎情況統計如下:

  5.學生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即自我主動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九因此,科研能力的培養對旅遊人才的未來發展潛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採用課內培養和課外培養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課內培養主要透過教師結合講授,有意識地把科研問題引入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科研的興趣和增加學生作業中的科研含量以及撰寫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等3種途徑來實現;課外培養則主要透過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參與校內外旅遊科研和學術活動、參與教師的科研專案和學生自己積極申報校、院級各種課題來實現。

  6.學習工作能力

  “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以利於適應現代的學習型社會。比如,近幾年畢業生的畢業論文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出現了一大批優秀論文;從學生考研情況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加強,並且每年都有很多學生考取重點院校繼續深造。

  學生對不同行業的綜合適應性強,就業面廣,在工作中晉升的比例也相應高達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