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有關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論文

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論文

有關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論文

  在高校學生管理活動中,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其根本目的在於使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積極的建設性的行為增加,消極的破壞性的行為減少乃至消除。研究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旨在研究如何鞏固和發展在校大學生的積極行為,改造和轉變學生的消極行為,達到變消極行為為積極行為,最終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和諧發展。面對 90後的在校大學生群體的個性化,消極行為的多樣化,深入研究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勢必對高校學生管理和學生的自身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概述

  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是研究為達到預期目的,透過鞏固和發展人的積極行為,轉變和消除人的消極行為,達到變消極為積極的激勵理論。根據實現人的行為改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理論: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 B.F 斯金納於1938年在《有機體的行為》一書中提出的。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對外部環境刺激作出的反應,只要透過改變外部環境刺激就可以達到改造行為的目的。歸因理論。歸因理論最早是由奧地利社會心理學家海德在 1958 年出版的《人際關係心理學》提出。該理論認為,人的內在意識指導和推動著人的行為,透過改變人的思想認識,可以達到改變人的行為目的。挫折理論。挫折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的。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外部環境刺激與內部的思想認識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有改變外部環境刺激和改變內部思想認識相結合,才能達到改變人的行為,變消極行為為積極行為的目的。

  2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適用於高校學生管理的原因

  分析高校學生管理有別於高校教學與高校科研,它是一所高校有別於其它高校的名片,是高校校風、學風形成原因的重要標誌,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複雜性是由管理物件的多樣性和管理內容的多樣性所決定的。

  (1)管理物件的多樣性。與以往不同,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烙印是資訊化,在一個資訊大爆發的時代,在校大學生主動或被動地接觸大量的資訊,同時由於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盡相同,使學生吸收的資訊內容不同,資訊量也參差不齊,這就是管理物件多樣化產生的原因。面對管理物件多樣化,如何貫徹落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每一位高校管理者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分別從外部環境刺激、內在思想認識,以及外部環境刺激與內在思想認識相結合,三個方面相互調和,互為依託,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行為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合適的管理方式、方法。

  (2)管理內容與管理目標的多樣性。與初等、中等教育不同,高等管理除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與學習習慣,還肩負實現大學生人生價值和大學生社會價值的雙重任務,所以在管理內容上呈現出不同以往管理任務的多樣性特點。面對管理內容與管理目標的多樣性,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可以:透過正強化,強化與高校學生管理管理內容與管理目標相一致的學生行為;透過負強化,弱化與高校學生管理管理內容與管理目標不一致的學生行為;透過懲罰,消除與高校學生管理管理內容與管理目標相違背的學生行為;透過衰減,動態調整強化程度,使學生行為趨於合理化,最終貫徹高校學生管理內容,達到高校的學生管理目標。

  3行為改造型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3.1 強化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強化理論是以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激勵理論,它有四種類型,分別為:正強化、負強化、懲罰、弱化。上述四種類型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可以綜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

  (1)正強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正強化是運用刺激因素,使人的某種行為得到鞏固和加強,使之再發生的可能性增大的一種行為改造方式。在具體應用中可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授予榮譽。透過開展不同管理內容的評優、評先行為,授予表現先進者榮譽稱號,激勵先進者保持先進性,鼓勵不足者向榜樣看齊。給予獎資助。按照上級要求,結合高校學生管理需求合理設定國家獎助資金、社會獎助資金、高校獎助資金及其它獎勵資助資金的評選條件,使在校大學生積極踐行高校學生管理要求。賦予職責任務。按照黨員發展標準和程式,結合學生意願發展中國共產黨員,發揮黨員先進性;把積極進取,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髮展成為學生幹部,賦予職責任務。

  (2)負強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負強化是預先告知某種不符合要求的行為或不良績效可能引起的後果,允許被管理者透過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或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為來回避一種令人不愉快的處境。在具體應用中可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給予處分。按照教育部 21 號令,制定高校學生處分管理規定,明確不良行為應受到的對應處分及學生受處分後所要承擔的後果,使學生按照高校管理要求行事。限制獎勵榮譽申報。在高校榮譽獎勵申報條件方面,明確有不良行為記錄著限制申報,使學生儘可能避免不符合高校學生管理規定的行為發生。

  3.2 歸因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歸因理論是海德從通俗心理學的角度提出的,該理論主要從內因與外因的兩個角度,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內外因分析法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應用較為普遍。

  (1)內因分析法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內因分析法用於分析經常性、持續性的學生行為,經常性的學生行為多由情緒、態度、人格、能力等因素導致。對於由於內因產生的學生行為應該從意識層面入手,綜合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種教育手段,加強對高校學生的管理,以實現高校管理目標。

  (2)外因分析法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外因分析法用於分析偶發性、一過性的學生行為,偶發性的學生行為多由外界壓力、天氣、情境等因素導致。對於由於外因產生的學生行為應該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不能忽視外因導致一定行為結果的客觀性,也不要誇大外因導致一定行為結果的必然性。

  3.3 挫折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挫折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主要揭示人的動機行為受阻而未能滿足需要時的`心理狀態,並由此而導致的行為表現,力求採取措施將消極性行為轉化為積極性、建設性行為。挫折在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上引起的反應的強度,取決於四個方面:學生的生理條件;學生過去的生活經歷,特別是以往經受挫折的情況;學生對挫折的主觀判斷;學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觀、世界觀。挫折引起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積極的建設性的心理和行為,一類是消極的破壞性的心理和行為,區別對待兩種不同心理,兩種不同心理與行為的特點為:常見的積極建設性的行為有四種:昇華、增加努力、重新解釋目標、補償;常見的消極破壞性的行為有十二種:折衷、反向行為、合理化、推諉、退縮、逃避、表同、幻想、抑制、迴歸、侵略、放棄。挫折是一種客觀存在,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挫折現象是經常發生的,高校管理者應該重視管理中學生的挫折問題,採取措施防止挫折心理給學生本人和學校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具體應用如下:

  3.3.1 積極的建設性的心理和行為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1)宣傳普及挫折教育。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積極宣傳面對挫折,持積極心態學生的心路歷程,歸納學生經歷與特點,普及相關知識。正確看待積極的建設性的心理和行為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作用。

  (2)開展“階梯”化挫折教育。從高校學生管理層面創造條件,結合學生特點,對學生開展可行的“階梯”化挫折教育,按照學生抗挫能力不同,逐級設定,逐級進行,最大化地提高學生抗挫能力,使之昇華,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管理效率。

  3.3.2 消極的破壞性的心理和行為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1)消除消極因素。從影響挫折反應強度的四個方面入手,進行主觀方面和客觀環境方面的分類分析,幫助學生合理調整行動目標,教授學生用積極的心理與行為適應挫折,減少或消除消極因素。

  (2)減輕挫折感。對於持消極的破壞性的心理和行為的學生,高校管理者應改變受挫折學生對挫折情境的認識和估價,如:幫助專科學生明確同一老師教授的同一課程本科教育與專科教育所要達到的培養效果,使學生對成績有一個合理的認識,以減輕挫折感。

  (3)減少挫折主觀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透過培訓提高學生專業化能力和技術水平,增加其實現個人目標的可能性,減少挫折的主觀因素。

  (4)減少挫折客觀因素。改變或消除易於引起學生產生挫折的環境,如合理設定學生學業測評的管理機制、改善學生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開展實踐教學、技能培訓使學生及早接觸工作,認識工作,以減少挫折的客觀因素。

  (5)推廣心理知識,開展心理諮詢,消減學生挫折心理壓力。

  4 行為改造型激勵方法

  在高校學生管理應用中的侷限性應對方式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正確運用強化激勵手段,對鞏固和增強學生行為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現實管理中影響學生的行為的內因和外因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絡的。對行為的有效強化,一般只是在當事人的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產生後再施加強化,它不重視行為產生的內因,更不重視對學生積極行為的主動激發,這使得強化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故此,我們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應該把強化理論、歸因理論、挫折理論結合起來應用,既要重視行為強化的有效性,也要充分考慮挫折因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於上述原因,在運用行為改造型激勵方法時應注意以下應對方式克服侷限性:

  4.1 運用強化激勵,提高管理效能

  4.1.1 正確運用獎勵手段應注意的原則和要求

  (1)獎勵要公平合理,獎勵的程度要與貢獻相當。 獎勵是否客觀公平,是影響獎勵效應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在組織中表現不突出,表現一般的學生受到了某種形式的獎勵,而其他一大批表現較好的學生未受到獎勵。這對於高校管理工作造成的消極影響遠遠超過實施獎勵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2)獎勵的評選要堅持合理、合法、民主。堅持評選條件合理、合法,評選程式民主,有群眾基礎,對於保證評獎的效能有很大的意義,作用也十分明顯,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獎勵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3)獎勵要注意時效。 獎勵的時效性不僅能強化獎勵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對未獲獎學生的行為產生積極地影響。

  (4)獎勵應該是具體明確的。獎勵要言之有物,詳細,確鑿,使獲獎學生明確獲獎原因,提高獲獎成效。同時也可以讓未獲獎學生找出差距,改善,提升自身的行為。

  (5)獎勵要充分注意獲獎者的需要特點。合理把握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對獲獎學生的意義,應本著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原則,根據獲獎學生的需求特點,提高獎勵的效能。

  4.1.2 正確運用批評和懲罰的手段應注意的原則和要求在運用批評和懲罰手段時應遵循“善意、冷靜、適當、一致、預防”的原則。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對於產生不當行為的學生,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態度,實事求是地指出學生的錯誤,以理服人,同時在對於學生實施懲罰手段時要做到態度平和,寬嚴適當,一視同仁,同時實施處罰要起到教育警醒,防範未然的作用。

  4.1.3 重視不可預測的間歇性強化斯金納認為,定期的強化會失去其作用,不可預測的間歇性強化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所以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應重視適時地小規模的獎勵與懲處,確保強化作用的有效性。

  4.2 運用挫折理論,降低挫折的消極影響挫折教育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得當能對學生行為起積極作用,使用不當則會對學生行為起消極作用,在實踐過程中,出現消極作用的影響要強於積極作用。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正確運用挫折理論,趨利避害,降低挫折的消極影響。

  (1)對形成挫折的原因進行系統分析,有效地預防挫折的發生。在高校學生管理過程中,高校管理者應對學生常見的挫折型別產生原因進行深入系統地分析,自習查詢產生原因,積極尋求解決措施,降低挫折的消極影響。

  (2)提高學生的挫折容忍力。挫折起積極作用還是起消極作用,取決於學生對挫折的反應強度。有計劃、分階段、科學合理地提高學生的挫折容忍力,有利於提高高校學生的挫折容忍力。

  (3)對受挫學生採取寬容的態度。對於受挫學生存在的一般性問題,高校管理者應採取寬容的態度,有利於引導受挫學生正確看待挫折,有利於降低挫折的消極影響,避免矛盾激化。

  (4)改變受挫學生的環境。學生受挫排除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客觀條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受挫學生的消極心理和消極行為,所以高校管理者透過改變受挫學生的環境能起到減輕或消除學生消極心理和消極行為的目的。

  (5)釋放不良情緒,降低挫折的消極影響。挫折勢必給學生帶來消極的不良情緒,不良情緒的積壓,會加重學生面對挫折的消極行為,而合理引導受挫學生釋放不良情緒,會使受挫學生心態趨於平衡,有利於降低挫折的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