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小議遊戲教學對青少年發展的作用論文

小議遊戲教學對青少年發展的作用論文

小議遊戲教學對青少年發展的作用論文

  對教育遊戲不同說法進行綜合分析後,有人提出將教育遊戲理解為具有一定教育意義,並能培養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計算機遊戲類軟體[2]。本文比較贊同此觀點。教育遊戲區別於通常所說的教育軟體和娛樂性遊戲,是教育與遊戲有機結合的產物,其鮮明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目標性、娛教性。教育遊戲是有目標性的活動,包括娛樂和教育兩方面:遊戲的娛樂設計目標是能滿足自身娛樂的需要,透過精緻的畫面和音響及精彩的故事情節,充分滿足青少年的好奇心,帶給其舒適愉悅的感受;遊戲教育方面的設計目標是運用遊戲的表現手法呈現具體的教學內容,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清晰明確的教育目標是顯式類遊戲的特色,青少年能夠透過體驗遊戲的過程掌握具體的教學內容,例如學雷鋒遊戲中的主題是宣傳“七不"等日常行為規範。隱式類遊戲主要是使青少年在娛樂的同時無意識地接受新的知識、技能,鍛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益智類遊戲、策略類遊戲等。第二,自主性、規則性。同現實社會中的主體性相比較而言,青少年在遊戲中更加自主,置身於遊戲中會有一種“自由感”。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遊戲角色、變換身份,可以自主選擇目標或者策略,從自身需要出發搜尋和選擇資源,對環境主動探索,進行經驗的主動建構,這對青少年主體性的充分發展十分有益。但自由不意味著可以恣意妄為,遊戲都是基於一系列的規則來執行的,能用哪些道具,能有多少參加者,參加者必須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等,規則可粗可細可多可少,但卻是遊戲必不可少的,一旦規則被破壞,遊戲世界也就土崩瓦解了。第三,競爭性、協作性。設計一系列難度適中且逐漸遞增的關卡是保證教育遊戲能夠滿足青少年挑戰心理的必要條件,而且在一定規則保障下的良性競爭會增強青少年的遊戲動機。遊戲中即強調競爭又提倡合作,許多遊戲中單打獨鬥並不能解決問題,必須要透過大家的討論和協商,大家既是競爭者,同時也是合作者。

  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非理性”通常被理解為“不要理性”或“否定理性”,甚至是“喪失理性”。對非理性的誤解主要源於將非理性與理性人為地對立起來,認為理性表達理智,而非理性則等同於盲目和衝動。其實理性與非理性統一於人類精神之中,構成主體認識能力的兩翼,並不相互排斥。非理性是相對理性而言的,二者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從概念的科學性出發並與非理性已有廣泛含義的現狀相結合,將非理性因素歸納為認識主體在心理結構上的本能意識(動機、意志、情感、信念、慾望、習慣等)和在認識過程中的非邏輯思維形式(直覺、想象、靈感、幻想、頓悟等)[3]。在研究認識過程中,人們可能較多關注的是理性因素的主導作用,忽視了非理性因素的積極影響。非理性因素是主體認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控制和調節其認識活動的發生和停止、認識能力的發揮與抑制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4方面:1)動力作用。正面向上的情感能激發認識主體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並促進認識效能的發揮,推動認識的發展[4]。意志對人的認識的進行也是一種重要的支撐和推動力量,使認識主體在認識活動中克服困難,勇往直前。2)誘導作用。想象和幻想時常發生在主體對外界事物所產生的強烈好奇心和濃厚興趣中,是創新發現所需要的重要品質。3)激發作用。直覺和靈感常常在情感、意志等因素的激發下產生,可對邏輯思維的不足進行彌補,這種非邏輯力量利於激發人無限的創造力,產生新想法。4)調節作用。在接受外界資訊的刺激時,透過認識主體直覺思維的變通性,能夠適時地改變原有的認知圖式,以適應新的資訊環境[5]。因此應該合理地促進並引導非理性因素的發展,使其與理性因素相互作用,協調統一。

  教育遊戲對青少年非理性因素髮展的積極作用

  教育遊戲以一種靈活的方式將遊戲融入教育之中,是教育性和遊戲性兩種屬性地有機結合,使學習過程變成一種青少年樂於接受的主動探索過程。本文試圖透過動機,情感,幻想、直覺、創造性思維等不同的維度,探尋教育遊戲對促進青少年非理性因素髮展的作用,揭示教育遊戲的巨大潛力。

  (一)從動機維度分析———教育遊戲激發青少年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和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習動機使學生對所要掌握的知識有一定的指向性,展現出濃厚興趣,激勵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促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注意狀態和興趣水平,在達到目標之前努力克服各種困難[6]。挑戰、好奇心、興趣、幻想、成就滿足感都是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第一,教育遊戲中創設的任務不僅具有明確的目標性,而且又具有結果的不確定性,使得青少年產生探索挑戰的慾望和學習熱情。當一個人面對挑戰,並且能克服挑戰後會從中學到一些隱性的知識能力,不管是關於學習課堂的作業,還是遊戲中那些任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開始建立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第二,好奇心包括感官方面的好奇心和認知方面的好奇心[7]。教育遊戲中運用技術手段創造生動的人物形象、模擬逼真的生活場景、動聽的聲音和豐富的色彩等都會產生感官變化,引起感官的好奇心,進而激發青少年的注意水平;教育遊戲透過富於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內容激發青少年的認知需要,提供一個符合認知負荷的虛擬探究領域使其產生認知好奇心,想去掌握某些知識和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三,教育遊戲中的自由性使青少年能夠對角色、策略、環境等變數自主選擇,獲得強大的控制感也激發了學習動機。教育遊戲透過不斷升級的挑戰滿足青少年自我成就的需要,遊戲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連串的挑戰,毫無難度的遊戲無法引起青少年的興趣,難度太大的又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而且教育遊戲的設計也不是出於刁難的目的,所以大多數人可以在有限的嘗試和努力下完成難度適中的挑戰,享受破解難題後的成就滿足感,增加自信心,激發內部動機。第四,教育遊戲透過虛擬互動平臺,促進有效的社會交往,實現青少年歸屬和認同的需要。有的遊戲任務難度大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分工合作,既提高了自身參與性,又助於青少年進行正確地自我認識和評價。青少年在教育遊戲這個平臺空間中展開交流、競爭和合作,得到其他玩家的認可、關心、尊重,進一步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

  (二)從情感維度分析———教育遊戲利於青少年產生積極快樂的情感

  情感是主體對客體是否符合自己需求所作出的對客體態度的一種特殊反映,這種特殊反映是透過主體對客體的體驗表現出來的。任何認識和實踐活動都滲透著情感因素。教育遊戲作為一種新穎的休閒娛樂方式,具有趣味性、互動性、虛擬性,舒緩了青少年的學習壓力,擺脫了孤獨感,體驗到滿足成就感,個性得到舒展,青少年在教育遊戲中是快樂、輕鬆、積極的。認識活動中滲透的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夠激發青少年的認識潛能,加快認識的發展,是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動力因素。人的許多活動成敗與否,與是否有飽滿的熱情和深厚的情感是分不開的。當人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某種活動中時,對其順利進行總是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當人對所從事的某種認識活動缺少熱情,或情緒消沉時,人的認識能力就受到抑制,認識程序也就受到影響。馬克思也曾提到人強烈追求自己的物件的本質力量源於激情和熱情。教育遊戲所創造的環境氛圍使青少年身心愉悅,產生探索未知的熱情,促使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高昂的鬥志,不懈的'努力,儘可能快速地完成思維過程,利於提高認知活動的效果和創造力的發展,增強記憶能力,影響個體行為,真正地做到在玩中學。

  (三)從幻想、直覺、創造性思維及靈感維度分析———教育遊戲利於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靈感的產生

  第一,幻想。幻想是由個人願望引起的對未來的想象。教育遊戲在設計上加入了幻想的成分,這並不是將現實中的場景和事物簡單地虛擬化,如英雄人物的愛國事蹟、正義之舉會使青少年產生積極向上、符合現實的幻想,視其為學習的榜樣,這種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會指引他們朝著正確思想道路前進,併為之努力奮鬥。第二,直覺。直覺思維是不受某種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依據內在感知迅速識別並對問題答案做出判斷、設想的思維形式。在教育遊戲中所模擬的不同領域、層次、形式的學習資訊交叉連線,在體驗遊戲的過程中青少年可能由於特定情境的激發突然領悟或發現某些知識間的聯絡,大膽提出新的猜想和思路。所構建的假設或正確或錯誤,在直覺思維探索的基礎上,再借助理論與實踐的驗證判斷其科學合理性。教育遊戲的設計鍛鍊了青少年從整體感知情境的能力及在很多複雜資訊中迅速做出最佳化選擇和創造性預見的能力。第三,創造性思維、靈感。青少年時期正是聯想、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迅猛發展的階段,青少年思維方式不斷向縱深、橫向全面發展,而且他們善於觀察和想象,對新事物敏感且接受能力強。教育遊戲作為一種自由、有趣和充滿想象的活動,具有其他活動形式所沒有的巨大吸引力,為青少年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天地和獲取更多資訊的平臺。教育遊戲透過動畫、聲音、色彩等多感官通道的刺激及具體的社會背景和故事情節為青少年營造了特定的學習環境,能夠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愉悅地、主動地探索發現新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學習潛能。教育遊戲一方面使青少年在玩的過程中將知識資訊有效地組合、聯想到思維空間中,進行知識建構,形成立體的、發散性的思維,另一方面使青少年形成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思路選擇、思考方式、思維結論上實現新突破,不拘泥於某種固定的思維邏輯模式,充分體現獨特、新穎、靈活等特性。

  教育遊戲作為新生的事物,還沒有被廣泛接受、推廣,許多教師和家長對教育遊戲還不是完全瞭解,甚至持懷疑和反對的態度。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它,不能把遊戲看成洪水猛獸,用各種手段、方法阻止青少年玩遊戲,容易使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應該發掘並利用其教育價值。非理性因素作為認識主體系統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非理性因素這個視角來分析教育遊戲對青少年的積極作用,有利於對教育遊戲存在的價值及意義有更深刻的認識。(本文作者:李宇佳、楊雪 單位: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