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高校檔案文化建設分析論文

高校檔案文化建設分析論文

高校檔案文化建設分析論文

  一、高校檔案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檔案資源來源單一,缺乏應有的文化厚重感

  近年來高校機構調整,大多數高校都成立了專門的檔案管理機構。目前,高校檔案館的檔案來源主要有二:一是接受、一是徵集。按照工作慣例,學校各部門依照檔案預立卷制度在規定時間內將相關的黨群、行政、教學、科研等九大類檔案(包括聲像)移交給檔案館,或由檔案館提出徵集要求,校內各部門組織提供相關檔案,最後由檔案館統一管理利用。這些檔案以文書為主,是一所高校發展歷史和精神品格養成的歷史再現與資訊記載,為高校總結經驗成績、創新工作思路、制定行政綱領、開展校園文化等提供了物質依據。但徵集接受的這些檔案沿襲了檔案“詳於政事略於文化”的一貫傳統,致使檔案文化資訊的覆蓋面和輻射能量受到了不利限制,與高校師生的生活產生了距離,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文化衝突和利用矛盾。檔案文化中信念、嚮往、追求以及理想、道德、情操等文化因子的隱匿不活躍,對實現檔案文化薰陶、教化、激勵的社會功能,從而建設先進的高校檔案文化產生了巨大阻力。

  (二)高校檔案文化意識淡薄,尤其是檔案工作者的文化自覺不夠,缺乏文化創新觀念

  由於早期對於檔案功能、屬性的狹隘理解,高校文化建設中檔案被邊緣化,致使很久以來人們都沒有建立起檔案文化的概念,檔案文化意識更是無從談起。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人們歷史溯源尋求經驗開拓創新的社會需求越加迫切,檔案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才被強化凸顯,檔案文化意識才逐漸建立起來。高校作為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建立自覺自省的檔案文化意識是歷史的必然要求,與檔案關係最為直接和密切的高校檔案工作者,更是亟待建立和強化檔案文化意識。而高校工作實踐中,檔案文化意識還處於一個較為低下的水平,師生的檔案文化意識還遠遠不夠。首先,對於檔案價值的認識在很多人眼裡僅僅是有用的、有益的,缺少對檔案文化核心價值的理解;其次,高校檔案工作被狹隘地理解為檔案的接收和保管,對檔案蘊含的文化資訊忽視甚至無視;再次,高校檔案管理機構很少與校內其他部門進行文化互動,積極融入校園文化的主動性欠缺,這些不足都不僅嚴重地影響了高校檔案文化的建設,同時也對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營造寬容、尊重、關愛、合作、向上的文化氛圍,傳承和創新大學文化產生了阻力和障礙。

  (三)高校檔案文化與地方文化聯絡薄弱,缺乏足夠的聯動促進

  檔案中蘊含的豐富文化資訊不是在僅僅圍繞檔案活動這一封閉的領域產生的,檔案文化個體的研究也不可割裂開來。歷史經驗表明,檔案文化依存於社會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又為社會文化的前進發展提供資源資訊和動力。高校在特定地理區域辦學,其文化發展必然會打上地方風俗習慣、心理特點以及價值取向的深深烙印。高校檔案文化積極融入地方文化因素,與地方文化相依互補,才能不斷地豐富高校檔案文化資源,提高高校師生的檔案文化興趣,推動高校檔案文化和校園文化的繁榮發展。目前來看,許多高校參與地方建設的專案不多,涉及到檔案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高校檔案文化的建設某種程度上仍像是自娛自樂。不可否認,高校在與地方文化溝通交融上正在做著積極的嘗試和努力,如我校每年定期舉辦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師生的檔案文化生活,但這類活動的文化覆蓋面仍然較小,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文化需求和高校建設先進檔案文化的內在要求。

  (四)高校檔案編研工作淺嘗輒止,重政治輕文化

  檔案編研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活動,它以檔案實體和圍繞檔案展開的文化生產活動為研究物件,產生了可以傳播的文化產品或文化成果,並在這個過程實現了檔案的文化價值。目前高校大多進行了檔案編研工作,但開展情況不盡人意。整體上看,不少高校的檔案編研成果與學校發展和師生的文化需求結合不緊密,利用效果較差,缺乏較大的社會影響力。從高校檔案部門的具體操作來看,高校檔案編研工作存在著檔案編研的題材較窄,重行政輕民生的現象普遍,師生喜聞樂見的檔案資訊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開發;檔案編研成果大多是大事記、檔案彙編,編的成分多,研的成分少且形式陳舊,缺乏新意;沒有把高層次文化資訊資源開發的檔案編研工作當成重要工作來抓,無法實現檔案文化對高校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檔案編研工作少有精品等突出問題。檔案編研工作的萎靡徘徊停滯不前嚴重地影響了高校檔案文化的發展。

  (五)高校檔案文化宣傳方式陳舊,宣傳範圍不廣,深度不夠

  由於工作性質和觀念的影響,檔案工作在高校工作中多處於幕後位置,默默奉獻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檔案工作常態。長期缺乏宣傳使得檔案工作逐漸遠離了高校師生的文化視野,既不利於高校文化的發展也不利於檔案文化自身的發展。高校檔案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文化資源,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檔案資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就地取材、貼近生活、翔實豐富感染力強等突出特點,為新時期的高校教育開發了一條新途徑。近年來,高校宣傳工作有了很大發展,宣傳形式、途徑、技術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檔案的宣傳方式還停留在傳統的檔案展覽上,宣傳範圍僅限於高校校園,與社會文化還沒有實現緊密對接。新時期高校的文化發展亟待開放的、親民的,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生機蓬勃的檔案文化的積極參與,這也是檔案文化發展的內在需求。目前,許多高校建立了校史館,開展了檔案學術講座、檔案徵文比賽等文化宣傳活動,但較之其他部門工作的宣傳,力度明顯不足。

  二、促進高校檔案文化建設的對策措施

  (一)做好高校檔案徵集工作,豐富檔案文化資源貯存

  高校檔案工作首先要注重收集和徵集富含文化元素的檔案,要將檔案資源從文獻、文物、文書的'舊框架裡解放出來,將那些文化性強政治性較弱的檔案納入到檔案收集範圍,擺脫高校檔案館自身缺乏檔案文化資源的困境。可以透過調整徵集接受範圍,透過學校平臺制定規範性較強權威性和強制力的政策檔案,將檔案接收的範圍擴大至文化性檔案資源。其次,高校文化檔案徵集工作要主動出擊,與學校各部門、師生、校友以及地方文物單位、檔案部門等加強聯絡合作,徵集接收蘊含豐富文化資訊和社會利用價值的檔案資料,以豐富的文化資源促進高校檔案文化事業的創新發展。

  (二)加工提煉高校豐富的檔案文化資源,努力打造檔案文化精品

  高校檔案資源為檔案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可靠的第一手素材,蘊含著高校辦學過程中凝練的精神底蘊和文化特色,以這些檔案為基礎,結合大學生校園活動打造檔案文化精品切實可行。如我校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檔案優質服務月”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已成為檔案管理和檔案文化宣傳的一個品牌活動。檔案以鮮活生動的面孔走近了高校師生的生活,不僅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也增進了師生對檔案的感情。此外高校檔案部門努力開發現有館藏,同樣可以推出檔案文化精品,如現在很多高校建立的校史館就是檔案文化展覽的精品。

  (三)開發檔案文化產品

  目前,產業化已成文件案文化發展的一個熱點並在社會實踐中體現了檔案的文化價值。高校也要依託先進的大學文化與地方文化等緊密結合,積極開發檔案文化產品,展開高層次的檔案文化管理和服務,可以透過製作校園微電影,校史人物專題片或出版發行大型文化畫冊等多種形式推動高校檔案文化建設。

  (四)加大檔案文化宣傳,做好檔案服務

  高校要在保證安全機制下利用檔案資訊網站、媒體等多種渠道面向社會開放檔案資訊,最佳化檔案服務,簡化檔案工作手續,增進師生和社會公眾對高校優越檔案資源的瞭解和利用。

  (五)高校要創新檔案人員培養機制

  抓好檔案專業人才和兼職檔案員隊伍建設,培養出越來越多的檔案自覺意識強、專業知識豐富、業務熟練併兼有計算機、歷史、外語、法律等多種技能的複合型檔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