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建設論文

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建設論文

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建設論文

  【摘要】在新時期下,人們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時也帶動了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群眾文化的發展展現著國民群眾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養,群眾文化發展的程度影響著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的程度。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生活與現代化的文明建設還有差距,也有很多方面不完善。如何使群眾文化發展順應新時期社會的發展是我們值得深入權衡的問題,如何在順應中國國情的前提之下,將群眾文化建設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和發展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探討

  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就是文化建設,群眾的生活方式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體系文化構成的關鍵因素,群眾文化的發展關係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和諧社會的建立。在我國經濟日益發展的影響下,群眾文化建設顯得越發重要,其建設內容更是要順應時代發展而豐富飽滿,使之在新形勢之下依然可以服務於人民增添於國家。適應新形勢,就需要在這個新時期,使群眾文化工作者緊跟時代的步伐,迎接時代挑戰。全力推進新時代的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搞好群眾文化指導作用,引領群眾文化積極健康發展,使之推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和諧前進。群眾文化建設影響著農村文明和廣大老百姓群眾的日常生活多彩化,隨著農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新時期建立符合國情符合農村體制的群眾文化,是值得每個參加群眾文化建設者需要深入細緻思索和研究的,落實群眾文化建設,推動群眾文化發展,豐富群眾文化內容是眼前需要解決的難題。

  一、加強群眾文化理論建設的必要性

  一個國家的文化標誌著它的民族血脈和人民精神面貌,文化昌則國家盛。社會主義新時期,在全面建立小康社會之時,應該同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大繁華,透過文化建設促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倍增,以文化向世界展示新中國的精神面貌,透過文化引領新風尚和綜合國力,從而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民,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群眾文化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高,一個國家如果在文化建設方面跟不上綜合國力的發展,則標誌著國民素質的低下,如此一來勢必會遭受到國際的病垢。雖然群眾文化建設屬於公益文化事業範疇,但並不能因此就不去重視不去推廣不去建設發展它,從關係層面分析,群眾文化是綜合國力的表現手段之一,群眾文化發展好了,國民素質隨之也會跟著提高,越來越多的群眾重視文化建設,就會積極投身於文化建設,也會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長此以往就會湧現不少人才,這些人才對於國家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國民綜合素質提高了,也有利於社會治安,減少違法犯紀事件的發生,降低犯罪率,對於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直接影響。那麼群眾文化建設的深遠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社會管理創新的借鑑作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群眾文化建設和管理的工作基礎,一切以人民為出發點執行,黨員幹部必須以身作則,加強黨的領導組織工作和政府社會管理作用,積極推行各類事業單位和企業的職能和職責,調動他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熱情。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和調動相關部門相關人員的責任心、主動心、創造力和積極性,形成和諧向上的構建氛圍,以此來提高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領導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和社會協同能力,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群眾文化建設。

  (二)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教育作用。群眾文化具有大眾化和基層化以及從眾的特點,同時還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它的發展傳承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對人民群眾有著薰陶和影響以及教育。

  二、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要面臨的困難

  近年來,隨著老百姓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階段的文化形式已經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主要表現為在輻射範圍有限、活動內容單調和整體影響力有限,形式內容過於單一、太拘於傳統,改變不大,無法順應時代的變化,跟不上人民群眾的思想和視野。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不斷提高,人員流動性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也日趨嚴重,嚴重影響著社會管理和群眾文化建設的實施和發展。現階段群眾文化依舊處在摸石頭過河階段,科學的文化研究理論還不成熟,沒有切實可行的依據為群眾文化建設提供保障,在開展文化活動時,沒有這一基本文化其他任何文化的開展將無立足之處,是無法得到群眾支援的。

  三、如何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

  向人民群眾學習,認真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持維護和貫徹黨和國家的政治方針路線,致力於群眾文化事業的建設中,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和和諧社會做出貢獻。除此之外,在樹立文化建設中的光輝形象,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群眾文化人員素質,提高群眾文化隊伍水平。文化單位要在爭取各級黨政支援,結合當地的實際確保機構、人員編制、各項經費的同時,再加大對基層文化單位的培養,提高指導力度,並且定期對基層的文化工作者和基層文化隊伍進行業務輔導,設立技能培訓班,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以此提高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內在力量,不斷為群眾文化建設輸送人才,保障群眾文化建設得以長遠發展。

  四、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群眾文化隊伍。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人,因此在群眾文化建設的隊伍建設上,如何加強儲備力量的建設和在職人員的培訓提升問題已經成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搞好基層文化隊伍的建設工作,為群眾文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庫,提高文化建設人員的綜合技能和素養是改善現有人才不足問題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礎之上還應對人事制度進行改變和革新,對待高階人才和普通人才要有所不同,因才設崗,不拘一格降人才,採用創新人性化的人事制度,以此保證文化建設隊伍的不斷壯大和高質量。

  (二)培養文化創新意識。注重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創新,應結合黨政方針,以新穎的思維方式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的創新和改革,建立全新的群眾文化建設新體系,同時結合群眾文化發展的經驗和規律深入探索群眾文化的執行機制和奧秘。推進文化運動機制和市場機制的有效融合,形成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來豐富群眾文化建設的內容。

  (三)加強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建設的形式和結果直接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群眾文化建設好了不但改善基礎設施,還可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有利於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因此群眾文化建設責任重大,是一項需要長期抓並抓好落實到人民身上的重要任務。我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大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以此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群眾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和認可,只有廣大群眾認可了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才可以有效推進其建設,同時滿足城鄉人民群眾日漸增長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

  (四)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群眾文化的建設和開展工作要適時的順應社會體制的變化,在內容複雜又繁重的形式中唯有加強創新才可以應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使群眾文化得以長遠存在並健康發展。創新離不開社會組織團體的管理,只有在管理制度上加以改變和創新,同時進行監管資源整合,才能使群眾文化建設真正意義上做出創新。人才也是影響創新的重要因素,所以還應加強人才管理制度的調整和完善,相關政府部門出臺獎勵政策,充分調動文藝特長志願者的積極性和熱性以及參與感,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於文化建設工作中,為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奉獻力量。

  五、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轉型和體制轉軌也隨之而來,帶來了文化活動的多元化,影響著文化建設的發展。只有改變傳統的群眾文化,才能滿足不同群眾的不同文化需求。而群眾文化工作者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要打造文化新優勢,必須把人文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思想的轉變、措施的實施在文化建設上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同時加強文化交流範圍,貫徹執行正確的文化發展方向,將文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無縫隙融合可以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建設是全國民的社會責任也將影響著公益事業的發展和形成,不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而且將其發揚光大還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麗娟.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之管見[J].才智,2011(19).

  [2]韓永進.新的文化自覺[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1).

  [3]於偉立.淺談群眾文化發展的新思路[J].科技資訊,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