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衛生類職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衛生類職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衛生類職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文化是大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大學教育實質上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文化教育,大學透過文化來培養人、塑造人,透過對文化的傳承、創造來健全和完善學生品格。校園文化具有文化“化人”的基本功能,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創造良好的“化人”環境,成為高校育人的有效載體。我院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注重發揮其導向、規範、凝聚功能,使校園文化體系富有個性魅力和行業特色,在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輸送人才道路上書寫著絢麗的樂章。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導向功能

  校園文化一方面能引導學生的思想、情操和行為朝著健康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能約束不健康的思想和行為。我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其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走上健康成才之路。

  1.1加強校園環境建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校園環境是校園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優美舒心的校園環境、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師生行為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其觀念與行為,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啟迪智慧。我院醫學院注重結合醫藥衛生行業特點來美化校園環境,在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走廊、牆壁上寫著醫學日內瓦宣言、醫學生誓言等標語,樹立著為人類健康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師雕像,如南丁格爾、孫思邈、林巧稚、裘發祖等,“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等格言警句向師生闡釋著醫藥衛生事業的高尚與神聖。綠化帶裡“小草對你微微笑,請你把路繞一繞”的標語牌,也在提醒師生養成文明習慣。

  1.2佔領思想政治建設主陣地,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院醫學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充分利用業餘黨團校、主題班會、社會實踐、志願者活動、勤工儉學活動和公益勞動等形式,以《心韻》《心橋》等院刊、校園網、班級QQ群、班主任部落格及校園廣播為媒介,透過藝術團、文學社、心理健康俱樂部、青年讀書俱樂部等社團活動,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其明是非、知榮辱,為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1.3以校企合作為載體建設實訓基地,促進學生職業意識形成

  我院醫學院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學校“楚天技能名師”,各專業建立專業指導委員會,以行業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模組化”課程體系為基礎,推進專案化、一體化課程改革,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選擇配置,構建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醫學院不斷改造、更新實訓室佈置與裝置,醫學基礎實驗室按照學生學習程序佈置,臨床及專業實訓室則按照醫院和企業車間的工作、生產流程全模擬設計佈置,按照醫院(企業)的工作標準張貼安全標識、操作流程與規範,讓學生在校學習就如同置身真實工作環境中。加強實訓室管理,規範師生在實訓場所的言行舉止,從穿衣戴帽到物品擺放、從實驗流程到工作場所清潔,嚴格按醫院(企業)工作要求來規範,讓學生在全模擬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形成職業意識。同時,嘗試把課堂搬進醫院,提高學生臨床操作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鞏固學生職業意識。在學生評價方面,改一次性評價為多次評價,改應試能力評價為以專業操作技能為主的多元化評價,將實踐能力考核作為評價畢業生是否合格的必要條件,促使學生達到職業資格准入要求。近年來,我院醫學院護理專業畢業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一次性過關率在90%以上。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規範功能

  制度文化是大學存在與發展的規範準則,主要是指對學校師生和組織行為產生規範性、約束性影響的部分,是學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體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結,也是對其他教育手段的必要補充。

  2.1師生共同參與,民主治院

  我院醫學院一方面結合學院工作實際修訂完善日常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依靠制度管理,以規章制度約束全體師生;另一方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制定規章制度過程中主動讓師生、員工參與,使學院的每一項管理決策措施都能充滿人文關懷。

  2.2實行綜合考評,推動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

  醫學院堅持綜合考評制度,各項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職工工作狀態等均由各科室每月自評上報,由辦公室進行考核,堅持平時有檢查、月月有重點、查後有反饋、反饋有整改;對於違紀違規情況,嚴格按照管理規定處理,將教師個人行為納入學校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中,有效促進工作目標的落實。對班級、學生實行班級綜合考評和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班級綜合考評結果與先進班集體評選掛鉤,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為學生評優評獎的重要依據。切實可行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監控與考評機制,加大了我院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力度,促進了全體師生的集體和團隊意識,有效推動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

  2.3加強法制教育,規範學生日常行為,形成良好行為習慣

  我院醫學院定期、不定期地舉辦學生自我防範、法律基礎、網路健康、抵禦誘惑、消防安全、衛生行業法規等法制講座,對學生進行導向、調控和紀律訓導,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對社會、學校、他人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校園生活的規律和原則,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逐步規範自己的日常行為。

  3崇尚高雅文化,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凝聚功能

  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崇尚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醫學院全體師生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

  3.1以文化藝術節為載體,形成崇尚高雅健康校園文化氛圍

  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精神文化的主要體現,是師生精神面貌和價值觀念的外在表現,是學生陶冶情操、發展個性、提升文化品位的有力手段,體現、傳承並發展了大學文化內涵,彙集成大學特有的文化源流,師生在活動中融入自己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審美情趣和聰明才智,在溝通交流中得到鍛鍊和提高。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師生聯誼會、英語演講比賽,以及各類徵文比賽、大學生辯論賽、歌詠比賽、護理操作大賽等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我院醫學院以“突出精品,打造品牌”為指導思想組建的女子管樂團、女子合唱團,出色完成了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第八屆三峽國際旅遊節巡遊、第八屆中國藝術節萬人大合唱等大型文藝演出任務,帶動了大批學生加入高雅藝術隊伍,提升了學生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從而營造出青春激揚、蓬勃向上、崇尚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

  3.2利用儀式、典禮和主題教育活動,塑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形勢政策教育,使學生樹立愛國愛校精神。多年來,我院醫學院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與改革開放、醫藥衛生行業職業規範和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結合起來,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堅持每天升降國旗儀式,以增強全校師生愛國主義情懷;堅持開學典禮、醫學生宣誓、入學教育、軍訓、新教師培訓等活動,加深對醫學院校及醫藥衛生行業文化、價值觀的認識;堅持組織開展醫藥衛生行業職業道德與法規講座與培訓,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養成;在特殊時間舉行一些特殊的儀式更能取得深刻的教育示範作用,如18歲成人儀式、“512”國際護士節傳光授帽及宣誓儀式,在國際愛牙日、國際愛滋病日、國際禁毒日、無煙日等特殊紀念日舉行專業操作展示、社會義診和宣傳活動,不僅使學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心,更傳承了醫藥衛生行業從業人員需要的人文關懷和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形成熱愛祖國、熱愛學校、努力學習、積極上進的校園文化氛圍。

  3.3表彰先進典型,大力扶貧幫困,營造爭優創先的良好氛圍

  透過表彰優良學風班級、先進團支部、三好學生標兵、優秀團員、文明寢室等,營造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同時積極落實國家貧困學生資助政策,不斷拓展貧困學生資助渠道,大力扶貧幫困,讓受助學生感受到國家、社會和學校的溫暖,他們也將心懷感恩,以愛心、耐心、責任心去回報社會、回報患者。

  4小結

  校園文化具有潛在性、規範性特點,對師生的影響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它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徑全面、深刻、持久地對師生起著教育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既是高校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土壤,又是高校實現全員育人的平臺和載體。衛生類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上有著更為嚴格、深刻的行業要求,這無疑需要在課堂教學以外打造更具行業特色的校園文化,以實現“化文成人”。我院醫學院近年來立足行業特點,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上突出醫藥衛生行業特色,讓學生在校園文化浸潤中成長、成才,學風、教風、校風明顯好轉,受到社會、用人單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