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內蒙古民族文化背景下中小學版畫教學新策略論文

內蒙古民族文化背景下中小學版畫教學新策略論文

內蒙古民族文化背景下中小學版畫教學新策略論文

  內蒙古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化的特徵。內蒙古民族文化在長期發展中創造了語言、神話傳說、宗教信仰、歌謠、舞蹈、服飾、建築、禮儀、手工藝等生活生產方式以及獨特的藝術資源。如在中小學的藝術審美教育中加以開發和應用,可以培養學生了解和熱愛民族文化,感受內蒙古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內蒙古藝術創作發展中,哲理木版畫尤為有名,本文將內蒙古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學美術教育活動中,以版畫教學為突破口,把民族文化作為元素,進行美術教學,使學生在感受內蒙古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美的體驗。用版畫這種媒介,讓學生頭、眼、手相結合,大膽的進行藝術創作,學習的同時分享自己創作的喜悅。

  內蒙古民族文化多樣性成為藝術創作的元素

  近些年來,社會和學校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學生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越來越重視。審美教育要透過各種藝術級自然和社會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所以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更要從周邊熟悉的事物入手,讓學生在身邊發現美,創造美。

  內蒙古民族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化的特徵。在歷史的發展中擁有了語言、神話傳說、宗教信仰、歌舞、服飾、手工藝等多種藝術資源。內蒙古的藝術家們利用這些民族內容和民族符號在藝術品中闡述自己的思想感情。畫自己瞭解的,熟悉的內容,藝術品也會有更高的感染力。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也是如此,美術課主要以創作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在美術課程中可以每學年都加入版畫創作。版畫是透過繪畫、製版、印製三個步驟進行繪畫創作。儘可能利用版這種媒介,用刻刀或其他工具對繪畫形體進行特殊處理,而獲得特殊的藝術效果。版畫有藝術表現過程中的間接性、複數性和印痕的藝術特徵。版畫的藝術特徵可以讓學生頭、眼、手相結合進行創作。在創作內容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身邊發現美,提供具有內蒙古特色的教學內容,講解一些內蒙古少數民族的圖片,實物,比如牧區生活,少數民族服飾等在課堂上創造出一個民族氣息濃郁的環境。

  透過每學年的美術課程中內蒙古民族文化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自己生長家鄉,瞭解內蒙古歷史,瞭解內蒙古人民勤勞樸實,風景優美,藝術活動多種多樣,併為出生在中國的北方感到高興,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愛護環境保護生態。

  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版畫教學

  在2008年《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意見》中指出中小學校藝術教育要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生動豐富的藝術教育活動之中,使之內化為學生的自覺精神追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要透過藝術教育讓學生接受中華民族和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滋養,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奠定基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在中小學的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多形式,多層次的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獨特個性。在進行繪畫內容和版畫製作方面的講解後,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創作。讓每個孩子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充分發揮,也可以體驗合作的樂趣。課程結束後,可以對學生的版畫作品進行觀摩活動,深化教學效果。當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所學所感,教師應對學生的成果予以肯定,也可以邀請家長一同觀摩,多個角度,多種方式交流,鼓勵和分享學生的成果,教師進行指導和點評。

  我們的教學目的是發掘每個學生內在的,個性化的精神世界,發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求慾望。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和表現手法,讓學生創造快樂,分享快樂。

  關於中小學版畫技法教學的策略

  版畫教學只能作為美術教學的一部分,內容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分為三個部分,低年級以造型為主,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小學高年級以表現為主,除了動手能力還要學習簡單的版畫知識和技法。初中生以表現創作為主除了動手能力,一些版畫技巧還要融入自己的創作意識。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用的版取材和製作方法也不同。一年級的學生,主要以貼上為主,收集自然中的植物,生活中的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做成實物版畫,在學生製版中,對於這些材料不僅僅可以看到,觸控到,在實物的拼貼和組合中產生“組合”與“美”的意識。製版後的水性顏料印刷也是其中最有趣的環節,顏色的選擇與利用,印製的過程,以及最後成品,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感覺到快樂。二年級到三年級以紙版畫為主,在教學中要以紙版畫怎樣表現,表現什麼為主。當然,製作是一部分,可以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