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發展好少數民族文化論文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發展好少數民族文化論文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發展好少數民族文化論文

  我國自古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各民族和諧相處,民族文化共生同榮。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許多古老的文化漸漸流失於時光長河,在新媒體大規模普及日常化的環境科學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多樣的方式記載文化,使傳統的少數民族文化得以留傳,是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及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每個人思考並解決的問題。只有正確認識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及對少數民族文化記錄傳承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其更好地傳播、發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

  中國是一個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多文化國家,除漢族外的55個少數民族分佈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少數民族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文化繁榮,因此,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既是中國民族文化和世界民族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體現,也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需要。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今時代湧出了以網路媒體、手機媒體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體形式。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他讓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在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其造成不小的衝擊與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應如何應對挑戰,將挑戰轉化為機遇,更好地將少數民族文化保留並傳播,引領少數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舞臺,都是需要我們思考並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新媒體的發展趨勢

  通常我們所說的新媒體包括網路媒體、手機通訊或手機終端、數字電視等,利用先進的電子、網路傳播技術,透過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網、衛星等多種方式將資訊傳播到接收終端如手機等電子產品、電腦等,實現資訊和服務的傳播傳遞。因而新媒體應當是一種突破固有的傳播方式藉助新的傳播手段而充分實現個體自主選擇和傳播資訊的媒介。

  (一) 網際網路及4G使用者普及率提升,行動網路應用迅猛發展。

  從國內目前網際網路及4G使用者數量發展來看,我國新媒體使用者整體規模增速放緩。2014年底我國網際網路使用者規模達到6.49億人,比2013年僅增長3117萬人,普及率增長2.1%,達到47.9%。據此估計,2015年我國網際網路網民將接近7億人,普及率達到50%,手機網民將超過6億人。

  (二) 媒介融合速度加快,傳統媒體不斷採用新媒體技術。

  為了順應網際網路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影片化的趨勢,傳統媒體積極運用大資料、雲計算等新技術,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等新應用新業態,以新技術引領媒體融合發展。

  (三) 廣告進一步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

  作為媒體的主要宣傳形式,廣告日益轉向新媒體,電視廣告和報紙廣告的市場份額已經出現明顯的下滑態勢,網路媒體成為第一大廣告收入媒體,未來網路廣告尤其是移動廣告所佔的份額將繼續增長。

  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所具有的時代特點和優勢更加突出,也更加符合當代社會的背景,為當前資訊時代訊息的傳播提供了一個更寬廣、更直觀的傳播渠道。新媒體對資訊及文化傳播的力量不容小覷,這也為現代媒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因此,加強對新媒體發展趨勢的瞭解,探索如何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力量宣傳少數民族文化,對新媒體下所形成的廣告帶動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都非常有利。

  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之瑰寶。

  中華文化是由我國56個民族共同締造的,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積澱,形成了和諧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少數民族創造了大量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史詩以及音樂、舞蹈、繪畫、有價值的科學典籍;建造了很多雄偉壯觀、絢麗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這些優秀的文化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

  (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面臨的問題。

  由於地理環境、經濟發展及技術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讓許多少數民族人民漸漸與外部失去聯絡,許多人都無法更深地瞭解、接觸少數民族文化。其次,由於外國文化的衝擊,人們似乎更加偏向於去享受國外的文化、節日等等。這都讓原本流傳區域極小的少數民族文化受到了更大的衝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對保證我國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利用新媒體技術讓少數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一)提煉民族文化精髓,打造民族文化精品。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多媒體系統的應用更以極強的滲透力進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教育、圖書、娛樂等等。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現代媒體技術的優勢,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精髓的提煉與傳播,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讓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新形勢下繼承和弘揚,並讓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設施建設得到改善與充實。

  (二)利用新媒體技術宣傳少數民族文化。

  利用新媒體等先進技術將不同少數民族文化展示出來並進行對比,讓人們能更好的認識並瞭解其特點,然後取其精華,用微博、微信、影片等來進行大量的宣傳和報道,讓人們透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瞭解到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併為人們熟知。當然,人們還可以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設立旅遊景點,並對其加以開發創作,使少數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在這樣的文化傳播過程中,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形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侷限,而其基於網路的開放性與豐富性,也為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研究提供了空前的便利。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媒體的多樣化,無不改善著人們日常生活與精神生活。文化與媒介之間彼此依存。沒有媒介,文化也就喪失了依附的載體。有了媒介,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傳播與發展。因此,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不僅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體現,也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表現形式。但是,我們必須避免簡單意義上的現代技術與民族文化的堆砌,而要利用數字技術語言,全面深挖少數民族豐富的文化內容,牢牢把握新媒體的價值、原創性、效應及生命力這四個特點。在少數民族文化中尋找新媒體延展的可能,並以認真的態度對其進行不斷的創新創作。這樣,才能讓具有古老東方氣韻的少數民族文化藉著新媒體技術的翅膀,翱翔於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