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心理教育對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影響的思考和探索論文

心理教育對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影響的思考和探索論文

心理教育對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影響的思考和探索論文

  關鍵詞:心理教育;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影響

  高職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發展和培養是當前高職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對高職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育,是新的歷史時期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是高職生接受繼續教育的基本條件,是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必需的個人素質。高職院校在開展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幫助學生成就幸福人生。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 心理健康教育如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脫離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兩者之間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是途徑,學生可持續發展是目的,後者決定前者的發展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鞏固了學生髮展的基礎,拓寬了學生髮展的途徑,強化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功能和地位。因此,兩者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各司其職、各得其所,兩者具有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之效應,更似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互依靠、不可或缺。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可持續發展有積極意義,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心理調適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

  1、可以改善學生人際關係。一個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本身應該具有健全的心理特徵,如善於傾聽、富有同情心,此外還應具備良好的助人技巧。儘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並非完美的人,但他能給來訪者提供一種安全的、帶有幫助性質的關係。所提供的這種新型人際關係對來訪者可產生榜樣作用,對來訪者的日常人際交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改善來訪者的人際關係。

  2、可以促使學生行為變化。透過科學的教育手段來改變來訪者的不良行為,是心理教育的目的之一。一般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來訪者不良行為或疾病產生的原因;其次,與來訪者共同確定來訪者異常行為的主要症狀表現,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療的目標;最後,可以採用專門的心理治療技術或必要的藥物、器械進行治療,透過各種手段和方法改善當事人不良行為。

  3、可以提高學生問題處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必須基於來訪者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有三個基本目標:

  一是提高來訪者處理問題和發展機會的能力;

  二是幫助來訪者學更為有效的處理其生活中的問題;

  三的是協助來訪者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高職生往往由於認知偏差或強烈的內心衝突而無法做出決定,因此透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來糾正當事人認識偏差,提高當事人問題處理能力和決策水平。

  三、提升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途徑

  1、透過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升高職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現階段,高職院校應儘快開設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定為必修課程,納入學分管理,並根據局實際情況開設心理選修課程。透過課程教學匯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並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目標結合,明確教學的目標,實施教學規範化管理,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2、透過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提升高職生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要讓學生能在遇到障礙的時候,第一時間學會尋求幫助。二是積極開展心理素質訓練。如設立了心理熱線和廣播專欄,開設心理測量平臺為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透過心理情境劇表演等活動普及心理知識。三是利用新媒體開展教育。高職院校應與時俱進,充分發揮網路優勢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心理網站、qq群、部落格、微博、微信等現代技術媒體開展教育,透過各種途徑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為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

  3、透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來提升高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打造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遴選有心理學專業或有相關專業教育背景的人員來承擔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加強對專業人員的培訓力度。透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式開展師資培訓,提高師資專業化水平,建立一支穩定、優良的師資隊伍,透過優良的師資隊伍來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