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談雙證書制導向下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構想論文

淺談雙證書制導向下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構想論文

淺談雙證書制導向下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構想論文

  一、導言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規定:“大力開發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認真實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制度;使城鄉新增勞動力上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職業訓練,在全社會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這一決定大大促進了我國高職院校中雙證書教育模式的發展。所謂雙證書是指,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不但能夠獲得學業證書(包括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還能透過接受實踐教育與技能培訓而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我國的《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規定:對從事技術複雜、涉及到國家財產與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費者利益的職業與工種,實行職業准入制度,只有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之後才能持證上崗。近兩年來,由於簡政放權的需要,我國行政管理部門逐漸廢止了一些制約創新與創業的職業准入許可與資格認定證書。但是,對於教師、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等涉及到重要公共利益的職業資格准入制度依然得以保留。而這些職業資格證書與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都有直接聯絡。這種背景為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雙證書制教學模式提供了客觀條件與基礎。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實施雙證書制的可行性

  關於本科院校是否需要向實用技能教育轉型的爭論,從當前綜合教育改革來看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結論。2014年以來,教育部開始引導並支援有條件、有意願的地方本科院校嚮應用技術型和職業教育型轉變,體現了國家對職業技能教育與應用技術教育越來越重視。即使是學術型高等院校也可以有一部分專業轉向應用技術型專業。作為一級學科的心理學科通常分為三個專業方向: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以及應用心理學。其中,應用心理學專業是一門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利用相關理論與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各種心理問題的應用性學科。解決問題、面向實踐是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學的基本特徵,但是,在當前高校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培養單位對應用心理學專業與基礎心理學專業的培養方案差別不大,對於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也是隻注重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傳授,把相關科研實踐與專業課堂教學聯絡起來,導致大部分應用心理學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專業知識,對自身專業提不起興趣,又或是專業實踐能力薄弱導致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畢業後的職業競爭力弱、就業率偏低、專業不對口等。

  國務院提出要保障國家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把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利用“雙證書”制度為專業人才的培養保駕護航。這為解決應用心理學專業所面臨的學生培養問題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即使是在學術研究型高等院校,其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實踐也可以借鑑並實施雙證書制培養模式,讓本專業學生在獲得本科學歷與學位的同時,掌握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專業技能(如心理諮詢、人力資源管理、教師教育技能、廣告策劃、市場營銷等),進而提升其職業競爭能力,使畢業生減少專業不對口的抱怨。

  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透過四年本科階段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演練,往往能夠初步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但由於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實習情境和工作機會,所以一旦面臨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情境,通常難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加以熟悉應用和發揮,難以有效地解決社會現實中的真實問題。此外,應用心理學本科專業畢業生在所從事專業方面的職業道德素質上往往有待提高,職業道德不僅包括對職業角色規範的認知,更重要的是職業角色行為的實踐,畢業生在前者往往不存在認知問題,但具體行為經常未能很好地遵循規範。在我國高等院校中,應用心理學專業普遍存在實踐能力薄弱的問題。應用心理學專業實驗室、圖書室等資源匱乏是導致學生缺乏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無法從僅有的枯燥理論中培養出對學科知識的渴望以及對本專業就業前景的期待。本專業學生可以在學校對“雙證書”制度政策執行過程中獲取更多資源儲備與實踐機會,進而獲取職業資格證書這塊“敲門磚”,使自身實踐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儘管已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卻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無法做到遊刃有餘。在實行“雙證書制”後,學生嚴格按照國家執業資格評定標準和各相關工種的資格評定標準,結合已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實地操作動手練習,從而真正達到融會貫通。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在踏入實際工作崗位後,就能減少與新工作的實際磨合期限,進而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及用人單位的需求。

  三、傳統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概述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應用心理學專業作為實踐應用型學科,其傳統實踐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傳統實踐教學特點

  對應用心理學專業傳統實踐教學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在很多方面具有改進提升空間。教學內容泛化與專業貼合度不高致使學生難以形成統一的知識脈絡體系。學生對學科重點知識的`把握出現偏差甚至導致學習避重就輕的現象出現。教學方法與理念單一落後導致學生缺乏課堂積極性並降低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的期待,教師也會針對學生的課堂反饋出現倦怠授課等情緒,最終形成惡性迴圈的低質量教學效果。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失衡而造成教學真實性和公平性缺失。學生在填寫課程教學效果調查表過程中的虛擬填寫,導致學校無法獲取真實的教學效果反饋意見,致使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科改進工作舉步維艱。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傳統實踐教學內容

  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不僅要經過四年本科理論知識的學習研究,同時也要完成相應實踐教學課程。應用心理學專業傳統實踐教學內容分為以下幾方面:

  1.心理學試驗。是透過運用心理學測量儀器,對某些特定的心理學變數進行操控,從而得出某些心理學現象及其行為變化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心理學實驗是以實驗室為載體、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使學生真正達到符合專業技能實踐標準的一項科學實驗。

  2.心理學實訓。即心理學職業技能實際訓練,學生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並在可控範圍內,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學職業技術應用能力實踐活動。學校主要透過心理學實訓增強學生基本應用服務與資料分析能力。

  3.科研活動。學生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性地參加各類科學研究活動。透過參加科研活動使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強化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途徑手段,並達到提高實踐能力、增強科學意識的目的。

  4.專業見習和實習。學生按照學校統一安排在固定時間和地點,並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參觀或從事實際工作的一種實踐活動。專業見習和實習階段是真正把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的核心環節,使學生達到專業應用技術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二者的融會貫通。

  (三)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傳統實踐教學方法

  應用心理學專業傳統實踐教學方法通常包含三部分進行:學期中,教師通常針對某一問題透過採取佈置課後作業的方式進行論文式討論、課堂分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程實驗等方式來進行實踐教學;學期末,教師透過集中安排課程設計與課程實訓,並結合學生平時課堂成績進行綜合考評;畢業前,教師對學生進行以畢業論文(設計)為主要考查物件的終期實踐考核,要求學生運用所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對一項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以此來確定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水平。

  我國各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雖已按照教育部要求,設定一系列實踐教學課程並配有相應硬體設施,但並非從應用心理學專業根本屬性出發進行設計。這種“應急式”實踐教學方法使學生無法從根本上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無法全方位發展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與職業道德素質。因此,提高學生基礎實踐能力、扭轉被動“應急式”實踐教學方法,亟待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