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關於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論文

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論文

關於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論文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的有效手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本科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林木育種學是以遺傳進化理論為指導,研究林木選育和良種繁育原理和技術的科學,其主要任務是選育和大量繁育遺傳品質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選育適合市場需求的林木優良品種。林木育種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林木育種學”是林學專業的必修課程。近年來,北京林業大學採取“校地聯合”的模式,大力加強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的建設,為相關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了條件。為加強“林木育種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學校也將“林木育種學”的實踐教學單獨列為必修課程。筆者依託實習基地———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七溝林場國家油松良種基地現有的油松種子園及子代測定林等資源,對“林木育種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

  一、“林木育種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適宜的實習基地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合適的實習基地,北京林業大學“林木育種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附屬於林木育種學實驗,主要依靠校園內固有的資源進行,如利用校園的銀杏、油松等樹種開展優樹選擇等,但是這些材料的起源模糊,部分樹種甚至可能是同一無性系、且生長過程人為干預明顯,使實習過程僅僅是一種模擬狀態,與野外實際環境相距甚遠,實習效果較差。因此,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是“林木育種學”實踐教學的當務之急。

  (二)實習內容單一原有的“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單一,僅包括模擬優樹選擇和樹木遺傳變異觀察兩個方面,難以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同時,實習內容對於課程內容的覆蓋面小,有關種源試驗、苗期試驗、子代測定、種子園的營建與管理、無性繁殖技術等實踐內容學生無法親身參與,造成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實際應用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豐富並完善實踐教學內容是“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

  (三)缺乏完備的實踐教學指導教材長期以來,因為缺少正式出版的林木育種學實驗與實習指導教材,學生只能使用任課教師根據實驗內容整理的實驗指導手冊,並據此開展林木育種學的實驗。由於將模擬優樹選擇和樹木遺傳變異觀察等內容也納入其中,實習指導手冊內容凌亂,缺少針對性。這樣的指導手冊不利於學生學習瞭解林木育種學研究內容的具體實踐過程,且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也缺少幫助。

  (四)實踐教學體系的結構不平衡實踐教學體系通常應包括實驗、實習、科學研究3個不同的層次。其中課程實驗和野外實習的均衡設定對於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強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驗教學方面,部分教師將花粉染色體加倍技術等部分林木育種科研成果整合入實驗教學內容,形成了開放性實驗教學體系,充分體現了育種過程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但在實驗室內完成的實踐訓練無法讓學生真正接觸到林木育種的一線生產實踐,對林木育種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認識得不夠深刻,難以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因此,需要加強“林木育種學”的野外教學實習,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強化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結合。

  二、“林木育種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選擇適宜的實習基地北京林業大學“林木育種學”實踐教學基地選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七溝林場國家油松良種基地。該油松良種基地始建於1984年,2009年晉升為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基地建設總規模達2595畝,包括油松初級無性系種子園、1.5代種子園、母樹林、優樹收集圃、子代測定林、示範林、育苗圃等較為完善的種子園良種繁育與生產群體,為“林木育種學”實習內容的設計提供了較豐富的選擇。同時,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學科的部分老師與該油松良種基地開展了多年的科研合作,選擇該基地開展實踐教學也使教學與科研專案的聯結成為可能。此外,該基地緊鄰101國道,距北京林業大學北方綜合實習基地約25km,交通便利,基地建有職工食堂,可為學生實習提供餐飲服務,這些都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設計有針對性的實習內容目前,北京林業大學林學專業“林木育種學”課程實驗教學包含了林木開發授粉習性觀察、林木花粉染色體加倍、林木花粉變異及生活力測定、楊樹切枝水培有性雜交等內容,同時還在校園內模擬進行優樹選擇等。因此,在實習內容的設計方面,按照“避免重複、注重結合”的原則,充分考慮實習基地的具體條件以及實習時間,設計瞭如下的實習內容,包括油松天然林分優樹選擇,參觀優樹收集圃;母樹林生長、結實及病蟲害調查;油松初級無性系種子園遺傳變異觀察和產量估算;子代測定林調查及遺傳引數估算;無性系嫁接及繁殖技術操作;針葉樹控制授粉操作;油松花粉傳播距離調查;油松、高山松和雲南松種源試驗苗期調查等。透過以上實習內容的設定,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如何在天然異齡林份中具體開展優樹選擇,母樹林和種子園的差異以及兩者在油松遺傳改良中的作用,結合種子園無性系間性狀差異及子代測定的遺傳引數如何為去劣疏伐或改建種子園的營建提供指導,利用花粉傳播距離的規律如何規劃種子園不同育種群體的位置以及設定隔離帶等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中,種源試驗的設計更是與真實科研專案相結合,引導學生探討高山松的起源及生態適應性等科學問題。

  (三)編寫完備的實習指導手冊為增強野外實習的可操作性,保障實習的安全、順利進行,課程組根據實習內容和實習基地的實際情況,編寫了相應的實習指導手冊。實習指導手冊的內容包括實習安排與要求、實習內容及操作步驟、實習基地基本情況及種子園平面區劃圖、實習報告的格式模板等。透過實習前指導教師的講解,學生可以瞭解到實習的時間安排、注意事項、實習目的、成績評定原則、指導教師的聯絡方式及具體操作步驟、基地資訊等,各實習小組可以提前進行工作分配,以提高實習效率。同時,在實習指導手冊中還包含了野外資料調查所需的必要表格和計算公式,一方面可以保證資料收集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將來開展科研工作提供借鑑。提供實習報告的格式模板的目的在於保證最終提交實習報告的一致性和規範性,便於存檔。“林木育種學”實驗與實習指導手冊,經過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有望成為正式出版的教材,以期為全國林學專業學生開展林木育種學實踐提供參考和指導。

  (四)科學考核實習結果實習結果採用百分制進行評定,成績除由傳統的實習出勤及態度、實習報告質量組成外,還增加了多媒體彙報的環節,以引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注意收集各種照片並儲存與重要結果相關的證據。根據權重,各環節佔據不同的分值,其中實習態度佔40分,主要考核學生參與實習調查的認真態度以及是否嚴格遵守野外實習紀律;實習報告的質量佔40分,主要考核外業資料的整理是否科學準確、報告撰寫是否認真規範,是否對採集的資料進行了深入分析與討論並對種子園的營建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同時還包括實習的心得體會及相關建議;多媒體彙報環節佔20分,由每小組推舉1名代表完成,主要考核學生對實習過程的熟悉程度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多媒體制作應美觀、大方,彙報中要能體現團隊協作的精神。實習結果考核的目的是為了督促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實習過程,培養嚴謹、求真的科學精神和團結協作的意識。

  三、“林木育種學”實踐教學改革效果的分析與評價

  (一)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實習結束後,筆者對參與實習的2012級林學專業61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61份,收回問卷61份,有效問卷為61份。調查的內容及結果見表1。從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對本次實習的內容設計,有95.09%的學生認為滿意和非常滿意,認為實習內容反映了我國林木良種選育與生產、遺傳測定等主要技術環節和現實水平,是理論課程的重要補充;90.17%的學生認為實習指導手冊編寫完善、內容合 理,對操作步 驟 等有詳細的介紹;9345%的學生認為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準備充分、認真 耐 心,能根據 學生 提問作出準確回答;9344%的學生認為,本次實習的考核方式合理,利於綜合評價實習效果和學生的綜合能力;95.08%的學生認為實習增強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85.25%的學生認為本次實習增強了對林木育種學研究和林學工作的興趣。然而,儘管絕大部分同學對實習的出行、住宿、飲食等安排表示滿意,但也有3.28%的學生認為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帶隊教師對實習效果的評價

  1.學生對我國林木良種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實習前的大二學生,對我國林業發展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書本和課堂教學中給出的一些資料、例子上面。透過實習,學生深入到林木良種生產一線,真切地感受到我國林木良種生產和林業發展的現狀,理解了林木良種對於林業生產的重要性,瞭解林業基層單位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作風。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發現了我國林木良種生產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有同學提出與美國火炬松種子園相比,我國油松種子園園址的選擇主要在山地,不利於經營管理,也不利於種子的生產;有些同學透過調查發現種子園記憶體在較為嚴重的病蟲害現象,但是無性系間在病蟲危害程度上存在著差異。可見,本次實習對於加深學生對林學專業的理解和認識有很大的幫助。

  2.增強了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需要透過調查、交流、查閱資料、獨立思考等一系列環節,獲取實習資料,並對其進行綜合分析,發現當前種子園營建和生產中的問題,並運用所學的知識、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種子園的進一步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所以,“林木育種學”實習增強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創新思維的能力。

  3.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野外實習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安全、高效地完成實習內容。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教師發現每個小組的成員均有合理的分工,並且相互幫助,說明學生在實習前就有了充足的準備,而在內業整理、多媒體制作過程中,又可以看到他們在熱烈討論、積極投入,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團隊協作的意識。

  4.提高了教師的責任感和業務水平安全是野外實習的首要保障。為了實習的順利進行,帶隊教師必須先行對實習地點和路線進行踏查,對食、住、行等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實習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聯絡,在各小組間進行不斷巡查,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解答。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有綜合性,不單純是一個學科的問題,部分年輕教師從事實驗室內的科研工作較多,對林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了解有限,因此,需要努力學習,掌握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動態,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才能對實習進行正確的引導。

  “林木育種學”實踐教學的改革促進了實習基地的建設,豐富了實習教學內容,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實習指導手冊,完善了實踐教學體系,促進了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激發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團隊意識。同時“林木育種學”實踐教學的改革對提升任課教師的責任感和業務水平也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