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中學教育心理學的整合與創新進展論文

中學教育心理學的整合與創新進展論文

中學教育心理學的整合與創新進展論文

  摘要: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外界的施加還是自己本身的心理素質,都對心理產生極大的波動。因此,教育心理學在中學教學中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在發生著變化。整合取向的研究方式將學習與教育置於多維度框架進行探討,超越以往單一取向的侷限,將會成為目前教育心理學領域的潮流趨勢。教育心理學的體系將會越來越完整,內容也越來越通俗易懂。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整合;發展;超越創新

  縱觀教育心理學近十年的不斷髮展,雖然這期間並未發生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其實質性也並不是沒有改變。近些年,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模式和研究視角有所改觀,從關心個體特徵的單一取向逐步向對個體、情緒和壓力以及社會情境等多因素進行整合研究轉變。對於這種轉變不是將多種心理元素和外部條件簡單地組合,或是將曾經被忽視的因素新增進來,從而進行考察研究。相反,整合取向的教育心理研究鑑於初期的簡化和單一研究方式的失衡,正嘗試著將學習與教育置於多維框架中進行研究,尤其是體現在社會情境中的獨特作用。

  一、教育心理學的整合與發展

  (一)教育心理學的整合

  在這個重視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更加重視教育的發展,而忽略了心理的重要性。縱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心理學和教育的實質性整合是保證生命力的所在。例如:在20世紀初期,教育心理學因為缺乏教育所需的研究工具和研究物件宣告失敗。20世紀中期,教育心理學因不屑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效果不得已體現。而20世紀後期,教育心理學因紮根於教育實踐領域,擁有了解決實際教育的`研究工具和研究物件,也取得了豐碩的效果。

  (二)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教育與心理學的結合使教育心理學擁有了深入研究的發展動力,直接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早期的研究者試圖從心理學角度找出一個對教育實踐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規律,但是由於學習規律並未立足於實際情況和具體的實踐教育,因此,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往往沒有達到顯著的效果。後來,研究者將教育與心理相結合的教育心理學就具有明顯的整合特徵優勢,從根本上保證了研究的科學性和教育實踐過程中的有效性。目前,教育心理學在寫作和閱讀等領域上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效,是教育心理學領域上的一大標誌性成果。

  (三)身心機能的整合性發展

  用整合的框架討論各種因素的互相結合、互相利用和各種依存的關係,也是揭示了身心機能的形成與發展的必然要求。因為身心機能的形成和發展,需要多種心理成分的共同作用,同時也取決於個體特徵與外部條件因素之間的互動。而自我調節能力就是作為身心機能發展的一個標誌,也是教育心理學領域研究的熱點話題之一。研究者所採用的整合研究的方式體現為:嘗試綜合考慮認知、動機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對自我調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所形成的影響。自我調節的學習者具有三個明顯特徵,一是使用大量的自我調節方法;二是順利完成任務的能力感;三是制定好各種預期的目標。而自我調節學習也包括三個過程,就是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饋。強化思維的整合特性,無論是對形成機制的探索還是品質的培養,都有一定的意義。

  二、個體情境的整合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一)個體情境的整合研究

  20世紀90年代初,由於受到生態心理學、認知科學以及人類學和社會學的共同影響,再加上學校教育的脫軌,導致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缺失、社會延遲等狀況,學習的研究取向就從單一的認知逐步轉化成情境化的認知。然而學習的情境理論認為:知識已經不再是頭腦中確定認知的表向,而是一種生活的實踐;學習也不再是學習者頭腦的認知活動,而是不斷參與實踐的活動過程,並且逐漸形成共同體核心成員的過程;學習也不再是單獨的活動,而是與社會環境互相交流的活動。只要是學習就不可能脫離情境的設定,情境是學習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情境和場景設定的不同,所產生的學習氛圍和效果也就截然不同,所受到的具體情境特徵的影響也就不同。

  (二)教育整合中社會環境的取向

  個體與情境的取向整合趨勢同樣也在教育技術中有所應用,將教育技術整合於學習和教學活動中,也經歷了不同階段的變化。教育技術支援下的學習環境既可以是對真實環境的模擬,也可以給學習者提供與他人共同學習的平臺,前者是教育技術的傳統優勢,後者則是日前教育技術著重探討的主題。教育技術的整合不僅為學習者搭建了一個平臺,也是一個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提供了適宜的場所和便利的條件。目前的教育心理學中,儘管對不同層面的社會系統的探討仍處於初步階段,但當代的教育心理學更多地開始關注個體的認知、情境以及情緒的變化,教育心理學的整合已經成為主流趨勢。教育心理學是結合新的技術,與未來的教育心理學認知主義和行為主義相融合的一門學科。迄今為止,人們不再對教育心理學整合的意義和功能進行懷疑,而是有效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整合,不再停留在理念的層面上。

  參考文獻:

  [1]姚梅林.教育心理學的整合與超越[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2]魏冬雲,唐陶富.教育心理學研究綜述[J].零陵學院學報,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