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運用心理教育最佳化小學體育教學的論文

運用心理教育最佳化小學體育教學的論文

運用心理教育最佳化小學體育教學的論文

  在教學的過程中,各種不同成分的存在以及發展都不是孤立的,他們之間是相互滲透的。在這一點來看,學生的心理學教育的健康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在體育方面的教學中,必須有機的去滲透心理教育。

  一、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國已知的患有心理疾病的病人大約一千六百萬,而且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病。有的心理專家透過個別的案例分析並指出,其餘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患有心理疾病的時期也大多產生於中小學時期。青少年和小學生不同於成人,在生理及心理方面都不夠成熟。

  在這個時間段,情緒波動性很大,極其容易興奮,也十分容易形成焦慮以及恐懼心理,性格的特徵也顯得更加明顯,有強烈的自尊心,他們的世界觀在逐步的形成。因為他們還不成熟,所以會因外界影響處於心理緊張狀態。這種狀態會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身心發展,甚至會危害到家庭和社會。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關心兒童和青少年的同時,更注重他們成長的質量和內涵。掌握以及瞭解小學生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態,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願。實施一定的素質教育,就是使學生在心理素質、生理素質以及社會文化素質上能夠和諧的發展。

  但是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大多數往往都只關心自己生理上的環境,卻很大程度的忽視了對於健康來說同樣重要的心理環境。實際上,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體育教學應當滲透心育,體育與心育是分不開的。因為體不單是人的外形,也包括人的內心世界,體育是心育的基礎,心育是體育的必然。

  二、用心育最佳化體育教學

  (一)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最能夠讓學生自主去學習的因素就是興趣,但是在大部分的校園環境裡,學生對學習是感到乏味無趣的。興趣是去激發學生創造性最直接的傾向動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去引導學生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的動機,明確學習的目的,培養主動性,最大程度上去激發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學會具有創造性的學習。在學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科學的針對每一個不同階段的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合理的安排其活動量和內容。

  學會分層次的.教學,對於身體素質本身就很差的學生,不能過多或者過高的去要求,要努力的去創造多種機會,使其發現自身閃光點,要多進行鼓勵和表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找到各自的發展目標。

  (二)心育與體育相結合並相互最佳化。

  對於目前來說正處在極其關鍵的成長時期的小學生來講,對於人際交往在溝通上有著非常不一般的吸引力。但現在社會的家庭住房大多數單門獨戶,家家戶戶又都是獨生子女等特點,在客觀上來講其實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小學生和社會上人際的廣泛性交往,讓他們缺少了同伴的陪伴及在同齡人身上獲取的對於人際交往的概念。

  1.促使學生進一步的重視身心的同步健康發展。

  有一些學生的體育成績很差,但文化課的成績很好,這些學生的父母受到文化中心論的影響,對這些小學生的體育成績採取聽之任之不管不顧的方式。有些學生體育成績好,文化課成績差,家長就過多的去抑制這些學生在體育上花費的時間精力。所以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逐一的去制定教學目標,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情況學生在體育方面的不同需求,充分的激發學生對於體育方面學習的興趣,培養小學生頑強的精神和意志。

  2.全面提升體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體現不能決定其智力的高低,但是絕對會影響到他們的未來。教師要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首先,教師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關懷學生,信任學生以及尊重學生。要努力的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學會思考,暴露出他們真實的心理健康狀況,然後有目的性的組織他們進行一系列教育,採取心育與體育相結合最終實現相互最佳化。

  (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教育。

  在學習跳繩的基本動作要領的時候,有些同學的協調性不好,總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動作,這時,我會及時給與鼓勵,再重新慢慢的教一遍,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積極進取的精神。而在開拓性練習中,給與學生口頭上的提示,讓學生自主動腦,互幫互助,培養學生合作創新的意識,使他們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合作,增強集體凝聚力。

  在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接力比賽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有的學生跳的快,有的學生跳的慢,還有的學生把跳繩掉在了地上。這時輸了的學生便會產生很多抱怨:“你怎麼跳那麼慢啊”、“都怪你,要不是你把跳繩丟了的話我們肯定贏了”……聽到同伴的抱怨,出問題的那些同學都會感到特別委屈。

  此時,我會對那些指責同學的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告訴他們不應該埋怨自己的同伴;對那些跳的慢或者跳繩掉了的同學進行鼓勵,給他們以信心。這樣無形中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就得到了培養,心理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滲透。在這個過程中,比賽不能停止,停止的話會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挫傷。

  當學生成功的時候就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讚賞,無形中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另外,還必須要求比賽參與者嚴格執行比賽規則,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與觀念,尊重他人,文明禮貌,做到勝不驕,敗不妥,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智。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讓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具備健康的心理,也能進一步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擁有健強的體魄。就這兩點而言,這一措施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將會產生積極作用,讓小學生成長符合社會的需要,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可靠、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