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談“空間與圖形”概念教學策略論文

淺談“空間與圖形”概念教學策略論文

淺談“空間與圖形”概念教學策略論文

  【內容摘要】:數學概念具有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特點,它們是數學學習或數學思維的細胞,是組成數學知識的基礎,是學生理解教材的根本。如正方體、長方體、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空間與圖形概念的學習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的一塊重要內容,由於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這類概念自身的複雜性、抽象性等特點,學生學習此類概念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準備一些感性材料,來幫助學生建構概念、理解概念。建立概念的網路體系,實現概念的系統化和結構化。在進行空間與圖形概念的鞏固應用訓練中,可以設計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能夠有利於學習中的動態生成和能突出知識的本質特徵的問題,層層深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本質,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關鍵詞】:概念 教具 操作 變式 結構化 系統化 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三維目標之一是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其中重要的一塊內容是概念的學習,它們也是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數學概念具有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特點,它們是數學學習或數學思維的細胞,是組成數學知識的基礎,是學生理解教材的根本。如正方體、長方體、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空間與圖形概念的學習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的一塊重要內容,由於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這類概念自身的複雜性、抽象性等特點,學生學習此類概念有一定的困難。當前,在概念的教學中存在僵化教條地講授概念、概念的本質揭示不透徹、忽視概念間的相互聯絡、忽視概念的綜合應用發展等問題,導致學生要非常透徹地理解掌握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難,往往只會死記硬背、照搬照抄,不會靈活應用。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夠根據數學概念的特點、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引導,必將有益於學生學習數學概念。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提供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建構概念

  在學習空間與圖形概念的過程中,學生要用各種感官去感知概念、去聽取教師的言語說明,去閱讀文字元號,去進行實際操作,從而瞭解概念的表徵,有選擇地把感知的概念的有關資訊進行初步概括,形成表象。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在理解概念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提供一些感性材料,藉助各種教學指導,即或學生在頭腦中對事物性質的許多印象和記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在提供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時,根據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運用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能借助直觀教具,將更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質。例如《認識長/正方體》中,教師可以以長方體紙盒、正方體魔方、書本為實物,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徵。並且等到了學生動手體驗環節,教師還可以藉助長方體模型演示,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面及面的特點;然後再由面引出稜,觀察發現稜的特點後,又由稜引出頂點。學生跟著老師透過數一數、比一比、看一看等活動,從中明確長方體面、稜、點的個數及其各自特徵。這樣能增強感知效果,便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在選擇教具時,教師要注意選擇具有典型性的實物或者模型,它們要能明顯地體現學習物件的本質,減少非本質屬性的干擾。同時還要注意教具的大小及演示的高度,要做到讓全班學生都看得到,看得清楚。此外,在概念形成時,不能只停留在直觀感知的水平上,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抽象思維,運用語言來引導學生從教具中抽象出幾何形體,從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透過直觀操作,促進學生理解概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幾何形體概念需要理解它的本質,只借助看、聽、說等方法是不夠的,在教學時,應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例項,聯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採用直觀操作等實踐活動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如教學面積單位時,有位教師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知道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嗎?用你身邊的材料(書、作業本、文具盒等)比劃比劃你的課桌面究竟有多大。學生操作後彙報結果,有的說有6本數學課本面那麼大。,有的說有8本作業本面那麼大面對不一致的測量結果,教師順勢問道:怎樣才能的到相同的結果呢?學生回答用同樣大小的東西測量,此時教師自然而然的引出了面積單位。這位教師在讓學生動手操作、交流討論過程中,透過比較不同的結論體會到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同時,又讓學生體驗到了創造面積單位的過程,不僅知道是什麼,還懂得了為什麼。學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動手實踐親身感受過的東西,相當於一些老師喜歡用數格子的方法抽象的引入,這樣做更符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

  (三)加強變式,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本質

  變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證在無關特徵方面的變化。變式用以說明同一個概念的本質特徵相同、非本質特徵不同的一組例項。這些例項都是概念的正例,但是它們在概念的非本質特徵方面有變化。由於概念所指的物件除了具有相同的本質屬性以外,還會在非本質屬性方面有不同的表現,在幾何形體概念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變式來幫助學生獲得更精確、更穩定的概念。例如,學生在學習互相垂直的概念時,常常習慣於豎著理解,過直線外一線作垂線也習慣於向水平方向畫。當變化了直線的方向、位置,就會受標準方向的定勢影響,發生錯誤,以至後來在位置或形狀有了變化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中找錯、畫錯高,影響面積的正確計算,其原因就在於互相垂直這個概念的形成階段未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變式材料,學生沒能在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這一本質意義上對互相垂直實行抽象概括。其實,在學生開始學習互相垂直時,教師不僅要提供互相垂直的標準式,而且要提供互相垂直的各種變式的練習。在認識和畫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時,不僅在標準圖形中進行,而且要在變式圖形中進行。然後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幫助學生從不同方面理解三角形的高,明確三角形的高的本質特徵。

  二、構建概念的網路體系,實現概念的系統化和結構化。

  我們在教學概念時,不應該孤立地教概念。在準備教學生一個新概念之前,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把這個概念置於其中的框架,如果孤立地學習概念,將會限制學習的水平。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採取一些恰當的方式瞭解學生,找到新舊知識之間、文字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結點展開教學,讓學生以聯絡的觀點學習新的概念,促進主動建構,形成概念的網路體系。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淺談“空間與圖形”概念教學策略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淺談“空間與圖形”概念教學策略(一)比較概念的異同,促進概念的相互作用

  有比較才有鑑別,透過同類事物的比較,有利於幫助學生髮現同類概念的共同和本質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很多時候存在相近的概念。比如教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概念時,給學生提供大量例項,讓學生在測量基礎上,把三角形按角分類,並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這樣分,分在一組的三角形具有哪些共同特徵,最後教師給出三個概念。呈現三種不同型別的三角形,學生在比較中,同時使概括更加精細化,進一步明確這些概念的本質特徵。

  (二)揭示概念間的聯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俄國心理學家謝切諾夫指出:某一思想只有在它構成一個人自己有的經驗中的一個環節時,才能被他領會或理解。也就是說新知識的.理解是依賴於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在概念教學中,如何理解新舊知識的聯絡,根據奧蘇伯爾的同化理論,任何一個新知識均可依附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作為新概念的支撐點,因此尋求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是理解新概念的重要基礎。例如在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學習中,平行四邊形是在學習了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可以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是學習平行四邊形的上位知識,把握學生知識背景,瞄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可以複習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和探究方法,建立表象,從而請學生透過猜想、操作、驗證等方法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徵。然後請學生透過比較、觀察、動手操作等方法探索這三種圖形之間的關係,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把分散的圖形串聯起來,動態聯絡構建認知結構,經歷一個部分到整體的過程,進一步豐富概念的外延,明確概念的本質。

  (三)利用圖式,建立概念結構,促進概念內化

  圖式是指一個有組織的、可重複和概括的東西。是個體對外部世界的知覺、理解和思考方式。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在接受任何的刺激作用並作出相當穩定的反應時,在頭腦中就形成了關於該刺激物的圖式。我們在幫助學生學習概念時,要有目的的引導學生把相關的概念分類、整理、歸納並用圖式表示出來,建立概念結構,促進概念內化。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分類時,可以藉助韋恩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各種三角形的本質特徵。又如,在複習平面圖形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透過比較、概括、分類等方法,逐步畫出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結構圖,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各類概念本質和明確概念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三、應用概念,促進學生融會貫通,完善概念

  概念的應用是概念學習的最高層次,透過運用已有概念解決相關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在解決一些情景複雜的問題時,能夠把頭腦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概念依據問題情景所提供的資訊進行重現、提煉、概括,並使它們相互作用,融會貫通,運用概念最本質的屬性解決問題,同時鞏固、完善、拓展概念,同時也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我們在進行空間與圖形概念的鞏固應用訓練中,可以設計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能夠有利於學習中的動態生成和能突出知識的本質特徵的問題,層層深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本質,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概念以後,可以設計一組具有層次性的操作性材料:(1)讓學生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提出怎樣檢驗這張紙的形狀是長方形呢?(2)學生每人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並分別檢驗。(3)用小棒擺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提供給學生的小棒根數長短不一,並有79根之多,有意識促使學生用多種方法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4)讓學生在下面各種圖形紙片中折出長方形。(5)在一個圓形紙片中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透過這樣一組循序漸進的材料,有利促進了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形成鮮明、正確、清晰的表象,這樣對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質特徵學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並能夠與其他圖形之間互相聯絡,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促進學生髮展是空間與圖形概念教學永恆不變的追求!教師只有根據概念的本質屬性,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現實起點出發,運用各種有效地教學方法、策略,以發展的觀點開展教學,在概念的系統中教學概念,建立起概念之間的聯絡,緊扣概念本質,幫助學生在觀察、探索、體驗、實踐中深入剖析理解概念本質,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